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上海戏剧演出场所(走进隐于上海闹市的戏剧)

上海戏剧演出场所(走进隐于上海闹市的戏剧)作为上海最早成立的民营话剧团,上海现代人剧社已经有26年的历史了,上个世纪90年代,整个话剧行业都相当低潮。为了生存,“明星演话剧”成为了当时剧场经营的主要卖点。“新光影艺苑”是上海现代人剧社的专属悬疑剧场 本文图均为上海现代人剧社 图而近日,剧社更是把话剧搬出了传统剧场,走进了思南公馆、虹桥天地康得思酒店、新天安堂、愚园1018等多个“新演艺空间”,上海现代人社总监张余说:“在未来,大家会突然发现演艺并不是那么神秘,谁都可以来参与,一起来DIY”。做一个“悬疑剧专卖店”上海现代人剧社的专属剧场“新光影艺苑”是一栋隐匿在宁波路深处的哥特式建筑,它的前身是“新光大戏院”,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就在此上映。而现在,它又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新光悬疑剧场”。

因为滑轮的老化,舞台幕布在拉合的过程中一直发出嘎吱嘎吱的刺耳响声给原本就很紧张的气氛更添了一丝诡异。舞台上,古德曼教授才刚讲完第一个故事,坐在我右手边的一位女士就已经用手半捂起了眼,嘴里嘟囔着“吓死我了”。这时,音乐没有征兆地突然响起,观众席上所有人不约而同倒吸了一口凉气……

以上就是前不久刚刚落幕的悬疑话剧《Ghost Stories鬼故事》给观众们带来的“清凉”瞬间。

上海戏剧演出场所(走进隐于上海闹市的戏剧)(1)

《Ghost Stories鬼故事》海报 本文图均为上海现代人剧社 图

如今在上海滩说起上海现代人剧社,无不知晓他们的特色就是做“悬疑剧”, 惊悚、诡异、神秘,先锋,从阿加莎名作 《捕鼠器》、《谋杀启事》到欧美经典悬疑剧《万圣节游戏》、《记忆底牌》、《Ghost Stories鬼故事》,上海现代人剧社在宁波路上打造的专属“悬疑剧场”已经成为了年轻朋友喜爱的新文化地标。

而近日,剧社更是把话剧搬出了传统剧场,走进了思南公馆、虹桥天地康得思酒店、新天安堂、愚园1018等多个“新演艺空间”,上海现代人社总监张余说:“在未来,大家会突然发现演艺并不是那么神秘,谁都可以来参与,一起来DIY”。

做一个“悬疑剧专卖店”

上海现代人剧社的专属剧场“新光影艺苑”是一栋隐匿在宁波路深处的哥特式建筑,它的前身是“新光大戏院”,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就在此上映。而现在,它又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新光悬疑剧场”。

上海戏剧演出场所(走进隐于上海闹市的戏剧)(2)

“新光影艺苑”是上海现代人剧社的专属悬疑剧场 本文图均为上海现代人剧社 图

作为上海最早成立的民营话剧团,上海现代人剧社已经有26年的历史了,上个世纪90年代,整个话剧行业都相当低潮。为了生存,“明星演话剧”成为了当时剧场经营的主要卖点。

“我们刚成立时候请王志文来演一出戏,21场一下子就全满了”,上海现代人剧社总监张余告诉澎湃新闻。

后来,上海现代人剧社率先做起了“白领三部曲”,也因此开创了“白领话剧”的先河。张余至今还记得《单身公寓》在2001年连演了40多场的盛况,剧团也从小剧场一直演到大剧场。

谈起剧院经营的经验,上海现代人剧社的总监张余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叫做“戏剧专卖店”。

“我发现国内的剧场都很像商铺,今天你来租,明天他来租,但国外的许多剧场就像专卖店一样,它五年或者十年都在演某一个剧,甚至永远在演一个戏,我就想做一个这样的‘戏剧专卖店’,观众如果要看某一种类型的话,就到某一个固定的剧场去”。

不过为何要选择悬疑题材呢?张余自信地回答,因为悬疑剧一直十分好卖。

“如果分析伦敦西区的话剧,你很容易发现最火爆的就是悬疑剧,比如至今连演了67年的阿加莎的《捕鼠器》、还有《黑衣女人》和《探长来访》等等。其次,以前我们在大剧院里做《私人教练》、《我的品牌男友》等时尚题材的小剧场,但在新光这样一个老剧场,演时尚话剧可能会不搭调”。

的确,走进新光这栋近90年的历史建筑,看着有些斑驳泛黄的墙壁和窄窄的螺线式阶梯,恍惚间如同踏入了一座神秘的“古堡”,这种感觉很“穿越”也很神秘,拿来做悬疑剧场似乎是最合适不过的。

于是在2009年,上海现代人剧社与新光签约,推出了以“悬疑剧”为主要卖点的“新光悬疑剧场”,在剧目上先从国内观众比较熟悉的阿加莎悬疑剧入手。十年过去了,到现在为止,这里已经上演了40多部戏。

过时不候的“节点戏剧”

《Ghost Stories鬼故事》是英国著名剧作家Jeremy Dyson的经典作品之一,2010年登陆伦敦西区后,连演多年,十分火爆。上海现代人剧社在2015年得到了该剧中文版的独家授权。

作为夏日主打的“清凉剧”,《Ghost Stories鬼故事》虽然场场爆满,口碑不俗,但只限定在7月上演,演出天数也不过20多天。因此今年没看上的观众们要等明年的7月才能看到了。如此“吝啬”的安排,张余称其为“节点戏剧”。

“像《捕鼠器》,我们只在9月至12月的秋冬季演,《谋杀启事录》基本上3月到6月的春季演,那么《万圣节》必定是在万圣节的一个月里面演,这样已经坚持了差不多将近十年了”。

上海戏剧演出场所(走进隐于上海闹市的戏剧)(3)

《捕鼠器》海报 本文图均为上海现代人剧社 图

上海戏剧演出场所(走进隐于上海闹市的戏剧)(4)

《捕鼠器》剧照 本文图均为上海现代人剧社 图

上海戏剧演出场所(走进隐于上海闹市的戏剧)(5)

《谋杀启事录》剧照 本文图均为上海现代人剧社 图

张余表示,通过这样的方式,观众就可以知道几月份在新光剧场可以看什么剧,如果哪一部错过了,就在第二年的再去看一下,培养了观众看戏的习惯,同时也延长了戏剧本身的舞台“寿命“。

“我们做了40多部悬疑剧,其中一半以上至少是连演了5~15年,例如像《捕鼠器》演了15年、《谋杀启事》演了11年、《万圣节游戏》演了6年、《致命谋杀》演了5年等等。一年上演的20多部戏里百分之80%都是复演的剧目,靠这样的成绩,我们才活下来了”,张余告诉澎湃新闻。

另外有意思的是,张余发现爱看悬疑剧的观众70%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群,以未婚群体为主。从性别来看,70%也是女性观众。

“已经结婚和有小孩的观众可能会选择经典的剧带全家去看,比如说剧院魅影什么,单身的年轻观众,如一些大学生,更愿意去挑战一些新剧”。

离开剧场,走进演艺新空间

在采访中,张余提到在他的记忆里,以前的“夜生活”通常就是看电影,吃夜宵。后来有了电视和网络,人们变得不太爱出门了,再后来又出现了咖啡店、酒吧,夜生活的活动场所丰富化了,而接下来演艺空间似乎也会成为“夜间经济”不容忽视的一份子。

去年,上海市政府颁发了《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上海文创50条”)提出:“鼓励商业综合体引进创新演艺项目。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新建、改建剧场和演艺空间”。

换句话说,在不久的将来,演艺不光在舞台上,观众可以在酒吧、咖啡馆、书店,甚至在老仓库、老码头看一出好戏。这些新的演艺空间的出现,将给文艺创作者们提供更多的创作机会和就业机会,也为上海演艺产业发展打造良好的基础。

今年夏天,上海现代人剧社就在位于苏州河附近的新天安堂内上演了一出惊悚悬疑剧,第一次把话剧带入了教堂。新天安堂作为新演艺空间,内部也进行了改造,设计成四面环绕式的舞台,观众可以坐在360度旋转的转椅上观看演出。

上海戏剧演出场所(走进隐于上海闹市的戏剧)(6)

位于苏州河畔的新天安堂 东方IC 资料图

上海戏剧演出场所(走进隐于上海闹市的戏剧)(7)

演员在由新天安堂改造的新演艺空间内上演了一出悬疑剧 本文图均为上海现代人剧社 图

“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对标纽约和伦敦,目前上海的戏剧演出场次和观剧人数还是很少。像纽约的百老汇47个剧场加上外百老汇和外外百老汇604个演出空间,它的容量非常大,并且60%是游客来看的。而我们现在最大的缺点是游客还没有加入到观剧的队伍中”。

张余告诉澎湃新闻,要吸引游客,就需要更多的“定点”剧场。因此,改造和开放更多的新演艺空间似乎是一个势在必行的趋势。

然而,与上千万几百万投资的大剧场制作相比,小剧场的演艺空间看上去似乎“赚不了什么钱”。对此,张余说:“百老汇它之所以繁荣是因为有着外百老汇的支撑,不管是音乐剧也好,话剧也好,往往都是已经在外百老汇千锤百炼了十多年后,才进入百老汇的商业剧场。我们现在有许多大剧场完全像赌博,很多花了上千万的成本,演了一个星期后,发现观众并不喜欢就草草结束了。因此虽然演艺空间本身不是商业化的运作,但年轻人的创意可以得到实现,年轻的演员可以被培养”。

“我现在做的另外一个课题就是想把天山路商业街打造成一个演艺集聚区,虽然目前它只有一个虹桥艺术中心大剧场,但是这条商业街特别繁荣,云集着30多个商厦,实际上这些都可以拿来做演艺空间”。

上海戏剧演出场所(走进隐于上海闹市的戏剧)(8)

张余和上海现代人剧社其他成员 本文图均为上海现代人剧社 图

张余还介绍说,上海目前有12个大学都开了本科的表演专业,每年这么多的毕业生,初出茅庐就做大剧场是不现实的。做不了大剧场,很多人几乎就只能转行。

但在未来,演艺空间可以成为上海表演专业院校的实验基地,毕业生有更多展示的机会,演得好的也会进入大剧场,带动市场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小剧场起起落落生生灭灭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把每个演艺空间都做成专卖店,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这样坚持演下去将成为一个很好的创作孵化的平台,观众在演艺空间里面看了觉得有意思的作品,说不定就可能会走进大剧场。同时,很多旅游机构也会来推荐。如果在未来,上海有两三百个这样的演艺空间的话,那么成为亚洲演艺之都似乎并不遥远”。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