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少林寺在登封的什么地方(49进豫登封)
嵩山少林寺在登封的什么地方(49进豫登封)↓二层台级上有碑刻四通,西侧为乾隆七年《重修伽蓝殿碑记》(下图左)和咸丰五年《重修白衣菩萨殿碑记》(下图右)。东侧为两通妆金佛像碑刻。碑文内容只能看出个大概其。推测应与西侧两通重修碑呼应,两通清代伽蓝殿与白衣大士殿佛像妆金碑。徐浩留世的书法石刻迄今为止发现四品,嵩山有幸留半,此碑和置于嵩阳书院的《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即大唐碑。另一半,其一西安碑林的《不空和尚碑》,其二河南博物院的《张庭珪墓志》。塔西南方向的北魏时期嵩岳寺遗址。↓三层台级之上就是被誉为“中华第一塔”的嵩岳寺塔。吾国盛产第一,正定的开元寺塔和安阳的修定寺塔都曾被专家感慨为“中华第一塔”,一个是从体量上一个是从造型工艺上。嵩岳寺塔也斩获这一美誉,该是从建造年代和外观形制上。一层台级上有通《大德大证禅师塔》,该碑又名《大证禅师昙真碑》,是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年)所立的“大唐东京大敬爱寺故大德大证禅师碑”。 碑文内容载大德
嵩岳寺塔,国一。位于登封市嵩山南麓嵩岳寺内,建于北魏正光四年 塔顶重修于唐。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
大法王寺塔,国五。位于登封市嵩山南麓玉柱峰下 法王寺内。建于唐代,被誉为唐代甚至中国最优美的古塔。
嵩岳寺和大法王寺是两座寺史悠久的寺院,尤其的大法王寺,直追洛阳大白马寺。大概是种宿命吧,注定要命运多舛。营建之初的嵩岳寺只剩下一座北魏佛塔,大法王寺也是只余下后世建是一座隋代佛塔。如今两座佛塔并不孤单,后人前仆后继为其建造的守护者——寺院越发门庭辉灿。特别是大法王寺,它的今天,是1987年春风化雨的结果。这一年大法王寺迎来登封本地的释延佛和尚做住持,恢复寺院面积、重修殿堂。同时也迎来莆田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雕塑大师林胜标修复重塑神像。
北魏时期的嵩岳寺已成了遗址,现在的嵩岳寺在塔北,据寺内现存碑刻介绍为清乾隆年间重建,一直到同治年间重修不断。嵩岳寺塔以其独特的外观造型和悠久的营造历史,是去嵩山览胜和塔迷们的心中圣殿。
塔西南方向的北魏时期嵩岳寺遗址。
↓三层台级之上就是被誉为“中华第一塔”的嵩岳寺塔。吾国盛产第一,正定的开元寺塔和安阳的修定寺塔都曾被专家感慨为“中华第一塔”,一个是从体量上一个是从造型工艺上。嵩岳寺塔也斩获这一美誉,该是从建造年代和外观形制上。
一层台级上有通《大德大证禅师塔》,该碑又名《大证禅师昙真碑》,是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年)所立的“大唐东京大敬爱寺故大德大证禅师碑”。 碑文内容载大德大证禅师的生平事迹和禅宗初祖达摩至大证北宗九祖的传法世系,表达对大证禅师的悼念和景仰。撰文者王缙,有其兄王维的敏才;书丹者徐浩,更是名噪一时的书法大家。
徐浩留世的书法石刻迄今为止发现四品,嵩山有幸留半,此碑和置于嵩阳书院的《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即大唐碑。另一半,其一西安碑林的《不空和尚碑》,其二河南博物院的《张庭珪墓志》。
↓二层台级上有碑刻四通,西侧为乾隆七年《重修伽蓝殿碑记》(下图左)和咸丰五年《重修白衣菩萨殿碑记》(下图右)。东侧为两通妆金佛像碑刻。碑文内容只能看出个大概其。推测应与西侧两通重修碑呼应,两通清代伽蓝殿与白衣大士殿佛像妆金碑。
三层台级上有座《尊胜陀罗尼经幢》,很遗憾鱼没有找到纪年。
嵩岳寺塔是十二角十五层密檐式砖塔,这在方塔大行其道的隋唐,的确罕见。后世鲜有步尘者。 梁思成说该塔“自柱及卷面均呈显著印度影响,外来基因已化入塔身”。由此可见,嵩岳寺塔脱胎于印度塔,为受外来影响的密檐塔的早期形态。 嵩岳寺塔由基台、塔身、十五层叠涩砖檐和宝刹组成。塔基随塔身砌作十二边形。
位于塔北处的清代重修嵩岳寺。由东至西依次为伽蓝殿、大雄宝殿和白衣大士殿。这种形制很不一般。
大雄宝殿内嵩岳寺塔维修展,展出有五个石构件、二个还能看出轮廓的石狮、二方塔铭和一看似造像碑的石刻。看到它们,你仿佛能触摸到嵩岳寺那悠远的历史。
中间为石构件、两旁为二个还能看出轮廓的石狮。
石柱础
元至正四年的“法王禅寺住持亮公无庵之塔”塔铭。本应是大法王寺之物,却在这里陈列。
萧和尚灵塔铭
看似造像碑又像塔铭的石刻
大雄宝殿东西为伽蓝殿和白衣大士殿
伽蓝殿外墙壁上嵌的一方功德碑。
法王寺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四年(71年),只比白马寺晚了三年,也是专为天竺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译经传教而敕建的,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建造最早的那批寺院之一。寺院内至今还有二位高僧手植的银杏树,树龄将近二千岁。有关资料上说法王寺寺内曾有三座舍利塔,北魏和隋唐。如今只剩下隋代建的舍利塔。此外隋塔旁还有三座单层唐代灵塔。法王寺在唐宋时期最为兴盛。寺内碑刻众多,大多为元以降的。法王寺1963年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古寺换新颜。
拜谒大法王寺,留下遗憾太多,最想看的隋代舍利塔和唐代三座砖塔因祖师殿在修封路无缘一见。
省保碑易寻,国保碑未见。
感兴趣者可将下图点击放大,即可清晰阅读寺史。
↓大法王寺依山而建,高低错落七进院落,有山门、未来佛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殿、西方圣人殿、卧佛殿(藏经阁),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加之周边环境幽美,风光如画,登山拜庙不虚此行。
未来佛殿南月台下东侧有通《复庵宗派嗣法》碑。元代高僧复庵度弟子上百人,嗣法者三十人。有碑以证。
天王殿是明清时期重建后的法王寺山门殿。
天王殿与大雄宝殿间,有摄摩腾和竺法兰手植的银杏树。
长势之好,令人称奇。
大雄宝殿南月台下,碑碣林立。
大明嘉靖十年的《重修法王寺记碑》
康熙三十九年《重修大法王寺碑记》
康熙五十六年《重修大法王寺碑记》
↓大法王寺高僧云集,历代住持皆是大德之人。开山祖师摄摩腾、竺法兰,唐代禅宗二祖之师神光、元珪,宋代慧昭,金代妙济、教亨,元代复庵、月庵、学公禅师,明代道衍、天泽恩公禅师、贾公禅师悟真、碧潭,清代弥壑、适庵禅师、离坧等。其中的禅宗二祖之师神光更是传奇,他的“地涌金莲、断臂求法”前一件发生的大法王寺,后一件发生在少林寺。据大法王寺清康熙五十二年碑刻《重修嵩山大法王寺碑记》里记载,“太室之阳有法王寺焉,昔神光讲经,地涌金莲之处。”
元贞二年(1296年)立《复庵和尚塔铭》,复庵和尚潞州上党(山西长治)人,生前为法王禅寺第九代大和尚。
元至正五年(1345年)《学公禅师碑》,学公禅师,河南登封告成镇曲河人。生前为法王禅寺第十四代大和尚。
↓大元延祐三年(1316年)《月庵海公禅师道行碑》,月庵海公禅师,俗姓杨,贯绛之翼城(今山西省翼城县)人,自号月庵,法名福海。生前为嵩山大法王禅寺第十二代大和尚。
明隆庆年间登封知县郑大原诗碑
↓大雄宝殿清代建筑,1988年落架重修过。大殿南的“紫金莲池”与禅宗二祖大德高僧神光有关。大法王寺碑刻和传说所讲“神光讲经,地涌金莲”发生地。
↓大殿南侧东西墙壁上嵌有两方碑刻。一方为金正大乙酉岁(正大二年,1225年)住持僧昭公勒石《玄悟老人劝请高公住潭拓》诗文碑(见下图)。
↓民国八年(1919年)间住持僧龙福勒石的《法王寺大佛殿代山门碑记》。由此可知,那时法王寺只剩下大佛殿即现在的大雄宝殿这一座佛寺主要建筑。
大雄宝殿北门券顶东西各开一佛龛。
地藏殿是在清代地基上重建的
地藏殿的柱础石看似沿用清朝以前的。
法王寺舍利塔就在祖师殿后的山上
在地藏殿处只能看到舍利塔一小部分
在大雄宝殿处只能看到舍利塔的三分之一
在大法王寺"舍利塔"地宫中有重大发现,出土了世界罕见的"飞天舍利盒"和"舍利子"及三颗"佛牙"等20多件国家一级珍贵文物。尤其是"飞天舍利盒",小巧玲珑,鸟首人身,作吹萧状,雕刻精细,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地宫中还发现国内罕见的趺坐真身包骨像一尊,彩绘袈裟依然可辨。这是我省发现的唯一一处真身坐化像,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和佛教价值。(摘自360文档)
最后鱼和先生终于在钟楼位置找到可以观塔的最佳角度。虽说危险点,但是值得!
大法王寺天王殿南东西两侧有摄摩腾和竺法兰的纪念塔。
西侧还有座碑亭,内竖一碑,可惜无法辨识碑文内容。
欢迎来访,顺致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