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人世间有几种看世界的方式(从人世间看到的)

人世间有几种看世界的方式(从人世间看到的)因为机缘巧合,周秉义与省长女儿郝冬梅相恋,为了她,他放弃了去给军区领导当秘书的大好前程。这里当然有爱情的因素,但是另一方面,周秉义自幼聪明绝顶,比同龄人早熟,他明白郝省长被打成右派只是暂时的,而冬梅这个省长千金恐怕也只有在落难时才可能下嫁于他。凭他的个人才华,日后谋得大好前途不在一时,而且职场生涯难免起伏不定,但与高干子弟结亲却是一辈子的依靠。可是,周秉义带给家人的,只有虚荣。表面看,这是一个好人有好报的故事。普通工人家的孩子,能培养成为高官、教授,简直是祖坟上冒了青烟。可是小说却告诉我们,荣华总是虚。先看看周秉义,这个长子是周家最大的骄傲,能考上北大,娶省长独女,做高官,简直是每个中国家长梦想中的儿子。

年初最热的电视剧,大概要算是《人世间》,改编自梁晓声的茅盾文学奖作品,讲述了东北的的平民一家人从七十年代到现在的生活,有史诗的厚重感。在改编成电视剧后,都是当红实力明星担纲主演,圈泪无数,被赞为“正能量”满满的故事。

人世间有几种看世界的方式(从人世间看到的)(1)

然而我却觉得越看越绝望。

故事讲述了住在东北某市(小说是哈市,电视剧是吉春)的光字片棚户区的一个工人家庭的经历。

周志刚夫妇养育了三个儿女,一家人在文革期间天各一方,后来长子周秉义和长女周蓉都考上大学,一个官至市长,一个成为名教授,小儿子周秉昆虽然一生平淡,但是善良踏实,也获得了美满的婚姻,在老人膝前尽孝。

人世间有几种看世界的方式(从人世间看到的)(2)

表面看,这是一个好人有好报的故事。普通工人家的孩子,能培养成为高官、教授,简直是祖坟上冒了青烟。

可是小说却告诉我们,荣华总是虚。

先看看周秉义,这个长子是周家最大的骄傲,能考上北大,娶省长独女,做高官,简直是每个中国家长梦想中的儿子。

人世间有几种看世界的方式(从人世间看到的)(3)

可是,周秉义带给家人的,只有虚荣。

因为机缘巧合,周秉义与省长女儿郝冬梅相恋,为了她,他放弃了去给军区领导当秘书的大好前程。这里当然有爱情的因素,但是另一方面,周秉义自幼聪明绝顶,比同龄人早熟,他明白郝省长被打成右派只是暂时的,而冬梅这个省长千金恐怕也只有在落难时才可能下嫁于他。凭他的个人才华,日后谋得大好前途不在一时,而且职场生涯难免起伏不定,但与高干子弟结亲却是一辈子的依靠。

果然,他选择了冬梅之后,从此逐步走上人生巅峰。

人世间有几种看世界的方式(从人世间看到的)(4)

然而,做省长女婿并不容易。岳父母起初并不接纳他,他们与平民百姓本来就身处不同阶层。或许,他们在动乱年代受到的来自底层的冲击,也使他们对底层带有天然的戒心。他们总觉得自己是被这个凤凰男给利用了。

要不是周秉义本身人才出众,冬梅又态度坚决,他们只怕会一直撺掇女儿跟这个光字片出来的穷小子离婚。

秉义在郝家作了上门女婿,比儿子还亲,过年也主要是陪着岳父接待客人,很少陪伴自己的父母,甚至双方亲家都没有见过面。

冬梅没有生育能力,但秉义一直不离不弃,还对父亲撒谎,说是自己不行。如此委曲求全之下,他终于得到了岳母的认可。

人世间有几种看世界的方式(从人世间看到的)(5)

因着岳母的帮助,秉义先后调任兵工厂、市领导,逐步展示了自己实干的才华。这是他喜欢的事业,却也是棘手的工作,在投身仕途的过程中,他表现得兢兢业业、清正廉洁,他没有给家人带来任何以权谋私的好处,甚至连正常尽孝也没有。仅有的孝心都奉献给了岳父母。甚至于对妻子,他也陪伴不足。

电视剧里,周秉义为了改造兵工厂而去苏联寻求合作,为此应酬喝酒病倒,在一位俄罗斯美女奥利亚的帮助下恢复了健康,还完成了合作项目,俩人暗生情愫,被岳母发现,及时制止,发乎情止乎礼。但电视剧其实过度美化了现实。在小说里,秉义与这位俄罗斯美女生下了私生子。

秉义后来为了工作而积劳成疾,刚过六十就死于胃癌,而他的妻子也在他死后整容,迅速改嫁富翁,追求自己半生未得的家庭幸福去了。

人世间有几种看世界的方式(从人世间看到的)(6)

平民孩子周秉义一生辛苦、逆袭得来的成就、荣耀,显得如此短暂而脆弱,他那少年时就开始、被当作打破门第之见的佳话而广为传诵的爱情,最终也破灭得渣都不剩。为了做一个好官、清官,他放弃了天伦之乐,又提前折旧了自己的生命,最终留给自己家人的,只有伤感和遗憾。

再说周蓉,这个美女加才女虽然令家人骄傲,却从来不让父母省心。这个世界对女孩的诱惑和危险,总是更大一些,而从小就爱读书、思想丰富的周蓉,自然比同龄人更有主意。她那读书不多的父母,显然难以在思想上驾驭和指导她。在这种条件下,她毫无意外地长成了一个恋爱脑。

人世间有几种看世界的方式(从人世间看到的)(7)

在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都不发达的时代,冯化成这样的诗人往往是文艺女青年的爱情理想,于是少女周蓉不惜瞒着父母,跑去贵州插队,嫁给被打成反革命分子的他。

当然,追求爱情,本身不是错,愿意为爱情奉献一切的狂热,也不是大逆不道。但是对爱情的献身,应该只限于当事人自己才合理,如果当事人要强行拉着别人陪他/她一起奉献,就比较过分了。就算爱情大过天,那也只能是你一个人的天。

周蓉嫁给冯化成,最大的副作用就是拖累了娘家一起受罪。就像现实生活中某些女性出嫁后不惜耗费娘家一切资源来帮衬扶贫婆家一样。好在周蓉的婆家人丁稀少,但是冯化成的反革命身份已经直接拉低了她原本的阶级。

周总理逝世,冯因为公众场合乱念诗而被抓,导致周蓉母亲中风,做了两年植物人全靠后来的弟媳郑娟伺候。后来他们夫妻进了大学任教,却又以住房紧张的理由,把孩子交给娘家弟弟抚养,导致后来一系列问题。

人世间有几种看世界的方式(从人世间看到的)(8)

应该说,周蓉颇有点儿巨婴倾向,作为家中唯一的女儿,又是聪明美貌的出众人物,天然有一种优越感,就是做事太过自信,不怕付出不必要的代价,并且觉得家人理所当然应该理解和帮助自己。牺牲别人的利益为自己的爱情买单,还能为自己的伟大爱情感动和自豪,这是很多恋爱脑女生的毛病。

电视剧美化了冯化成,书里的冯化成早年跟原配离异,偏又遇到小美女周蓉千里迢迢抛下家人来主动接盘,他在翻身之后就开始频繁出轨,玩弄异性,最后还私奔去了法国。周蓉不得不为她的年少任性、不能识人付出代价。

人世间有几种看世界的方式(从人世间看到的)(9)

好在美女总能找到后路。青梅竹马的蔡晓光一直爱着她,无怨无悔的备胎终于转正了。然而他们的爱情在原著中也没那么纯粹,周蓉去法国找女儿期间,蔡导演身边也换了不少女友,并不寂寞。而周蓉后来得知,反而松了一口气。

可见,这对半路结合的夫妻,在情感上也是大打折扣。因为自己不善于经营婚姻和家庭,周蓉对女儿玥玥的培养也是失败的。在与表哥楠楠早恋被拆散后,玥玥远走法国。后来做了富翁的小三。

真正的男主角是“老疙瘩”周秉昆。在电视剧里,周秉昆简直就是一个男版“刘慧芳”,对父母尽心尽孝,对哥哥姐姐手足情深,对朋友两肋插刀,对老婆孩子也是疼爱有加。

他的善良和憨厚令人感动,也验证了中国人最朴实的育儿观。像秉义和周蓉这样优秀的儿女,都是要远走高飞的,都是给别人家养的,唯有这个学渣秉昆,最终成为父母实在的依靠。

人世间有几种看世界的方式(从人世间看到的)(10)

秉昆帮助周济好友遗孀郑娟,却爱上了这个怀孕的漂亮小寡妇。虽然父亲竭力反对,却因母亲中风、得到郑娟照顾痊愈,而婚事得以实现。自然,他至死不敢告诉父母楠楠并非亲生。

他承担了家庭责任,却得不到父母的认可,他照顾父母,可是父亲生病,哥哥姐姐都来责备,说他照顾的不好。因为帮着姐夫冯化成交了一首诗,而莫名其妙被牵累坐牢。

人世间有几种看世界的方式(从人世间看到的)(11)

他经历了人生一切的倒霉事,买房子被骗,养子长大了,生父又来抢,导致失手误伤人命而坐牢。刚有起色的生活又陷入困顿。好不容易把养子培养到哈佛去读研,结果却被持枪暴徒打死……

可以说,作为那个时代的底层学渣,他遭遇了一切常见的和罕见的不幸,也收获了观众最多的眼泪,当然,电视剧里,秉昆住上了新房子,儿子周聪也大学毕业,很孝顺,还生了三胞胎,秉昆夫妻相守幸福晚年,算是给了大家一个“好人好报”的交代。

但在小说里,秉昆的噩运并没有结束。因为坐牢十二年,他与儿子感情淡薄,周聪也没有出息,凭着伯父的关系才找到工作。秉昆出狱后成立搬家公司,遇到一个刁蛮的女客户,后来成为他的儿媳,生的孩子也不好看。因为他们夫妇与儿子儿媳关系欠佳而不得不分开居住。总之,孝顺的秉昆最后却养出了不孝的儿子。可以说,秉昆的晚景十分凄凉。

人世间有几种看世界的方式(从人世间看到的)(12)

史诗类型的小说比比皆是,但是结尾大多是光明或者平淡,像《人世间》这么丧的结局委实少见。这大概与作者的个人经历有关,49年生人的梁晓声经历了中国近几十年来的巨大发展和变化,他的阅历和经验必然也是远超我们这些后辈。

时代巨变中,受冲击最大的,就是底层人民。然而,在《人世间》的故事里,底层的不幸命运是一个轮回的怪圈。无论巨变前还是巨变后,受苦的都是底层人,只是苦的方式不同。

人世间有几种看世界的方式(从人世间看到的)(13)

底层家庭,有几个能养出秉义和周蓉这样杰出的儿女呢?然而周志刚夫妇并未因为儿女的优秀而获得任何实质的好处,即便是这些杰出的儿女本身,也过不好自己的一生。

底层父母最常灌输给孩子的观念,就是一定要出人头地。秉义秉昆都是怀抱着这种强烈的上进心,只是秉义更有天赋,他成绩好,情商高,会看人眼色、会写文章,天生就是做官的材料。

可是他的出身背景注定了他需要付出比同等天赋者更高的代价,才能实现他的自我价值。成为郝家的模范女婿只是第一步,呕心沥血出政绩是第二步,洁身自好杜绝一切给家人谋私利的可能是第三步。他如愿成为一个“完美”的官员,也失去了个人幸福的可能。

人世间有几种看世界的方式(从人世间看到的)(14)

如秉义这样出身和禀赋的人,如果有志于仕途,往往只能走向两个极端,要么是罪大恶极的贪官污吏(看看那些报道的落马老虎,大多拥有艰苦奋斗立志向上的青年岁月),要么就是摒弃常人享受,鞠躬尽瘁牺牲个人家庭幸福的杰出公仆。前者令人憎恶唾弃,后者令人敬重,但没几个人真正愿意成为这样的人。

周蓉这个角色,在电视剧里被丑化了一点儿,但原著中的结局更差。其实周蓉这个角色,除了作为底层孩子逆袭的代表之外,还有一层身份,就是在时代发展中的女性角色变化。

随着时代巨变,中国女性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三从四德、奉献家庭的形象。越来越多的聪明女孩像周蓉一样读书上学、寻求事业发展和爱情自主。可是,由于原生家庭的薄弱,她的人生只能靠她自己摸索。周蓉的父亲是旧社会过来的老工人,母亲是文盲,她能自己考上北大,完全是凭着天生的高智商。

父母在学业上无法给她辅导,也不能理解她的内心,更无从指教她的人生,尤其是在那个变革频生的大时代。所以,她只能凭着天赋、本能和运气误打误撞。所幸,她的天赋够强大,一是智商过人,所以生活不致于陷入困境,二是美貌惊人,书里说是比很多女明星还漂亮,所以注定她不会情感缺失。

此外,现代化的教育使得周蓉有极强的自我意识,这就使得她不致于落入女性自我牺牲的陷阱,可是也正因为如此,她没有把精力放在家庭的经营和孩子的抚育上,也瞧不起没有文化却帮她照顾父母和女儿的弟媳。作者似乎在暗示,过多的知识使女性独立,也使女性异化。当女性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时,她们自己的家庭幸福也在丧失。

人世间有几种看世界的方式(从人世间看到的)(15)

但我依然觉得,周蓉的异化,与其说是受教育的副作用,不如说是阶级越层过大和时代巨变综合导致的。因为生活经历的反差过大,容易导致人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长期在一个极端里受苦的人,一旦看到另一个极端的好处,就会抛弃原有的一切,全身心拥抱另一个极端。

如同今天很多女性看多了传统婚姻家庭中女性受婆家欺负、被丈夫背叛、被熊孩子拖累等不堪之后,转头去一心以搞钱为终极目标,高呼“不婚不育保平安”的态度是一样的。同样,也有不少在“女人能顶半边天”的教导中忙于职场打拼养家糊口的女性,日渐羡慕起国外常见的全职太太的安逸来。

人世间有几种看世界的方式(从人世间看到的)(16)

周蓉的母亲是文盲,一生都是听丈夫的话。周蓉自己聪明有才华,可以独立打拼,又美貌出众,拥有对异性掌控的自信,所以她的人生路,就完全走向了母亲的反面。她也的确活得比母亲和弟媳更为精彩,优秀的女人要为自己而活就成为她的人生原则,所以,她支持嫂子的改嫁,而且做她的伴娘。然而,她自己的人生并不是没有遗憾的。如果她不是那么精明大胆、刚愎强势,她的人生应该会多一些温馨和美好。

秉昆的幸福是很多普通男人向往的,有一个贤惠美貌百依百顺的老婆,为了他而照顾家庭多年,无怨无悔。可是作者也给出了一个前提,就是即便是这样的老婆,也并非完美无缺的,她在婚前就被人强奸生子,秉昆能忍人所不能忍,所以才得到了郑娟这样的奉献。秉昆的确善良、憨厚、仁义,但如果郑娟没有惊人的美貌,这一切恐怕也不会发生。事实上,郑娟给他带来的麻烦,与给他的幸福,是一样的多。

人世间有几种看世界的方式(从人世间看到的)(17)

周家最好的基因,都在秉义和周蓉身上。秉昆没有哥哥姐姐的才智,也没有骆士宾和水自流的胆识,他实现不了逆袭,所以父母对他只能略带失望,对中国式底层父母来说,改换门庭比承欢膝下金贵得多。

秉昆的善良和憨厚并没能给他带来太多好运,这也与他的家庭出身有关,底层出身的父母,能塑造他善良厚道的人品,却无法指导他在变革巨大的时代求生。他没有太多的闯劲儿,娶郑娟已经是他最大的勇气。后来的创业都是迫不得已。比起哥哥姐姐,他拥有更多真诚的发小朋友,然而这些真挚的友谊,也在时代巨变和利益冲突之下消耗殆尽。

他是个孝子,却得不到父母的真心认可。自己亲生儿子没出息、不孝顺。有出息的儿子却是为别人养的,最后还死于飞来横祸。他自己也因为这个儿子而杀人入狱。在潦倒的晚年,与亲生儿子的情感也淡漠了。而且目所能见的是,周家的优异基因也在走向衰落。

人世间有几种看世界的方式(从人世间看到的)(18)

作者似乎在暗示,底层人不要指望能逆袭,就算你基因突变逆袭了,也是一时的辉煌,最终还是会成为虚妄。

因为作者是写知青文学起家的,所以他的小说中总是带点儿伤痕文学的特征:青春是短暂的、创伤是永恒的,衰败是必然的,美好是无法挽回的。这大概是经历过大时代的老年人的一种普遍心态,好像九斤老太说的那样。

这大概也是目今这个时代中,面对各种社会乱像的老人的一种普遍心态,失望又绝望。全世界的社会发展史上,大概很少有中国这样,生产力和价值观,在二三十年内就发生了通常要好几代人才能实现的、翻天覆地的转变。而这样的转变,冲击最大的,就是经历了这整个过程的老年人。他们整体的社会和人性认知都被颠覆了。

人世间有几种看世界的方式(从人世间看到的)(19)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任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这是狄更斯在《双城记》里写的,是一个作家在大变革时代的呐喊。

此后的很多名作家的作品中,都会多多少少透露出类似的思想,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一直处于迅猛激烈的变革之中,战争、技术、革命等等不断改造着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所处的时代最宏大、最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原来我们视为宝贵的一些东西被丢弃了,曾经被唾弃被打倒的,现在反而成为人人追求的东西,其实这些未必就是坏事,即便真的是,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也自然会有拨乱反正的一天。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势必引起很多人的不适,因为迟迟看不到(他们认为应该有的)拐点,他们会觉得焦虑和绝望。

《人世间》这部小说,体现的就是这样一种情绪:虽然物质生活提升了,但是底层命运并没有太大改变,而他们原有的纯真岁月和诚挚友情也逐渐消散,他们的晚年并没有前辈那种阖家团聚儿孙绕膝的幸福,而他们的后代也是前途未卜,阶层跨越和社会平等一样是遥不可及。

人世间有几种看世界的方式(从人世间看到的)(20)

同样是描写时代巨变的鸿篇巨著,如果说《平凡的世界》展现给我们的除了变革带来的阵痛和感慨之外,并不失期望,那么几十年后的《人世间》留给读者的则是变革之后的震惊、失落和迷惘。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