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驳壳枪性能如何(驳壳枪8大缺点体积重量大)

驳壳枪性能如何(驳壳枪8大缺点体积重量大)例如,驳壳枪设计了枪机榫这个部件,用来卡住枪机使其不致过分后退。该部件安全余量不足,一旦磨损或疲劳后,有可能会齐根断裂,导致射击时枪机向后飞出,致使射手受伤。反观同时代其他型号的军用手枪,不仅采用了利于快速装卸的握把弹匣,而且弹匣解脱按钮大都设计在枪身左面的套筒座与握把交接处。换弹匣时,握枪手的拇指无需做大范围位移,很容易就能按下弹匣解脱按钮。空弹匣脱落的同时,另一只手迅速将实弹匣插入握把。整个动作一气呵成,迅速快捷,远胜于驳壳枪。这个缺点是由驳壳枪过大的体积和重量所造成的。尤其是该枪装入木制枪盒后,隐蔽性更无从谈起。由于该枪太长,垂直插在腰间不方便骑马或弯腰背枪。因此携行时,只能将枪背带调整得相当长,直至右大臂伸直或略弯曲时刚好能方便地握住枪把,这样才能把长达300多毫米的驳壳枪从盒套中抽出来。以这种状态携行,沉甸甸的驳壳枪所处位置,远低于人身重心,严重影响了携行人的动作灵活性,增大了体

作者:忘情

在国产抗战影视剧中,驳壳枪几乎是必不可少的道具。国人对驳壳枪有着特殊的渊源,甚至在上世纪80年代催生了80式手枪这样的产物。对驳壳枪的各种赞誉文章,如汗牛充栋。许多人认定,驳壳枪的性能远超侵华日军的“王八盒子”。但实际上,如果抛却感情因素来客观分析,就会发现驳壳枪的性能不仅没有大多数人想像的那么好,而且与同时代的其他典型军用手枪相比,大多数性能指标处于下风。其主要缺陷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驳壳枪性能如何(驳壳枪8大缺点体积重量大)(1)

一、体积和重量偏大

以驳壳枪的基本型M96为例,全枪长312毫米,质量1.25千克。将其收入又大又沉的木制枪盒后,变得更大更沉。后期的M712型冲锋手枪,由于增加了快慢机,改用20发弹匣,全枪长增加到315毫米,全枪质量增加到1.352千克。太原兵工厂1929年开始制造的45口径的民国17年式驳壳枪,全长达到300mm,全重1.8千克。

遍观世界各国同期装备的军用手枪:德国P08式鲁格手枪全枪长223毫米,质量仅0.87千克;比利时9毫米M1903式FN-勃朗宁手枪,全枪长203毫米,质量0.91千克;美制11.43毫米M1911式手枪,发射同时代口径最大、威力最大的0.45英寸柯尔特手枪弹,全枪长也仅有216毫米,全枪质量也才达到1.13千克。由此可见,在同时代的军用手枪中,驳壳枪的体积和重量最大。

驳壳枪性能如何(驳壳枪8大缺点体积重量大)(2)

二、携行和隐蔽不便

这个缺点是由驳壳枪过大的体积和重量所造成的。尤其是该枪装入木制枪盒后,隐蔽性更无从谈起。由于该枪太长,垂直插在腰间不方便骑马或弯腰背枪。因此携行时,只能将枪背带调整得相当长,直至右大臂伸直或略弯曲时刚好能方便地握住枪把,这样才能把长达300多毫米的驳壳枪从盒套中抽出来。以这种状态携行,沉甸甸的驳壳枪所处位置,远低于人身重心,严重影响了携行人的动作灵活性,增大了体能消耗。不少使用该枪的武装人员,只得将木制枪盒驳接到手枪把上,整支枪倒转过来,和步枪一样扛在肩膀上,以利于长途行军。

驳壳枪性能如何(驳壳枪8大缺点体积重量大)(3)

三、指向性、平衡性不佳,精确瞄准困难

众所周知,二十响的驳壳枪在连发射击时,枪口上跳得厉害,射弹散布极大,谈不上准头。其实,即使是单发射击,驳壳枪也是非常不好掌握的。这是因为其握把采用了古老的匕首柄式设计,握把短而圆,持握舒适度不佳,加之采用了落后于时代的前置弹仓设计,使得全枪重心过于靠前,若没有相当的腕力,使用者抬枪都相当困难,就更别谈精确瞄准了。因此,若想打好驳壳枪,使用者非经过长时间刻苦训练不可。反观同时代的其他军用手枪,普便采用了握把弹匣设计,不仅大大缩短了全枪尺寸,减轻了重量,而且使得全枪重点更加靠近握把,更加容易操控。

驳壳枪性能如何(驳壳枪8大缺点体积重量大)(4)

四、快速装弹困难

早期的驳壳枪采用前置的固定弹仓设计。装弹时得先保持枪机在后方,然后用一个装满子弹的桥夹插到机匣正上方的缺口中,然后向下用力,把子弹压进弹仓去,压完后再把空桥夹拔出来。这个过程不仅复杂,而且相当费时费力,在战场上极易贻误战机。一些后期型号的驳壳枪采用了可拆卸的前置弹匣设计,但卸、装仍较费力。

反观同时代其他型号的军用手枪,不仅采用了利于快速装卸的握把弹匣,而且弹匣解脱按钮大都设计在枪身左面的套筒座与握把交接处。换弹匣时,握枪手的拇指无需做大范围位移,很容易就能按下弹匣解脱按钮。空弹匣脱落的同时,另一只手迅速将实弹匣插入握把。整个动作一气呵成,迅速快捷,远胜于驳壳枪。

驳壳枪性能如何(驳壳枪8大缺点体积重量大)(5)

五、安全性欠佳

例如,驳壳枪设计了枪机榫这个部件,用来卡住枪机使其不致过分后退。该部件安全余量不足,一旦磨损或疲劳后,有可能会齐根断裂,导致射击时枪机向后飞出,致使射手受伤。

六、环境适应性差

驳壳枪的设计和加工承袭了德国机械的一贯传统,工艺精细、各部件配合紧密。该枪内部的几十个大小零件之间,完全不需要螺丝连接,单凭彼此之间的凹槽凸起,便可以严实合缝地结合到一起。如此精密的设计和加工,使得这枝枪比较娇气,恶劣环境下容易造成机件动作失灵。早在一战时,德军经过战场使用后就发现,驳壳枪根本不适应西线战场泥泞的战壕。中国家喻户晓的侦察英雄杨子荣,就因为在生死攸关的时候,手里的驳壳枪却没有打响,这才壮烈牺牲。事后检查发现,杨子荣所携的驳壳枪从寒冷的室外进入屋内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在温度较低的枪身上,当枪再次被带到室外后水气结成了霜,将最精密的枪机部分牢牢冻住,结果直接导致了英雄壮烈牺牲。

驳壳枪性能如何(驳壳枪8大缺点体积重量大)(6)

八、构造复杂,加工困难,造价高昂

基本型M96有近40个零件,后期出品的速射型零件更多。这些零件大多形状特殊,且为机加工件,材料损耗和加工难度都比较大,耗费工时较多,成品率低,使得成本始终居高不下。不同时期、不同厂家出品的各型驳壳枪,价格有差异,但都比同时代的同类枪械要贵得多。

德国毛瑟兵工厂刚推出M96型手枪之初,定价是25美元1支,而当时35美元就能换1盎司黄金。1912年9月,北洋政府陆军部就与德商礼和洋行)签约,购买“自来得毛瑟手枪200杆”,连同500发子弹和全套附件,每把价值足银58两。到三十年代中期,一支全自动的M712型驳壳枪在中国的售价竟达200块大洋。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的毛瑟M1924型步枪、FN30步枪的售价不过27-30块大洋,日本38式步枪售价不到20块大洋,意大利曼利夏步枪售价仅15-17块大洋。就连以精密和高价著称的捷克ZB26型机枪,售价150块大洋,也比M712型驳壳枪便宜四分之一。

驳壳枪性能如何(驳壳枪8大缺点体积重量大)(7)

驳壳枪除了有上述8个缺点,一些人们通常认为的优点,其实也值得商榷。

例如,许多人声称驳壳枪威力大。各种型号驳壳枪的口径,有7.62毫米、7.63毫米、7.65毫米、9毫米、11.43毫米这五种。其中以使用7.63毫米毛瑟手枪弹的为绝大多数。基本型的M96型,使用7.63毫米毛瑟手枪弹,初速为434米/秒,枪口动能576焦耳。而11.43毫米M1911手枪、9毫米鲁格P08手枪的枪口动能分别为502焦尔、457焦尔。看上去,驳壳枪似乎威力最大。实际上,7.63毫米毛瑟手枪弹穿透力有余,但弹头质量轻(5.5克)、横断面积小,停止作用不及9毫米派拉贝鲁姆手枪弹(弹头质量8克),更比不上11.43毫米柯尔特手枪弹(弹头质量14.9克)。考虑到驳壳枪所使用的年代,其作战目标是无防护的软目标,因此毛瑟手枪弹穿透力强的优点并太大的实际意义,而其停止作用却是不如同时代的其他军用手枪的。

驳壳枪性能如何(驳壳枪8大缺点体积重量大)(8)

再比如,驳壳枪通过驳接木质枪套,抵肩射击,可以大幅提高有效射程。但实际上,9毫米鲁格P08手枪、比利时9毫米M1935式FN-勃朗宁大威力手枪,甚至日本8毫米南部十四式手枪,都一样可以驳接枪套,抵肩射击。况且驳壳枪驳接枪套后,有效射程也不过100米左右,这与该枪表尺上标定的1000米射程还有相当的距离。

正因为驳壳枪有上述缺点,因此德国并未大量装备。只是在一战、二战中,武器供不应求时,驳壳枪才少量进入德军中服役。除此之外,其他国家也没将驳壳枪作为制式武器装备。在西班牙内战和苏联内战中,交战双方武器来源广泛,装备繁杂,驳壳枪才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虽然驳壳枪在西方国家不受青睐,但在中国,它却成为了上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中期的明星武器,属于典型的“墙内开花墙外香”。

究其原因,乃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一直处于战乱状态,各派武装力量对武器的需求量很大。国内生产的武器,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满足需求,因此极其仰仗从外国输入武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列强长期对中国施行武器禁运,自卫手枪却不在禁运之列。由于驳壳枪没能成为西方列强的制式军用装备,西方错误地将其划为自卫手枪之中,允许其输往中国。在众多的自卫手枪(国人俗通“撸子”)中,驳壳枪不仅威力最大,而且火力最猛,甚至可以部分起到卡宾枪和冲锋枪的作用,自然大受各派武装力量欢迎。

驳壳枪性能如何(驳壳枪8大缺点体积重量大)(9)

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极富创造力和想像力的国人,用一些中国独创的“土办法”,弥补了驳壳枪上存在的许多先天不足。

速射型的驳壳枪最让人诟病的,是连发精度极差。同时,该枪枪管下方没有护木,不能直接握持枪管部位以稳定枪身,西方国家的使用者对此一筹莫展。中国人想出了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不仅解决了枪口上跳难题,而且将它转化为全自动速射的扫射优势——右手握枪,将枪机扳至速射档,手心向上举枪,伸向左前方,扣动扳机,枪口的上跳作用使驳壳枪从枪手左前方扫射至右前方;手心向下举枪时从右前方扫射至左前方;左手持枪时完全相反——这真是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神来之笔!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翻转手腕动作,就解决了难题。

驳壳枪性能如何(驳壳枪8大缺点体积重量大)(10)

驳壳枪枪身太重,且重心过于靠前,想要单手平端,精确瞄准相当不易。有经验的中国枪手会将驳壳枪侧向倾斜一定角度,让枪口自然指向目标,在概略瞄准后果断击发,即通常所说的“甩手一枪”。经过长期训练的枪手,能用这种方法,取得惊人的单发射击精度。抗战胜利后,军调小组中的美军代表曾和和新四军将领比试枪法。新四军将领随手用驳壳枪射击向空中抛掷的砖头瓦块,枪枪命中,令在场各方人员惊叹不已。

驳壳枪的木制枪盒又大又重,中国人不仅制造出相对轻便的皮质枪套,还发明了“明套”(又叫“快套”)。这种“明套”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枪套,而是一个用钢片或铜片制作的简单装置。其一面将金属片弯成一定形状,和枪身表面突棱上的凹槽相配合,使“明套”和枪身联为一体,另一面则是一个长金属片弯成的卡子,用来别住皮带,带有“明套”的手枪靠这个卡子直接“挂”在皮带外边,不仅方便,还不影响枪支的正常使用。

在需要隐蔽携行驳壳枪的场合,例如敌后战场上,使用者一般都放弃枪套,直接将枪插在束在腰间的宽皮带里,然后将外面的衣襟放下遮住身上的武器。为了避免拔枪时准星钩住腰带而影响出枪速度,一些老练的枪手还特意将准星锯掉,以避免拔枪时准星钩住腰带而影响出枪速度。

驳壳枪性能如何(驳壳枪8大缺点体积重量大)(11)

至于弹仓供弹型驳壳枪的快速装填,中国人也有独创的方法。其要领是将枪身夹在两膝中间,双眼紧盯目标的同时,全凭对枪的熟练感觉,将弹夹压入弹膛,然后解除空仓挂机,推弹上膛,完成射击准备。对于熟练射手而言,这一整套动作,都可以在数秒钟内一气呵成。

综上所述,驳壳枪原本是一支优点不算突出,但缺点着实不少的手枪。其之所以能在中国战场上大放异彩,一方面是由于中国战场的特殊情况决定的,但更主要的,却是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扬长避短,将这种枪的性能发挥到了极致,创造了无数传奇和辉煌。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