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图雅2小时连唱新歌(乌兰图雅获评德艺双馨)
乌兰图雅2小时连唱新歌(乌兰图雅获评德艺双馨)《中华民族一家亲》《锦绣小康》乌兰图雅梳理她的歌曲作品,发现她还唱过:《天南地北唱中华》
01乌兰图雅被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3月28日,一个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
吴京、乌兰图雅、王中山、黄渤、黄豆豆等44人,获得“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乌兰图雅是蒙古族女歌手,1983年生。
她的代表作品有:《套马杆》《站在草原望北京》。
乌兰图雅
梳理她的歌曲作品,发现她还唱过:
《天南地北唱中华》
《锦绣小康》
《中华民族一家亲》
《各族儿女心向党》
《阿尔山的姑娘》
《我的蒙古马》
《绿水青山歌声飞》……
其中流传最广的莫过于《套马杆》。
那么,《套马杆》这首歌,最初是由谁唱红的呢?
这就不得不提另外一个歌手:乌兰托娅。
因为《套马杆》,两位名字极其相近的女歌手先后走红:乌兰图雅,乌兰托娅。
其实,图雅和托娅,在蒙文里发音相同。但是译为汉字时,就有了区别。
就像是两个都叫张伟,如果必须区别,那就只好分别叫大张伟和小张伟了。
两年来,由于疫情影响,许多演出被暂停。乌兰图雅和乌兰托娅,也开启了直播。
结果却天差地别,二人的粉丝数相差500多万,根本就不是同一个量级的。
托娅,已经远远地落后于图雅。
如果说粉丝量代表的是人气,那么同为歌手,二人唱功又如何呢?
只能说,唱功各有千秋。托娅的声音更响亮些,图雅的声音更浑厚。
二人都是知名歌手,但一定要说谁唱得更好,就见仁见智了。
03
原唱、翻唱《套马杆》:
谁更技高一筹?
《套马杆》这首歌,乌兰托娅和乌兰图雅都是演唱者。
不过,托娅是原唱,图雅是翻唱。
但是因为公司宣传的原因,许多人还以为:《套马杆》的演唱者只有一个人。
乌兰托娅和乌兰图雅,到底应该怎样分辨呢?
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那就是看她们演唱《套马杆》时:
如果遇到了高音部的“汉子”二字,握着话筒能轻轻松松唱上去的就是原唱托娅;而以互动方式,把话筒递向观众的,就是图雅!
当年,一个蒙古姑娘,凭借高昂的嗓音和波澜壮阔的豪爽,把《套马杆》这首歌演唱得淋漓尽致,瞬间火爆大江南北。她就是乌兰托娅。
而当初这首歌,就是唱片公司专门为她量身打造的。
乌兰托娅,出道即巅峰。
可就在她如日中天之际,乌兰托娅和唱片公司解约。
《套马杆》的版权归唱片公司,而不是原唱者乌兰托娅。
但是,这首歌太火了,唱片公司怎么舍得放弃?于是找到了乌兰图雅,因为不管是姓名,还是歌喉,这二人都差不多。
这首歌,就由乌兰图雅继续演唱。
但事情到此并未结束。
之后,在发布会上,乌兰托娅哭诉自己才是《套马杆》的原唱,大家这才知道:《套马杆》的演唱者已经换人了。
乌兰托娅更是爆出,在与前公司解约之后,公司宣传时,用的还是乌兰托娅自己的照片,而最终上台演唱的却变成了乌兰图雅。
大家这才明白,为什么在看《套马杆》演唱时,有种陌生的感觉。
演艺圈果然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
2011年,乌兰图雅签约唱片公司,发出一条微博:
《套马杆》换人,乌兰托娅已经解约,不能再唱了。
她和原唱者,围绕着几首民族风的歌曲,隔空叫板,就从那时候起。
二人的叫板,关注者不多。
但是二人和背后的公司,据说曾对簿公堂。
在乌兰托娅和乌兰图雅的对呛中,乌兰图雅认为,乌兰托娅把原先的歌曲改头换面,依然在进行商演。
两歌手围绕一首歌,就版权问题闹得不可开交。
这个案例还走进了专业领域,被版权专家们拿来讨论。
结果,还是不了了之。
但歌手的运势,已经开始分化。
由于签约公司的包装和强势运营,乌兰图雅的版本很快铺开。
二人风格极其相似,几乎听不出差别。
还有,唱片公司又故意在名字上放烟幕,导致原本乌兰托娅唱红的歌曲,后续价值全部顺利地附加到乌兰图雅。
但是,网络和观众,都是记忆的。
在这起多年前的风波渐渐平息后,很多人还是发现,乌兰图雅在演唱这首歌曲时,与原唱者存在细微的区别。
尤其在演唱会上,乌兰图雅每次开唱,都会精准地避开“汉子”这个词。
有时借与现场观众互动,有时趁现场的杂音,盖过“汉子”的发声。
细心的网友发现,这种做法居然成了乌兰图雅的标配。
在网上,乌兰图雅获得了“躲汉子”的新身份。
因为“汉子”这个词,需要高音演唱,而乌兰图雅声音相对浑厚,导致即便真的唱出来,也有可能破音。
当年的纷争,变成了娱乐的一个爆点。
在短视频平台,还一度促成了两个人连麦PK。
在唱到“汉子”的时候,躲避成了乌兰图雅的惯性。
其实,一首歌拿捏不好,只能说明她的音域和气质,与歌曲之间的契合度,弱于原唱者。
当然,话再说回来,乌兰图雅本人并不乏自己的代表歌曲。
乌兰图雅和乌兰托娅,家乡都在内蒙古的东部。
不过,乌兰托娅的故乡是偏东北的呼伦贝尔,乌兰图雅则是科尔沁草原。
乌兰图雅,在蒙古语里的寓意是红霞。在她出生前,父母就把这个名字定好了。
蒙古族天生带有歌唱的基因,广阔的草原,不但培育了他们自由不羁的个性,也让这片土地上的人,更喜欢放声高歌。
据考证,蒙古人之所以都能歌善舞,根本原因是先民在草原上放牧,需要大嗓门相互联络。
久而久之,在空旷的草地上,声音足够洪亮,才能传得更远。
这样的基因,刻在了蒙古人的身上,并世代传承。
小时候的乌兰图雅就喜欢唱歌。
和其他的同龄人不一样,她想让歌唱成为自己的事业和梦想。
21岁时,她离开了家乡科尔沁。
一路南下,考入了中央民族大学。
之后的4年里,她开始系统地学习声乐。
因为从小接触的就是蒙古族民歌,所以她的专业方向也是民歌。
4年大学结束后,乌兰图雅继续留在学校深造,成了乌日娜门下弟子。
之后,乌兰图雅走进中国音乐学院,师从晁浩建,音乐理论功底更加深厚。
乌兰图雅和乌兰托娅,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
从本科到研究生,整整七年的时间,乌兰图雅都是在大学里度过的。
她真正的人生转机,是在研究生毕业时。
此前一年,乌兰托娅的歌声已经传遍了大街小巷。
关于乌兰托娅和老东家解约,外界的说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说法是,因为合约到期,自动解除关系。
另一种说法是,合约到期后,乌兰托娅主动选择离开了老东家。
而当时,她唱红的几首民族歌曲,和老东家都是共生关系。
因为歌曲的所有权是公司的,乌兰托娅只负责唱红。
她一旦选择离开,对公司而言,绝对是一种损失。
因此,当合约解除后,公司第一时间发布声明:歌手可以离开,但是那几首歌不能带走。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这几首歌只需冷藏起来,不再唱就行了。
但公司还想趁着歌曲大火,再赚一笔。
可原唱者离开了,如果随便找一个新的歌手,听众不见得会买账,搞不好还会得不偿失。
正是出于这种考量,公司从音乐学院,找到了刚刚毕业的乌兰图雅。
当看到乌兰图雅的名字,了解她的身份,对公司而言,这个新人简直成了“救命稻草”。
就这样,甚至不必更改宣传策略,只要听众不注意,会以为唱歌的乌兰图雅和乌兰托娅是同一个人。
事件始作俑者,当然是唱片公司。
而对于一个有追求的歌手,绝对不会局限于只做一个简单的翻唱者。
在签约公司的第一年,乌兰图雅便推出了自己的原创歌曲。
与此同时,她的首场音乐会,也从自己的母校开始。
但是在演唱会现场,那首她翻唱的歌曲,是必唱曲目。
从这个角度来看,她一直笼罩在原唱者的阴影之下。
当然,相比于原唱者,乌兰图雅能够获取的资源,更是乌兰托娅所不可比拟的。
前者只是一个通过自学走出来的歌手,而乌兰图雅科班出身,这不仅仅意味着专业,还意味着足够的人脉。
当年第一场演唱会的现场,为了让声势造得足够大,国内各大民族歌手都被一一邀请助唱。
其后,她的演唱会更是走出国门。
仅仅在2013年,她在欧洲就举行了七场演唱会。
从法国到英国,再到德国和挪威,她的民族歌曲,在各种音乐舞台上灿然绽放。
为了抓住外国听众,她做了精心的准备,她的服饰和造型,更获得了现场观众的一致认可。
国外巡演后,乌兰图雅的名气飙升。
随后,站上了春晚的舞台。
第一次上春晚,她演唱的歌曲,依然是那首走红了的翻唱歌曲。
之后的春晚舞台,她才渐渐拿出自己的作品。
除此之外,她还常常在央视的音乐频道露面。
两相比较,乌兰托娅在和老东家解约后的几年,并没有什么像样的发展。
即便后来又和原公司签约,拿回了歌曲的演唱权,但是当年的辉煌,已经难以复制了。
乌兰图雅则不同,事业随后节节攀升。
可惜,她后唱的歌曲传唱度,和《套马杆》好像不在一个级别上。
这也意味着,虽然十多年的发展风生水起,可惜一切根基,还是建立在原先的一首翻唱歌曲上。
对一个歌手而言,这实在是:如鲠在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