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平仄格式表:怎样分辨平仄声
七绝平仄格式表:怎样分辨平仄声近人有用击鼓发声来区分四声:用木来轻击鼓的中心,声音为“东”,是平声;再击鼓面四周,声音为“董”,是上声;若在鼓的中心以木来重击,声音为“冻”,是去声;若用一手击鼓面,一手重击,声音为“笃”,就是入声。意思大致是:平声随口平读,声音不高不低,尾音自然延长;上声向上高读,声音高亢而响亮,并无尾音;去声向下重读,声音哀而且远,尾音较短;入声向直急读,声音木而且实。如下表:古代平仄四声发音状况,由于没有原声留下,现在难以确知。前人有描述。清代学者顾炎武说:“平声轻迟,上去入之声重疾。”江永说:“平声音长,仄声音短;平声音空,仄声音实;平声如击钟鼓,仄声如击土木石。”《康熙字典》载有一首歌诀《分四声法》:<br>古音就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br>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br>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先横向念,品味每个字音调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领会四种声调的区别和各自特点。然后可以纵向念,如“妈、衣、施、耶……”“麻、移、时、爷……”“马、以、始、也……”、“骂、异、试、夜……”进一步领会每种声调的各自特点。
能学会今四声,从而掌握普通话,自然很好。如果念不好今四声,说不好普通话,那也不要紧。只要在学习过程中,能逐步分辨出哪些字属于平声,哪些字属于仄声,能运用于对联的写作中,那就算取得很好的成绩,达到了能写作对联目的。
讲方言的人,不妨用方言念上边排列的例字,品味自己方言中念阴平、阳平、上、去四声,在高低、升降、曲直、长短诸方面的特点.领悟出自己方言中,像“妈”、“麻”那两类声调的字就是平声,像“马”、“骂”那两类声调的字就是仄声。这就是找到了自己方言与普通话在声调和调值上的对应规律。这样,举一反三,依此类推,就可以解决一大批字的平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不是不可能,也不是很容易,可以阅读《x x(地方)人学普通话》这种书,可以向懂得自己方言与普通话对应规律的人求教。
三 古四声
古代平仄四声发音状况,由于没有原声留下,现在难以确知。前人有描述。清代学者顾炎武说:“平声轻迟,上去入之声重疾。”江永说:“平声音长,仄声音短;平声音空,仄声音实;平声如击钟鼓,仄声如击土木石。”《康熙字典》载有一首歌诀《分四声法》:
<br>古音就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br>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br>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意思大致是:平声随口平读,声音不高不低,尾音自然延长;上声向上高读,声音高亢而响亮,并无尾音;去声向下重读,声音哀而且远,尾音较短;入声向直急读,声音木而且实。如下表:
近人有用击鼓发声来区分四声:用木来轻击鼓的中心,声音为“东”,是平声;再击鼓面四周,声音为“董”,是上声;若在鼓的中心以木来重击,声音为“冻”,是去声;若用一手击鼓面,一手重击,声音为“笃”,就是入声。
下边的字,按平、上、去、入四声的顺序排列,可作试读练习。
读的方式,同练习今四声一样,先横向读,然后可以纵向读。由于平、上、去三声古今基本相同,所以试读练习重点要放在古有今无的入声上。要注意入声一行的字的读音,按照入声短促木实的特点去读。
现代南方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地,北方山西、内蒙、陕北等一些地方,还保存着入声。湖南也保存着入声,只是不短促。上述地方的人辨别入声很容易。
北方大部分和西南大部分地区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北方的入声字,大部分变为普通话的去声,其次是变为阳平,再次是变为阴平,变为上声的最少。从湖北到四川、云南、贵州的西南方言里,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这些地方的人,辩识入声字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