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经历几次兵变(母子英雄阿依和依智高)
赵构经历几次兵变(母子英雄阿依和依智高)相传他败走大理国,跟随他一起去的一批壮、汉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为大理文学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依智高死于何年,没有确切的记载。依智高和他的母亲阿依领导的反抗封建统治、反抗外族侵略的战争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的英雄事迹在壮族地区有着深刻的影响。壮族地方广泛地传诵着依智高的故事,甚至把他神化,还把《依智高》搬上了壮剧舞台。公元1052年(皇祐四年)底,宋仁宗以枢密院副使狄青为大将,率军南下,并调集两广地区的一些土丁、蜗丁,大举向依军猛扑过来。第二年初,宋军攻占了昆仑关,断绝了义军的后路。依智高率军仓促应战,寡不敌众,牺牲五千三百多人,被俘五百多人。依智高败走云南大理,母亲阿依等率余部退守特磨道(今云南富宁县),队伍只剩三千多人。公元1055年(北宋至和二年),宋朝廷又派黄、石鉴掩率官军袭击特磨道。依智高的弟弟依智光和母亲阿依等都战败被俘,押送到了北宋京都汴京(今开封),于1056年(北宋嘉右
北宋仁宗年间(1028~1063),广西边疆少数民族为反抗交趾国(安南,今越南)的人侵和宋王朝的民族压迫,爆发了一系列的民族起义。依智高和她的母亲阿依所领导的壮族人民反宋抗交趾的武装起义在历史上有深远的影响,他们母子的英名,彪柄史册。依智高,壮族,公元1025年(南宋天圣三年)生于广西广源州(北宋广南西路的邕管羁摩州,与交趾接壤)。其父依全福是宋朝爸管羁摩州辖下的傥犹州(今广西靖西县境)的首领,其母阿依(995~1056)是广南西路邕管武勒州(今广西扶绥县)人。
阿依聪明伶俐,颇有胆识,依智高从小在母亲的教育下成为一代英杰。交趾,原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统辖之地。到了北宋王朝,软弱无能的统治阶级,对边远地区鞭长莫及,采取了摒弃态度,以求苟安。公元975年(北宋开宝八年),宋朝廷封交趾部首领为“交趾郡王”。从此,交趾慢慢地脱离了中国封建王朝的直接统治。经过若干年的发展,交趾的势力越来越壮大。交趾封建统治者李德政对内残酷地压迫,剥削人民,对外野心大增,不断侵夺我西南边疆。
依智高的家乡广源州地处北宋与交趾的边界,其地富饶,盛产稻米、黄金、丹砂,自然成为交趾掠夺的首要目标。从公元1028年(北宋天圣六年)起,交趾便不断出兵,对广源州进行袭击、劫掠,强迫依智高的父亲依全福每年进贡,榨取各种财物,尤其是黄金,并采用掠夺人质的卑鄙手段,进行勒索。依智高的父亲不堪忍受交趾国的污辱与欺榨,便组织起武装力量起来反抗,保卫家乡。但由于人单力簿,寡不敌众,结果和长子依智聪等人一起被俘,遭到杀害。这是1039年(北宋宝元二年)发生的事情。
阿依带着当时才十多岁的依智高躲藏起来。她一面联络有志有识之人共商起义大事,一面为儿子依智高请老师,对他悉心培养。她经常语重心长地对依智高说:“你不好生学习上进,父兄在九泉之下也难以眠目啊!你不能忘了交趾人杀害你父兄和奴役家乡人民的深仇大恨呀!”在依智高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埋下了复仇的种子。他发愤读书,苦练武艺,决心继承父兄的遗志,把交趾统治者打回老家去。
经过四年的精心准备,阿依和依智高召集依全福的余部,重整旗鼓,从雷州(今广西大新)、火洞(今广西靖西县)重新回到了傥犹州,于公元1041年(北宋庆历元年)十一月把州改为国,称“大历国”,与交趾抗衡。但很快便失败了。当时依智高才十六岁。交趾统治者见杀了依全福,并没有征服广源州人民,便改变手法拢络依智高,赐印封官,想收买他。但这一切都不能打动依智高。公元1048年(庆历八年)他再次起兵反抗交趾,但由于兵单力薄,又失败了。鉴于两次失败的教训,他感到势单力薄,难以和交趾抗衡,于是向北宋政府请求支援。当时北宋王朝正在与西夏、辽征战之中,无暇顾及南方,又惧怕得罪交趾王朝,因此对依智高请求不但不接纳,反而妄图以牺牲依智高来换得与交趾的苟安。
依智高在南受交趾进攻,北受宋王朝排斥,腹背受敌,“穷无所归”,被迫起兵反宋。他在汉族进士黄玮、黄师这和壮族农民依建侯、依建忠的帮助下,四处游说,动员各洞、各州人民起义。他说:“现在交趾意图吞食我们,求王朝为靠山又无望,再这样分裂下去,我们只能自取灭亡。我们要团结起来,靠集体的力量保卫家乡。”最后他说服了左右江三十六个洞的首领,团结一致再次起兵。公元1052年(北宋皇祐四年)四月,义军一举攻占了安德州(今广西靖西县境),建立了“南天国”,依智高号称仁惠皇帝,年号景瑞。
之后,依智高又率兵攻下左右江上游重镇横山寨(今田东县羊马镇)。随即沿江挥师东下,于是年五月一日攻陷了广西路政治军事中心邕州(今南宁),改年号为启历。后又乘势迅速攻破了横(今横县)、贵(今贵县)、龚(今平南)、浔(今桂平)、藤(今藤县)、梧(今梧州)、封(今广东封川)、康(今桂平)、瑞(今广东高要)等州。同年六月,义军队伍壮大到五万人,并且打到了广州城下。广州驻军及地主豪绅纷纷联合进行抵抗,双方相持五十七天。起义军见攻城不下,便于八月回师广东韶关,十一月又转至宾州(广西宾阳县),占据邕州。依智高义军所到之处,当地的壮、汉族人民积极参加,兵力不断扩大,在短短的半年之内,连破十二个州城。宋皇帝赵祯(仁宗)为之寝食不安。
公元1052年(皇祐四年)底,宋仁宗以枢密院副使狄青为大将,率军南下,并调集两广地区的一些土丁、蜗丁,大举向依军猛扑过来。第二年初,宋军攻占了昆仑关,断绝了义军的后路。依智高率军仓促应战,寡不敌众,牺牲五千三百多人,被俘五百多人。依智高败走云南大理,母亲阿依等率余部退守特磨道(今云南富宁县),队伍只剩三千多人。公元1055年(北宋至和二年),宋朝廷又派黄、石鉴掩率官军袭击特磨道。依智高的弟弟依智光和母亲阿依等都战败被俘,押送到了北宋京都汴京(今开封),于1056年(北宋嘉右元年)遭杀害。依智高下落不明。
相传他败走大理国,跟随他一起去的一批壮、汉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为大理文学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依智高死于何年,没有确切的记载。依智高和他的母亲阿依领导的反抗封建统治、反抗外族侵略的战争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的英雄事迹在壮族地区有着深刻的影响。壮族地方广泛地传诵着依智高的故事,甚至把他神化,还把《依智高》搬上了壮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