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村上春树最喜欢三本书(村上春树爱了40年)

村上春树最喜欢三本书(村上春树爱了40年)他甚至在创作中刻意模仿钱德勒——他在不同场合谈到《漫长的告别》,说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书之一。村上春树钱德勒村上亲自翻译、引进了钱德勒的代表作《漫长的告别》,带动钱德勒风潮。

如果要在世界范围内找一位最受作家们喜爱的作家,雷蒙德·钱德勒可能会高票当选前几名。

欧美作家中,加缪、毛姆、艾略特、奥尼尔、奥登,是他的狂热粉丝。

亚洲的钱锺书、村上春树,是他的头号迷弟。还有一大票作家推崇、迷恋或者模仿他写作。

这其中最长情,最忠诚的,就属村上春树。从高中时读到钱德勒的代表作《漫长的告别》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这个大师,从此成为钱德勒的代言人。

村上春树最喜欢三本书(村上春树爱了40年)(1)

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最喜欢三本书(村上春树爱了40年)(2)

钱德勒

村上亲自翻译、引进了钱德勒的代表作《漫长的告别》,带动钱德勒风潮。

他在不同场合谈到《漫长的告别》,说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书之一。

他甚至在创作中刻意模仿钱德勒——

《寻羊冒险记》模仿了钱德勒《长眠不醒》的叙事结构,使用了“钱德勒的方法”;

《舞舞舞》中的关键人物、情节设置和《漫长的告别》有异曲同工之妙。

据说在这四十余年间,村上春树读了12遍《漫长的告别》,每每陷入困境便打开了《漫长的告别》。

被一本书圈粉,多年来反复阅读,连创作也致敬原著,逮住机会就要给作家本尊站台……

朗读君今天想来说说,《漫长的告别》究竟是如何影响村上春树的。

村上春树最喜欢三本书(村上春树爱了40年)(3)

The Long Goodbye

村上春树最喜欢三本书(村上春树爱了40年)(4)

村上春树:钱德勒式文风举世无双

村上春树一开始读到《漫长的告别》时非常震惊,他从未想到世上还有这样的作品,如此个人化,极具独创性,任何人都无法模仿。

在村上看来,钱德勒之于文学界,就如同查理·帕克之于爵士乐界。每个人都能借用他创造的语法,但没人能写出这样的文风。

拥有极高独创性、让其他人学都学不来的钱德勒,究竟是什么文风?

后世文坛为此发明了一个专属词汇,就叫“钱德勒式文风(Chandleresque)”,以洗练、简洁、精准、锐利为特质。

击中村上春树的《漫长的告别》,以最为优美和激进的形式惊艳地展示出了这种独创性:

一天二十四小时,总有人逃跑,总有人想抓他。

外面千种罪恶的黑夜中,人们垂死,人们伤残,人们被横飞的玻璃割喉、撞死在方向盘上、碾死在重型轮胎下。

人们被殴打、抢劫、勒死、强奸和谋杀;人们饥饿、生病;人们感到无聊,因为孤独或悔恨或恐惧感到绝望、愤怒、残忍、狂热,哭得浑身发抖。

一个不比其他城市更糟糕的城市,一个富裕、繁荣、充满自尊的城市,一个失落、挫败、充满空虚的城市。完全取决于你的位置和你的个人成就。

我没有。我不在乎。

——《漫长的告别》

在自传《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村上总结了文字的独创性,我们很容易从中找到钱德勒作品的特色:

一、必须让人看上一眼,就能立刻明白是他的作品;

二、必须凭借一己之力对自身风格更新换代;

三、其独具特色的风格必须随着时间流逝化为标准,吸纳到人们的精神中,成为价值判断基准的一部分,或成为后来者丰富的引用源泉。

村上春树最喜欢三本书(村上春树爱了40年)(5)

用村上的话来说,他从钱德勒作品中所学到的,远远不止技法,

“那是一种通过缜密的假设细节和慎重积累,直接切入世界的真实状态中。

这种切入动作迅捷,逻辑条理有一种无意识的准确清晰。”(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钱德勒写的是灵魂交流

读过村上春树的朋友会感受到,他笔下的主人公,常常对整个世界展现出一种疏离感。

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话,这也许是出自他从钱德勒那里所接受的最初的文学启蒙。

从第一次读《漫长的告别》起,主人公马洛独立的生活方式,孤独但追求体面的人生态度,就让村上深深着迷。

他写过长长一段话,专门分析马洛这个角色:

钱德勒笔下的人物绝不会像拳击手那样正面挑战。他们默默承受着那宿命般巨大的力量,被它吞噬,受它驱使,同时在这旋涡中努力寻求自我保护的方法。

多数情况下,即便明知会失败,仍挺直身躯努力迎上,不辩解,也不夸耀,只紧闭双唇,通过无数个炼狱。在此,胜负早已失去其重要性。

重要的是尽可能地将自己制定的规范坚持到最后。因为他们明白,没有道德伦理,人生将失去根本的意义。

村上春树最喜欢三本书(村上春树爱了40年)(6)

菲利普·马洛

来自《漫长的告别》中的马洛,是一个有着英雄气质的人物。

他少言寡语、顽固、机智、健壮、孤独,游手好闲又有浪漫气质。他背负着深深的忧郁和孤独,始终带着一种“不被世人接受”的特质。

当他遇到另一男主角特里时,被对方类似的气质深深吸引住了。

特里有英俊优雅的外表和巨大的财富,但也有着黑暗的过往、神秘的身世。

他是光明和黑暗的两面,脆弱和坚强的结合,这种特质吸引着马洛难以自持地卷入疑云丛生的案件中。

一个孤独不羁的硬汉侦探,一个神秘优雅的迷人酒鬼,因为同样的灵魂特质,在喝过几次酒之后,成了为对方担下生死的朋友。

村上春树最喜欢三本书(村上春树爱了40年)(7)

另一个角色——作家韦德,在被马洛救下之后,也说过类似的话。

他跟马洛说:我开始喜欢你了。你有点儿混账——跟我一样。这个“混账”其实就是在暗示两人都有着“不被世人接受”的特质,韦德感受到了这一点,马洛也是,所以他们成了朋友。

无论马洛、特里还是韦德,这些生活在普通人之外、不被世人接受的酒鬼们,在心灵深处心意相通。且由于不同于普通的友谊,他们更能在这段友谊中奉献自己、接受对方。

在村上春树看来,这是灵魂与灵魂交流的故事,是人与人之间自发地相互理解的故事,也是人类抱有的美好幻想和它不可避免地引发的深深幻灭的故事。

因为在小说《漫长的告别》的最后,马洛发现自己拼命坚持并替对方维护的事情,最后似乎是一个连对方本人都不在乎的骗局。

人类抱有的美好幻想注定走向破灭——这个主题与村上另一本挚爱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不谋而合。

在村上春树的作品中,这一主题也以各种故事和文字形式反复出现,不知道是否有钱德勒的影响在其中:

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

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

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

你要听话, 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村上春树《舞舞舞》

世上存在着不能流泪的悲哀, 这种悲哀无法向人解释

即使解释人家也不会理解。

它永远一成不变, 如无风夜晚的雪花静静沉积在心底。

——村上春树《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

村上春树:钱德勒的细节让我中毒

抛开写作技法、人物特质等,让村上欲罢不能的还有《漫长的告别》中的细节。

他将那些在主线情节之外的细节,归结为“绕远道”,并形容这种写法让他如中毒一般。

那些“用力的修饰,无目的的比喻,为比喻而比喻,腻味的详细描写,无用的长篇大论,独特的曲折表达,很多双关语......华丽奢靡的作风深深吸引了我,如同中毒一般”。

村上春树最喜欢三本书(村上春树爱了40年)(8)

也正因如此,村上春树在40多年间反复阅读仍然找得到新的趣味,而小说中的每个细节,他也记得非常清楚。

比如书中有一段描写金发女郎的文字,也许读者会觉得可以删除,但村上却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小说描述:

每个金发女郎都有自己的特点,也许只有散发金属光泽的那些除外,她们的金发在漂白剂底下和祖鲁人一样金,性情和人行道一样软。

有娇小玲珑的可爱金发女郎,喜欢叽叽喳喳。有仿佛希腊雕像的高个子金发女郎,会用冰蓝色的眼睛拒你于千里之外。

有柔弱温顺爱喝酒的金发女郎,只要是貂皮质地,什么衣服都愿意穿,只要有星光屋顶和喝不完的香槟,什么地方都愿意去。

有活泼自在的小个子金发女郎,她是你的好伙伴,喜欢自己付账单,浑身都是阳光和理性,精通柔道,能一边过肩摔撂倒一个卡车司机,一边读《星期六评论》社论版还顶多只看漏一个句子。

最后还有一种美艳动人的展品金发女郎,她比三个黑帮老大都活得久,然后连嫁两个百万富翁,每次离婚都能带走一百万,老来住在昂蒂布海角的浅粉色别墅里,有一辆带司机和副手的阿尔法罗密欧大轿车,豢养一群没落贵族,她对他们全都抱着心不在焉的亲昵态度,就是年老的公爵对管家说晚安的那种神情。

……

过道对面的美梦不属于以上任何一种,甚至不属于那个世界。她无法被归类,遥不可及和清澈透亮得仿佛山泉,比水色还要难以捉摸。

——《漫长的告别》

可以看到的是,即使是字数稍多的人物描写,钱德勒也是字句精妙。

抓取人物特征或事物细节、甚至一种抽象的感觉,他也只需寥寥几笔,就让人有种目睹现场素描的感觉。

例如他对凶案组警监格里戈里厄斯的描写:

脑袋秃得厉害,像大部分结实的中年男人那样,腰间一团滚肉。眼睛呈鱼肚灰色,大鼻子上破裂的毛细血管纵横交错。他正喝着咖啡,弄出很大的声响。粗糙厚实的手背上汗毛浓密,一撮灰毛从他耳朵里支棱出来。

形容充满麻烦的一天:

我知道今天会是一个疯狂的日子。每个人都有这种日子。碰到这种日子,会冲进来的只有松了皮带的轮轴、把脑子连口香糖一起吐掉了的疯狗、找不到坚果藏在哪儿了的松鼠、总是漏装一个齿轮的机械师。

村上春树最喜欢三本书(村上春树爱了40年)(9)

形容自己想要逃离的平庸生活:

另外半个我想离开,置身事外,但我从来不听这半个的。否则我就会待在我出生的小镇,去五金店打工,娶老板的女儿,生五个孩子,星期天早晨读趣味新闻给他们听,他们淘气就打他们的脑袋,和老婆争论他们该领多少零花钱,他们能听收音机或看电视里的什么节目。我甚至有可能发财——小镇有钱人的那种发财,宅子有八个房间,车库停着两辆车,每个星期天吃鸡肉,客厅咖啡桌上放着《读者文摘》,老婆烫波浪卷,我的脑子像一袋波特兰水泥。这种生活交给你了,朋友,我更喜欢污秽肮脏狡诈的大城市。

形容萍水相逢的朋友:

他就像你在客轮上认识的旅客,混得很熟,实际上对他一无所知。他离开时也像那么一个人,在码头和你道别,说老兄咱们保持联系,而你知道你不会和他联系,他也不会和你联系。你这辈子恐怕都不会再见到这个人了。就算见到,他也完全是另一个人,只是休闲车厢里的又一个扶轮社会员。生意怎么样?哦,还凑合。你气色不错。你也是。我长了不少肥肉。咱们谁不是呢?还记得“弗兰科尼亚”号上的那次旅行吗?当然记得,太精彩了,对吧?

村上春树:《漫长的告别》是完美的杰作

钱德勒,烟不离口,以酒为命,爱猫,娶了比自己大18岁的女人。

他拒绝任何奖项,说自己是“表面的缺乏自信和内里的傲慢自大的不协调的混合物”,最后孤零零地死在他乡,只有十七个人参加了他的葬礼。

但曾与钱德勒畅谈过的作家毛姆却说:“从来没有见过(钱德勒)这么让人愉快的人。他如果不立志当作家,当个相声演员一定也能成名。”

相比之下,村上春树也许更懂,他在文章中写道:

在多数情况下,钱德勒有点神经质,不好打交道,回避与他人交际。他自尊心很强,因为一点点情感上和语言上的摩擦而受到伤害的事情时有发生。这样的人往往如此。经常和人吵架,伤害身边的人。能言会道,话语尖锐。尤其喝了酒之后这种倾向更加明显。有时沉溺于酒精,有时则完全戒了酒。深深爱着妻子,有时却又游戏女色。

钱德勒的这些气质在他笔下的马洛得到了升华,他在马洛身上倾注了无限心血与爱,马洛就像他自己的理想化身。

他曾这样评价马洛:如果有足够的人像他,这个世界会是个安全的地方,不会变得太无趣而不值得居住。

从1938年的长篇小说《长眠不醒》之后,钱德勒在二十多年间创作了七部以马洛为主角的长篇小说,逐渐建立起硬汉侦探马洛的故事宇宙。

按年代顺序依次为:《长眠不醒》《再见,吾爱》《高窗》《湖底女人》《小妹妹》《漫长的告别》《重播》。最后一部《幕后通缉令》(Poodle Springs)只写了开头几章,后来由其崇拜者罗伯特·布朗·帕克续写完成。

在马洛出现之后,文学、影视中所有硬汉形象身上都有他的影子:

一身都是烟头烧的洞,永远宿醉难醒,满嘴俏皮话,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面对邪恶而肮脏的世界,他从不放弃对正义的坚持。他外表看上去坚不可摧,其实内心柔软得一塌糊涂。他是现代都市里的骑士、诗人和哲学家。

村上春树最喜欢三本书(村上春树爱了40年)(10)

钱德勒书中,有人问马洛:“一个像你这么冷酷的人怎么会如此文雅呢?”

马洛说:“如果我不冷酷,我就没法活。如果我不文雅,我也不配活。”

在所有以马洛为主角的作品中,《漫长的告别》永远是最特别的那个。

如村上所说:

“《漫长的告别》是特别的存在。它是部完美的杰作,极其出类拔萃。如果允许我用夸张的表述,那几乎达到了梦幻的境界。”

一个神秘优雅的迷人酒鬼,一个孤独不羁的硬汉侦探。

一杯酒,一个承诺,一场男人之间的友谊。

一张巨额钞票,一个美梦,一连串谋杀,

一个谜,一次漫长的告别。

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

这样经典绝对不会买错,今天还有好价格!原价69元,团购优惠价49元!

点击下方横条,马上带走《漫长的告别》!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