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文言文短小典故(经典文言文赏析)

文言文短小典故(经典文言文赏析)中国古人把世间万物化成基本的五种元素: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转化,有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一物降一物,比喻宇宙万物相生相克,生生不息,有了一种事物,就会有另一种事物来制服它。所以万物都有存在的理由,没有低的参照就无法突出高,没有苦涩的味道就无法凸显甜蜜的美味。苏辙:(1039年一1112年),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稍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栾城集》等行于世。

文言文短小典故(经典文言文赏析)(1)

原文

苏辙①曰:"鱼不畏网罟②,而畏鹈鹕③,畏其天④也。"一村叟⑤见蜈蚣逐⑥一蛇,行甚急,蜈蚣渐近,蛇不复动,张口以待。蜈蚣竟直入其腹,逾时而出,蛇已毙⑦矣。村叟弃蛇于深山中,越旬往视之,小蜈蚣无数食其腐肉。盖⑧蜈蚣产卵于蛇腹中也。又尝见一蜘蛛,逐蜈蚣甚急,蜈蚣逃入篱抢竹⑨中。蜘蛛不复入,但⑩以足跨竹上,摇腹数回而去。伺蜈蚣久不出,剖竹视之,蜈蚣已节节烂断矣。盖蜘蛛摇腹之时,乃洒溺⑪以杀之也。物之畏其天有如此奇者也。

注释
  1. 苏辙:北宋著名文学家。
  2. 网罟(gǔ):捕鱼的网。
  3. 鹈鹕(tí hú):一种善于捕鱼的鸟。
  4. 天:天敌。
  5. 叟:老人。
  6. 逐:追。
  7. 毙:死。
  8. 盖:原来。
  9. 抢竹:乱竹丛。
  10. 但:只是。
  11. 溺:尿。
译文

苏辙说:"鱼不怕捕鱼的网,而怕鹈鹕,它害怕它的天敌。"村里的一个老人看见一只蜈蚣正在追一条蛇,爬得很快。蜈蚣渐渐靠近蛇,蛇停下来不再动,张开嘴巴等待着。蜈蚣径直钻进蛇的腹中,过了一段时间而出来,蛇已经死了。老人将蛇扔到深山里,过了十几天再来查看,看到有无数的小蜈蚣在吃已经腐烂的蛇肉,原来是蜈蚣是在蛇腹里产卵了。又曾经看到一只蜘蛛,追蜈蚣追得很急,蜈蚣逃进乱竹丛中。蜘蛛不再进去,只是爬在竹子上,摇了摇小腹就走了。等待蜈蚣很久还没有出来,把竹子剥开一看,蜈蚣已经一节节的腐烂断裂了。原来是蜘蛛在摇腹部的时候,已经撒了尿将蜈蚣杀死了。动物害怕天敌竟有如此奇妙的事情。

文言文短小典故(经典文言文赏析)(2)

文言知识

说"伺"、"俟"、"候":这三个词都可以指"等候"。上文中的"伺蜈蚣久不出",意思是等待蜈蚣很久还没有出来。它可以说成"俟蜈蚣久不出",也可以说成"候蜈蚣久不出"。当然,它们还各有自己另外的义项。如"伺"还指服侍,"候"还指问好。

人物介绍

文言文短小典故(经典文言文赏析)(3)

苏辙

苏辙:(1039年一1112年),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言文短小典故(经典文言文赏析)(4)

三苏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稍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栾城集》等行于世。

启发与借鉴

文言文短小典故(经典文言文赏析)(5)

一物降一物,比喻宇宙万物相生相克,生生不息,有了一种事物,就会有另一种事物来制服它。所以万物都有存在的理由,没有低的参照就无法突出高,没有苦涩的味道就无法凸显甜蜜的美味。

中国古人把世间万物化成基本的五种元素: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转化,有着生、克、乘、侮的关系。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我爱文言文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