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元朝灭亡后的帝国结局(元朝退出中原后短暂的)

元朝灭亡后的帝国结局(元朝退出中原后短暂的)就在这一年,名义上继续臣服于元朝的高丽,收到了昭宗降下的诏书,诏书大意是说,我大元遭遇兵乱,迁徙至漠北之地,现在已将扩廓帖木儿任用为宰相,中兴大业指日可待。(《明太祖实录》:“顷因兵乱,播迁于北,今以扩廓帖木儿为相,几于中兴。”)可见扩廓帖木儿上任之后,朝廷对其寄予期望之重。昭宗与扩廓帖木儿重新携手之后,北元政治被激发出了新的活力。昭宗首先恢复了扩廓帖木儿在至正末年被顺帝授予的总兵、河南王两大头衔,同时委以元代行政系统中地位最高的中书省右丞相之职,在军事、行政两方面向昭宗负责。扩廓帖木儿本与顺帝皇后奇氏,以及当时尚是太子的昭宗爱猷识理达腊结成政治同盟。当时顺帝与奇氏、太子之间,矛盾丛生,朝臣之间也结成帝党、后党彼此争斗,扩廓帖木儿支持太子,对于太子地位的稳固有很大帮助。但在解决孛罗帖木儿之后,奇氏与太子要求扩廓帖木儿带兵入城,夸示己方的威风,同时也向顺帝施压,要求顺帝交出皇位。然而扩廓帖木

上一篇谈到,洪武三年(1370)四月,元顺帝在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来诺尔东侧)驾崩,享年五十一岁。

南京方面获知了元顺帝驾崩的消息后,于五月派遣使者吊唁。然而,李文忠已经将北元的新都应昌捣毁,一片瓦砾废墟,继任者也逃命去了。北元小朝廷给元顺帝上庙号曰“惠宗”。朱元璋强调顺帝是“知顺天命,退避而去”,故此加号顺帝。顺帝病死之后,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终于登上帝位,即元昭宗,蒙古尊号必力克图汗,以次年为宣光元年(1371),在漠北重建汗庭,俨然有中兴气象。

元朝灭亡后的帝国结局(元朝退出中原后短暂的)(1)

元昭宗

“宣光”年号源自杜甫诗句“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昭宗锐意恢复的想法还是很真诚的。他首先着手整顿朝纲,延揽对于故元朝廷心怀眷恋的“忠义”之士。须知元顺帝一朝后期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朝纲不正,自己人之间为了争权夺利,无休止的内耗使国家腾不出手来集中力量解决南方的起义军,致使朱元璋的明军挥师北上,如入无人之境。昭宗上台之后,有鉴于此,立即下诏拜扩廓帖木儿(王保保)为相,表示愿与扩廓帖木儿放弃成见,重新合作。

元朝灭亡后的帝国结局(元朝退出中原后短暂的)(2)

扩廓帖木儿本与顺帝皇后奇氏,以及当时尚是太子的昭宗爱猷识理达腊结成政治同盟。当时顺帝与奇氏、太子之间,矛盾丛生,朝臣之间也结成帝党、后党彼此争斗,扩廓帖木儿支持太子,对于太子地位的稳固有很大帮助。但在解决孛罗帖木儿之后,奇氏与太子要求扩廓帖木儿带兵入城,夸示己方的威风,同时也向顺帝施压,要求顺帝交出皇位。然而扩廓帖木儿并不想任奇氏与太子摆布,拒绝率大军入城,得罪了太子一方。后来顺帝利用政治手腕,剥夺扩廓帖木儿的兵权,命太子总领天下兵马,也使两人之间有了嫌隙。

元朝灭亡后的帝国结局(元朝退出中原后短暂的)(3)

在顺帝逃离大都之后,扩廓帖木儿始终没有亲赴行在,只是率军在西线牵制明军,甚至后来顺帝多次降诏命扩廓帖木儿前往上都,他都拒绝上路。推敲其中原因,一方面固然是因为率军作战,没有机会抽身离开;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孛罗帖木儿事件之后,他既得罪了顺帝,也得罪了太子,两面都不讨好,如果径自赶往上都,谁也无法保证会出现什么结果。

现在顺帝驾崩,昭宗上台,手中无兵无将,也不愿意前往和林,受西北藩王的挟制,要谋求中兴,舍重用扩廓帖木儿之外更无他途。扩廓帖木儿也新经沈儿峪之败,旧部死伤殆尽,已经无力再在甘肃一线组织战线应对明军的攻势。比较而言,选择重新与昭宗携手合作,显然要比自己独立支撑战局要来得可靠得多。

元朝灭亡后的帝国结局(元朝退出中原后短暂的)(4)

昭宗与扩廓帖木儿重新携手之后,北元政治被激发出了新的活力。昭宗首先恢复了扩廓帖木儿在至正末年被顺帝授予的总兵、河南王两大头衔,同时委以元代行政系统中地位最高的中书省右丞相之职,在军事、行政两方面向昭宗负责。

就在这一年,名义上继续臣服于元朝的高丽,收到了昭宗降下的诏书,诏书大意是说,我大元遭遇兵乱,迁徙至漠北之地,现在已将扩廓帖木儿任用为宰相,中兴大业指日可待。(《明太祖实录》:“顷因兵乱,播迁于北,今以扩廓帖木儿为相,几于中兴。”)可见扩廓帖木儿上任之后,朝廷对其寄予期望之重。

元朝灭亡后的帝国结局(元朝退出中原后短暂的)(5)

朱元璋剧照

当时名臣,如知枢密院事哈剌章,以及辽东行省丞相、太尉纳哈出等人均出任要职。昭宗的中兴之政,似乎正在收到成效。然而朱元璋在南京清楚的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也酝酿着新的军事行动,下一篇谈这个问题。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