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李丐腾创业经历(李丐腾的发迹之路)

李丐腾创业经历(李丐腾的发迹之路)飞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李丐腾研究温州的商业文化,无一例外地会强调其“抱团”合作,究其历史文化基因,与当地人善于利用宗族、宗教、地缘等纽带关系结成紧密的商业及社会网络有关;因此,观察温州经济、温商家族企业的成长历史,就离不开“抱团”文化。永嘉楠溪江两岸的许多村落,仍保留着许多宗祠,比如位于岩头镇以北的李氏大宗祠。李丐腾就是永嘉本地苍坡李氏的后人。宗祠是宗族的象征,以家族血缘为纽带,传承着一个家族的伦理道德、宗族文化、行为规范,也是家族企业文化、价值观的根,同时也是“抱团”文化的一大源头。永嘉县大若岩镇李大屋村崖下库南朝宋武帝永初三年,谢灵运被贬,任永嘉太守,遍历诸县,留下大量的题咏,使得永嘉成为中国“山水诗的摇篮”。若说浙南永嘉山水,风光最集中的景点是在大若岩镇,“十二峰”千姿百态、如诗如画、气象万千,这就是飞科创始人李丐腾的家乡。李丐腾,生于1972年,祖籍在永嘉县大若岩镇李大屋村。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温商多以小商品起步,从修鞋、小发廊、小商贩、剪刀等十分不起眼的地方入手,闯出“小商品、大市场”的温州经济模式,在改革开放中异军突起,以小博大,闯出了一个个家族企业的财富传奇。

许多人说,温州人是比犹太人还厉害的生意人,原因在于温商以抱团闻名,创业策略上追崇“狼群”抱团文化。

温州人把“抱团文化”,发挥得“畅快淋漓”,比如眼镜业,为抢占市场,温州可以数家、数十家企业一起上;除制造业外,温州“炒地团”、“炒房团”也是名闻天下。

李丐腾创业经历(李丐腾的发迹之路)(1)

李丐腾的发迹之路:从电焊工到温州首富

李丐腾创业经历(李丐腾的发迹之路)(2)

永嘉县大若岩镇李大屋村崖下库

南朝宋武帝永初三年,谢灵运被贬,任永嘉太守,遍历诸县,留下大量的题咏,使得永嘉成为中国“山水诗的摇篮”。

若说浙南永嘉山水,风光最集中的景点是在大若岩镇,“十二峰”千姿百态、如诗如画、气象万千,这就是飞科创始人李丐腾的家乡。李丐腾,生于1972年,祖籍在永嘉县大若岩镇李大屋村。李大屋村附近,也有一处胜景,曰崖下库,是一条巨崖壁立的峡谷,充满着一种别样的婉约之美。

研究温州的商业文化,无一例外地会强调其“抱团”合作,究其历史文化基因,与当地人善于利用宗族、宗教、地缘等纽带关系结成紧密的商业及社会网络有关;因此,观察温州经济、温商家族企业的成长历史,就离不开“抱团”文化。永嘉楠溪江两岸的许多村落,仍保留着许多宗祠,比如位于岩头镇以北的李氏大宗祠。李丐腾就是永嘉本地苍坡李氏的后人。宗祠是宗族的象征,以家族血缘为纽带,传承着一个家族的伦理道德、宗族文化、行为规范,也是家族企业文化、价值观的根,同时也是“抱团”文化的一大源头。

李丐腾创业经历(李丐腾的发迹之路)(3)

飞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李丐腾

李丐腾的父母李洪积、陈玉凤,都是李大屋村种地的农民。1992年,李丐腾从碧莲中学毕业后,因家境贫寒上不起大学,只好外出打工。离家时,母亲陈玉凤给他口袋里塞了41元,20岁的李丐腾踏上了去往温州的道路。

到了温州,李丐腾找到了人生第一份工作,在一家鞋仓库当管理员,每月工资300元,吃住还不错。可他是个不安份的人,一边打工,还一边摆地摊,靠做点小生意攒钱给家里。二年后,李丐腾发现,温州街上的摩托车越来越多,就跳槽去了一家摩托车修理厂,与先前鞋仓库的工作一样,也是干没几个月就不干,因为他发现打工赚不来钱。

1995年,李丐腾又辗转来到一家剃须刀厂,这次做的是电路板焊接工,不过工作仅3个月,工厂却解散了。不久后,他又找到了另一家剃须刀工厂——温州市鹿城日达剃须刀厂,这家工厂做什么产品呢?就是生产剃须刀、理发剪。正是这份工作,彻底改变了李丐腾的一生。

要不是日达剃须刀厂老板朱志光“慧眼识珠”,加上李丐腾个人勤快、脑子活,也就不会有后来飞科创富传奇。进厂后,李丐腾被老板朱志光提拔为主管,手下管着二三十号人。不过,日达只是一家代工厂,李丐腾的“创品牌”建议并没有得到采纳。干到年底,李丐腾又辞职不干了,但他没有再走上打工之路,而是选择自主创业。离开日达后,他用二三万的积蓄,开了一家剃须刀修配作坊,就是把做好的剃须刀网片包装好后出售。

李丐腾创业经历(李丐腾的发迹之路)(4)

李丐腾与参观浙江飞科的嘉宾

1999年4月,李丐腾返回家乡,用积累的10多万元资本,创办了永嘉县飞科电器有限公司,开始了自主制造剃须刀、创品牌之路。

2014年5月,证监会公布的IPO预披露企业名单中,“飞科电器”名列其中,当时,外界一直有个担忧,那就是与飞利浦的专利官司,或影响其上市进程。2012年8 月,皇家飞利浦向深圳中院递交《民事诉讼状》,起诉飞科及公司经销商侵犯原告95190642.9 号发明专利。

李丐腾开厂初时,国内只能生产单头往复式的剃须刀,于是,他希望“出奇制胜”, 研发出了第一款国产双头电动剃须刀,一举打开市场销路。公允地说,飞科当初的产品,对标的是当时飞利浦等国际品牌。可飞科之所以能快速成功,主要还是二大因素:一是花巨资打广告,二是轻资产的“外包”模式。

李丐腾创业经历(李丐腾的发迹之路)(5)

李丐腾(右3)与永嘉李氏文化研究会来宾

谈及“外包”模式,这还得先分析一下温州的剃须刀产业。温州剃须刀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是温州传统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剃须刀制造基地。以前,他们的行业协会称为“温州剃须刀行业协会”,后来改成“温州个人护理电器行业协会”,名字改得更好听,涵盖领域也更广,例如剃须刀、电推剪、电吹风、按摩器、电动脱毛器、电热烫发器等,也是产业升级的标志。

正如文首提及的,“抱团文化”对外,表现为一种携手打天下的合作加盟,出现了“温州炒房团”、“温州商品一条街”等经济现象,而在本地,则演化为产业集聚、产业集群等发展模式。一个温州乐清市,就涌现了正泰电器、德力西电器、人民电器等低压电器巨头。而剃须刀业,集中分布于分布在温州的鹿城、瓯海、龙湾三区,光规模骨干企业就15家之多,产业配套、营销及其他相关企业那就更多了。另外,有关剃须刀的品类,那可多了,光大类的就有400多种。

温州的剃须刀产业里,有的如“百特”,偏重于外销;有的如“日峰”,则从剃须刀转入按摩器等产品,各有各的“活法”。相对与其他行业巨头,起步稍晚的飞科,算是“后起之秀”。温州人做生意,有个说法“宁为鸡头不为凤尾”,那李丐腾如何争“鸡头”呢?

2007年,李丐腾的飞科,推动了一种“无区域集团”协作模式,即引入本区域内的川洋、三明、朗驰等7家电器以及剃须刀生产企业,为自己做贴牌加工,其实也就是“外包”生产。就飞科而言,电动剃须刀、电吹风等主要产品,大比例由外包厂家生产后,能迅速扩大产量,另外,也能集中精力做大品牌,比如花巨资投入公告及营销,实质上就是一种轻资产运营模式。

2016年4月,飞科电器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在福布斯年度富豪榜上,李丐腾成为新晋温州首富。飞科也成为中国个人护理电器产业的“第一品牌”。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