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才是原罪(不管你承认与否)
贫穷才是原罪(不管你承认与否)抓人眼球、震撼人心的开场,黑色幽默、充满惊喜的结尾,在跌宕起伏中去叩击我们给予这个时代一切假象的愤恨。在兼具现实主义色彩与充斥隐喻指涉的维权之路中,父亲有多坚定故事就有多心酸、勇气愈大所要面临的官僚体系就越荒谬。旅途中陌生的善意和归来后群氓的恶举都是真实的,结尾可以说仍有希望但更像徒步之旅无穷无尽的延续。而有的父亲,坐在舒适的沙发上,拿着品牌的高额赞助费,用冠冕堂皇的理由粉饰着弃养的事实。现实,总是让人如鲠在喉。一直憋着一股无力的愤怒看完全片,何为正义与善意?底层小人物求助无门,只能以自焚、绝食、徒步等自我折磨的方式做无力反抗,却沦为可笑的精神病行为。而活在人世,我们偶尔互助让善意乍现,但很多时候我们也互相觊觎、掠夺。越思考,越愤怒,越无力。
“毫无温情的冰冷的世界里,努力挣扎确认还有爱存在。”——《一个父亲的寻子之路》
清晨5点,绝望的父亲往背包里塞了几根面包,将家门钥匙挂在脖子上,从院子的水龙头里接满了一大瓶自来水,便踏上长达400多公里前往首都贝尔格莱德的上诉之路。
一起避雨的流浪狗给了他短暂的陪伴,被富家公子嘲笑的加油站打工人给了他食物和落脚处,在电视上看见报道的陌生人开车送来了热腾腾的食物。
而5天步行换来的建议书被拿孩子换回扣的黑心福利中心部长扔到一旁,在他不在的时候他的邻居们将他的家搬空;父亲从邻居家中一点点将自己的东西搬回来,坐在空空的餐桌旁,孤独地啃着最后一块面包。
而有的父亲,坐在舒适的沙发上,拿着品牌的高额赞助费,用冠冕堂皇的理由粉饰着弃养的事实。现实,总是让人如鲠在喉。
一直憋着一股无力的愤怒看完全片,何为正义与善意?
底层小人物求助无门,只能以自焚、绝食、徒步等自我折磨的方式做无力反抗,却沦为可笑的精神病行为。而活在人世,我们偶尔互助让善意乍现,但很多时候我们也互相觊觎、掠夺。越思考,越愤怒,越无力。
在兼具现实主义色彩与充斥隐喻指涉的维权之路中,父亲有多坚定故事就有多心酸、勇气愈大所要面临的官僚体系就越荒谬。旅途中陌生的善意和归来后群氓的恶举都是真实的,结尾可以说仍有希望但更像徒步之旅无穷无尽的延续。
抓人眼球、震撼人心的开场,黑色幽默、充满惊喜的结尾,在跌宕起伏中去叩击我们给予这个时代一切假象的愤恨。
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权力者用审视的眼光强行分裂一个家庭,只为自己丑陋的利益勾当,当社会福利变为了权钱交易,政府形象仅图公关和作秀,我们在一贯正确中看到的那个“铁瓷”原来是那样的腌臜。出征前象征性地打满一瓶水,曙光前挽回自尊的刮去胡须,又体现出一个失意男人小人物般社会形象。
说到底,还是一个扎实稳打的公路电影。公路电影中也总会有新奇的故事要讲述,似乎所有光怪陆离的剧情设定在公路片中都不会感到违和。其实,我还是挺期待结尾处能有一个较为惊艳的反转或者巧思的设计,把这个悲情且丧的故事小小升华一把,导演在结尾处的设计还是蛮有意思的,但似乎突出的不够明显,让观众在被调动起来的期待中渐渐变得无感。
贫困让每个人都成为强盗,差异的是贫民们互相尚有理解之心。地方政府只手遮天,相关部门敷衍了事,完了甚至不忘发条推特标榜下政绩,媒体看似关心却未追踪到底,全程留下的只有无奈。 他一共哭了两次,第一次是陪他一夜的野狗死了,第二次是他被人施舍,你看他就像那条野狗一样。
儿子在人面前只能仓皇逃走,他在狼群面前也要依然前行,小与大的对抗却终以无奈收场。 巴尔干半岛诸国的贫困与流亡史书写了多少年了,多少人为其发声与咆哮,多少人为之牺牲遭受唾弃,但事实得到改变了吗?对不起,真的没有。
现代社会的法制框架,撞上乡土社会的人治内核,对“无产”阶级者来说意味着什么?
只消看社会新闻答案都呼之欲出,实际上 穷人“寻子之路”上可能发生的一切在现实层面都是一种必然或宿命,乡绅垄断话语权解释权,政府迫于舆论压力做出一些治标不治本的“补偿” 。但依然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甚至底层的不体面互掐与淳朴的善意都在射程之内。底层唯一的选择空间无非在于束手就擒还是鱼死网破、自我毁灭还是向下压榨,徒惹罪愆再自我毁灭。
这部影片,不同于聚焦官民矛盾一般都同类故事,而是着重展现出了沿途破败的社会和繁荣的首都。野狗、饿狼还有被抛弃的老人、以及便利店员工,乃至和政府大楼格格不入的流浪汉,毫无违和感地凑到一起之后极其讽刺。穷即原罪,是这个东欧国家的基本社会原理。结尾更是十分有趣,每个家庭都是贫穷的有罪者,也都是贫穷的受害者。
无法给子女提供必要的抚养条件,所以孩子就要被福利中心带走交给其他家庭寄养。《一个父亲的寻子之路》电影中父亲步行300公里去上访,一如当年张艺谋电影里的“秋菊”;而塞尔维亚农村破败萧条的场景一如我们的东北。 最后那段父亲把家中被邻居拿走的家居的镜头好心酸。贫穷真的是一种罪!
这部电影充满着令人困惑的地方,却又是底层人民最真实的写照。
因为贫穷的生活走上绝路,这个问题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反而被剥夺了儿女。以为孩子的利益做借口,硬生生拆散了一个家庭。父亲这个形象就是典型的老实人,甘于逆来顺受,沉默寡言,又要保持最后的尊严。
他步行三百多公里却没能解决任何问题,凭借媒体的力量才得以收到一个回应。故事讲到这里都在期待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高潮了,结果编剧峰回路转一路沉默到底,回到家里才发现被村民掠夺一空。这神来之笔的结局,才是对贫穷最大的控诉。
相拥度过长夜的野狗第二天横死街头,饥饿的狼群反而对人类更加恐惧,被抛弃的老人,被欺侮的店员,还有大部分轻飘飘的善意,人们愿意给他一份饭表达善意却没有人愿意收留他,帮他真正解决问题,政府官员给他一封真情实意的建议信(也只是建议信),最后还要和他合影发推特。
住在街头睡梦中被记者吵醒要采访他,结尾邻居搬空了他的家他什么也不说一点一点地拿回来。雨夜里陌生人送来一份饭他哭着狼吞虎咽的场景让人动容,无数次感慨这个沉默的角色为何如此“老实”,成为被剥削的对象。
宏大的课题之下,影片高度反思了育儿与贫穷、养老等家庭伦理。虽说浅尝辄止,但毕竟影片容量有限,带给我们的深思也更为广阔,不失为一部很棒的影片!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