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驿站服务基地简介(小驿站大舞台人才)
人才驿站服务基地简介(小驿站大舞台人才)资料片友好人才驿站驻站专家、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委员会葡萄牙分会专家组委员、博士与博士后导师孙宝山教授(中),在友好寒地小浆果开发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科普与研究实践基地了解小浆果(蓝莓)秧苗的长势。这几天,他的蓝莓基地有一小块出现了问题,长势不好、叶子发黄,技术员“治”了几天也没治好。于海鸥赶紧联系驻站专家霍教授,没想到,霍教授一番话,不仅分析了“病因”,说明了注意事项,还开出了“良方”,企业难题迎刃而解,于海鸥心里这个乐呀,喜滋滋地在微信里写下:“霍教授,您啥时候还来啊,我请您喝酒。”“人家霍教授不仅不收费,还热心耐心地帮,你说这人才驿站到底好不好?”一说到人才驿站在企业发挥的实际作用,老于是滔滔不绝。人才驿站建立以后,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像老于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其作用又怎是一个“好”字了得。
——我市破解人才“短板”创新实践纪实
编者按: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决定民族兴亡、国家发展、人类进步的重要资源。它既是第一资源,也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我市正值绿色化转型发展的关键时间,人才内核的强大与否决定着发展动能的汇聚与释放,为此,我市着眼于破解人才“短板”,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调来、但求能来;不求功宏、但求功成”的原则,率先在全省提出建立人才驿站,确立了“1 6 N”人才驿站建站思路,“1”即建立市级人才驿站总站1个;“6”即总站下设研发基地、园区企业、学术论坛培训、分类管理、生活居住、休闲疗养6大服务区;“N”即充分挖掘各地各单位地域优势、产业优势及基础设施优势,建立各具特色的人才驿站分站,到2020年实现各县(市)区(局)人才驿站全覆盖。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创新实践,五营森林食品、友好浆果、桃山旅游、中心医院医疗4个人才驿站分站已挂牌试运行。近日,记者分别来到各个人才驿站进行深入采访,所见所闻,所观所感,无不让人感受到这项政策导向之正确、作用之巨大、意义之深远。
乔建堂 伊春日报记者 吕守民 李敬泽 郭盛起
八月的友好区万亩蓝莓园,满眼翠绿、生机盎然,一株株长势良好的秧苗孕育着产业发展新希望。黑龙江伊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海鸥像农夫一般,穿着胶鞋、戴着草帽、挽着裤脚,在地里一棵棵看长势,不停地拿着手机拍照,不时地发送着微信。原来他正向友好人才驿站驻站专家、东北农业大学的霍俊伟教授通过微信请教蓝莓苗生长的技术问题,看到霍教授回复的一条条“对症下药”的实用信息,于海鸥的脸上洋溢起像吃了蜜糖一般甜蜜的笑容。“这个人才驿站建得好,专家服务真给力,让我们不出家门就能与专家‘面对面’解决技术难题,真托底!这要是过去,得愁坏我,实在没招就得上哈尔滨去找专家碰运气。”于海鸥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一边感慨地说。
这几天,他的蓝莓基地有一小块出现了问题,长势不好、叶子发黄,技术员“治”了几天也没治好。于海鸥赶紧联系驻站专家霍教授,没想到,霍教授一番话,不仅分析了“病因”,说明了注意事项,还开出了“良方”,企业难题迎刃而解,于海鸥心里这个乐呀,喜滋滋地在微信里写下:“霍教授,您啥时候还来啊,我请您喝酒。”
“人家霍教授不仅不收费,还热心耐心地帮,你说这人才驿站到底好不好?”一说到人才驿站在企业发挥的实际作用,老于是滔滔不绝。
人才驿站建立以后,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像老于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其作用又怎是一个“好”字了得。
友好人才驿站驻站专家、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委员会葡萄牙分会专家组委员、博士与博士后导师孙宝山教授(中),在友好寒地小浆果开发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科普与研究实践基地了解小浆果(蓝莓)秧苗的长势。
资料片
构建转型发展“新智库”
按业建站、因需建站、有针对性地靶向引进区域外急需短缺人才,是人才驿站的一大特色。各人才驿站根据自身特点和产业优势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明确自己需要哪些领域、什么层次的人才,绿色化转型发展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人才驿站就引进什么样的人才,有效避免了“引非所需”“引而不用”“用非所长”。
友好区按照在我市考察调研时提出“一定要把蓝莓技术问题解决好”“要实行科学管理”“要注重多元发展”的特指要求,建立了全市浆果人才驿站。下设创业孵化基地、专家公寓、健身基地、康养基地、“互联网 基地”、科技孵化器、科研基地和培训基地8大基地,在人才培训、经营管理、技术开发与创新、交流与合作、科技成果转化、产品展览展示、信息服务等多方面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友好浆果人才驿站从今年年初建立到现在,就吸引了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委员会专家组委员孙宝山教授,清华大学生物科技专家刘铮教授、化工专家蒋国强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食品专家王振宇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专家胡小松,东北农业大学果树专家霍俊伟教授等180余名专家先后入驻,还有6名硕士研究生和24名本科毕业生相继进驻创业孵化基地。目前,友好人才驿站建成了以蓝莓为主导产业的各类高端人才数据库、企业人才需求动态数据库和高端人才对接信息服务平台的“两库一平台”,精准对接国内外高端人才,实现技术需求与科研成果的无缝对接,为友好区乃至全市浆果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五营区举全区之力建立森林食品人才驿站,整合五营宾馆、桃源山庄、山乡农家院、五营国家森林公园、丰林自然保护区、老黑山地质公园、自在香里山水田园综合体、老年大学等资源为人才提供最好的食宿,最优越的办公条件,最好的生活工作环境,最贴心的休闲、商务、疗养、康健等服务,解决人才柔性引进和智力服务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使人才感到回家的温馨。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搭建广阔平台,使五营成为创新创业人才的汇聚之地、培养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
走进五营人才驿站办公服务区,呈现在眼前的是装饰一新的专家工作室、现代化的多功能培训室和洽谈室,完善的配套设施让人耳目一新。创新项目展示区,陈列着未上市的北药资源开发、蓝莓小浆果等最新技术成果,科技底蕴和现代气息扑面而来。驿站聚集了本学科领域具有权威性、代表性及学术影响力的驻站专家135名,专家名单中,中科院傅伯杰院士赫然在列。并与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省农科院小浆果研究所、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实行合作共建。吸引了中科院地理所赵恒田团队、东北林业大学沈海龙团队、黑龙江大学冯国军团队、东北农业大学张秀玲团队、中国林科院许洋团队等团队入驻。
站长韦庆和说:“我们这个人才驿站的主要功能就是将相关产业的专家学者聚集起来,运用驻站专家的才智,围绕五营产业发展存在的实际问题和潜在的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找准制约区域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和破解的路径,积极研究国家、省、市产业政策及社会需求,精心谋划、超前布局,为全区产业发展提供优化的方案,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产业智库服务。”
桃山旅游人才驿站现有驻站专家177人,并与省艺术职业学院、伊春林校、伊春技师学院、伊春职业学院、佳木斯技师学校、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合作共建开展旅游服务管理专业、餐厅服务员职业技能服务、林下经济、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培训等论坛、培训、商务洽谈活动。组建科研团队5个,建立科技研发基地5个。
市医疗人才驿站由市中心医院牵头并负责承建,负责建设及日常运行管理。同时与市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医院共建合作层,负责共同引才引技引智,围绕医疗卫生专业开展系列活动。医疗人才驿站共有涉及32个专业的368名域外专家和7个科研团队入驻,与哈医大附属四家医院、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建立医联体及协作医院。
驻站专家、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医院院长刘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每个月能到伊春工作几天,是我很喜欢和向往的事。伊春的生态环境好、中心医院工作条件也好,特别是人才驿站服务标准高,周到细致,就像在家里一样。”医大二院消化内科专家许军教授说:“感谢伊春对我们医疗人才的重视,给我们创造如此舒适的办公、医疗环境,我会常来这里,也会带动更多像我一样的专家到这里,为伊春的医疗领域作点专业贡献。”
梧高凤至,花香蝶来,岭上建“站”带来人才汇聚,这一切源于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考察龙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伊春的特指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构建了“1 8”人才政策体系,创造性提出建设各具特色的人才驿站,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柔性引进急需短缺人才,努力构建伊春绿色化转型发展“新智库”,着力破解提出的“创新人才、高技术人才偏少,人才流失比较严重”的问题。目前,全市已柔性引进驻站人才800余名。
架起人才企业“互通桥”
忠芝集团是我市的明星企业,坐落在五营区,近年来,在蓝莓饮品领域做得很好,产销两旺,但想突破现有的发展瓶颈,再上一个新台阶,在技术支持和产品研发上就显得有些乏力。
五营人才驿站在成立之初,就分别深入区内忠芝集团等森林食品加工企业调研制约发展的实际问题,并且精准聚焦、对症下药,不断促进专家与企业之间的联系。
企业要发展,专家的科研成果要落地转化,双向行驶的两列车最终在人才驿站实现并轨,两好搭一好,人才产(企)业精准对接,合作共赢的模式就此展开,人才驿站成功地架起了“人才——产(企)业”对接的“互通桥”。
东北农业大学的张秀玲教授现在是五营人才驿站的“金牌”专家,几乎每个月都会到驿站工作几天,用她的话说,“五营这里山好、水好、人好,驿站更好,服务贴心,从繁杂的科研中脱身出来,呼吸着中国好空气,精气神都有提振。”
说起张教授就不得不说驿站的另一位专家——中科院地理所赵恒田研究员,他们都是“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的成员,名气响当当。五营区通过以情引才,几经周折得到了两位专家的认可,在驻站后都拿出了“狠货”。
赵恒田研究员将市九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成果转化基地,将前期研发的中科蓝1、2、3号品种组培苗交由九天进行微插试管外生根研究“以苗繁苗”并落地生产。这个新品种的蓝靛果产量高、耐寒性强、果实花青素含量远超其它品种,是实打实的“金果子”。就此,五营区将在苗木繁育和种植上实现一个重大的突破。
赵恒田育苗,张秀玲则是用果,这两位专家不仅在五营区实现了科研成果的无缝对接,还进一步拉伸了蓝莓产业的发展链条。多年来,张秀玲教授在有机蓝靛果饮料技术上潜心造诣,技术成熟,她将这一成果采用技术投资或技术入股的方式转化给忠芝集团进行生产,与此同时,还将即食山野菜技术成果以同样的方式与忠芝集团进行合作,这样一来,张秀玲的两个科研成果实现了落地转化,忠芝集团则多了两个新品种,其中之一还跨越了原始领域,实现了新的突破。
忠芝集团负责人说,这两年,我们集团在生产和销售上都很稳定,一直想进行突破,也找了很多科研院所探讨合作事宜,但始终没能成型,尤其是跨领域发展,就变得更难,不仅需要非常成型的技术,还要有后期的技术支持。咱们区人才驿站的成立,真真正正地为我们企业破解了这道难题,张老师的这两项科研成果与我们企业的发展契合度非常高,我们一拍即合,现在前期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忠芝集团即将迎来一个新的飞跃。
不求调来、但求能来,人才驿站以更加灵活、更加有效的引才用才方式,精准为产(企)业提供最迫切、最急需的科技服务和智力支持。
友好人才驿站促成中国农业大学胡小松院长和国际食品科学院罗云波院士与伊春市丰园森林食品有限公司签署开发合作协议;黑龙江大学农学院油豆角试验田已落户友好曙光村;东北林业大学与伊春市千卉林木育苗有限公司签订了寒地花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协议;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友好人才驿站签订了露地菊花卉种植基地协议。五营森林公园与广州乡土乡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田园综合体伊春旅游新亮点项目》合作协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专项“东北森林区生态保护及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及示范”核心示范区落户于五营;黑龙江大学农作物研究院冯国军团队与五营九天公司合作转化油豆角新品种黑大紫冠油豆角温室延后标准化示范栽培种植项目,目前种子已萌发正陆续出苗,试种成功后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
人才带来项目,引来科研团队,同时在伊春催生了一批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人才驿站功能充分释放。全市各人才驿站立足于伊春林区产业绿色化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以企业为载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合作的方式,联合省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整合科学家工作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的资源,吸引区域外的科技专家、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入驻,共建共育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到目前,全市通过人才驿站促成的人才、科研团队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近20个,与院校、科研院所共建科技研发与推广中心、实践实训基地、合作研发平台、创新联盟14个;吸纳科技示范基地25处。
五营人才驿站驻站专家、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赵恒田研究员(右一),对中科蓝系列蓝靛果组培技术进行现场指导。
资料片
打造创业就业“孵化器”
人才驿站的建设运行,不仅助力当地企业发展,同样也肩负着带动创业就业的功能,助力创业就业也是人才驿站的一大亮点。在国家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人才驿站充分发挥整合创业就业资源优势,汇聚发布创业就业利好政策,让创业者更加信心百倍、干劲十足,尤以大学毕业生人群最为显著。
何兆冰是友好区人,大学毕业后在就业选择上一度陷入迷茫,几次想独自创业却没有良好的政策支持。在得知家乡建立了人才驿站,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毅然地带着爱人回到家乡,并与人才驿站签订了入驻协议。在创业孵化基地成立了伊春市雪海林原商贸有限公司,开起了自己的俄罗斯山特产品商店,今年又扩大了规模,建立蜂蜜提纯、即食木耳加工厂,拥有了自己的品牌。
如今的他,面对记者的采访十分感慨:“感谢友好人才驿站,让我搭上了政策红利的顺风车,享受了‘十免三扶’的政策支持,解决了万事开头的这个‘难’。现在企业稳步运行,实体店销售向好,线上销售正在推开,盘算盘算家底,今年可以大干一场。”
五营区则是将目光锁定在大学生就业方向上,他们力量下沉、工作下沉、人员下沉,区委组织部与各个社区建立紧密联系,但凡居民家中有在读大学生、新近毕业大学生的家庭均被列为走访对象。工作人员带着一份真诚、拿着区委专门出台的《五营籍大学生就业招聘优惠政策》逐家走访、入户对接,将“鸿雁归巢”行动切实落到实处。并且大力优化“安才”工作环境,为符合条件的人才分配公寓,解决考录或选聘到五营区工作的人才和大学生住房问题,使人才“引得进”与“安得下”“留得住”同步推进,不断提升五营区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他们还将人才驿站建设与招商引资、招商引智工作有效结合,向在外创业发展的五营人抛出了“橄榄枝”,通过强化招商政策,吸引他们回乡发展,将“天南地北五营人归乡行动”落到实处。
回乡创业的张广智说:“以前为了生活,不得不背井离乡找机会,现在挣到了一些钱,就一直想回家乡干点啥,但总怕这边的投资环境不好,去年,经过几次考察和区里的对接,享受到了一系列的好政策,现在企业也走上了正轨,回来真不错。”
大学毕业生小李通过招考顺利地进入区政府工作,现在恋爱成熟,正准备成家,说起回家乡就业这件事,他也感慨颇多,“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面漂着,说不想家是不可能的,当时也想回来工作,可是一直没有机会,去年知道家乡对我们这些游子专门出台了政策,第一时间就报了名,现在守在父母身边,工作也很舒心。”
五营区通过一系列精准的、高强度、点对点的实际工作,目前,已有26名五营籍大学生“鸿雁归巢”,被充实到多个重要岗位,20多名五营籍创业者回乡发展,产业发展红红火火。
区域经济的发展,既要顶天立地的大项目壮税源,也要铺天盖地的小项目拉就业,人才驿站立足于“促大拉小”的实际,不求功宏、但求功成,在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各地通过人才驿站这个平台创新开展各项工作,积极发布各类实用信息。全市设立人才驿站微信公众号3个,累计发布人才供求信息560条,人才相关政策49条。通过对外发布招聘信息和人才政策,成功选聘博士1人、硕士2人,分别担任相关学科带头人,真正让人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当前,正值我市绿色化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挑战,市委书记高环在全市人才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大会上讲话强调:“伊春能不能保持加速追赶的步伐,能不能在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新作为,关键取决于创新这个发展引擎能否成为第一动力,人才这个发展第一资源潜力能否充分释放。”人才驿站秉承市委市政府“人才强市”理念,着力打造出真正符合伊春林区发展实际的“人才高地”,让那些有真才实学、有发展梦想、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在林城大地一展抱负,助力绿色化转型发展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贯穿着创新之举的人才驿站工作仅仅实践半年,其成效可圈可点,令人振奋,给人启迪。
启示一:人才驿站突破了人才理念上的“误区”。以往引才通常是刚性引才、全职引才,既看职称又看学历,还唯资历唯身份,认定条件多,程序繁琐。人才驿站构建的柔性引才平台,以产(企)业需求为目的,把人才的技术成果研究及产业化与绿色化转型发展、产(企)业技术需求及市场应用结合起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调来、但求常来,实现了人才、产(企)业、社会多赢,突破了过去“刚性引才”受职称、学历、身份、人事关系调转等制约瓶颈。
启示二:人才驿站突破了人才地域上的“界区”。各人才驿站建立后,横向上看,各人才驿站分属不同地域、不同产业领域,有着明显的“界区”划分;纵向上看,每个人才驿站专属每类优势特色产业,并为其提供服务。人才驿站及其引进人才,狭义上看是为当地的优势特色产业服务,广义上看是为伊春市的该项优势特色产业服务,所以人才驿站及其引进人才跨越了地域上“界区”限制。
启示三:人才驿站突破了人才政策上的“盲区”。以往我市制定出台的人才政策都是针对“刚性引才”,人才驿站配套出台的人才政策指向十分明确,均是针对“柔性”引进各类急需短缺人才量身打造的人才政策,突破了原有人才政策上的“盲区”。
启示四:人才驿站突破了资源管理上的“属区”。人才驿站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把依托建站的优势特色产业相关资源纳入到了人才驿站建设范围内,而且把当地乃至全市相关的最优质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医疗资源以及食宿资源等全部整合到人才驿站建设之中,为人才驿站服务,建立人才驿站的过程也是资源整合、优化配置的过程,突破了资源上属地管理的“属区”性质。
启示五:人才驿站突破了建站标准上的“禁区”。目前,我市是全省第一家探索建设人才驿站地市,没有成形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固定标准可供参考,建设人才驿站实质上是创新创造的过程,无论是五营人才驿站的“三大功能区十三个核心圈”、友好人才驿站的“八大基地”,还是桃山人才驿站的“三区一基地”,都是在敢于打破常规,突破“禁区”思想的指导下,大胆创新,勇于创造,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完善出来的创新之举。
人才驿站方兴未艾,前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