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莫言获得诺奖的争议之处(没多少人知道莫言)

莫言获得诺奖的争议之处(没多少人知道莫言)也有人认为莫言之所以能获奖,是因为他用夸张的手法揭开中国旧社会的伤疤,让自己的祖国在世界面前“裸奔”,莫言这样做是在外国人面前哗众取宠。但是在普通读者中,对莫言获奖这件事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大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莫言获奖是实至名归,有人认为莫言获奖是因为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这种现象不禁令人深思,为何获得荣誉的莫言会被大家批评?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真的是当之无愧吗?莫言获奖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在当晚的黄金时间首次插播了这条新闻。接着,各大官方媒体对这个消息都相继进行了报道,肯定了莫言获奖对中国的巨大影响,对莫言表达了祝贺,同时,官方也对“莫言热”的现象进行了积极地引导。

2012年10月11日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

中国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还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消息一出,世界文坛一片哗然,各国媒体纷纷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莫言在获奖之前,在国内可以说是“籍籍无名”,但是他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传回国以后,立刻在中国国内掀起了一场“莫言热”。

莫言获得诺奖的争议之处(没多少人知道莫言)(1)

按理说,莫言获得了一个含金量这么高的大奖,是为国争光的事,可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他却遭到了很多人的批评。

这种现象不禁令人深思,为何获得荣誉的莫言会被大家批评?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真的是当之无愧吗?

备受争论的诺尔奖获得者

莫言获奖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在当晚的黄金时间首次插播了这条新闻。

接着,各大官方媒体对这个消息都相继进行了报道,肯定了莫言获奖对中国的巨大影响,对莫言表达了祝贺,同时,官方也对“莫言热”的现象进行了积极地引导。

但是在普通读者中,对莫言获奖这件事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大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莫言获奖是实至名归,有人认为莫言获奖是因为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莫言获得诺奖的争议之处(没多少人知道莫言)(2)

也有人认为莫言之所以能获奖,是因为他用夸张的手法揭开中国旧社会的伤疤,让自己的祖国在世界面前“裸奔”,莫言这样做是在外国人面前哗众取宠。

还有人觉得只有小学学历的莫言,写出来的东西充满着浓浓的乡土气息,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可竟然能够获得诺贝尔奖,是滑天下之大稽。

在专业作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都认为莫言获奖不太合理,委婉地表达了对莫言获奖的否定。

而作家龙东直接将莫言获奖在微博热搜挂了整整三天的现象称为“诺贝尔文学病”。

他甚至指出:“莫言和村上春树一人得奖,我将终生不读不关注今年以后的任何诺贝尔得奖作家作品”。

莫言获得诺奖的争议之处(没多少人知道莫言)(3)

财经作家苏小和把支持莫言的人说得一文不值,言辞犀利地指出:“他们都不太懂文学是干什么的,或者是身体知道,但灵魂不知道;理论知道,但生命不知道”。

还有人认为莫言的水平是有可能获奖的,但并不是国内唯一一个有资格获奖的作家,他们把鲁迅、王小波、余华等优秀作家拿出来举例。

另外,关于莫言的写作水平,很多人也是在以“鄙视”的姿态评价,甚至是重击他。

文学评论家李建军对莫言的批判很是激烈,他指出莫言小说存在不伦不类的文白夹文,不恰当的修饰及反语法与非逻辑化表达、拙劣的比喻和叠床架屋的冗词赘句太多四个方面的问题。

莫言获得诺奖的争议之处(没多少人知道莫言)(4)

除此之外,李建军还列举了莫言作品中的一些病句,这样的批评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是相当耻辱的。

类似的声音还有很多,莫言在获得荣誉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骂名。

在2013年4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还出版了一本名字叫《莫言批判》的书。

在书中,作者列举了莫言作品醉心性描写、热衷写酷刑血腥、沉迷于丑恶事物、放逐道德评判、漠视女性尊严等九条“罪状”,对莫言进行了全方位的批判。

莫言获得诺奖的争议之处(没多少人知道莫言)(5)

那么,大众为什么会对莫言有这么多的批评?莫言的作品到底“差”在哪里?

莫言为什么遭到批判

莫言的批评者认为他的作品是“审丑”、“反精英”,以及对现实的批判过于用力。

所谓的“审丑”包括他作品中那些肮脏低俗的描写,以及对旧中国“丑”的一面的揭露。

在莫言的作品中,虱子、跳蚤、苍蝇、蛆虫、大便等令人作呕的元素随处可见,还有很多关于杀人、剥皮、开膛破肚等细节的具体描写,会给读者造成很大的冲击力,让人感到“恶心”。

比如,在他的小说《欢乐》中,他描写母亲身上的跳蚤时,写道:“跳蚤在母亲紫色的肚皮上爬,爬在母亲积满污垢的肚脐眼里爬,爬……母亲嘴里吹出来的绿色气流使爬行的跳蚤站立不稳,脚步趄趔,步伐踉跄……还在母亲的……”

这一段描写极具画面感,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会忍不住想象出这副令人作呕的画面。

莫言获得诺奖的争议之处(没多少人知道莫言)(6)

在《檀香刑》中,莫言描述刺激的刀刮过程:“师傅心中一阵酸楚,挖了他一块儿心头肉,那块儿肉鲜红如枣,挑在刀尖上宛如宝石……”

在《红蝗》中,莫言写道:“女人嘴唇搐动着,确实像一个即将排泄稀薄大便的肛门。”

在莫言的作品中,类似的描写非常多,让读者对他的作品形成了一个刻板印象,那就是血腥、污秽、肮脏和恐怖。

关于莫言作品中的“反精英”,则是说莫言的作品基本都是写农村,乡土气息太浓,甚至是“俗”。

因为莫言的大多数作品都是以农村为背景,语言描述也经常用一些地方的方言。

莫言获得诺奖的争议之处(没多少人知道莫言)(7)

此外,莫言对暴露人性阴暗、丑陋面有着独特的偏爱,他毫不隐晦地揭露人性的丑恶,揭露中国旧社会的丑恶,讲述各种恶俗的故事。

正是因为莫言通过各种“丑”来批判现实,所以很多人才会觉得他用力过猛,会误导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在莫言的作品里,他经常为了历史的合理性而牺牲道德的合理性,所以他笔下有很多“荒唐、疯狂、淫乱”的人物,

《丰乳肥臀》中的女主上官鲁氏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她为了给上官家延续香火,一直都在追求生男孩儿,为了生个男孩儿甚至不惜和多个男人苟合,但是她费尽心思,也只是生了七个女儿,但最终她却和一个洋人生了男孩儿。

国内很多读者认为这已经不仅仅是揭露中国封建思想对男孩和传宗接代的执念了,在冲击伦理道德的同时还有不可言说的隐喻。

莫言获得诺奖的争议之处(没多少人知道莫言)(8)

在《檀香刑》中,莫言虚构了很多根本不存在的酷刑,这样的行为是有损中国的形象的,会误导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在《红高粱》中,莫言不仅描述了当时社会的阴暗面,而且还赞扬了人物的犯罪行径,被人指责他有反生命、反人道、崇尚暴力的思想。

而且,有人发现这本书在被国人批判的时候,却受到了一部分外国人的追捧。

《生死疲劳》是半个世纪以来农民被各种政策不断折腾的历史,同样是对社会黑暗面的揭露,还有人说这篇小说里有不良的政治倾向。

莫言是凭借小说《蛙》进入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的视野的,而《蛙》是以我国农村的计划生育为背景的,讲述了我国计划生育的整个过程,里面的人物既悲催又疯狂,非常不堪。

莫言获得诺奖的争议之处(没多少人知道莫言)(9)

莫言作品中这些虚无的构想,恶俗的故事以及肆无忌惮地展现社会阴暗面都是大众批判莫言的点。

另外,还有人以莫言的《北海道的人》指责他双标,对中国使劲批判,对日本的北海道为何不断赞美。

那么,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莫言真的就像大众批评得那样不堪吗?

对莫言的批判是否合适?

大家在批评莫言的时候,不仅会对他的作品进行解读,还经常会把那些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的文学大师拿出来做对比,被当成“参照物”次数最多的当属鲁迅。

鲁迅之所以会经常被拿出来和莫言对比,首先是因为莫言的作品和鲁迅的作品有一个共同性,那就是对现实中黑暗面的批判。

其次,莫言自己也说过,他写作受鲁迅的影响很大,而且他也对鲁迅有过很深入的研究,对鲁迅作品的内核有着很独到的见解。

莫言获得诺奖的争议之处(没多少人知道莫言)(10)

其实,在莫言的早期作品中,无论是创作还是言论,莫言都是在追随着鲁迅的足迹前行。

莫言的《丑兵》在叙述方式和情感寄托上都有模仿鲁迅的《一件小事》的痕迹。

但是,后来莫言的写作风格发生了变化,他对现实的批判越来越肆无忌惮,越来越口无遮拦,甚至慢慢变得“魔幻”。

所以很多人觉得莫言的作品和鲁迅的作品有着很大的区别,鲁迅是无情地揭露现实,是“现实主义”,而莫言的作品却是“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社会过于疯狂批判,尤其对底层的描述,过于用力,根本不符合现实。

比如鲁迅和莫言都写过示众的蕴涵,鲁迅写道一个小孩,在大中午,被一个警察揪在那里,还有一群人围在那里看,这样的描写平淡但是充满力量。

莫言获得诺奖的争议之处(没多少人知道莫言)(11)

而莫言却这样写道“那个小孩光着屁股死在枯河的沙滩上,揪着的屁股面对着人们如死鱼一样的眼睛……”显然,在同一个意象上,莫言描写得更加夸张。

关于这一点,莫言是无法辩驳的,他自己也说自己是把好人当成罪人来写,把坏人当成好人来写。

莫言之所以批判地这么用力,可能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莫言在很小的时候曾经经历过贫苦,所以他以一个孩童的眼光将这种贫苦和自己所见到的社会的黑暗面无限放大了。

在鲁迅笔下,底层人物是悲苦无助的,他们往往只能被动地忍受一切的不公和苦难;知识分子是迷茫软弱的,权势者是专横冷漠的,整个画面都是灰色沉闷的,让人感到压抑。

但是,在莫言天马行空的构思下,他笔下的底层人物不只是无助的,还是自我抗争的。

莫言获得诺奖的争议之处(没多少人知道莫言)(12)

在残酷的现实里,他们没有片刻消停,而是声嘶力竭地呐喊和不顾一切地挣扎,整个世界是喧嚣热闹的。

一方面,莫言用“审丑”和“反精英”将社会的黑暗面夸大,另一方面,莫言又用“审丑”和“反精英”发掘了人物的本性,用魔幻的写法赋予了人物反抗的能力。

相对于鲁迅,莫言对社会的批判力度更大,甚至是用力过猛,但是他也通过人物对黑暗的反抗,让读者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光亮。

在《红高粱家族》中,莫言塑造了一群敢爱敢恨、痛快淋漓地表现自己生命欲望的人物。

莫言获得诺奖的争议之处(没多少人知道莫言)(13)

《丰乳肥臀》中,上官鲁氏的人物形象虽然不符合中国的传统思想,但是她辛苦抚养九个孩子,这一点也体现了莫言对母亲们的敬重和礼赞。

所以,从根上说,莫言和鲁迅在出发点上都是一致的,即使莫言用力过猛。

鲁迅在表达“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情怀的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他是为了刺激和惊醒昏睡的国人而采取的策略,但是在他笔下,人物是麻木的,是缺乏生命力的,所以鲁迅小说中的人物鲜有激烈的抗争,从《狂人日记》中的“我”全程观看“吃人”却几乎没有反抗的动作,到《阿Q正传》里阿Q的精神胜利法,再到《故乡》里的典型农民闰土,以及《祝福》里的祥林嫂。

而莫言通过大力批判社会的黑暗面,揭示人性的丑恶,来起到惊醒世人的作用,而且他作品中那些人物是丑恶的,但也是鲜活的,是能谱写出激动人心的故事的。

从这一点来看,如果放在同一时代下,莫言的“审丑”以及用力过猛仿佛更具惊醒和激励作用。

莫言获得诺奖的争议之处(没多少人知道莫言)(14)

正如莫言自己所说:“只有正视人类之恶,只有认识到自我之丑,只有描写了人类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病态人格导致的悲剧命运,才可能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和力度。”

结语

莫言作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作家,没有得到更多的宣传,还遭到了很多大众的批判,令人惋惜。

但是,无论怎么理解,莫言作品中的“审丑”、“反精英”和用力过猛都是存在的,即使他的根本目的是更有深度和力度地拷问灵魂。

所以,大众在批判莫言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他作品的内在价值,认识到他获奖对中国文坛,以及对整个中国的重大影响。

莫言获得诺奖的争议之处(没多少人知道莫言)(15)

事实上,当今社会还是需要一些像莫言这样的作家,来对社会和人们的灵魂进行深度剖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莫言笔下那些黑暗的环境和丑恶的人物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在金钱的影响下,一些新的黑暗和丑恶的人产生了。

在很多人眼里,金钱代表着安全感,代表着权力,代表着自尊,所以他们用钱衡量一切,疯狂地追求金钱,这也是一种病态,而且是病而不自知的,也需要警醒。

参考资料
  1. 广州日报:批评莫言引发争议 文学批评“病”在哪?
  2. 山东师范大学孙亚儒硕士学位论文: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接受反应研究
  3. 中南大学桓芳硕士学位论文:论莫言小说的“审丑”写作
  4. 高旭东: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从鲁迅到莫言
  5. 文化视角:莫言:我们的诺贝尔文学奖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