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科学高效学习(科学少年自信对话)
最强大脑科学高效学习(科学少年自信对话)未来科学需要更多“斜杠青年”杰曼诺夫也认为,只有持之以恒的人才会获得灵感的馈赠。“数学考验的是人长时间思考一个问题的能力,99%的概率可能会失败,但只要你不断地思考,有一天你会突然理解它背后的逻辑。”牛顿因被苹果砸中而发现万有引力、门捷列夫在梦中发现了元素规律、阿基米德在洗澡时想到了浮力……我们曾不止一次听说科学家因灵感突现而取得重大成就,中科院院士汪品先却不这么认为。“我曾长时间思考海水中碳的长周期问题,当我偶然读到一篇关于硅藻的书时,我觉得我找到了答案。”汪品先说,他因此开心地骑着自行车在大街上转了好几圈。这一刻也让他意识到,灵感不会跑到空空如也的脑袋中去,而会奖励那些日夜沉浸在科学问题中的人。1994年菲尔兹奖得主杰曼诺夫的演讲是从人工智能(AI)开始的。他说,AI这个新一轮信息革命最大的热点,在数学领域其实是“谦逊、不起眼”的,而大数据和机器学习这两个在数学应用领域居于中心地位的概
今天(10月30日)下午,上海国际传媒港“金盒子”,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首场线下活动“科学T大会”在此举行。来自国内外的顶尖科学家、青年科学家与科学少年三代同台对话,硬核有料的“科学第一课”再度在黄浦江畔上演。
作为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三大标志性论坛之一,创设于2020年的“科学T大会”旨在为青年学生点亮“科学明灯”。T代表青年(Teenager)、团队(Team)、才华(Talent)或无限(Timeless)……不管是什么,有一点不会改变,“T大会”就是交给孩子们的舞台。为此,今年的T大会大幅增加了学生与科学大咖的交流时间,40多名来自全国的科学少年赴约而来,既为追逐心中的偶像,也为各自的科学梦想。
面对“最强大脑”,孩子们毫不怯场,他们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提问、表达观点,发出清于老凤的“雏凤之鸣”。
科学灵感只会奖励醉心研究的脑袋
牛顿因被苹果砸中而发现万有引力、门捷列夫在梦中发现了元素规律、阿基米德在洗澡时想到了浮力……我们曾不止一次听说科学家因灵感突现而取得重大成就,中科院院士汪品先却不这么认为。
“我曾长时间思考海水中碳的长周期问题,当我偶然读到一篇关于硅藻的书时,我觉得我找到了答案。”汪品先说,他因此开心地骑着自行车在大街上转了好几圈。这一刻也让他意识到,灵感不会跑到空空如也的脑袋中去,而会奖励那些日夜沉浸在科学问题中的人。
1994年菲尔兹奖得主杰曼诺夫的演讲是从人工智能(AI)开始的。他说,AI这个新一轮信息革命最大的热点,在数学领域其实是“谦逊、不起眼”的,而大数据和机器学习这两个在数学应用领域居于中心地位的概念,在数学研究中只处于“初级阶段”。150年来一直被认为是个数学上有趣但没用的“美丽玩具”——有限域,却构成了今天计算机编码理论和公共密码学的基础。
杰曼诺夫也认为,只有持之以恒的人才会获得灵感的馈赠。“数学考验的是人长时间思考一个问题的能力,99%的概率可能会失败,但只要你不断地思考,有一天你会突然理解它背后的逻辑。”
未来科学需要更多“斜杠青年”
“科学T大会”的老朋友、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今年又来了。正如他自己所说,余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扶持青年成长。
莱维特注意到,如今有越来越多年轻人投身于科学研究。过去三年,他在B站上开通了自己的账号,并“享受”在网站上解答问题的经历,这让他觉得自己也像个年轻人。
和许多科学家一样,莱维特在取得科学非凡成就后,开始对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杰曼诺夫最打动全场听众的“金句”或许正是这一现象的“注脚”,他说:“数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
科学少年们似乎已深谙科学与艺术“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重逢”的道理,现场展示了他们多才多艺的一面。比如,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生汤杰即兴就来了一段美声唱段,雄浑美妙的声音让杰曼诺夫“感到陶醉”。
倪嘉舟(左)与汪品先院士。沈湫莎摄
来自湖南大学的倪嘉舟的名片上印有“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的字样,他在高中就办过摄影展。此外,他还是小提琴十级,素描、中国画、“烙画”样样精通的“斜杠青年”。他说:“和徜徉科学一样,我能在这些领域享受乐趣,这就是我前进的动力。”
科学少年走进科学家“朋友圈”
今年是暨南大学应用化学系新生邹一鸣第三次参加“科学T大会”。从去年开始,他就将一本蓝色封皮笔记本带在身上,随时记录科学前辈的金句,以及他对科学问题的思考与感悟。短短一年,这本1厘米厚的笔记本已经写满大半,还留下了国际著名结构生物学家雷蒙德·斯蒂文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姜雪峰、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张志鹏等科学家的签名。
暨南大学学生邹一鸣。沈湫莎摄
正确的引导对孩子们踏入“科学之门”至关重要。六年级时,邹一鸣读到了一本名为《实验室的魔法日常》的书,被书里记录的同一种液体能呈现出红蓝两种颜色的实验所吸引,便从此爱上了化学。今年,他带来的课题与逆光致变色涂料有关,这种化学制品如今已被广泛用于光信息存储等领域。
邹一鸣的笔记本。沈湫莎摄
“性情中人”是邹一鸣对杰曼诺夫的印象,两人曾在去年顶科论坛生命科学交叉3.0会议上有过交集,又在今年“科学T大会”上相遇。“现在与偶像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多,诺奖得主莱维特、汪品先院士、褚君浩院士都入驻了B站,希望以后我也能从参会者变成科学传播者。”他说。
倪嘉舟“追星”三年终成功,汪品先院士不仅收下了他和朋友一起创作的新书《一片叠层石》,还鼓励他继续保持对科学的热情,争取从小科学家变成大科学家。交流时,年龄差距近70多岁的“爷孙俩”发现他们在对待创新的态度上出奇一致:汪品先表示科学贵在怀疑,倪嘉舟说自己不做定论的盲从者,争当创新的发现人。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高一新生徐圣桀第一次参加“科学T大会”,但这却是她与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院教授董佳家的第三次见面。她说,董教授在合成生物学方面的科普报告打开了她的视野,让她见识到一个充满生机的化学世界。“希望这次能加上董教授的微信。”这个16岁女孩腼腆地说出了她的心愿。
作者:沈湫莎 李晨琰
图片:除注明外为袁婧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