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避孕套销量那么高(避孕套销量两年狂跌40)
为什么避孕套销量那么高(避孕套销量两年狂跌40)而且这个猜测还有一定的历史依据,上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和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避孕套的销量均出现了井喷式增长。历史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才导致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接下来的故事应该会按照之前的情节发展。既然如此,现实为什么会反向发展呢?下面这些数据或许会告诉我们答案。康乐2020年的“乐观”预测,为何会演变成这般模样?当时避孕套巨头给出这样的预测,很多人都觉得非常有道理,甚至还有不少网友在网上开玩笑称“这以后避孕套肯定得卖爆啊”。大家之所以如此支持这个观点,是因为很多人觉得疫情爆发之后,大家都被困在家里,似乎也没什么其他娱乐活动。业内巨头都已经遭到了当头一棒,其他企业的情况自然也好不到哪去,有的和康乐一样出现了亏损,也有的企业直接申请了破产。就在两个月前,号称是俄罗斯最畅销的安全套品牌之一VIZIT的生产销售商公司申请了破产。这家公司规模虽然没有康乐那么大,但是每年也能生产2亿多个安全套,产
距离疫情爆发已经过去了两年多时间了,然而由新冠病毒带来的影响却一直都在持续,很多行业的发展情况在这样的影响之下不尽人意。特别是在疫情刚开始的时候,餐饮业、旅游业、酒店业等等都陷入了停滞状态,不过在这些行业恐慌之时,也有人从中看到了良机,全球最大的避孕套制造商康乐集团就是其中之一。
在疫情爆发之后,康乐集团认为这会让避孕套的需求量激增,全球都可能会陷入避孕套短缺的情况。但事情的发展并非如此,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康乐的避孕套销量下降了40%。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康乐作为避孕套生产巨头,每年能生产55亿个避孕套,其产量占据了全球市场的1/5,同时他也是杜蕾斯、ONE等知名品牌的供应商。2020年年初的时候,康乐在马来西亚三家工厂均陷入了停工状态。不过康乐集团倒是很乐观,因为当时传出了全球避孕套缺口或将达到1亿只的消息,企业甚至已经做好了扩充产能的打算。
但是很快康乐集团就被啪啪打脸了,2020年的财报显示,企业出现了2013年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除此之外,康乐在马来西亚证交所的股价也下跌了一半。在避孕套销量上备受打击的康乐,后来又结合了疫情的需求生产起了医用手套,这才弥补了避孕套销量下跌的损失。
业内巨头都已经遭到了当头一棒,其他企业的情况自然也好不到哪去,有的和康乐一样出现了亏损,也有的企业直接申请了破产。就在两个月前,号称是俄罗斯最畅销的安全套品牌之一VIZIT的生产销售商公司申请了破产。这家公司规模虽然没有康乐那么大,但是每年也能生产2亿多个安全套,产品销往全球多个国家,只可惜没能扛得住这个寒冬。
受到影响的不只是这些海外品牌,在超市里经常和杜蕾斯摆在一起的国货品牌杰士邦营收情况也同样惨淡。数据显示,该公司2019年的营收额为19.28亿元,2020年已经降到了17.58亿。而其背后的母公司竟然在2020年年底的时候,以两亿美元的价格被卖掉了。
面对这样的市场情况,越来越多的避孕套厂家开始转向生产医疗手套。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企业没能扛过去。数据显示,从2020开始,国内已经有4万多家避孕套生产企业注销。与疫情爆发之前相比,平均每年就增加了3000多家。
康乐2020年的“乐观”预测,为何会演变成这般模样?当时避孕套巨头给出这样的预测,很多人都觉得非常有道理,甚至还有不少网友在网上开玩笑称“这以后避孕套肯定得卖爆啊”。大家之所以如此支持这个观点,是因为很多人觉得疫情爆发之后,大家都被困在家里,似乎也没什么其他娱乐活动。
而且这个猜测还有一定的历史依据,上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和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避孕套的销量均出现了井喷式增长。历史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才导致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接下来的故事应该会按照之前的情节发展。既然如此,现实为什么会反向发展呢?下面这些数据或许会告诉我们答案。
有人曾以“疫情对性生活的影响”为主题展开了调查研究,最终意外发现,疫情之前人们性行为的频率远高于疫情期间,甚至达到了4.4倍之多。另外一项针对500名中国18~45周岁之间的男性和女性消费者的调查结果与之相似,其中有37%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在疫情期间性生活次数有所下降。这些调查数据跟此前康乐的预测恰好相反,避孕套卖不动的原因终于找到了。
实际上,最近几年的出生率情况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人们性行为的意愿在下降。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到,2021年国内净增长人口只有48万。而2019年全国自然增长人数还有467万人。曾经在出生率上全国领先的山东,2021年的自然增长人数只有2100人。
不过,也有人感到奇怪,疫情期间夫妻相处的时间明明更长了,为什么性行为的频率会下降这么多呢?相关报告显示,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动物都具有保护自己的先天能力,这种保护欲望要远大于繁殖欲望。
当人们因为疫情被困在家里,就说明这个地区或者他们身边的感染率已经很高了,这种情况下人们内心感受到更多的是对自己生命安全的焦虑,甚至可能是死亡的焦虑。当一个人的健康或者生命可能会受到威胁的时候,哪怕只是潜在危险,也会让他们的性欲望大大降低。而且在国内,很多人结婚之后还是跟父母住在一起,疫情把大家都困在家里,谁都出不去,这对性生活次数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就国内而言,最近两年政府大力推行三胎政策,再加上很多地方的财政支出都花到了疫情防控上,所以在这方面的支出自然就会减少,避孕套的发放量也随之下降,有的地方甚至暂停了发放,这些也是导致市场销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避孕套卖不动的原因还有一个,这个原因可能会颠覆一些人的认知。很多人认为避孕套使用最频繁的场所应该是家里,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某品牌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避孕套使用最多的是家庭之外的地方,比如酒店、汽车旅馆等等,起码占据了总量的50%以上。
当这些场所暂停营业或者大家无法出门去酒店,避孕套的需求量自然就会下降。有人曾在情人节之后做了一个调查,时间处于疫情期间,调查对象是广州的一家酒店,据了解该酒店客房在情人节期间避孕套使用量大不如前。当疫情阻断人员流动之后,就等于斩断了家庭之外场所的消费。
而且避孕套的销售有一部分是通过线下的超市、便利店、药店等等,在疫情的封锁之下,运输的物资大多是生活必需品或者防疫用品,如此一来,线下渠道的供货量就会减少。同时,很多人都不方便出门采购,销量自然也就下降了。
不过,让整个行业陷入寒冬的不只是这些因素,企业自身的营销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随着疫情爆发,不少厂家的线下销售渠道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打击。为了把东西卖出去,大约有70%的品牌都把重心转向了线上渠道。这个方法对于品牌自身来说,收益肯定是不如线下的。
因为电商平台的抽成在不断提高,而且一旦转战线上,消费者的选择就会更多,大家更喜欢货比三家之后购买。为了吸引顾客,品牌就需要想出其他的营销策略,比如第2件半价、领券满减等各种优惠活动。一旦有人带头开始打折,其他人就不得不跟进,最后的结果就是价格越来越低,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整个行业都陷入了价格战中。最终一些巨头利润下降,一些小品牌扛不住直接倒闭。
对于避孕套销量的锐减,我们或许更应该思考这背后存在的问题。如果将避孕套的主要消费群体分为两类,那就是已婚夫妻和未婚的年轻人。就第1类群体而言,实际上他们对于避孕套的需求倒不是很大。在结婚生子之后,很多夫妻身上都背负着房贷、 车贷、孩子教育费、抚养费等压力。迫于生活的无奈,他们每天从早到晚都在赚钱养家,晚上下班也是拖着疲惫的身体。时间久了,性生活也会减少。
就第二类群体来说,他们虽然内心充满激情,但也常常困于金钱。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承受着内卷、996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忍受着财富流向的不均衡。就算没有孩子要养,生活压力依旧很大。与其考虑男女关系、性生活等等,倒不如彻底躺平,自己赚钱自己花。
实际上,这就是当代多数年轻人的真实情况。特别是从疫情爆发之后,这些没有存款的年轻人连赚钱的机会都没有了,基本的衣食住行,他们可以直接放弃住和行,不买房也不买车,性生活性伴侣什么的,就更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了。在被现实磨平棱角之后,“躺平”已经成了多数人的选择。
无论是第1类还是第2类,我们都能从中看出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压力过大。已婚人士还在继续和生活抗争,未婚的年轻人已经彻底躺平,避孕套销量的锐减就是在告诉我们社会的高压之下带来的是低欲望的无限蔓延,由此引发的是平均初婚年龄的推迟和生育率的下降。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男性的平均初婚年龄已经推迟到了29.38岁,女性推迟到了27.95岁,而整体平均初婚年龄也已经涨到了28.67岁。跟2010年的数据相比,男性推迟了3.6岁,女性推迟了4.9岁,整体年龄推迟了将近4岁。在国内的个别地区,平均初婚年龄已经超过了30岁。在初婚年龄持续推迟的情况下,初婚人数也在大幅下降。2010年,我国的初婚人数在2 200万左右,但是2020年只有1288万,10年的时间下降了近千万人。
很多人认为,造成这样局面的关键原因是年轻人的受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这导致很多人的婚姻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但这真的是困扰年轻人结婚的关键吗?实际上并非如此,教育水平的提高让越来越多的人追求高质量的婚姻,并不是不婚。导致结婚年龄逐年推迟、结婚人数逐年下降的决定性因素还是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压力。
结婚需要什么?需要资金。但现在很多年轻人养活自己都困难,甚至有一部分人还在啃老的路上,他们拿什么结婚?数据显示,在一线城市有44%的单身青年都是月光状态,他们根本没有多少存款,对于高成本的婚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避而远之,各地单身人口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一些人口大省单身人数更是突破了千万。
年轻人没钱倒也不是自己不够努力,而是社会过于内卷,现实过于残酷。在一些城市,研究生拿着本科生的工资,本科生拿着专科生的工资。在一些地区的街道办,你能看见十几个来自清北的毕业生。还有一些高材生,挤破头只为得到一个城管的岗位。这就是现实,社会的内卷似乎已经开始朝着病态的方向发展。
比这更残酷的是,物价在蹭蹭上涨,但他们的工资却丝毫不动。就算他们的理念是“无必要绝不轻易消费”,也还是扛不住生活的压力。最近两年,特别是今年以来,总有消息说某地的房价又开始降了。可是房价再怎么降,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依旧是一笔承担不起的开销。不买房、不买车、不孕不育似乎成了年轻人心中的“理想”生活,所有的信号都在表明低欲望的社会正在蔓延。
听到这里或许已经有人开始担心这种低欲望给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性,其实我们也不用过于恐慌。因为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发展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产业,随着我们逐渐打开全球高端产业市场,国内这种低成本的内卷也会被打破。到那个时候我们也不用再盯着铁饭碗,高端人才也会有更多实现自己价值的地方。
希望5年后或者10年后,我们能够打破内卷的魔咒,让低欲望的社会彻底成为历史上的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