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可怕的生物是水熊虫(目前人类已知最彪悍的生物)
世界上最可怕的生物是水熊虫(目前人类已知最彪悍的生物)“小水熊虫”在1773年首次被一位名叫哥策的神父描述,但并不完整。1774年和1776年意大利人考廷和斯巴兰扎尼发现,在缺水的环境下,缓步动物能够不脱去保护外壳而“复活”。斯巴兰扎尼并且指出,缓步动物要渡过缺水时期,就必须慢慢的失水。而缓步动物这个名字,也是斯巴兰扎尼首次给出的。科学家发现的新型水熊虫需要给大家说明的是,水熊虫指的并不是单独一个物种,这其实是个庞大的群体:缓步动物门,这是对缓步动物门生物的俗称你没看错,是整整一个门,这里面人类所知的物种目前已经上千了,其中许多种是世界性分布的,可能还有更多物种尚未被发现。它们高度特化,身体通体透明,无色,黄色,棕色,深红色或绿色。它们的颜色主要是它们的食物赋予的。它们食入含类胡萝卜素的食物,类胡萝卜素可以在各器官沉积。水熊虫冷冻30年后大复活水熊虫由头部,四个体节,被几丁质构成的角质层覆盖。四对脚,末端有爪子,吸盘或脚趾。由长长的细胞组成的
水熊虫,乍一看这个名字,你可能会认为这种动物生活在水中,长得像一头熊。水熊虫的身体结构
关于第一部分的猜想,大致正确。大部分水熊虫生活在淡水的沉渣、潮湿土壤和苔藓植物的水膜中。而第二个猜想,长得像一头熊?却和现实有很大的不同。实际上水熊虫是一种非常细小的动物,体型极小。最小的种类只有50微米,大部分体长不超过1毫米,最大的种类也不过1.2毫米。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微米到毫米之间并非十进制,而是千进制。50微米仅相当于0.05毫米。那么小的身形,也只能借助显微镜一窥究竟。
水熊虫的身体结构
水熊虫的身体结构
需要给大家说明的是,水熊虫指的并不是单独一个物种,这其实是个庞大的群体:缓步动物门,这是对缓步动物门生物的俗称你没看错,是整整一个门,这里面人类所知的物种目前已经上千了,其中许多种是世界性分布的,可能还有更多物种尚未被发现。它们高度特化,身体通体透明,无色,黄色,棕色,深红色或绿色。它们的颜色主要是它们的食物赋予的。它们食入含类胡萝卜素的食物,类胡萝卜素可以在各器官沉积。
水熊虫冷冻30年后大复活
水熊虫由头部,四个体节,被几丁质构成的角质层覆盖。四对脚,末端有爪子,吸盘或脚趾。由长长的细胞组成的肌肉因应体节而分布。口腔有两向前突出,一个用于刺进食物,另一个则是吸收工具。前肠有很多成对腺体,薄薄的食道连接中肠。在两个目的水熊虫中肠和末肠之间有马氏管,专司体内的渗透压平衡。
科学家发现的新型水熊虫
“小水熊虫”在1773年首次被一位名叫哥策的神父描述,但并不完整。1774年和1776年意大利人考廷和斯巴兰扎尼发现,在缺水的环境下,缓步动物能够不脱去保护外壳而“复活”。斯巴兰扎尼并且指出,缓步动物要渡过缺水时期,就必须慢慢的失水。而缓步动物这个名字,也是斯巴兰扎尼首次给出的。
水熊虫在地球上生存了5亿年
水熊虫是地球上已知生命力最强的生物,最“ 坚韧不拔”的,也可能是目前人类已知最彪悍的生物。水熊虫可以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条件下在外太空生存,在喜马拉雅山脉(6000m 以上,曾在5546米处发现过)、温泉、南极和深海(4000m 以下)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在-272℃和151℃的条件下均可存活2分钟,低温-200℃能活上几天,-20℃的环境中起码能存活30年。
水熊虫胚胎
或许只有太阳停止燃烧,水熊虫才会灭绝。变色、隐生、抗辐射,耐高温,都是水熊虫拿手绝技。水熊虫具有全部四种隐生性,即低湿隐生、低温隐生、变渗隐生及缺氧隐生,能够在恶劣环境下停止所有新陈代谢。水熊虫也因此被认为是生命力最强的动物。在隐生的情况下,一般可以在高温(151°C)、接近绝对零度(最高纪录-272.8°C)、高辐射、真空或高压的环境下生存数分钟至数日不等(曾经有缓步动物隐生超过120年的记录)。
水熊虫的身体结构
从水熊虫的化石可了解到,这一物种早在5亿年前的寒武纪就存在了。从它们被发现开始,人们对缓步动物在动物分类中的位置,形态学,生活方式,组织学以及其隐生性的研究兴趣有增无减。
显微镜下水熊虫的身体结构
1842年,法国科学家表示“小桶状态”下的水熊虫可在125°C的水中存活数分钟。上世纪20年代,神父拉门把几只在151°C水中“煮”了15分钟的水熊“复活”。一般来说,一些生物会分泌一种叫做“海藻糖”的物质,海藻糖会在细胞内形成一种玻璃状物体,来稳定蛋白等重要物质。莫非水熊虫也使用这种方法抵御高温?但是有学者比研究发现,只有一部分水熊虫才会分泌海藻糖,一部分貌似并不产生海藻糖,或者是是因糖量太低我们检测不到。研究发现,水熊虫是会分泌一种“保护剂”,但这“保护剂”具体是什么,科学家还在研究中。
水熊虫能够承受的电离辐射的剂量,是人类致死剂量的数百倍。能抗住的压力大约是目前最深海沟水压的6倍,在同等压力下人可能会被压到变形。
水熊虫的身体结构
关于水熊虫的太空实验如果地球上有动物能够在太空恶劣环境下生存,水熊虫必须是首选。因此在2013年9月,科学家选择了两种缓步动物R.coronifer和小斑熊虫,在干粉状态下放入欧空局BioPan-6太空舱,并将其送入了太空轨道,进而观察这种生物在太空中会有什么表现。
模拟水熊虫在太空中样子
这些水熊虫在太空中,经过10天暴露在辐射、真空及低温条件下。结果发现,R.coronifer无法在紫外照射的条件下生活,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DNA受损所致。不过,有3个小斑熊虫样本却未受影响。在滤去紫外线的条件下,这些经过恶劣太空条件考验的小动物同对照样本一样,可排卵,并可脱壳成活。该结果发表于《当代生物》杂志。
水熊虫的身体结构
在2017年有科学家甚至发文表示,认为水熊虫可以在小行星撞击、超新星爆发、伽马射线暴发等毁天灭地的灾难中存活下来,(堪称太阳不爆炸,它们不会挂)。
水熊虫的身体结构
2019年2月,以色列航天器Beresheet搭乘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发射升空离开地球,里面就带着水熊虫,而它的目的地,正是月亮。结果很不幸,当它于4月11日接近月球表面时,在距离月球表面不足10公里处主引擎失灵,并以每小时500公里速度撞向月球...
水熊虫能在太空中生存
这些水熊虫虽然极有可能活着,但并不代表处于活跃状态,也就是它们将会长久保持假死状态,除非它们在月球遇到了水与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