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共享充电宝的市场趋势与现状分析(靠涨价难以持续)

共享充电宝的市场趋势与现状分析(靠涨价难以持续)然而,获得资本的认可并不代表着一帆风顺。一直以来,共享充电宝都面临着盈利模式单一的困境。盈利模式单一成行业通病共享充电服务兴起于2014年,而在搜电、街电成立的2015年,被称为“共享充电宝元年”,当年我国就有355家与充电宝相关的企业完成了注册。各家企业为了抢占市场,采取了低价或免费推广的营销策略。然而经历了爆发增长、行业洗牌期后,2018年,行业进入寡头竞争阶段,街电、小电、怪兽充电、来电“三电一兽”的竞争格局逐渐形成。根据Trustdata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三电一兽”在共享充电宝市场的份额达到96.3%,四家公司基本完成了市场瓜分。2020年,美团加入共享充电宝战局,开始大量地招人及地推,拉起了“百城大战”,凭借着自身拥有数量庞大的商家群体,迅速切入市场,让竞争更加白热化。面对美团的强势崛起,怪兽、小电科技选择上市融资。2021年4月1日,怪兽充电正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

共享充电宝的市场趋势与现状分析(靠涨价难以持续)(1)

从0元免费试用,到每小时租金1 元、2元、3元……6元!共享充电宝近期集体涨价引起了广泛关注。

有网友表示,“再涨价就要用不起共享充电宝了!”那么,让消费者无法接受的集体涨价背后,真正的推手是什么?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发展,难道就只剩下涨价这一条路了吗?

上市融资、企业合并

行业竞争格局几经演变

共享充电服务兴起于2014年,而在搜电、街电成立的2015年,被称为“共享充电宝元年”,当年我国就有355家与充电宝相关的企业完成了注册。各家企业为了抢占市场,采取了低价或免费推广的营销策略。

然而经历了爆发增长、行业洗牌期后,2018年,行业进入寡头竞争阶段,街电、小电、怪兽充电、来电“三电一兽”的竞争格局逐渐形成。根据Trustdata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三电一兽”在共享充电宝市场的份额达到96.3%,四家公司基本完成了市场瓜分。2020年,美团加入共享充电宝战局,开始大量地招人及地推,拉起了“百城大战”,凭借着自身拥有数量庞大的商家群体,迅速切入市场,让竞争更加白热化。

面对美团的强势崛起,怪兽、小电科技选择上市融资。2021年4月1日,怪兽充电正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为共享充电宝第一股。4月30日,小电科技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而搜电、街电则选择了强强联手。5月6日,两大共享充电宝品牌完成合并,所属母公司正式定名为“竹芒科技”。至此,共享充电宝“三电一兽”的格局,演变成“小竹兽 美团”。

盈利模式单一成行业通病

然而,获得资本的认可并不代表着一帆风顺。一直以来,共享充电宝都面临着盈利模式单一的困境。

作为共享充电宝上市第一股,怪兽充电成立于2017年,创始团队来自阿里巴巴、百度等公司。除拥有超级投票权的管理团队外,阿里持股16.5%,是第一大机构股东。此外,高瓴持股11.7%,顺为持股8.8%,软银亚洲持股7.7%,小米和新天域均持股7.5%。

怪兽充电的招股书显示,2020年产品租赁收入为27.11亿元,占据总营收的96.5%。财报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怪兽充电的付费充电、充电宝销售以及其他业务的营收分别为8.17亿元、2500万元与510万元。由此可见,怪兽充电营收的主要部分为付费充电。

共享充电宝的市场趋势与现状分析(靠涨价难以持续)(2)

与怪兽面临同样问题的,还有小电科技。小电科技成立于2016年,第一大机构股东为腾讯关联公司林芝利新,持股9.77%,金沙江、红杉辰信、蚂蚁集团子公司上海风报、高榕资本旗下的西藏榕安等分別持有小电科技7.17%、5.66%、4.97%、4.69%的股份。截至2020年12月31日,小电科技已铺设超过71万个点位,投放近600万个充电宝,累计注册用户数超过2.37亿,仅次于竹芒科技。

今年4月底,小电科技向港交所提交的招股书显示,共享充电宝业务产生的营收分别占2018年、2019年及2020年总营收的97.8%、98.8%及97.3%;充电宝销售营收分别占公司总营收的0.5%及2.0%;广告服务及其他产生的营收分别占总营收的2.2%、0.7%及0.7%。

商家入场费、分成比例不断提高

除此之外,共享充电宝行业还面临着入场费、分成逐年增加的压力。以小电科技为例,2018年至2020年,小电科技向点位合作伙伴及渠道合作伙伴支付的激励费分别为1.05亿元、7.15亿元、10.13亿元。其中分成费用分别为1亿元、5.74亿元、7.10亿元,入场费分别为425万元、1.41亿元、3.02亿元。整体激励费占营收比重分别为25%、44%、53%。

怪兽充电的营销费用也在高涨,2019年为13.62亿元,2020年增至21.21亿元,增幅达55.7%。同时,怪兽充电的净利润从2019年1.666亿元人民币,降至2020年7540万元人民币。

小电科技的一位地推人员告诉奥一新闻记者,为了冲刺上市,小电在不停地铺点。一般其他品牌给路边店铺七成的收益分成,而小电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给店铺的分成则高达八成。进驻商场的话,则需要缴纳入场费,有些人流量大的商场,入场费要十几万元。据央视调查,在一些客流量较大的酒吧,共享充电宝的入场费甚至高达每年20万元。

共享充电宝的市场趋势与现状分析(靠涨价难以持续)(3)

记者通过走访了解到,摆放了共享充电宝的街边的店铺,每个月可从中获得几百到一千多元不等的收益,有些店铺每个月固定从共享充电宝企业获得一千元的收益。而他们为此付出的,是几块钱电费以及柜机的摆放位置。

因为行业地推竞争激烈,共享充电宝企业互相竞争让利。有店铺老板告诉记者,店里摆哪个品牌的充电宝都无所谓,就看哪家给的分成多。

新华社发文称,一味地“涨价吸金”,背后是企业急着赚钱、投资人忙着上市、商家乐得额外增收。如此一来,好不容易培养起的用户习惯很可能被毁掉。

跨界卖酒、卖口罩

企业摸索新的出路

利润不断下降,成本不断增高,头部玩家们在靠前期低价抢占市场后,紧接着就需要靠涨价来进行“回血”。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认为,共享充电宝此前是低价跑马圈地,并不考虑收益,现如今市场成熟,用户形成了使用习惯,平台更多考虑的就是可持续发展。

但是单纯靠涨价,并不能支撑企业走远,毕竟消费者承受能力存在一定的阈值。奥一实测研究院所做的共享充电宝消费者问卷调查显示,96%的受访者认为1-3元/小时的租金比较合适,如果超过4元/小时,将有55%的用户将放弃租用充电宝,78%的用户表示将随身携带充电宝。

此外,共享充电宝长期以来还面临着将来手机电池技术革命导致行业消失的潜在风险,也因此,他们都在积极拓展新的业务,以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竹芒科技对记者表示,其本身并不是一个做充电宝的公司,它的核心定位是物联网 新消费。为了拓展营收,除了共享充电宝业务这一块,还推出了口罩机、体温检测仪、媒体投放广告机、AED体外除颤仪一体机等。据悉,未来三年竹芒科技将在共享充电宝之外,打造落地至少三款智能硬件主打产品。

怪兽充电的尝试是跨界卖酒,其内部孵化的新锐白酒品牌“开欢”已经面世发售。此外,还联手饿了么平台,将共享充电业务与外卖场景相结合。怪兽充电创始人蔡光渊表示,将通过快速搭建以共享充电宝为核心的下沉渠道,可实现与其他品类渠道复用,如礼品机、智能零售柜、IP玩具柜等,基于海量用户和商户建立强大网络渠道,致力于成为一家科技 零售的公司。

小电科技则把未来的增长空间放在商户身上,其定位基础是“科技 营销服务”,把在内部跑通的数据分析能力赋能给商户。据招股书透露,小电科技计划与短视频公司进行战略合作,为点位的合作伙伴及其他商家提供短视频及直播营销解决方案,拓展生活服务业务。

目前来看,企业寻求新的业务增长模式,还未取得明显的成果。但仍有不少人认为共享充电宝的未来仍然值得期待。艾瑞咨询预测,2020年中国共享充电市场规模为90亿元,到2028年有望增长至1063亿元,2020年至2028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可达36.2%。竹芒科技董事长梁凯认为,未来三年,全球共享充电宝市场规模将达到600亿元以上。梁凯表示:“未来3年,共享充电宝行业比现在至少有3倍的增长空间。”

陈礼腾表示,共享充电宝盈利模式单一使其长期不被看好,而近期也因涨价问题饱受诟病。因此,为寻求进一步的发展,各充电宝公司亟需构建新的增长路径,在数据、流量、场景上做深耕。基于海量用户和商户建立强大网络渠道,共享充电宝依旧存在想象空间。

监制:谢艳霞

策划:谢江涛 高春明

统筹:卢若情

执行:卢若情

测试团队:奥一新闻记者 卢若情 实习记者 林少娟 冯潇慧 刘婕 姜丹 实习生 魏佳琳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