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 木棉红(木棉红英雄归)
歌曲 木棉红(木棉红英雄归)如今,春暖花已开,阴霾正消散,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编者按:刚刚过去的2020年春节,注定是一个惊心动魄,不同寻常的春节,一场意想不到的新冠疫情席卷全国,全国上下全力以赴进入了对抗病毒的战斗状态。当前,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已经得到初步的控制,感谢曾经奋战在抗疫前线的英雄们,包括全国的医护人员、公安干警、环卫工人、基层干部群众!随着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 各地援鄂医疗队陆续凯旋归来。今天用一辑,《木棉红,英雄归》表达我们对所有平凡而伟大的英雄们的深深敬意!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刘俊辉作品
战疫情
守初心、担使命
编者按: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春节,注定是一个惊心动魄,不同寻常的春节,一场意想不到的新冠疫情席卷全国,全国上下全力以赴进入了对抗病毒的战斗状态。当前,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已经得到初步的控制,感谢曾经奋战在抗疫前线的英雄们,包括全国的医护人员、公安干警、环卫工人、基层干部群众!随着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 各地援鄂医疗队陆续凯旋归来。今天用一辑,《木棉红,英雄归》表达我们对所有平凡而伟大的英雄们的深深敬意!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如今,春暖花已开,阴霾正消散,
此时的南粤大地,红棉盛放,静待抗疫英雄们凯旋!
撰文:谢荣耀
岭南初春,正是木棉盛开之时。这时,满城红棉争芳吐艳,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喜庆,它又预示冬去春回,一派生机!
▲广州街头的木棉(网络图片)
花城广州,百花竞放,唯独木棉傲立群芳,一支独秀,成为广州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的市花!皆因其挺拔伟岸,器宇轩昂,花红似火,绚烂壮观,一如这座英雄城市之品格!可谓相互烘托,相得益彰!
岭南人视木棉为英雄树,对木棉情有独钟。古往今来,骚人墨客,多有吟诵和佳作。宋代诗人杨万里便有“却是南中春色别 满城都是木棉花”的诗句。清初诗人屈大均咏诗道:“十丈珊瑚是木棉 花开红比朝霞鲜 天南树树皆烽火 不及攀枝花可怜”。 岭南画派画家多以木棉入画,著名画家陈子毅、陈永锵正以画木棉著称。木棉花也与广州人的生活密不可分。记得小时候沿小街小巷都有“棉茵陈、夏枯草、木棉花、鸡蛋花”的叫卖声, 用于煲汤煮粥可去湿清热,都是治疗保健的好材料。
▲中国画《岭南春》 作者:陈子毅
▲刘俊辉作品
珠江三角洲地区很早就有人盆栽木棉了。八十年代中,广州一些岭南盆景的前辈就曾用木棉创作岭南盆景,并取得成功,在当时曾一时引起轰动,并带动盆景爱好者的争相效仿,曾掀起过一阵小小的木棉盆景热。
▲木棉盆景 作者:陆耀强(选自《中国岭南盆景》)
而创作木棉盆景较有造诣和成就的,要数岭南盆景界的老前辈陈金璞先生。陈金璞先生是广州盆景协会的早期会员,上世纪80年代曾担任协会的专职秘书。他的盆景作品以小型为主,富于文人气息。尤其他的小型木棉盆景,更是他的得意之作,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大胆打破传统,与别人的挺拔直立造型不同,而是选取大树的一枝局部造型,以小见大。一根飘枝,几朵红棉,有的绽放灿烂,有的含苞欲放,虽无高大树干,但可以一斑窥全豹,同样表现了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木棉精神!
▲木棉盆景 作者:陈金璞(选自《中国岭南盆景》)
▲木棉盆景 作者:陈金璞(选自《中国岭南盆景》)
木棉属落叶高大乔木,树高可达二三十米。要把它缩龙成寸用于盆栽制作成盆景,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技巧。首先是胚材的选择。制作盆景的树胚可采用播种、扦插、高空压条的方法。播种用种子即采即播,也可次年春播。扦插可截两年生枝条在春节前种于七分沙三分泥的土壤,压实浇足水,之后视干湿情况适当浇水。而高空压条成活率较高,成型较快。选取树上树态优美的侧枝进行高空压条,开根成活后即锯取上盆培植,更显古劲虬曲
木棉盆景造型,一般根据其英雄树的特性和品格,造就成高大挺拔的直树形态居多,也即木棉型格;也有造就成大悬崖型的;或造就成飘枝型。不管什么形态造型,值得一提的是,木棉盆景的栽培制作关键在于催花,无花则无境界。如要木棉盆景开花,关键是在冬春孕蕾期间,注意防霜冻寒冷侵袭,护好蕾才保好花。此外,木棉开花通常是在老枝上。要使嫩干新枝结蕾开花,可截取多年生的老枝扦插嫁接于嫩干新枝上,成活后只要管理得当,次年可望开花。
▲木棉《苍龙吐艳》 作者张华江
“人道木棉雄。落叶开花飞火凤,参天擎日舞丹龙。三月正春风”。广州市朱光老市长一首咏木棉诗道尽了木棉的神韵。木棉以其高尚的品格和雄伟的英姿,深受人们特别是岭南人的喜爱。木棉盆景也可登堂入室,进入家庭。只要你有兴趣、有耐心、肯学习、勤耕耘,一盆挺拔多姿、灿若红霞的木棉盆景就能成功展现在眼前。
▲洪荣兴作品
鸣谢:感谢谢荣耀老师授权发布!
链接欣赏:
——木棉花的花语是珍惜你身边的人,珍惜你眼前的幸福,不要在失去后才追悔莫及,那时一切为时已晚。
木棉花是南方的特产,是广州市、高雄市以及攀枝花市的市花。花掉落后,树下落英纷陈,花不褪色、不萎靡,很英雄地道别尘世。
想要阅读更多原创文章,敬请关注《岭南盆景》微信公众平台:lnpjsj,分享最有价值的盆景文化。 欢迎投稿、留言参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