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为什么需要做科研?(高校教师为什么需要做科研)
教师为什么需要做科研?(高校教师为什么需要做科研)无论是哪个维度的能力提升,导师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教师不仅仅只是课堂授课,它可以根据自己的科研经历和对知识的深层次的认知,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提升能力的环境(即科学研究的平台和氛围)。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教师绝不仅仅只是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也不仅仅只是教学方法不断成熟的问题;教师自身知识深度、见识广度、专业素养、科研经验、学术思维、对待研究的态度、甚至对待人生的态度,都会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受益。情志的获得方式相对复杂,知识之内学易修,知识之外功难求。总体来说,情志是调控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能力,因此,需要一个修行的环境。当然,情志成长的终极环境是社会,不过,在大学期间,学生必须要有机会获得预先培养的机会,例如参与学校的社团活动、公益活动等。更好的机会是实习实操,例如研究能力训练课程(Student Research Traini
先看插图。
我们在插图的右侧增加了两列:一是能力提升的三个不同阶段,即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学历层次;一是能力提升四要素: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导师、环境,这是高校在校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的四个关键途径。
在本科、硕士、博士的三个不同阶段,对能力提升的关注重点和途径略有不同,插图形象地描述了这种差别。本科阶段,以课程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导师的影响力较弱;硕士阶段,以实践教学为主,课程教学次之,导师影响力很强;博士阶段,以实践教学为主、课程教学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导师的影响起着决定作用。三个不同阶段,专业训练环境的作用强度也不同,博士最强、硕士次之、本科再次。
学生提升专业素养的四个途径与三个阶段
学生专业素养的三个不同维度——“知识、技能、情志”的提升,受到课程、实践、导师、环境这“四要素”影响,且程度各有不相同。
知识的获取途径是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网络视频、阅读资料、查阅文献等等,读书自学也能获得,实践也能出真知。优秀的教师、教材文献、网络视频会加速你对知识理解和吸收。
技能的获取途径同样是多样化的,例如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设计竞赛、实习实操、参与科研等等。通过反复的实践训练,学会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做中学、学中做,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将逐渐得到提高。
情志的获得方式相对复杂,知识之内学易修,知识之外功难求。总体来说,情志是调控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能力,因此,需要一个修行的环境。当然,情志成长的终极环境是社会,不过,在大学期间,学生必须要有机会获得预先培养的机会,例如参与学校的社团活动、公益活动等。更好的机会是实习实操,例如研究能力训练课程(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SRT),在导师的指导下,从一项小课题做起,从中体会科学技术的内涵、熟练掌握必要的工具;最佳的方式是进入导师的实验室,与师兄师姐们一道接受导师的指导,参与真实课题的研究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与专业素养有关的情志将会养成、非专业的情志也有可能养成。
无论是哪个维度的能力提升,导师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教师不仅仅只是课堂授课,它可以根据自己的科研经历和对知识的深层次的认知,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提升能力的环境(即科学研究的平台和氛围)。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教师绝不仅仅只是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也不仅仅只是教学方法不断成熟的问题;教师自身知识深度、见识广度、专业素养、科研经验、学术思维、对待研究的态度、甚至对待人生的态度,都会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受益。
最后,重要的事情再说一遍:
大学生,包括硕士、博士生,专业能力的提升不仅仅只是课堂教学或者考高分。
(未完待续)——原创文章,转载或引用文章的观点请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