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王守仁悟道三个阶段(王守仁做人不做圣人)

王守仁悟道三个阶段(王守仁做人不做圣人)小守仁却说:“天下第一等要紧的大事,当然是做一个像孔子一样万世流芳的圣人。”从此以后,他的志向就是做圣人。一次与老师讨论什么是天下最要紧的大事,老师讲:“天下第一等要紧的大事,当然是读好书,考科举,当大官了。”立志:王守仁既然是奇人,当然有奇相了。自小便不同凡响,据说他刚出世时,取的名字叫王云,估计是他心底对着名字忒不感冒,得,一任性起来不说话,出生到五岁,都没有说过一句话。奇了怪了,大人也不知道是咋回事,差点把这孩子当哑巴了。幸亏有一个异人告诉他父亲王华,说这是孩子名字问题,导致他不说话,建议他改名。父亲王华听从异人的话,把王云改称王守仁。诶呀,不得了,小守仁果真活蹦乱跳起来,也终于开口说话了。话说王家本是书香门第世家,祖上还是大名鼎鼎的王羲之。所以,小守仁从小就被严格要求,学习经文武艺,但同时他性格又不安而好动,雷人雷事频发。

前言

成功在每个人眼中是不同的概念,一个乞丐的思维里,大概每天能讨到饱饭,能在天桥下有一个遮风避雨的小窝。这就是他的成功。在平头老百姓眼里,成功就是靠自己的本事能购房买车,讨一房媳妇,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幸福生活。在商人眼里,成功就是在抓取最大的利润,并且建立呼风唤雨的商业帝国。而为官者,当治理一方,被万民拥戴,再步入朝堂,造福天下。

那么成功在明朝奇人王守仁眼中呢,就更远大了:做人嘛,当然是做圣人了,著书立言,受万世香火!

王守仁悟道三个阶段(王守仁做人不做圣人)(1)

王守仁

立志:

王守仁既然是奇人,当然有奇相了。自小便不同凡响,据说他刚出世时,取的名字叫王云,估计是他心底对着名字忒不感冒,得,一任性起来不说话,出生到五岁,都没有说过一句话。奇了怪了,大人也不知道是咋回事,差点把这孩子当哑巴了。幸亏有一个异人告诉他父亲王华,说这是孩子名字问题,导致他不说话,建议他改名。父亲王华听从异人的话,把王云改称王守仁。诶呀,不得了,小守仁果真活蹦乱跳起来,也终于开口说话了。

话说王家本是书香门第世家,祖上还是大名鼎鼎的王羲之。所以,小守仁从小就被严格要求,学习经文武艺,但同时他性格又不安而好动,雷人雷事频发。

一次与老师讨论什么是天下最要紧的大事,老师讲:“天下第一等要紧的大事,当然是读好书,考科举,当大官了。”

小守仁却说:“天下第一等要紧的大事,当然是做一个像孔子一样万世流芳的圣人。”从此以后,他的志向就是做圣人。

行动:

目标有了,他就翻遍诸般经典,遍寻义理,时而慕道,时而崇佛,再而学儒。弘治二年,他拜访娄谅,这个儒者给他细细讲述朱熹和二程兄弟的理学:“格物致知”,世界上每个物体构造组成,都有其相同的玄机,一花一木都具有这无上的至理。听的守仁兄心神动荡,心想这穷遍天下物就能得到理成圣了。 于是,他翻遍朱程的理论书籍,吸取其中的知识。学了理论,得实践啊。所以,守仁兄搬把椅子,坐在院子里那颗竹子前,静呆呆的盯着竹子思索——格竹子。这一盯,就连续盯了七天七夜,问题大了,身体吃不消啊,守仁兄病倒了。

王守仁悟道三个阶段(王守仁做人不做圣人)(2)

守仁格竹

悟道:

此次格竹子病倒,令王守仁对朱程的理学理论反感起来——这理学不就是个幌子嘛。 他开始把精力放在做官上,弘治十二年,二十八岁的王守仁考中二甲进士,开始仕途生涯。正德元年,因他在政治上触犯了当权太监刘瑾,被贬去贵州龙场做驿站负责官,这算是最小的不入流的芝麻官了。途中,刘瑾派锦衣卫追杀王守仁,被他巧妙的躲过了,跑到南京见过被他连累的父亲之后,他就远赴贵州龙场上任去了。

在龙场期间,他一边教导当地的呆萌的土著,一边治学修身。一个夜晚,他看完《大学》后,心有所得,平生所学尽数融会贯通,念头内寻,一下悟到自己本来面目。他不由感概道:“圣人之道,原来就是自己心性,本来就具足,何必向外求什么理,那方法本来就是错的!”

他把自己的所感所悟写成《教条示龙场诸生》,寄希望指路于后来者。

王守仁悟道三个阶段(王守仁做人不做圣人)(3)

龙场悟道

立功:

平宁王乱

宁王一脉的朱家子孙,时刻都不安分,这貌似是基因遗传。靖难时,明首代宁王朱权就被朱棣摆了一道,出了造反的兵,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反而被朱棣夺了兵权,赶到南昌,当猪一样圈养起来。

可能就因此,朱权教导他的后代们,要时刻都想着造反呐。所以到了第四代宁王朱宸濠时候,就按捺不住要拼一把了。前期他四处拉人头,加入造反团伙,甚至还拉了大名鼎鼎的唐伯虎,可惜唐伯虎不鸟他,还留下了唐伯虎点秋香的典故,没错,就是星爷拍的那部。

人头拉得差不多了,然后就开始造反大业了。

正德十四年,宁王举兵十万起事,从南昌出发,攻下南康、九江、围安庆。兵锋直指南京。当时正好在江西南部当巡抚的王守仁听说宁王反了,从容的调集地方驻守官兵,并散播假消息,还用离间计误导离间宁王。导致宁王错过了攻伐南京的最佳时间,让平叛兵力有充足的时间集结成功。

王守仁得到了一批平叛军,并不急着去解安庆之围而跟宁王硬怼。他分析,宁王倾巢而出,大本营南昌必定兵力空虚。此时正好去奇袭南昌,逼宁王叛军回师。果然如他所料,宁王得知南昌被攻陷,自己先慌了,头脑一热,立马回师争夺南昌。而王守仁正好排兵布阵,以逸待劳的等着叛军。双方于南昌城外不远的黄家渡处,展开激战。疲惫回师的宁王,被安排了,战场节节败退。并被王守仁采用王冕的火攻计策。用小船装满易燃的柴草,点燃后冲向宁王的船队。颇类似火烧赤壁那一战。宁王叛军死伤惨重,其本人及王府一干人等全部被生擒。

王守仁悟道三个阶段(王守仁做人不做圣人)(4)

宁王叛乱

立下如此大功的王守仁,却没有得到正德帝的封赏,原来正德帝一向胡作非为,听说宁王造反时喜出望外,自封为“威武大将军”,亲自带领京营等人马几万,浩浩荡荡的变玩变慢吞吞的赶赴战场,半路的时候,听说宁王叛军竟然已被王守仁平定了。正德帝身边的奸臣建议:把宁王放了,让正德帝亲自抓一次,以此过一回瘾。

立德:

嘉靖四年,王守仁在绍兴创立阳明书院,他和一众弟子们开始在阳明书院讲学,并传播“阳明心学”。此学派在宋儒黑暗思想统治下,开辟了明朝解放思想的一道曙光。并且发扬光大,先后培养出了徐阶、李贽、张居正等一批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至今仍在全世界范围有极大的影响,连蒋介石都是王阳明的忠实粉丝。

立言:

晚年的王守仁官居两广总督,整理自己的生平及思想言行,著作有《大学问》、《王阳明全集》、《传习录》等。为儒家心学的创派祖师,亦是悟道见性的彻悟人。

王守仁悟道三个阶段(王守仁做人不做圣人)(5)

王阳明著作

立功、立言、立德,为古代人人追崇的三立完满。这时候即被成为圣人!圣人,就是指悟道后,道德完满教化天下的伟人。

结语:王守仁的人生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一路顺风顺水,唯一一次不顺,还因祸得福——悟道了。后来能三立完满,全是他的努力得来的结果。做人就学王守仁,学他做圣人呐!

参考《明史·王守仁传》

原创,侵权必究!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