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普通人感受马拉松名将(广州六旬马拉松达人)

普通人感受马拉松名将(广州六旬马拉松达人)从那以后,冼敏强的耐力训练开始了,他每周都会进行3次20公里以上的跑步耐力训练,他经常从自己居住的怡乐路跑到广州塔,或者跑到大学城,再沿着大学城外环跑两圈,全程大约32公里。经过两个月的训练,他跑完32公里的时长也逐渐从4个小时缩短到3个小时。在比赛前的两个月,冼敏强开始了“临时抱佛脚”。那时他才发现,自己要跑完20多公里的半马都并非易事。第一天晚上,他尝试在滨江路跑了5公里,结果双腿抽筋无法走路,只能打的士回家。冼敏强向其他跑友咨询,才发现这是因为自己跑步的配速不科学,一开始跑太快导致后劲不足,而且当时他已经超过50岁了,体力储备跟不上。而像他这样从没有跑马经历,一上来就跑全马的并不多见。在冼敏强家的墙壁上,挂着数十块他在国内外参加马拉松或者越野赛事获得的奖牌。一开始奖牌少,冼敏强还没有那么强烈的成就感,到后来随着奖牌数量增多,他干脆在家中开辟了一面“荣誉墙”,将奖牌全部悬挂在墙壁上,并

普通人感受马拉松名将(广州六旬马拉松达人)(1)

冼敏强向记者展示他的马拉松参赛奖牌。

普通人感受马拉松名将(广州六旬马拉松达人)(2)

冼敏强在越野比赛中

“老广”冼敏强今年快60岁了,但他有着一身精壮的肌肉,看起来十分精神。他说,这都是过去9年来坚持跑马拉松积累下的“成果”。9年下来,他一共参加了上百场马拉松和越野赛。“我每年要跑3~5场马拉松,外加七八场100公里的越野赛。”他先后到全球十多个国家跑过马拉松,而每次他都会向外国友人宣传广州,告诉他们广州是一座四季如春的花城。冼敏强表示,他的目标是跑完全球六大马拉松赛事,向更多国外的跑友推荐美丽花城。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欢欢

在冼敏强家的墙壁上,挂着数十块他在国内外参加马拉松或者越野赛事获得的奖牌。一开始奖牌少,冼敏强还没有那么强烈的成就感,到后来随着奖牌数量增多,他干脆在家中开辟了一面“荣誉墙”,将奖牌全部悬挂在墙壁上,并配上参赛照片,供自己耐心品味。

五旬的他初赛即全马

冼敏强是广州一家安保器材公司的负责人,平时工作时间相对比较自由。他告诉记者,以前自己一直喜欢踢足球和打羽毛球,成为一名“跑友”完全是“误打误撞”。2013年,一个球友问冼敏强有没有兴趣参加广州马拉松,已经50岁出头的他心血来潮决定试试。当时他还没有“全马”和“半马”的概念,因为对网上报名程序不熟,他报名时报成了全马,朋友后来提醒他才知道,但当时冼敏强已经交了参赛费,报名信息已无法更改。冼敏强决定“豁出去了”。“当时想着,既然报名了,就算跑最后一名也要完赛。”

在比赛前的两个月,冼敏强开始了“临时抱佛脚”。那时他才发现,自己要跑完20多公里的半马都并非易事。第一天晚上,他尝试在滨江路跑了5公里,结果双腿抽筋无法走路,只能打的士回家。冼敏强向其他跑友咨询,才发现这是因为自己跑步的配速不科学,一开始跑太快导致后劲不足,而且当时他已经超过50岁了,体力储备跟不上。而像他这样从没有跑马经历,一上来就跑全马的并不多见。

从那以后,冼敏强的耐力训练开始了,他每周都会进行3次20公里以上的跑步耐力训练,他经常从自己居住的怡乐路跑到广州塔,或者跑到大学城,再沿着大学城外环跑两圈,全程大约32公里。经过两个月的训练,他跑完32公里的时长也逐渐从4个小时缩短到3个小时。

2013年12月,冼敏强如愿参加了广州马拉松,他的全马参赛成绩是4个多小时,成功完赛。“我第一次参加马拉松,能完赛就已经很高兴了。”

最多一个月跑5场马拉松

“跑马拉松是会上瘾的。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几天不跑就浑身不舒服。”冼敏强告诉记者,参加过第一次马拉松后,每当国内有马拉松赛事举办时,他都会密切留意,只要时间能安排,他都会想方设法参赛。在没有马拉松比赛的日子里,他基本上一周会跑2~3次20公里以上的距离,以保持肌肉记忆,形成自己的配速习惯和节奏。

冼敏强说,每个马拉松爱好者都有自己独特的跑步节奏,一旦这个节奏被打破,就很容易因体力分配不均而不能完赛。他一般跑全马是在前30公里以每小时跑10公里,剩下12公里根据比赛当天的身体状态和心态调整速度。“如果想成绩好点就拼一些,如果觉得无所谓就稍微慢一些,完赛即可。”

实际上,冼敏强口中的“马拉松上瘾”并非个案。首都体育学院运动休闲教研室副教授洪峰之前就表示,跑马拉松的确会让人上瘾。人在长期马拉松系统训练中,大脑会伴随产生一种叫做内啡肽的物质,它让人体验兴奋和愉悦,并提升个人的意志力,使之能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同时,大量的运动会囤积一种叫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在内啡肽和多巴胺的共同刺激下,马拉松赛参与者就会表现出对奔跑的“欲罢不能”。

从2013年至今,冼敏强一共在国内50个城市参加了上百场马拉松和越野赛。一年下来,每年参加比赛的场次达到十多场,他甚至经常“背靠背”参加马拉松。“最疯狂的一次是在2017年,我有一个月跑了5场马拉松,每个星期一场。当时因为赛事安排非常密集,我先后在广州、深圳、清远、珠海和澳门参加马拉松。”

然而,持续5场马拉松的高强度也让冼敏强的脚踝受伤了,接下来整整一个月时间他都跑不了。从那以后,他开始控制参赛节奏。“我毕竟岁数大了,一个月四五场马拉松强度实在太大了。”

“欢迎外国跑友来广州”

在冼敏强看来,跑马拉松就像喝好酒,容易“上头”。后来他从跑友群中得知,每年有很多中国跑友到国外跑马拉松,他随之也加入了这一行列。2014年开始,冼敏强第一次出国跑马拉松。“我很喜欢那种一边跑一边拿着手机记录下国外城市风光的感觉。”因为从事安保器材贸易,有时要从国外进口器材,冼敏强有时把去国外出差的时间安排在国外有马拉松比赛的那段时间,这样,他去国外出差的同时还能跑一场马拉松,一举多得。

这些年,冼敏强先后到过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十多个国家参加了马拉松。冼敏强是土生土长的“老广”,他也有着浓厚的广府情结。每次到国外跑马拉松,他都不忘好好推广宣传一下广州。“我每次遇到国外跑友,我都要告诉他们我来自广州,广州是一座四季如春的花城,非常漂亮。希望他们有空了可以多来看看。”他此前多次到美国纽约等地跑马拉松,都不忘向参加比赛的外国友人宣传广州。有时他还会拉起一条暖心的横幅“欢迎你到广州来”。

冼敏强告诉记者,自己的英语不是特别好,但经过多次去国外跑马,他逐渐地可以与外国友人进行日常交流了。冼敏强坦言,这些年他明显感觉到广州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在不断提升。“6年前我去美国时和当地人说起广州,很多美国人甚至不知道这座城市;但最近这两年再和外国友人说起广州,大家都表示知道有一座花城。”

到国外跑马拉松,冼敏强最开心的是能碰到国内跑友,尤其是广州跑友,这样跑完马拉松了还能在国外结伴旅游。不过由于每名跑友的行程安排不同,能在国外碰上的机会其实并不多。而且由于到国外跑马拉松需要一定的开销,这个群体并不算大,因此每次在国外跑马拉松如果遇到中国跑友,大家一定会来一张合照。

“年龄不是跑马的绊脚石”

冼敏强这些年跑步获得的奖牌太多,客厅墙上展示的只是全部奖牌的1/3,有些奖牌被他拿来送给朋友了。他坦言,尽管自己经常参赛,但最在意的并不是成绩,而是享受参赛过程,他曾经在训练中跑过3小时40分的全马成绩,但在正式比赛中从来没有超过这个成绩。 这些年,冼敏强跑步也有了“进阶”,除了马拉松,他还经常参加国际或国内的越野赛。“越野赛更加是极限运动,比马拉松的条件更高,难度更大。”冼敏强向记者介绍,他参加的很多越野赛都是100公里,中间大约有5~6公里是坡度的山路,甚至是荒无人烟的山地。比如2019年的北京国际越野挑战赛,选手们需要连续不停跑20多个小时,挑战身体极限,那一次,冼敏强跑了24小时才完成比赛。

冼敏强说,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广州这些年跑马拉松已经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因为马拉松拼的是耐力,所以很多40多岁的跑者也能在比赛中获奖。冼敏强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快60岁了,但在马拉松爱好者中还不是最老的。他曾经见过岁数最大的跑者有70多岁。2020年,冼敏强在浙江奉化遇到了准备参加比赛的广州资深马拉松跑友罗伯。罗伯前面四次尝试参加100英里的越野挑战赛都没能坚持下来,但那一次他最终完赛。这让冼敏强深受震撼。“他都70多岁了依旧在跑马拉松和越野赛,所以年龄并不是阻碍跑马的绊脚石。”

因为疫情原因,国内很多马拉松或越野挑战赛都延期了。但冼敏强训练的脚步却没停下来,每周2~3次长跑训练他依然坚持着。“马拉松必须靠训练积累,就算是体能很好的跑者,3个月不练照样不行。”

目标是实现“大满贯”

对冼敏强来说,马拉松已经成为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跑马9年,他不仅收获了友谊、阅历,也收获了强健的体魄。“我好几年连小感冒都没得过。”

相比很多跑步爱好者将很大一部分收入都用在跑马拉松上面,冼敏强对马拉松的着迷显得相对理性。“像伦敦马拉松在中国的中签人数很少,有时只有1~2人,有的人愿意花1万多英镑去购买这样一个参赛名额。”冼敏强说,他不会这么做。他告诉记者,世界上有6大马拉松赛事:伦敦马拉松、东京马拉松、柏林马拉松以及纽约、芝加哥、波士顿马拉松。其中的伦敦马拉松和波士顿马拉松,要获得参赛名额并不容易。“波士顿马拉松对参赛选手的成绩和资格有严格限制,只有成绩达标才有资格抽签,有资格报名波士顿马拉松的都能达到三级运动员水平了;伦敦马拉松抽签名额少,可以花钱买名额,但可能需要十万元人民币。”

冼敏强告诉记者,他的人生目标就是要跑完这6大马拉松,实现“大满贯”。“能完成当然好,但我也不会太刻意去追求。”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