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山居岁月里的好词(荐读故国中山迤逦中山)

山居岁月里的好词(荐读故国中山迤逦中山)且让我帮你勾勒战国中山国的一幅素描:通过大量的出土文物分析,早期中山文化虽有北方民族特色,但战国中山国与中原各国的文化面貌并无显著的差别。我们不妨这样想:中山国无疑就是战国时代的北方强国,是华夏文明的硕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我们打开中山国的画卷,去阅读祖先,去触摸辉煌,去嗅闻芳香,为我们心灵增加醇美的滋养,争辩固然不能缺少,又岂能让争辩耽搁我们畅怀古韵的脚步呢?此时,中山和鲜虞同时出现史册。鲜虞国由白狄人所建,“都于新市”,新市是今天的河北新乐县,至今正定县东北新城铺村依然有鲜虞国城墙遗址。鲜虞之得名出自鲜虞水,鲜虞水发源于五台山西南,流注滹沱河,这一带也是鲜虞国最早的发祥地。鲜虞的名称最早出现在《国语》中,周幽王八年(公元前774年)太史伯答郑桓公问话时谈到鲜虞。《史记》记载:“中山,古鲜虞国也,姬姓也。”关于鲜虞国和中山国的关系,史学界有两种说法,其一是中山的前身是鲜虞,族属为白狄

山居岁月里的好词(荐读故国中山迤逦中山)(1)

战国时代的图谱上,影印着中山国迤逦的身姿。

因为史册记载的缺失,中山国身姿并不清晰,人们只能以侧影窥测、判断这个强悍而又风雅的国家。它的疆域都城,它的族属世系,它的起止年代,多少迷茫、疑窦,从古到今都吸引着人们去寻觅、考证,同时必然伴随着纷纭争辩。

“中山”作为特定的地理符号,于公元前506年,首次出现在《左传》。当时是春秋末年,史册记载中山国在晋国、齐国之间,与两国发生联系,但多是被攻伐的对象,说明中山国还是太行山东麓一个弱小的诸侯国。

山居岁月里的好词(荐读故国中山迤逦中山)(2)

战国中山国疆域图

此时,中山和鲜虞同时出现史册。鲜虞国由白狄人所建,“都于新市”,新市是今天的河北新乐县,至今正定县东北新城铺村依然有鲜虞国城墙遗址。鲜虞之得名出自鲜虞水,鲜虞水发源于五台山西南,流注滹沱河,这一带也是鲜虞国最早的发祥地。鲜虞的名称最早出现在《国语》中,周幽王八年(公元前774年)太史伯答郑桓公问话时谈到鲜虞。《史记》记载:“中山,古鲜虞国也,姬姓也。”关于鲜虞国和中山国的关系,史学界有两种说法,其一是中山的前身是鲜虞,族属为白狄人,姬姓。其发展历程为,白狄人为北方狄族的一支,早年在陕西北部活动,后东迁至山西、河北中北部,春秋时建立鲜虞国,后被晋国攻占。白狄又在今唐县中山城建都城,改称中山国,其民族不断华化,最后成为战国强国,即战国中山国是鲜虞的延续。这种观点以李学勤、段连勤等学者为主。

另外一种观点以黄盛璋为主,他认为,战国中山国与狄人所建的鲜虞既非一国,也非一族,因而战国中山国与春秋鲜虞的历史不相连续,君统不属于一系,战国中山国为周王室所封。鲜虞灭亡后,其地盘为中山国所统治,所以也称中山之地为古鲜虞之地。

持不同观点的学者近年都写下大量文章,找出史册记载、考古发现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展开讨论。由此也涉及战国中山国的族属、姓氏问题,衍生出多种说法:有人认为战国中山是春秋鲜虞的延续,则是姬姓白狄建立的国家。有人则说鲜虞王族是子姓,因为在这一带,存有大量殷商遗址,几乎遍布石家庄、保定的各个县区,其中藁城就有台西等9处遗址,正定新城铺的商文化遗存面积达400万平方米,出土大量文物,因此推测鲜虞应源于商殷后裔。所以中山君统与鲜虞并非一姓,中山应是周之同姓。其实,不管哪种意见,都承认一个结果,在中山国的发展历程中,民族融合不断发生,鲜虞之地为后来的中山国所属,中山国替代鲜虞国,这没有异议。

通过大量的出土文物分析,早期中山文化虽有北方民族特色,但战国中山国与中原各国的文化面貌并无显著的差别。我们不妨这样想:中山国无疑就是战国时代的北方强国,是华夏文明的硕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我们打开中山国的画卷,去阅读祖先,去触摸辉煌,去嗅闻芳香,为我们心灵增加醇美的滋养,争辩固然不能缺少,又岂能让争辩耽搁我们畅怀古韵的脚步呢?

且让我帮你勾勒战国中山国的一幅素描:

战国中山国,存于春秋末年至战国后叶,公元前506年,见载于史册;公元前295年,赵国灭中山,废中山国君尚,毁其宗庙陵墓,将其王族迁往陕西北部,后改其姓氏为“易”,王族成员南迁湖北、湖南等地,是今天易姓人的祖先。

中山国得名缘于山,它的都城曾三次迁徙。晋人张曜《中山记》记载:“城中有山,故曰中山也。”他记载的这个战国中山城位于今天河北唐县的北城子村。这里曾出土大批战国中山国青铜器、残碑等文物,保存有夯土清晰的中山国城墙。这就是中山国的第一个都城。战国中山国的第二个都城叫“顾”,位于今天的定州市。定州一带曾发现几处战国时期古城,出土文物颇多,其都城的具体位置没有明确的考古发现。但《史记》等典籍有明确记载:“中山武公居顾,桓公徙灵寿。”《战国策》、《水经注》中亦有记载,确认在定州。第三个都城在河北灵寿县古城村以西的地带,至今保存有相对完整的战国古城遗址。与之相邻的平山三汲一带发现多处大墓,经考古发掘,证实为战国中山国王墓。

山居岁月里的好词(荐读故国中山迤逦中山)(3)

唐县北城子出土的战国中山国四兽耳铜瓿

战国中山国的地理位置在河北中部一带,《战国策》记载其“方五百里”。另外据《畿辅通志》记载以及专家们考证:中山之地,西临云代,东接沧赢,位于燕南赵北。西有太行山,东有华北平原,可谓“关山峻阻,川陆流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也为中山国的强盛和发展提供便利。战国时代,中山国最为强大时,特别是占领燕国大片国土时,疆域超过典籍记述,大致包括今天石家庄、保定大部,邢台北部、衡水中西部,甚至山西东北部山区。

战国中山国存在200多年,几乎贯穿了整个战国时代,在列国的夹缝中生存,它的顽强精神永驻史册,吸引我们关注。公元前494年,中山与齐、鲁、卫共同伐晋,取得晋国的棘蒲(在今河北赵县境内),将之列入中山国版图。公元前491年,晋大夫荀寅因晋内乱逃奔中山属地柏人城(今河北隆尧县西),中山国收留这个曾经的“敌人”。但很快遭到报复,三年后,晋大夫赵鞅大破中山,使中山国遭受沉重打击,此后20余年间史籍对中山国没有只字记载。

公元前414年,《史记》记载:“中山武公初立。”定都于顾。但没过多久,三家分晋之后,魏国就抢先派乐羊攻打中山,于公元前406年灭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为灵寿君,并派太子、相国李克等治理中山之地。中山国于是又消失了近30年。

直到公元前378年,中山国桓公复国,迁都灵寿。桓公励精图治,发展手工业、注重农业,积蓄力量,修筑长城,建造了繁华灵寿城,使中山国登上战国强国的历史舞台。桓公去世后,中山成公即位,继承先祖遗风,发展生产力,使国势得到进一步加强。在中山成王墓中发现了九个铜鼎,说明中山国势增强,政治地位提高,敢于与各诸侯国王一样使用九鼎了。公元前327年前后,中山国历史上年轻有为的国王(厝)王登上王位。此后十余年间,中山国富兵强,先是参与“五国相王”,再是伐燕取得大胜,“错处六国之间,纵横捭阖,交相控引,争衡天下”,达到历史的鼎盛时期。其境内“大风飘谷,牛马杂处”,一派繁荣景象。

山居岁月里的好词(荐读故国中山迤逦中山)(4)

(cuò)王的继承者是

山居岁月里的好词(荐读故国中山迤逦中山)(5)

(zǐzī),出土铭文中有清晰记载。

关于中山国的世系一直存在争议,今天根据文献和铭文佐证,后期的中山国大概经历这样的几代君王:文公—武公—桓公—成公—王—王—王尚。中山前期统治者并不知详。

月满则损,盛极则衰。强盛的战国中山国为王营造了宏伟的“金字塔”坟墓,让这位国君头枕灵山,脚踏滹沱河,安眠在灵寿城城外。此后,中山国开始走上衰亡的道路。在赵国攻伐十几年后,于公元前295年,中山国灭国。

赵国拥有中山国后,加强了统治,迁走中山王族,长时间驻军灵寿城,中山国再没有寻找到复国的机会。当然,混乱的战国时代即将结束,出生于赵国的秦始皇又灭掉赵国,整合了战国版图,开始了封建王朝两千年的中央集权统治。

战国中山国背影远去了,但以“中山”为名的地域长久地保留了下来。

接下来“汉中山”登上历史舞台,依然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璀璨的中山文明。据汉书所载,汉代中山国为刘氏家族分封的领国,首府在卢奴(今定州),从第一任中山靖王刘胜起,绵延十几代,世袭达300余年。今天的满城汉墓就是刘胜陵墓,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考古发现,让中山靖王刘胜、窦绾夫妇身穿华美绝伦的“金缕玉衣”,走出中山,走向世界。

之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山之地或为郡,为州,保持了地域建置的连续。卢奴一直为治所,长达360年。

唐代,中山之地定州曾领河北三州七府,管辖了广大的北方地区。

宋代,定州为中山府,伟大诗人苏东坡曾出任中山知府,为今人留下许多墨宝、传说。

金、元时代,中山府治所不变。直到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中山府降格为州。以“中山”为名的行政区划消失。

2008年5月,我到定州采访。徜徉在春阳之下,中山遗迹不停地给我惊喜。宋元、汉唐,以致战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你都可以去寻觅。在定州城内的一座汉中山王墓陵园里,一块残碑上依稀能辨认“鲜虞中山国”几字,这通刻于宋明或更早的碑石,一下子就能把你拉进远古的时代。我看到一帧老照片,是1947年解放军进驻定州城所拍摄。照片中古老衙署的门洞上横着匾额,上书“古中山国”,战士们扛枪入城,旁边墙壁上赫然刷着“信义和平”四字。我感慨万千。中山,古国,战争,和平,几千年来,我脚下的土壤里积蓄着了多么厚重的文明啊,身边又弥漫着多么浓郁的历史气息!作为今人,正处和平盛世,对于中山文化除却赞叹,又该做出怎样的思考呢?

山居岁月里的好词(荐读故国中山迤逦中山)(6)

1947年悬挂古中山国匾额的定州衙署门洞

山居岁月里的好词(荐读故国中山迤逦中山)(7)

《故国中山》

作 者:程雪莉

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09年10月

山居岁月里的好词(荐读故国中山迤逦中山)(8)

程雪莉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24届报告文学高研班学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青年委员会常委,河北省作协散文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北省中山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石家庄市作协副主席。

山居岁月里的好词(荐读故国中山迤逦中山)(9)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