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有没有可能是误诊(这个靶征竟是阑尾炎)
阑尾炎有没有可能是误诊(这个靶征竟是阑尾炎)第一印象,会不会是阑尾炎?先查个体,重点关注右下腹。既往史没有多少有价值的信息。今天介绍的这篇文章告诉我们,阑尾炎也可表现为“靶征”,来看一看你是否也见过类似的阑尾炎呢。病例简介患者7岁女童,发热4天,伴腹痛、呕吐等症状。
作者丨轻舞飞扬
来源丨医学界消化频道
说起腹部影像学上“靶征”表现,你可能会想到这几种疾病:肝转移癌、肠套叠、肠梗阻。
能想到这个,说明你基础知识掌握得可以,然而,这样远远不够。一名合格的医生一定要时刻用怀疑的眼光看待问题,哪怕你有90%的把握得出诊断,也要为“万一不是这个诊断”留下后手,否则,一定后悔莫及。
今天介绍的这篇文章告诉我们,阑尾炎也可表现为“靶征”,来看一看你是否也见过类似的阑尾炎呢。
病例简介
患者7岁女童,发热4天,伴腹痛、呕吐等症状。
既往史没有多少有价值的信息。
第一印象,会不会是阑尾炎?先查个体,重点关注右下腹。
右下腹体格检查结果:右下腹软,无肌紧张,无明显压痛、反跳痛。
腹膜刺激征阴性,虽然不能据此排除腹部炎症疾病,但可以说不是典型的阑尾炎。
查体后自然是辅助检查,行腹部B超检查,结果未能清晰探查到阑尾结构,亦未能发现其他有价值的问题。
思考:未能探查到阑尾结构,说明什么呢?
阑尾缺如?位置变异?腹腔粘连等情况复杂,干扰了B超检查结果?
不管是哪种原因,总不能因此略过这一情况吧。进一步行腹部磁共振(MRI)检查,结果发现回肠有套环样结构(图1)。
图 1 MRI 显示套环样结构
图中清晰可见套环样结构,非常典型,自然考虑诊断为肠套叠。
治疗上,依据该患儿目前情况,宜采用空气灌肠复位治疗。
由于影像上没能找到阑尾,主治医师总觉得不放心,思来复去,最终决定予复查B超。
(若是发生在我国,可能会费很大力气来解释为何重复检查吧……)
复查B超,结果显示,右下腹阑尾位置结构呈靶征,用力挤压不变形(图2)。
图 2 B超显示靶征
这个结果还是不够清晰,难以令人满意,还得再进一步检查。
予行诊断性腹腔镜检查,结果证实存在穿孔性阑尾炎,病变阑尾被脓肿包裹。
至此,诊断得以明确,原来是穿孔性阑尾炎,而不是肠梗阻。
如果没有坚持继续检查至诊断明确,而是直接行空气灌肠治疗,后果不堪设想。
学习部分
尽管阑尾炎与肠套叠在症状体征上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两者的临床表现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下表简单罗列了其主要区别。
主要区别 |
肠套叠 |
阑尾炎 |
好发年龄 |
6个月-2岁 |
5岁以上(5岁以下占比不足5%) |
呕吐特点 |
早期出现、频繁呕吐 |
出现较迟 |
腹痛特点 |
突然出现、有间歇性、间歇期患儿一般情况良好 |
前驱症状明显,如厌食、萎靡不振。呈持续进行性加重。 |
腹部触诊 |
腹软、压痛反跳痛阴性(只有合并严重肠梗阻才出现腹肌紧张) |
腹部压痛阳性,尤其是穿孔性阑尾炎 |
对于急腹症患者,腹部B超检查功不可没,但也有漏诊误诊的情况。这一病例警示我们,腹部靶征未必是肠套叠的专利,阑尾炎也可出现靶征。
至于该患者靶征的形成,可能与穿孔的阑尾、形成的脓肿、周围的炎性脂肪组织等有关。
医学的不确定性处处可见,故行医真的需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