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姐为啥那么丑(港姐越来越丑好事)
港姐为啥那么丑(港姐越来越丑好事)所以,到底为什么港姐的颜值一年不如一年呢?第一轮吐槽港姐完毕,接下来必然是“港姐怀旧专题”,过去二十年从选美比赛中走出来的香港女星,势必又会被拉出来轮番比较,然后得出“港姐越来越丑”的老生常谈。第二位出场佳丽,红毯上大秀emoji表情包。第三位出场佳丽同样长着一张漫画脸,连续撞脸《忍者乱太郎》的山田老师和《蜡笔小新》的推销员卖间久里代,被港媒损“雌雄同体”。第四位佳丽最绝,因为皮肤黑,直接被港媒在额头P了上包大人的标志月牙印记。
一年一度的香港小姐选(吐)美(槽)比赛又开始啦!
不知道从哪年开始,“港姐竞选”彻底沦为了每年的固定吐槽节目,今年首轮面试一曝光,就莫名带给了吃瓜群众一种“我比港姐还slay”的艳压感。
先来感受一波毒舌港媒在将军澳电视城的窒息点评吧——
第一位出场佳丽,因为神似《宠物小精灵》的“小刚”,被港媒吐槽是《宠物小精灵》的冒险旅程太辛苦,所以决定参选港姐,踏上华丽星途。
第二位出场佳丽,红毯上大秀emoji表情包。
第三位出场佳丽同样长着一张漫画脸,连续撞脸《忍者乱太郎》的山田老师和《蜡笔小新》的推销员卖间久里代,被港媒损“雌雄同体”。
第四位佳丽最绝,因为皮肤黑,直接被港媒在额头P了上包大人的标志月牙印记。
第一轮吐槽港姐完毕,接下来必然是“港姐怀旧专题”,过去二十年从选美比赛中走出来的香港女星,势必又会被拉出来轮番比较,然后得出“港姐越来越丑”的老生常谈。
所以,到底为什么港姐的颜值一年不如一年呢?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香港小姐比赛如今已经73岁“高龄”了。
1946年,第一届香港小姐比赛在北角的“丽池空军私人俱乐部”正式举办。
当时的选美更多是上流社会的娱乐游戏,赛制简单,只有一个环节泳衣展示,11名参赛少女,穿着性感比基尼,在上千名现场观众面前走上一圈。
最终,一名叫做李兰的少女赢得冠军一夜成名,成为了黄飞鸿系列电影的第一位女主角。
平民女孩靠美貌逐梦演艺圈的传奇,从第一届港姐比赛就开始抒写。
事实上,在港姐竞选的前二十年,大部分参赛选手都是舞厅小姐、酒店招待和风尘女子,没有好人家的女儿愿意抛头露面。
直到1973年,无线TVB接下了香港小姐的举办权,宣布从此开始每年6月举办,一代“造星工厂”由此出现。
第一届港姐直接穿着泳衣领奖
然而,TVB的第一届香港小姐就看走了眼,当年的冠军孙泳恩后来消失匿迹,反而是第四名女星支配了大陆电视台三十年来的暑期档,成为内地知名度最高的“港姐”之一——赵雅芝。
70年代的港姐竞选,评选标准整体是以“优雅端庄”为美,所以这个时期出炉的冠军,外貌不一定倾世绝颜,但谈吐和举止一定要高贵大气。
1977年,诞生了第一位既获得冠军又获得“最上镜小姐”的双料港姐,朱玲玲。
时至今日,她依然是香港人心中的“最美港姐”。
更加传奇的是,19岁的朱玲玲夺冠一年后,就风光嫁给了霍震霆,成为第一个嫁入豪门的港姐。
自此之后,似乎每位香港小姐都逃不开与豪门阔少的爱恨情仇。
进入80年代,香港娱乐业飞速发展,港姐竞选也逐渐成为了全港人的年度盛事。
东方好莱坞的诱惑,让全球各地的平民女孩怀揣着一夜成名的明星梦汇聚香江,她们披荆斩棘,只为了最后头戴王冠、手拿权杖,抒写一段港版灰姑娘的励志故事。
正因为此,这个时期的港姐成名量最多,钟楚红、邝美云、张曼玉、邱淑贞、周海媚都诞生于这个阶段,当然还有被港媒形容为“石破天惊”的最美港姐李嘉欣。
从左至右:张曼玉、谢宁、李嘉欣
即使是那些与“明星梦”失之交臂的女孩,也借着这个万众瞩目的跳板,上演了一段又一段飞上枝头变凤凰的都市传说。
刘銮雄的女友之一吕丽君就是落选港姐
进入90年代,虽然也诞生了袁咏仪、佘诗曼等名留影史的明星,但总体而言,港姐开始逐渐衰落,变成了TVB的关门自嗨。
1999年,中英混血郭羡妮成为了香港小姐“最后的辉煌”,她在当年连续摘得香港小姐和国际华裔小姐的冠军。
进入新世纪,港姐比赛再没有出现过真正服众的大美人。
近十年来,关于香港小姐最轰动的新闻,大概就是2012年港姐亚军黄心颖插足许志安与郑秀文的丑闻了。
虽然港姐颜值年年被疯狂吐槽,但事实上,它的评选标准从来就不单单只看脸,纵观整个“港姐”史,很多冠军都不是当年最漂亮的选手。
港姐的选拔注重“美貌与智慧兼具”,所以在冠军之外,还设定了很多奇奇怪怪的单项奖,比如国际亲善小姐、最佳谈吐幽默奖、最佳上镜小姐、最具演艺潜质奖等,颇有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意思。
在外貌上,参选港姐的唯一条件是不能整容。
怪姐的童年女神“小昭”邱淑贞,19岁参选港姐时被杂志爆料整容,直接导致本来是夺魁热门的她以“身体不好”为由,在总决赛前宣布退赛。
邱淑贞解释为小时候跌伤下巴做的矫形手术
其实每个时期的香港小姐评选,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当时香港社会对于女性的审美标准,比如70年代喜好端庄典雅的淑女,80年代倾向明艳动人的美女。
而在90年代,随着社会开始推崇具有精英气质的高知女性,比赛中也涌现了一大批高学历港姐。
1989年的冠军陈法蓉,是第一位拥有大学学历的港姐;
1993年的冠军莫可欣,自诞生初就被戏谑为“最丑港姐”,据说当年的评委之一成龙,就是看重她工商管理硕士的高学历,才力荐她为冠军。
还有TVB儿童应该很熟悉的袁彩云,虽然长得小家碧玉,但凭借流行的英文、法文、德文,拿到了当年的季军。
其中学历最高的,要属1991年的冠军郭蔼明,美国加州大学机械工程学硕士,曾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当过见习工程师,读研放假期间报名参赛。
蔡少芬是郭蔼明这届的季军
近十年中,港姐更是“汇聚”了各大名校,2015年的冠军麦明诗毕业于剑桥法律系,2018年冠军陈晓华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亚军邓卓殷毕业于港大建筑系,拿过亚洲建筑大奖。
其实回顾历年港姐冠军,“越来越丑”这个说法是不完全成立的,属于香港小姐的辉煌,仅限于香港娱乐业繁荣发展的十五年左右。
而随着时代的变化,香港娱乐业越来越低迷,曾经遍地机会的造星工厂逐渐衰落,灰姑娘的明星梦也像泡沫一样逐个被戳破。
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现在的香港出不了李嘉欣、袁咏仪那样的美人了?
其实并不是大美人停产了,而是像李嘉欣、袁咏仪那样的大美人,不再需要港姐这个寒酸的舞台来扬名立万了。
网络时代,她们有上百种出人头地的机会,甚至可以比港姐更快、更易、更轻松。
但怪姐其实觉得,“港姐没落”没什么不好的。
说白了,香港小姐比赛是什么?
消费美色罢了。
香港人曾如此评价港姐比赛:
“冠军”是选老婆,不用太漂亮,最重要是贤淑大方;“亚军”是选女朋友,不妨风情万种;“季军”则是选小妹妹,天真单纯就好。
这话对于当下的独立女性,刺耳得让人忍不住翻白眼。
穿着三点式性感比基尼、三围赤裸裸地标在银幕上、站在镁光灯下回答着主持人刁钻的问题,忍受全香港男人对自己的相貌、身材、学识评头论足,最终赢得一个好名次。
曾经的女孩必须依靠这样的方式获得机会、逐梦演艺圈。
随着女权思想的日渐觉醒,港姐已不再是大部分女性的最终梦想,她们有更多的方式“飞上枝头变凤凰”,通过读书、通过创业,没有太多人,再把那顶廉价的后冠当成人生目标了。
比如上个月因为结婚登上热搜的12年港姐季军朱千雪,虽然顺利进入演艺圈,参选了多部TVB热播剧,但在2016年,事业上升期的她放弃TVB的力捧,请假去继续读书。
之所以有这个决定,是因为朱千雪做好了随时离开娱乐圈的准备。
去年,她终于拿下香港中文大学的传播管理硕士学位,并获得了香港著名律师行的聘书。
看吧,除了进入娱乐圈,现代女性还有更多方式活得精彩。
所以别去怀旧了,那条曾经让万千少女趋之若鹜的成名之路,就让它彻底成为过去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