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汉初陈平的厉害之处(大行不顾细谨浅析西汉名臣陈平的阴谋与安汉之五)

汉初陈平的厉害之处(大行不顾细谨浅析西汉名臣陈平的阴谋与安汉之五)史家、时人和世人,从不同角度对陈平都有评价。善于挖掘珍贵史料的太史公,出人意料的记述了陈平对“我多阴谋”的反思,颇耐人寻味。史迁在写了陈平后代子孙承袭爵位状况之后,接着写到:“始陈平曰:`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废,亦已矣,终不能复起,以吾多阴祸也。'”(《史记•陈丞相世家》大意是:早前陈平说过,我常使用阴谋诡计,这是道家所禁忌的;如果我的后代被废黜,那就彻底完了,不会再度兴起;都是因为我使用阴谋诡计,积祸太多的缘故啊。可见,陈平不愧为一代谋臣,不仅能够谋划生前事,亦能预料身后事!据史记载,陈丞相去世后,他的儿子陈买继承了侯位,在位二年便去世了;其子陈恢继承侯位,在位二十三年去世;其子陈何继承侯位后,因强抢别人妻子罪,而弃市失侯,封国也被废除了。后来他的曾孙陈掌,与卫子夫的姐姐卫少儿私通。当卫皇后受武帝尊宠时,陈掌担任詹事一职,娶卫少儿为妻。尽管他以卫氏亲戚而显贵,看到陈氏家族势力已

原创 康有鹏

汉初陈平的厉害之处(大行不顾细谨浅析西汉名臣陈平的阴谋与安汉之五)(1)

陈平

五、名留青史,大行不顾细谨

纵观陈平的一生,从微时际遇、乱世求索,到追随汉王、得遇明主,乃历代励志青年的榜样。他虽然家境贫寒,宁肯委屈自己,迎娶五次克夫的寡妇为妻,但勤奋好学,善交名士,身无分文却胸怀天下的志向,却是他成功的秘诀。在汉高祖时代,他曾“六岀奇计”,为开创和稳固大汉江山,立下了不朽功勋。史载三计比较突岀:一是用“反间计”离间项王君臣;二是用“诈骗手段”擒拿楚王韩信;三是用“美人计”解除高帝“白登之围”。据史记载:“高帝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围得以开。” 接着写“高帝既出,其计秘,世莫得闻”(《史记•陈丞相世家》)。据《汉书》《资治通鉴》载,当年陈平采用美人计,派人给单于大太太私赠金银珠宝,并告诉她汉王为了脱险,准备献绝色女子给单于,阏氏地位就不保了。于是,阏氏巧言说服单于,网开一面,放过刘邦。据陈正宏教授溯源,班固、司马光均取材于汉桓谭《新论》,亦为想象性推测。现代学者认为,陈平所施秘计,大概是让汉屈服的羞辱性計策,不便留存青史。故太史公虽采异说,但对史实至为审慎。其余三计:一是乔装诱敌,使汉王安全撤离荥阳城;二是智封齐王,让韩信耿心效命于刘邦;三是联齐灭楚,聚兵垓下逼迫项王乌江自刎。上述多为阴谋,而每出计策,均获成功。刘邦虽六次加封陈平,但却未给他显位,最高仅为护军中尉(监督诸将)。由此看来,善于识人的高帝,对待陈平也是控制性使用。尽管这样,高祖临终前仍把陈平作为辅佐汉室的重要人选。在回答吕后问时,高帝说:“萧何死后,曹参可接替相国;曹参死后,王陵可。然陵少憨(稍显耿直),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馀,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史纪•高祖本纪》)后世不得不惊叹,高帝的英明预测!在吕后称制和文帝时代,陈平身处丞相高位,他已不再使用阴招。这也说明,在战乱危机的紧要关头,与守成的和平时期;或者身处低微的谋士职守,与高居庙堂的丞相显位,有着不同的处事风格和准则。这样奇、正之计,方能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吧。

古往今来,对陈平的评价见仁见智。“太史公曰:陈丞相平少时,本好黄帝、老子之术。方其割肉俎上(分割祭肉)之时,其意固已远矣(志向远大)。倾侧扰攘(徘徊)楚魏之间,卒归高帝。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及吕后时,事多故矣(形势多变),然平竟自脱,定宗庙,以荣名终,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非知(智)谋孰能当此者乎?”(《史记•陈丞相世家》)可见,作为史圣的司马迁,对陈平的评价比较高,并把他列为汉初五位世家(萧何、曹参、张良、陈平、周勃)之一。曹操以政治家的眼光,对陈平予以充分肯定。他说:“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 东汉刘邵以品评人物著称,他说陈平乃“术家之流,不能创制垂则,而能遭变用权,权智有余,公正不足。” 史学家裴松之,以对比的方法评价:“张子房青云之士,诚非陈平之伦。然汉之谋臣,良、平而已。”大意为,张良高洁的人品是陈平无法比拟,而论智谋二人是西汉一代双雄,无与伦比。 明末清初小说家丁耀亢评价:“张良、陈平,皆汉元臣也。从龙开辟,权谋固可尽除乎?然良之术多正,平之术多谲,故平有阴祸以贻后,良以寡欲而昌终。谋之所及,算人不如算天耳。” 看来不同身势地位的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视角各异。

怎样评价和看待历史人物,以“通古今之变”为己任的司马迁,似乎站位更高。陈正宏教授认为:“《史记》对于一个高官的终结性评价,很多时候更看重的,是他在历史演变中所起的作用,而不是单纯的道德是否高尚”(《血记〈史记〉的世家》中华书局)若剖析陈平初入汉营,便招来武将周勃、灌婴等,强烈非议的成因,似应有以下几点:一是由陈平监督诸将的职责所致。二是汉营轻视降将、文士的陈规。三是陈平确有昧金行为。从汉营整体看,主帅刘邦素来轻谩读书人,史书多有形象生动的描述。追随汉王出生入死的武将,大多粗鲁少文,长年身处搏杀征战的险恶环境,他们的功勋显而易见。而文臣谋士则久居中枢,处境相对安逸。陈平刚入汉营便受到刘邦高度信任,视为知己,同乘御驾,监督功勋卓著的将军,老将们心理上怎能接受?再说,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征战,沛公与诸侯并力推翻了强秦,而陈平则是楚汉相争中,三易其主才加入汉军的降将,无论功勋、资历和身份,怎能坐享其成、平步轻云呢?加之,汉王麾下文臣武将如云,不仅有智慧超群的张良,还有郦生、陆贾等一批身怀绝计的文士,一个刚刚背楚归汉的新人,又怎能获此殊荣!因而诋毁陈平,似乎不难理解。

而汉王听到这些议论,直截找到推荐陈平的魏无知责问。君臣对话,则从一个侧面阐述了品德与才能的关系。当汉王询问陈平时,他不仅没有遮遮掩掩,而且胸怀坦荡的如实禀告:魏王不能纳谏、项王重用亲信,我仰慕汉王知人善任,才弃楚归汉。至于收受将士钱财是为了生计,何况又想为汉王办许多事情,没有经费怎么行呢?!豁达大度而善于识人的汉王听后,不仅没有责难陈平,还被他的率真所感动,而且更加信任他。可见,只有真正坚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才能延揽天下贤才而效力!由此联想到,在剑抜弩张的鸿门宴上,大将军樊哙不仅以武勇缓解了危局,而且针对汉王逃离时的犹豫不决,斩钉截铁地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仅以此看,对智勇过人的乱世英豪樊哙,若以世俗之见诋毁,亦为大谬,似可休矣!试想,在向来重视礼义廉耻的国度,人们把义礼看得很重。比如,在中国成语中,舍生取义、见义勇为、义薄云天、大公无私、拾金不昧等;又如,一臣不侍二主,一女不嫁二男,见利忘义、贪财好色等,二者如同水火。无论官场还是民间,不仅为人们耳熟能详,而且是做人和评判是非的基本标准。然而,对待历史人物的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既不能脱离所处时代刻求古人,又不能以传统惯性思维简单类比。而应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具体人物具体分析,以能否顺应历史大势,推动历史前进的车轮为标准。

对陈平的评价,由于世人多厌恶阴谋诡计,而崇尚正大光明,按照传统的价值观衡量,故贬之者多,而赞誉者少。尤其对陈平“盗嫂昧金”的行为,更是被国人所不齿。从上述分析看,陈平“昧金”一事已基本澄清。至于“盗嫂”的问题,据史书记载,连当事人周勃等都说:“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可见司马迁也只是客观的记述“臣闻”,就是听说在家时与嫂子私通。而从其嫂讨厌他好逸恶劳看,陈平与嫂子关系不睦,竟到了兄长因此而休妻的地步。现代学者认为,陈平胸怀大志,把心思已用在交友游学上,断不会做出那样蝇蝇苟且之事。

史家、时人和世人,从不同角度对陈平都有评价。善于挖掘珍贵史料的太史公,出人意料的记述了陈平对“我多阴谋”的反思,颇耐人寻味。史迁在写了陈平后代子孙承袭爵位状况之后,接着写到:“始陈平曰:`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废,亦已矣,终不能复起,以吾多阴祸也。'”(《史记•陈丞相世家》大意是:早前陈平说过,我常使用阴谋诡计,这是道家所禁忌的;如果我的后代被废黜,那就彻底完了,不会再度兴起;都是因为我使用阴谋诡计,积祸太多的缘故啊。可见,陈平不愧为一代谋臣,不仅能够谋划生前事,亦能预料身后事!据史记载,陈丞相去世后,他的儿子陈买继承了侯位,在位二年便去世了;其子陈恢继承侯位,在位二十三年去世;其子陈何继承侯位后,因强抢别人妻子罪,而弃市失侯,封国也被废除了。后来他的曾孙陈掌,与卫子夫的姐姐卫少儿私通。当卫皇后受武帝尊宠时,陈掌担任詹事一职,娶卫少儿为妻。尽管他以卫氏亲戚而显贵,看到陈氏家族势力已很强盛,希望继承陈氏原来的封号,但始终未能实现。

卷已掩兮意未尽!当反观陈丞相世家的结局,这难道不是无情的历史报应吗?岂不留给后人以深深的幽思和启示…

2022年4月10日初稿于北京玉渊潭南路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