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为何会失败(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戊戌变法为何会失败(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在《大通书·丁部·去人种同人类》中,康有为对这个问题有详尽论述,除了移民通婚的办法,他还提出了“火食”的主张。他认为野人身上之所以有毛,是因为“火食”问题,他说:“云南野人山之毛人,皆由不火食之故,故生毛耳,若改火食,毛即脱落。”他还说,夫人之形色、体格,有出于人种,有出于地宜,有出于天时,有出于饮食、起居、宫室、运动,相错相合而后成。加拿大有一华人,入山采金,迷道而依于烟剪人,随之食生鱼、树叶,而变为喉音,皆作卡渠忌之声,其后遂如哑矣,面形亦变矣,而能作中国字,自称中国人。又有入亚齐诸岛深林中,见人形而满身皆长毛作绿色者,亦能写中国字,自称中国人,误入深山不能出,采树叶果实及鸟肉为食,遂变身形。比如谭嗣同就有过蒙古、新疆、西藏、青海“毫无利于中国”,不如卖掉“供变法之用”的想法(《谭嗣同全集》,中华书局1981年,《上欧阳中鹄书》)。这种想法得到了戊戌干将康有为的支持,甚至表现出了一些比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规定,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今天,人们给戊戌变法的历史评价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因为这个正面的评价,直到今天,有人还在发问:如果没有慈禧阻挠,戊戌变法会成功吗?回答其实很简单,不但是不会,而且是一定不会。历史学家会对此给出种种书面的说法,但在我们看来,它只有9个字:无经验、心太急、没基础。
无经验很简单,即变法的核心人物都是一些年轻人,他们没有治国理政的经验,包括主导的皇帝。由此延伸,即是纸上谈兵,说的都是一些大话、空话、理想化的东西,没可操作和可实施性。心太急亦很简单,即是这些人想要干成一些事,总沉不住气,不是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总想在一两天的时间里,把自己的主张给实现了。他们只知道晚清社会沉疴痼疾需要下猛药,但并不知道这猛药也需要慢慢来,需要一个漫长的疗程。比如当时的光绪皇帝就在103天内下达了比103道还要多的圣旨,让下面具体实施和搞落实的人无所适从,真正做到了“欲速则不达”。
另外3个字没基础与无经验有些重叠,但它一定不完全是这些人手上没有兵权,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没有军事的基础或者支持,就干不成事情。关键问题在于这些人想要改变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方面内容,但他们始终认为,自己能谈点主张、写几篇文章就什么都可能干成了。其实,他们的这种想法是浮在空中的,没有根基,而他们也并不懂得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方面的内容看起来可以分个科,实际上对社会而言是一个整体,不管动谁都会都会牵扯到另外一个方面或诸多个方面。因此,他们只要一动就是全盘的事情,整个社会的链条都得动,而在这个链条上,他们始终没有找到关键点,也便始终没有话语权。这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像蛇吞了大象,最终难消化,把自己给撑死了。
至于慈禧在最初并不反对变法,她是中立的,最后发现任由这此人折腾下去实在不行,才站到了反对的立场上。所以,戊戌变法能不能成功,与慈禧的阻挠实在是没有多少关系。读史,我们发现,这些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匪夷所思的想法,不仅表现出看待问题的片面与眼光之短浅,还反应出了他们作为文人的单纯与幼稚。在这里,我们举几个例子。
比如谭嗣同就有过蒙古、新疆、西藏、青海“毫无利于中国”,不如卖掉“供变法之用”的想法(《谭嗣同全集》,中华书局1981年,《上欧阳中鹄书》)。这种想法得到了戊戌干将康有为的支持,甚至表现出了一些比谭嗣同更为“激进”的想法。例如,在对待肤色与人种的问题上,康有为分明有着异想天开的意思。在《大通书》(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里,康有为提出了一个近于疯狂的“人种改良计划”,意思是将中国男人“出口”至白色人种国家,让他们同那里的女人们结婚,不出一百年,其后代肤色就由黄而白了。同时,从白色人种国家与地区“引进”女人,让她们定居于中国沿海地区,与中国男人通婚,同样不出一百年,其后代肤色就由黄而白了。
在《大通书·丁部·去人种同人类》中,康有为对这个问题有详尽论述,除了移民通婚的办法,他还提出了“火食”的主张。他认为野人身上之所以有毛,是因为“火食”问题,他说:“云南野人山之毛人,皆由不火食之故,故生毛耳,若改火食,毛即脱落。”他还说,夫人之形色、体格,有出于人种,有出于地宜,有出于天时,有出于饮食、起居、宫室、运动,相错相合而后成。加拿大有一华人,入山采金,迷道而依于烟剪人,随之食生鱼、树叶,而变为喉音,皆作卡渠忌之声,其后遂如哑矣,面形亦变矣,而能作中国字,自称中国人。又有入亚齐诸岛深林中,见人形而满身皆长毛作绿色者,亦能写中国字,自称中国人,误入深山不能出,采树叶果实及鸟肉为食,遂变身形。
为此,康有为大声呼吁,中国人应食西食(餐):盖欧、美人日必肉食,其牛羊之肉必全用脔,不洗其血,不碎切而走其血,肉必烧煎而后食之,故面色多红,盖血盛也。中华人久为西食者皆然。同时,他建议中国人多运动国,多打开窗户通风透光,就能够变成体格强健的白人了。“又血色得于日光,而体健在于运动。今白人自入童学,每日即有体操,皆习兵以强筋骨,暮皆出游以迎风日,屋旁必有花木以吸养气,屋窗多用玻璃以透日光,兴居有时,作工有节,加以食肉烧煎,故体强魄壮,色红肉腴。”
我们先不说这种理论是否科学,很显然的一点是,在这个问题上,康有为当时与西方人的态度是一样的,认为白人是“高贵”的,其他人种都应该向他们学习,把自己都变成白人。这样一来,世界就没有人种的概念,就大同了。但问题恰恰在就这里出现了,为什么“大同”就必须向白人学,而且把大家都要变成白人呢?康有为的大同不过是戴了眼镜的有色大同,在他的眼里只有白色,只有白色优异、最好。用中国人的话来说,他的主张、建议乃至呼吁,不过是停留在“皮毛”的层面上,即使照办,也不能实现他所谓的 “全地人种,颜色同一,状貌同一,长短同一,灵明同一”。
后来,康有为的弟子梁启超在评价《大通书》时,说了一句这样的话:“其火山大喷火也,其大地震也。”意思很明显,火山喷发与大地震都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不过自然界的火山喷发与大地震是不可抗拒的,而康有为的这种言说却是人为的。也许,当下流行的一句话很能生动形象地为戊戌变法的失败做个总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文|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