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方便面文案(当初的我你嗤之以鼻)
一碗方便面文案(当初的我你嗤之以鼻)但不知道大家是否留意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方便面都不是大家果腹的首选了。“低配版”的只需要一些热水,“高配版”的在加上火腿肠、卤蛋,盖上盖闷5分钟,一份最简单的果腹料理就“大功告成”了。
曾几何时,在大学宿舍的桌子上,在火车车厢的推车中,在每个小卖部的醒目位置,都能见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方便面。
时间来到197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包油炸方便面在上海益民食品四厂下线,方便面正式走上了中国人的餐桌。
“低配版”的只需要一些热水,“高配版”的在加上火腿肠、卤蛋,盖上盖闷5分钟,一份最简单的果腹料理就“大功告成”了。
但不知道大家是否留意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方便面都不是大家果腹的首选了。
整体销量骤降、企业利润下滑,方便面进入“寒冬”
根据世界方便面协会统计,在2013年至2016年里,中国方便面的需求量急剧下降,年销量由462亿包骤降到385亿包,降幅高达17%。
同样,从2014年开始,方便面两大“巨头”康师傅和统一,也同样出现了业绩利润下滑的局面。2014年时,统一的方便面业务更是出现了利润为负的局面。
而打击最大的当属亲民品牌白象。早在2012年时,白象就拟定在A股IPO上市,并对外宣传已经进入备案辅导阶段。可是由于方便面行业的整体不景气,2013年时白象的销售收入为50亿,到了2015年时,已经降到了40亿。
不得已,白象只能暂时搁置IPO计划。多年之后,我们不仅没等到白象成功上市的消息,等来的却是白象撤销IPO申请的消息。
方便面行业没落的原因无非有二。其一:在消费升级的带动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吃饱已经无需考虑,如何吃好才是大家需要的。此时,方便面油炸、单调、不健康的劣势就凸显出来。
其二,外卖行业犹如“杀手”般出现,抢掉了大量方便面固有“阵地”。在外卖平台上,我们可以品尝到各样各样的美食珍馐,这样的丰富程度是方便面所无法比拟的。
同时,外卖刚刚兴起时,各大平台为了“抢城掠地”投放了大量补贴,而这也大大降低了外卖价格,实惠了消费者。
在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发布的《方便面市场消费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中指出,我国外卖市场规模每增加1%,相对应的方便面市场消费量就减少0.0533%。
外卖行业“洗牌”结束,方便面又恢复了往日荣光
正当“干饭人”们以为方便面将要退出历史舞台时,正当方便面企业一筹莫展时,拐点却悄然出现了。
2017年,百度外卖在“烧钱”之下实在扛不住了,选择退出被饿了么收购。曾经外卖行业“三国杀”,彻底变成了美团、饿了么的“二虎相争”。
自此,外卖行业再无其他挑战者出现,行业“洗牌”期彻底结束。平台开始着手收回前期的投入成本,压榨商家提高每单抽水,各种补贴也随之不再,外卖的价格持续变高,“干饭人”的外卖自由也彻底失去。
而这也给方便面行业带来了转机,根据世界方便面协会统计的数据,从2017年至2020年,我国方便面销量出现了缓慢增长,年销量从390亿包涨到了464亿包,涨幅达到了19%。
去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调查数据,2020年1月至12月,我国方便面累计产量达到了556.8万吨,同比2019年增长了1.02%。
而且方便面行业的整体规模也在稳定增长中,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16年时,方便面行业规模为815.3亿,到了2020年时,已经逐步增长到了1053.6亿。
“拐点”之后,行业迎来了“奇怪”现象
曾经提到方便面,我们会想到:高热量、高油、高盐、油炸食品等标签,给消费者留下了方便面=没营养、不健康,并且很廉价的固有印象。这与当下消费者所追求的健康、营养丰富的饮食理念背道而驰。
但现今的方便面真的是这样吗?通过一些数据,我们发现了其中端倪。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7年时,方便面的年产量还维持在1103.2万吨。可到了2018年时,年产量却骤降到了699.5万吨。
2019年方便面年产量为573.3万吨,同比再次减少了18.04%。2020年,下滑趋势依然没有减缓。为何方便面的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而年产量却减少了呢?
答案只有一个,就是方便面的单价变高了,而且单价变高的速度要远大于产量降低的速度。
变得营养健康、变得应有尽有,但也变得“高攀不起”
众所周知,方便面行业的三大龙头分别是,康师傅、统一、今麦郎,三者合计占有的市场份额达到了80%。可以说,这些企业的一举一动代表了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以统一为例,2014年推出的“冠军榜”碗面,首次将价格提到了10元级别。随后,又推出了20元级别的“满汉大餐”和30元级别的“满汉宴”。
同样,行业“老大”康师傅也紧随其后,先是推出了5元级别的“黑白胡椒”系列碗面试水成功后,又推出了20多元的“Express速达面馆”系列。
“Express速达面馆”推出后,市场反响良好,康师傅又于2019年又推出了“速达自热面”与“速达煮面”系列。无一例外,定价都属于20元以上的高端系列。
“不甘落后”的今麦郎也将目光投向了高端领域。2018年时,推出了8元级别的非油炸健康面。其中,一款名叫“老范家”6桶装速食面售价47.9元,在其天猫旗舰店的销量高居第三名。
高端系列的推出,不仅整体拉高了方便面的整体形象,更给企业带来了“真金白银”收入。2019年和2020年,康师傅高端方便面的销售额分别达到了102亿、131亿,同比增速达到了6.9%、28.1%,远高于低端系列方便面增速。
今麦郎董事长范现国表示,高端系列泡面收入在集团内占比,已从10年前的30%涨增长到了现在的70%。得益于高端方便面带来的业绩的增长,今麦郎已于去年底开启了IPO计划,争夺A股“方便面第一股”。
对于消费者而言,方便面的涨价反而是他们希望看到的。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价格因素早已不是消费者优先考虑的。价格上涨后,加入了各种菜品、肉类,用料十足,而且使用浓缩和冻干技术后,汤汁口感俱佳。有消费者认为,现在的高端方便面不亚于饭店里做的拉面。
更重要的是,高端方便面早已摆脱了不健康的标签,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等各种营养搭配均衡,更符合当下消费者以及市场需求。
消费升级驱动下,方便面摆脱廉价标签,向高端迈进是发展的必然选项。当“干饭人”对价格已不再优先考虑时,企业通过“军备竞赛”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满足口味、营养等更多需求,才是大家所喜闻乐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