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戏剧界荒诞派戏剧(西方象征主义戏剧)
西方戏剧界荒诞派戏剧(西方象征主义戏剧)在20世纪初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中出现过两位象征主义戏剧家。盖尔哈特·霍普特曼(1862-1946年)是德国著名剧作家,曾获19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他一生创作了40多部戏剧。他的第一部剧作《日出之前》(1889)通过洛特和海伦的爱情悲剧,表现资产阶级家庭的堕落。这是一部自然主义的戏剧。他的《织工》(1892)却是一部现实主义戏剧,写1844年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他的《獭皮》(1893)被称为“窃贼喜剧”,同情地写一洗衣大娘沃尔芙骗过警察密探偷獭皮的故事。同时,他写作了梦幻剧《汉娜的升天》(1893),通过女主人公的幻觉,表现下层人的苦难。1896年,他以德国农民战争为背景写民族历史剧《弗罗里安·盖耶尔》,不为群众理解。于是,认为人民感情如敲不响的破钟,故而次年写象征主义戏剧《沉钟》(1897)。这出戏以铸钟失败,象征艺术家创作的毁灭。剧本在童话世界里礼赞太阳与光明,同愚昧现实对比。霍普特曼
文/马家骏
象征主义原是19世纪法国以波德莱尔(1821-1867-年)为先驱,以马拉美(1842-1898年)、魏尔伦(1844-1896年)、韩波(一译兰波,1854-1891年)为代表的一种颓废主义诗歌流派,后来它形成思潮,在20世纪初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传播于欧洲各国,波及各个艺术部门。
象征主义文艺,以象征的手法,暗示它的主题、感情和形象,表达在资本主义衰落、社会危机严重情势下资产阶级文化人和市民阶层的悲观思想与颓丧情绪。其中飘逸着神秘主义、个人主义、悲观主义。有的作品也还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阴冷,但绝大部分的作品,宣传消极没落的思想。象征主义多写灰暗、愁苦、畸形的事物,表现主观的直觉、印象,突出梦境、幻觉和妄想中的渺茫飘忽的东西。在艺术上,象征主义写得扑朔迷离、晦涩隐约,在联想事物与主观意念之间作对应。
象征主义戏剧的杰出作家有下列诸人:
艾米尔·维尔哈伦(1855-1916年)是比利时的法语诗人和剧作家。他的代表剧作是四幕诗剧《黎明》(1898),这部剧既写群众与士兵的起义,预言社会主义的成功,又幻想和平斗争的胜利,否定了暴力革命。他的历史剧有《菲立普二世》( 1901)、《斯巴达的海伦》(1909)。
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年)是最有代表性的著名象征主义戏剧家,也是比利时法语作家。1889年他写出了第一部象征主义的戏剧《玛莱娜公主》,表现了颓废情绪。次年,他发表独幕剧《不速之客》,写死神夺去病人的生命。他早期的代表作是爱情悲剧《普莱亚斯和梅莉桑德》(1892),写某国老王高洛在林中收留迷路的梅莉桑德为王后,但她却爱上王弟普莱亚斯,而造成悲剧。作者宣扬了神秘主义与命运宿定的思想。此剧,后为德彪西改为歌剧。在梅特林克写过宣扬宿命论的剧本《阿拉丁和巴洛米德》(1894)、《丁达奇尔之死》(1895)、《房内》(1895)之后,则写出摆脱宿命思想的剧本《阿格拉凡和塞丽塞特》(1896). 20世纪,梅特林克写出他最优秀的三部剧本:《莫娜.瓦娜》(1902)是写往昔意大利战争的浪漫剧。当时,比萨城为佛罗伦萨军队包围,在全城将毁之际,比萨守将济都之妻莫娜·瓦娜舍身去应敌将之邀。见得敌将普林齐瓦尔,得知是少年时挚友奇亚尼罗,携之逃脱追兵回比萨。济都疑妻不贞,反加害救比萨的普林齐瓦尔,莫娜·瓦娜斥责济都的自私,与奇亚尼罗一起出奔。《青鸟》(1908)是梅特林克一生所写20多部剧中最有代表性的。这部脍炙人口的六幕幻想剧,也是童话剧,但有更深象征寓意和哲理性。剧中写樵夫的儿子蒂蒂尔和女儿米蒂尔两个孩子在圣诞节前夜,为给仙女贝丽吕娜的女儿治病,去寻找青鸟。梦中,他们用会魔法的钻石,召来面包、火、狗、猫、水、奶、糖等的精灵,由光之女神引路,他们寻遍思念之土、夜之宫、森林、墓地、幸福之园、未来王国,找到青鸟,而又失去。醒来看见女邻居贝兰戈太太为病女来讨圣诞节礼品,孩子把逐渐变青的斑鸿送给邻居,病小女孩竟痊愈跑跳。青鸟在剧中象征着幸福,也象征着大自然的奥妙,鼓励人们去追求、去探索。《圣安东尼显灵》(1919)是一部讽刺剧,揭露资产阶级家庭中为争夺遗产所表现的种种丑态。1911年,梅特林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评语是“赞赏他多方面的文学活动,尤其是他的著作具有丰富的想像和诗意的幻想等特色。这些作品有时以童话的形式显示出一种深远的灵感,同时又以一种神妙的手法打动读者的感情,激发读者的想象”。
保尔·克洛代尔(1868-1955年)是法国后期象征主义诗人和剧作家。他写的都是富有抒情性的诗剧:《城市》(1890)、《少女维奥兰》(1892)、《给玛丽报信》(1912)、《人质》(1911)、《正午的分界》(1906)、《缎子鞋》(1928)等是具有一定影响的。
盖尔哈特·霍普特曼(1862-1946年)是德国著名剧作家,曾获19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他一生创作了40多部戏剧。他的第一部剧作《日出之前》(1889)通过洛特和海伦的爱情悲剧,表现资产阶级家庭的堕落。这是一部自然主义的戏剧。他的《织工》(1892)却是一部现实主义戏剧,写1844年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他的《獭皮》(1893)被称为“窃贼喜剧”,同情地写一洗衣大娘沃尔芙骗过警察密探偷獭皮的故事。同时,他写作了梦幻剧《汉娜的升天》(1893),通过女主人公的幻觉,表现下层人的苦难。1896年,他以德国农民战争为背景写民族历史剧《弗罗里安·盖耶尔》,不为群众理解。于是,认为人民感情如敲不响的破钟,故而次年写象征主义戏剧《沉钟》(1897)。这出戏以铸钟失败,象征艺术家创作的毁灭。剧本在童话世界里礼赞太阳与光明,同愚昧现实对比。霍普特曼,还有这种“新浪漫主义”戏剧《可怜的亨利希》(1902))、《碧芭在跳舞》(1906)。20世纪,他还写过其他许多剧本,其中以自然主义的《日落之前》(1932)较突出。
在20世纪初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中出现过两位象征主义戏剧家。
一是威廉·巴特莱尔·叶芝(1965-1939年)。叶芝早期写过有梦境朦胧的诗剧《心愿之乡》(1894)。1904年他与剧作家格雷戈里夫人、约翰·辛格等创办了“阿贝”(修道院)剧院。前此,叶芝的《胡里痕的凯瑟琳》首演(1902)成功,揭开爱尔兰民族戏剧繁荣的序幕。此剧以爱尔兰传说为题材,表现了独立的要求。
一是约翰·米灵顿·辛格(一译沁孤,1871-1909年)。辛格是爱尔兰著名的象征主义剧作家。他早期创作了成功的悲剧《骑马下海的人》和失败的喜剧《狭谷的阴影》(1903) 次年在都柏林的阿贝剧院演出。之后,辛格写有喜剧《圣泉》(1905)和《西方世界的浪子》(1907)。后者写浪子克里斯蒂·马洪自称劈开父亲头顶至下巴,因之逃亡此地后,与酒店主之女佩格恩相爱,妇女都拥来看这勇敢青年,他又在竞赛中胜过当地运动员,于是被视为英雄。但其父赶来,脱帽让人看,不过头皮轻伤。顿时,浪子在人心目中地位丧失。在作者1909年去世的当年,伦敦剧场上演了辛格写补锅匠麦吉尔与情妇萨拉同居多年而结婚不得的喜剧《补锅匠的婚礼》。辛格的悲剧用象征主义而喜剧则多用现实生义手法。辛格最后一部悲剧《悲伤的黛达尔》,取材凯尔特传说写康丘罗王爱上有情人的黛达尔而杀死她情人奈西及其兄弟三人,黛达尔在奈西等墓前自列的悲剧。这部戏未完成,于1910年出版。
辛格一生写了6部戏,除了最后未完成的悲剧,其余五部,都取材下层人民生活,写普通劳动者的命运,用人民口语,而且都在“阿贝剧院”上演过。其中最优秀的是《骑马下海的人》。它也是欧洲象征主义戏剧的杰作。20年代就由郭沫若译成了中文。
(注:本文作者已经授权本头条)
(马家骏 河北清苑人,1929年10月5日生,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原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原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原理事、陕西省高等学校戏曲研究会原会长、陕西诗词学会原顾问、陕西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原常务理事、陕西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陕西省教书育人先进教师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独著有《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美学史的新阶段》、《诗歌探艺》、《世界文学探究》等12种;与女儿马晓翙二人合著《世界文学真髓》、《西洋戏剧史》等4种;主编有《世界文学史》(3卷)、《高尔基创作研究》等9种;编辑有《欧美现代派文学30讲》等4种;参编合著有《马列文论百题》、《文化学研究方法》、《东方文学50讲》、《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等40多种。
名列《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华诗人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学者大辞典》、剑桥《国际传记辞典》(英文第27版)、俄罗斯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国外俄罗斯学专家名录》(俄文版)、《陕西百年文艺经典》等4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