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拉贝日记背景故事(翻译歌剧拉贝日记)
歌剧拉贝日记背景故事(翻译歌剧拉贝日记)来源: 南京日报“参加国家公祭日活动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它让我看到了中国人民对待灾难的态度,让我更加理解了和平的重要性。”罗克告诉记者,2004年他来到南京大学学习中文,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产生了深度挖掘南京历史特别是抗战历史的兴趣。了解到南京大屠杀相关史实后,他萌生了要将真实的历史传播出去、让国际上更多年轻人知道真相的想法。此后,在前往牛津大学继续深造的过程中,罗克也把自己了解到的历史真相传递给身边的朋友。歌剧《拉贝日记》巡演版讲述了1937年末至1938年初,德国西门子公司在南京的业务代表约翰·拉贝以及明妮·魏特琳、约翰·马吉等20多位国际友人建立安全区,保护手无寸铁的南京市民,并为南京大屠杀史实存证的历史故事。歌剧《拉贝日记》不仅深度还原了这段苦难的历史,而且对其进行哲理反思,为传播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和世界和平理念发挥了积极作用。歌剧《拉贝日记》走出国门巡演, 需要进行大量的翻译工作。罗
“烛光祭”活动中,南京大学外教老师手捧蜡烛寄托哀思。南报融媒体记者 段仁虎摄
南大德语系教师罗克
翻译歌剧︽拉贝日记︾ 是在传播和平种子
去年,歌剧《拉贝日记》在德国柏林、汉堡以及奥地利维也纳等地成功巡演,受到当地观众和业内人士好评,取得了良好的国际反响和社会效益。该歌剧的翻译之一,来自德国的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教师罗克昨天也来到了“烛光祭·国际和平集会”现场。
“参加国家公祭日活动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它让我看到了中国人民对待灾难的态度,让我更加理解了和平的重要性。”罗克告诉记者,2004年他来到南京大学学习中文,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产生了深度挖掘南京历史特别是抗战历史的兴趣。了解到南京大屠杀相关史实后,他萌生了要将真实的历史传播出去、让国际上更多年轻人知道真相的想法。此后,在前往牛津大学继续深造的过程中,罗克也把自己了解到的历史真相传递给身边的朋友。
歌剧《拉贝日记》巡演版讲述了1937年末至1938年初,德国西门子公司在南京的业务代表约翰·拉贝以及明妮·魏特琳、约翰·马吉等20多位国际友人建立安全区,保护手无寸铁的南京市民,并为南京大屠杀史实存证的历史故事。歌剧《拉贝日记》不仅深度还原了这段苦难的历史,而且对其进行哲理反思,为传播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和世界和平理念发挥了积极作用。
歌剧《拉贝日记》走出国门巡演, 需要进行大量的翻译工作。罗克告诉记者,2019年4月初,学校接到江苏省委宣传部的邀请,在一个月内将歌剧《拉贝日记》翻译成德文版,系里立刻组织了精干力量组建团队,加班加点、字斟句酌,反复交流研讨,考证了大量《拉贝日记》原文,出色地完成了翻译任务。“拉贝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让我看到灾难之下人性的闪光。翻译这部作品的那段时间,我每天最多只能休息5个小时,但我明白这是在传播和平的种子,我的付出是值得的。”罗克告诉记者。
来源: 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