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北大软微和信科难度差别在哪(报录比高达8:1北大软微金科为何卷成这样)

北大软微和信科难度差别在哪(报录比高达8:1北大软微金科为何卷成这样)由此可见,难度是在迅速加大,而且值得一提的变化是:2.参考书目更换1难度变大1.试卷科目难度变化分析事实上大家去对比软微18、19年真题和20、21真题也会发现、换了参考书目后,软微微观经济学的真题凸显尼克尔森的特点极为明显,至此,也标志着北大软微的难度已经跻身经管类专业课的第一梯队(经管软微金融科技毕业拿的是工学硕士学位,但初试确实考的是经济学专业课,也算是给了热爱经济学的考生多了一个选择)。

前天小苏写到了北大软微22考研的报考人数以及小苏推测的报录比,小苏发现软微这几个方向其中竞争最激烈的当属金融科技为首,其他专业预测报录比都在5:1左右,而软微金融科技方向的预测报录比高达8:1.

可想而知金科的上岸难度相比较其他专业真的是“难上加难”,而且去年的复试分数线更是飙到了390分!!!如果想成功上岸的话那么总分确保一定要达到400 ,那么专业课的成绩就显得尤为重要!文末有关键信息!一定要看到最后!

北大软微和信科难度差别在哪(报录比高达8:1北大软微金科为何卷成这样)(1)

认清现实、准备战斗

对于专业课的学习怎么重视都不为过。首先我们从软微经济学综合试卷的变迁来看一下:

1难度变大

1.试卷科目难度变化分析

事实上大家去对比软微18、19年真题和20、21真题也会发现、换了参考书目后,软微微观经济学的真题凸显尼克尔森的特点极为明显,至此,也标志着北大软微的难度已经跻身经管类专业课的第一梯队(经管软微金融科技毕业拿的是工学硕士学位,但初试确实考的是经济学专业课,也算是给了热爱经济学的考生多了一个选择)。

北大软微和信科难度差别在哪(报录比高达8:1北大软微金科为何卷成这样)(2)

2.参考书目更换

由此可见,难度是在迅速加大,而且值得一提的变化是:

  • 软微取消计算机基础(17年以前)
  • 参考书目换成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和曼昆的《宏观经济学》

这样之前诸如备考央财803经济学综合的考生目光就被迅速吸引到北大软微;另一方面,20年开始,软微经济学综合参考书目进一步调整,微观参考书目换成尼克尔森的《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明确释放出一个信号,那就是难度必然加大。

2竞争压力增加

1.国发院不再统考招收经济学学硕

20年开始,北大国发院不再统考招收经济学学硕。备考国发院的“大神们”极有可能转战北大软微,因为复习的难度和平时学习的参考书目如此一致,又加之软微作为北大发展迅速的一个学院之一,自然成为这波人的首选。

2.人大802经济学的考生转考软微金科

参考书目的这一调整,也势必会吸引之前盯着经济学重镇人大802经济学的考生,尤其是二战等考生拔高自己的期望值,奔着北大的光环来转投或冲刺软微金融科技。

所以,同学们你会看到一个就很“离谱”的现象,一方面软微专业课难度在不断提升加码,另一头确实复试线一直居高不下,节节飙升,软微早已不是大家所认为的经管“备选”或者“价值洼地”了。

近年金科分数分析

1金科考试数据汇总

北大软微和信科难度差别在哪(报录比高达8:1北大软微金科为何卷成这样)(3)

2分数占比分析

同学们可以品味一番,在专业课难度如此大的情况下,分数线还如此之高。以21年为例:

要进入复试,我们粗略算一下,公共课大概290(比如政治75分,英语一75分,数学二140,这分数对绝大多人来说都是极限了)。专业课100分才有机会跨入复试的门槛,但显然这个分数基本上是被刷的可能性极大,要确保自己大概率被录取,就得考到400-410的区间才比较稳妥。也就是说在你公共课考到290的基础上,专业课必须要达到115才却有把握能被录取。

事实上从考上的同学来看,专业课都基本要在115分 的水平。可见,要考上就不能有侥幸心理,专业课成为了很多致力于北大软微金融科技的莘莘学子最后要拿下的“上甘岭战役”。因此,一定要认清严峻的现实,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残酷”战斗,唯有修炼实力,才能在高手云集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北大软微和信科难度差别在哪(报录比高达8:1北大软微金科为何卷成这样)(4)

复习规划

那在最后只有接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该如何备考复习呢?不管你现在进度如何,这个阶段一定不要再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有战斗的血性、但更要有战斗的方法:

聚焦复习重点,聚焦真题和经典好题。真题不是拿来做一遍就了事了,真题是需要拿来研究的,通过真题进一步指导最后公关阶段的复习。

除了要有饱满的斗志去学习,也要注意方法,否则就是“蛮干”。看什么书、做什么题、注意哪些重点章节和考点,这都应该是科学备考、高效学习的重要环节。

专业课从复习的实际情况来看,除了看指定参考书目,从18年以来的真题中也能发现,每年几乎都有超越参考书目教材难度的题目出现,即便是没有超出范围,却也将本就很晦涩难懂的知识点进行跨章节整合考查,这就让人在复试中有种“防不胜防”的困惑感。

因此,就教材来说,除了指定教材,还要看补充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材

1.微观

首先说微观,尼克尔森当然是必看的,但对于基础不好的学员,我们需要在看尼克尔森之前,要先看一下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打个底子。

同时,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除了尼克尔森,还要结合平新乔老师的《微观经济学十八讲》来补充学习并做配套的课后习题。

但不建议大家什么都看,比如市面上有人说博弈论需要看吉本斯的《博弈论基础》或者张维迎老师的《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其实我想说,这就有点“过了”。

对于那些想一战成硕或者学习时间有限的学员来说,是做不到的,暂不说都看了能不能理解到位,全都看一遍所消耗时间必然也是极高的。

所以微观教材要补充,但不要太贪多,否则贪多嚼不烂,效果反而不好。

2.宏观

其次说宏观,宏观经济学相对来说比微观要“简单友好一点”,当然这只是相对来说。

宏观要紧紧围绕曼昆《宏观经济学》这条主线,然后再补充看一下张延老师的《中级宏观经济学》并做相应的课后习题

上岸软微的学长学姐都极力推荐宏观学习过程中“曼昆 张延”的组合并不是盖的。

鉴于这样的事实,苏世考研也精心录制了相应张延老师教材精讲和课后习题讲解等内容。

那么在最后阶段对于教材的学习又不能像开始才复习那样进行地毯式无死角学习,时间是不允许的,那就要结合真题的考查偏好、考点分布去重点做比较契合软微命题特点的题目,过于简单或者难度极大的题目就不要再花费过多时间了。

2真题

做软微近年真题、课后习题、“兄弟院校”历年真题是最有效的。古人形容武林高手,都是能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其实我们考研也是一样,尤其是考北大软微来说,不能一个人“闭门造车”,其他难度接近的院校考试题目,我们需要去借鉴,这样才能有备无患,更加胸有成竹。

当然这里又有一个问题,要看哪些学校的题,要看这些真题中的那些有价值的题,本身也是个耗时耗力的技术活,如果自己单独去甄别去做,必然效率低下,时间成本极高。

而且这些工作只适合离考试时间还比较久远的一个安排,但现在这个阶段显然是不现实的,我们需要的是高效的学习方式,快速抵达备考的目标。

在还剩不到30天的备考时间里,为了帮助大家有效抓取这些高质量的题目,来提升复习的针对性,苏世考研推出了针对北大软微金融科技经济学综合考试的经济学专题课程。目标只有一个,聚焦真题,研究真题、聚焦考点、并以真题考查范围为立足点,补充经典好题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