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苏州博物馆建造背景(苏州博物馆2006版建筑)

苏州博物馆建造背景(苏州博物馆2006版建筑)但是,再次复见或者过后回味,会发现临顿路上的苏州博物馆的“白色”有违苏州古城的色彩基调,显然跟苏州城市小桥流水的风格是格格不入的。在临顿路上初见苏州博物馆,大幅面的“白色”不仅让苏州人感到似曾相识,而且有眼前一亮,豁然开阔的视觉冲击,仿佛古典与现代,真的能天衣无缝地过渡一般。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2006版)建筑,真的是苏州城颜值的天花板吗?我看不是。苏州古城,色彩的基调是水墨风情;粉墙黛瓦,黑与白,没有主次,融化和合;粉墙略胜于黛瓦了,苏州人家的大门、花窗、腰墙等,顷刻将“白色洇化、濡染……黑与白皆难见锋芒,闲情雅致般地散漫,城市的微风中都带着和雅的意气。

苏州博物馆(2006版)是著名美籍华人建筑设计师贝聿铭及其团队设计、打造的。

苏州博物馆建造背景(苏州博物馆2006版建筑)(1)

苏州博物馆

贝聿铭(1917-2019),祖籍苏州,苏州望族之后。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代表作品有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苏州博物馆自2006年10月开馆以来,赞美之语蜂拥而至: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审美趋势;将带有浓浓禅意的中国风,美好和绚烂表达得淋漓尽致……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苏州博物馆建造背景(苏州博物馆2006版建筑)(2)

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2006版)建筑,真的是苏州城颜值的天花板吗?我看不是。

苏州古城,色彩的基调是水墨风情;粉墙黛瓦,黑与白,没有主次,融化和合;粉墙略胜于黛瓦了,苏州人家的大门、花窗、腰墙等,顷刻将“白色洇化、濡染……黑与白皆难见锋芒,闲情雅致般地散漫,城市的微风中都带着和雅的意气。

在临顿路上初见苏州博物馆,大幅面的“白色”不仅让苏州人感到似曾相识,而且有眼前一亮,豁然开阔的视觉冲击,仿佛古典与现代,真的能天衣无缝地过渡一般。

但是,再次复见或者过后回味,会发现临顿路上的苏州博物馆的“白色”有违苏州古城的色彩基调,显然跟苏州城市小桥流水的风格是格格不入的。

苏州博物馆建造背景(苏州博物馆2006版建筑)(3)

苏州博物馆

由此,再往深里思考,苏州博物馆的新建建筑有损于苏州城的古典格局。正如有些专家学者提出的竟见:拆掉了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的一部分建筑来成就了当今的苏州博物馆,有损文物的完整性;在狮子林、拙政园、忠王府之间叠加出一个具有现代气息的建筑,属于选址不当。而且给拙政园也造成了不可逆的硬伤,拙政园借园外之景的神来之笔,向来被作为苏州园林的经典之作。站在拙政园内西望,1.5公里之外的北寺塔,成了拙政园画面中的远景;这种唯美的效果、独具的匠心,也是世界一流的设计水平;为此,在苏州几百年间拙政园西边的建筑的高度,始终没有超过拙政园内二层楼高的见山楼;而至今在拙政园是很难看到北寺塔了,苏州博物馆成了障碍。

苏州博物馆建造背景(苏州博物馆2006版建筑)(4)

苏州博物馆

或许苏州博物馆(2006版)是世界顶级建筑师的作品,贝聿铭又是旧时苏州大人家贝家(狮子林的园主)的后人,又是一项政府主导的工程,使得许多人有了诸多先入为主的效应,有了仰视的心理。都忽视了它的不够完美之处。或者也可能是苏州博物馆(2006版)给苏州带来的红利太过丰厚了。

苏州博物馆建造背景(苏州博物馆2006版建筑)(5)

苏州博物馆

贝聿铭及团队设计、建筑的水平无疑是世界一流的。落成后的苏州博物馆,是一座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现代化馆所建筑,提升了苏州博物馆的层次、品级,提升了苏州的城市形象。

至于如何来正解苏州博物馆(2006版)的建筑,其实已不太重要了。苏州博物馆(2006版)的建筑,对于苏州城来说,已从生硬过渡到了习以为常了,也成为了苏州城的地标建筑,成为了苏州城的肌理。

旧事重提的意义在于,类似的事例多了,苏州古城将不再纯粹,不再纯粹的后果是苏州古城的城市文化会淡化,会迷失。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