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m3pro适合什么阻抗的耳机(乌托邦风味的优美协奏曲)
beam3pro适合什么阻抗的耳机(乌托邦风味的优美协奏曲)声腔,路西法的声腔设计,参考了乐器结构,一体切削的木声腔,搭配植物纤维复合双振膜,就好像大提琴,琴弦与腔体充分交融,共鸣。而路西法耳机在后声腔也做了对应的,气流平衡调音,共鸣声腔内同时设计了,振动平衡调音气孔,用于平衡单元振动时的往复气流,从而使得三频有较好的控制力,造就稳定且流畅的声音输出,大声腔同时保证了大声场大动态和空间感。单元,这款耳机采用10mm双振膜强磁动圈单元,并没有像其他耳机选择流行的DLC振膜,DLC振膜有较好的瞬态和高频解析力。路西法相反,使用了植物纤维 PU两种振膜结合,双材质复合衔接,来达到类似物理分频的效果,不同振膜负责不同频段,流畅配合。从单元的振膜配置的特点来看,这单元的特长是,大动态,低频下潜,暖韵人声。这里不禁有个疑问在心中萌生:当主流耳机都在pk高素质,通透亮丽高频细节时,路西法貌似走的是音乐性,暖韵,柔美,低频动态。算不算是一种叛逆?线材,通用型3.5
前言,无论前浪还是后浪,都从未拒绝追求美或个性,就像面对不同特点的美女,我们总会有不同的遐想,不同的颜值,往往也会给我们不同的感觉,那么不一样的背后,是否有不一样的表现?今天和大家聊聊这样一款耳机:天魁路西法。简单说,他给我一种有个性,有音染,非监听,而又柔美悦耳的感觉。让我陷入一个小小的思考:我们喜欢的是无音染高素质,还是有音染却好听悦耳?因为这两种特点不会完全兼得。
Lucifer(路西法),堕落天使,特征:闪耀,叛逆。Lucifer是一个拉丁字,由lux(光,所有格lucis)和ferre(带来)所组成,意为光之使者,最耀眼的魔鬼。也被称为拂晓之星。路西法在堕落前担任天堂的天使长,堕落后被称“撒旦级”的大魔王,两界皆强。古希腊神话中,路西法名为晨曦之星,即黎明前,在天空中最亮的星。
外观,TONEKING/天魁 Lucifer路西法,外形结构类似定制耳机,外壳采用整块稳定木CNC精雕,有宝蓝色和植物绿两种颜色,每一套都有着无二的木纹,恰似路西法的两面叛逆个性,契合了路西法魔幻的颜值,稳定木外壳加持一层医用级水晶树脂。映射了路西法的闪耀。搭配铝合金导音管,有柔有刚。不规则的木纹,放荡不羁,第一眼就让人有个性,心动的感觉。
接口,路西法采用0.78双插针接口,对比常规mmcx接口,不会有旋转磨损的情况,在不频繁插拔的情况下,0.78双针接口更具接合稳固性,和音频信号传输稳定性。
线材,通用型3.5mm金属 碳纤外壳镀金插头,中规中矩
是6N单晶铜绞线编制,可以提升线材抗杂波干扰的能力,增加传输效率的同时,减少线材缠绕。纯度高的单晶铜线材,可以增加耳机声音的圆润和清澈感。
佩戴,对于长时间使用耳机听歌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个人感觉,佩戴该有的要素,第一是舒适,久戴不累。第二是稳固,至少常规活动时,不至于脱离耳朵。路西法的形状类似定制公模,带入耳朵还是有较好的吻合度,稳固性没有问题,舒适性个人觉得适中,没有不适感。线材绕耳佩戴,总体感觉算是自然的。物理隔音效果还不错。
单元,这款耳机采用10mm双振膜强磁动圈单元,并没有像其他耳机选择流行的DLC振膜,DLC振膜有较好的瞬态和高频解析力。路西法相反,使用了植物纤维 PU两种振膜结合,双材质复合衔接,来达到类似物理分频的效果,不同振膜负责不同频段,流畅配合。从单元的振膜配置的特点来看,这单元的特长是,大动态,低频下潜,暖韵人声。这里不禁有个疑问在心中萌生:当主流耳机都在pk高素质,通透亮丽高频细节时,路西法貌似走的是音乐性,暖韵,柔美,低频动态。算不算是一种叛逆?
声腔,路西法的声腔设计,参考了乐器结构,一体切削的木声腔,搭配植物纤维复合双振膜,就好像大提琴,琴弦与腔体充分交融,共鸣。而路西法耳机在后声腔也做了对应的,气流平衡调音,共鸣声腔内同时设计了,振动平衡调音气孔,用于平衡单元振动时的往复气流,从而使得三频有较好的控制力,造就稳定且流畅的声音输出,大声腔同时保证了大声场大动态和空间感。
曲目试听,路西法初听好像不是太好推开,略吃推力,播放个15分钟左右渐入佳境。建议至少上便携二房。听感总体宽松,声场较大开阔,和手头的谢兰图相近。因为耳机调音音色偏暖,建议搭配中正,或偏冷的前端播放器,可以匹配发挥最佳听感。
1《芒种》音阙诗听,选择这首歌的原因是,有女声,鼓点,古筝,大提琴,小提琴等元素。开场女声韵味十足,就能明显感受到浓郁的动圈味,接踵而至的鼓点,柔和曼曼,量感饱满下潜不错,让我觉得似曾相识,对了,和我手头的劲浪乌托邦的音色和味道相似。单单对低音鼓点来说,不算收敛颇具量感,却又收放自如并不拖沓,初听会担心会不会太糊,而细细品味下来,发现三频该有的她都有,不但没有掩盖而且还能分辨出每个细节,可以说路西法不是那种亮丽型的,却是充满热情的细腻柔顺型,听起来非常的舒服。
柔情的鼓点背景铺垫下,女声口齿声细节依然都能听的清晰,而齿音却控制的很好,丝毫没有刺耳的感觉,而且有着浓郁和丰韵的情感氛围。这样的衬托下,古筝撩拨的古香古色,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画面感。曲子尾奏的大提琴和小提琴演奏,在按摩般的鼓点烘托下,柔顺自然,丰韵流畅。听起来非常舒服,也许欣赏音乐的最终目的,就是让自己感觉精神上的舒服吧。
2.《bad guy》Billie Eilish 电音曲目,碧梨这首歌第一次听的时候,就着迷了,慵懒迷幻的风格,神经bing的MV既视感,非常xi脑。开场的鼓点,就已经让喜欢电音的耳朵进入状态,整个空间填充了曲风里弥漫的颓废感,路西法的低音表现非常舒服,对,用舒服这个词形容已经非常贴切,在电音上,能给人明显带入的感受,情不自禁的抖腿,抛开所有繁琐的人和事,仿佛闭上眼睛,世界就是黑暗和飘逸的彩灯,就可以随着节奏摇摆起来,女声在弥漫氛围中更显得独具个性,和伴奏交融在一起,流畅顺滑如水的诉说着:慵懒,颓废,自我。
3.《加州旅馆 Live》老鹰乐队,我喜欢用开场第一下的吉他声,来确认耳机对声音的分辨度,层次感,不同调音的耳机,在这里表现的不同,尤为明显,路西法在这里的表现,和大多耳机表现不同,不是高清亮丽惊艳的,是一种比较特别的感觉,浓郁氛围朦胧感中,给你一种似糊非糊的感觉,就是如果粗略听,好像细节没有锋芒,不够突出,但细细品味,该有的细节都可以细腻表现出来,很顺滑。路西法给人的感觉,是层次感和柔顺兼顾的那种。
鼓声开始,饱满有力度,能感受到周边观众的欢叫声,听感宽松,声场比较开阔。和鼓声,欢呼声,交织后的吉他声,并没有被掩盖,在浓郁的氛围内,仍然能分辨出每个声音来源和细节。主唱男声表现的厚实而有沧桑感,动圈味浓郁,能品味出他略带颗粒感的声线。人声清晰自然,适中的距离感,就像在坐在台下中间第5排,听台上演唱的感受。不会太贴耳朵,又不让人觉得远。人声,贝斯,吉他,鼓,沙锤等乐器,交融而可辨,闭上眼睛,能有很好的音乐萦绕感。也许这就是欣赏音乐该有的感觉。
4.《梦 Live》面孔乐队,摇滚,开场电吉他分解和弦声清新干净,紧接着的电吉他强力和弦,整整炸整整炸非常带感,整个氛围都被包围且带动起来,主唱男声嗓音空旷而悠远。是笔者个人比较喜欢的男声之一。在这首摇滚曲目中,如果把大脑比作一个容器,路西法的声音风格就是,会把氛围铺垫的很满,让你觉得大脑中,感觉的音乐都是饱满而丰韵的,填充满每一个空隙和角落。而不是那种留有空隙又清澈而骨感的风格。
5.《慕洛娃演奏维瓦 - 第五首协奏曲》,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听听这个曲子,路西法就是这样的耳机,还没用他听这个曲子的时候,让人心中有预期,会不会表现的不好,真正一上耳朵,发现担忧都是没有意义的。脑海中萌生个词:实力派,这首曲子一开声给我的感觉,就是惊艳。或许得益于路西法的大动态,和氛围铺垫能力,开场的小提琴太飘逸悠扬了,协奏乐器一起声,瞬间就被带动情绪了。里边小提琴被各种乐器铺垫的就像是华丽的主角,周边有着优秀清质的协奏,交相辉映,主旋律就像是戴上光环的王者,接受着天地精华,闪耀光芒。要清澈有清澈,要暗黑背景时就够黑,要华丽的时候淋漓尽致,而且各个方位感和层次感,都交代的清清楚楚,没有丝毫的含糊,当乐器方位变化时,闭上眼睛就能感觉乐器声萦绕和飘逸。路西法听协奏曲的感觉,就是两个字,华丽!在协奏曲的诠释上,路西法可以说是表现优秀。
6.《sandstorm》David Garrett,大卫·葛瑞特,德国小提琴家、作曲家,被喻为提琴王子。演奏风格独具颜值和魅力。欣赏他的演奏,总让人心旷神怡。路西法在曲子开始的第一下弥漫的爆破低音,由开始的沉闷逐渐转向泛散,给人一种真实爆破的画面感,小提琴如拉锯战般的紧凑升级时的力量感,摇滚感,节奏感表现强烈,一种宏大的压迫感,敬畏感油然而生。大部分耳机在这里表现都会优先突出小提琴,让背景显得分离,凸显层次和线条清晰,路西法在这个曲子里,强势的动态,给曲子做了强有力的铺垫,表现在小提琴激情昂扬的同时,背景各种乐器协奏交融流畅,又能分辨细节,整个曲子就像一股洪流,奔腾而丰满,不留一丝空隙。有时候听着听着会想,如此激情彪悍的演奏风格,小提琴会不会拉起火苗?
听感总结,热情浓郁、丰满细腻、柔和顺滑。最有特点的方面:大动态、鼓点、氛围。解析不是亮丽的那种,但够细腻。且非常耐听的类型,适合长时间听歌的人们,那些高素质的耳机,往往一耳朵惊艳,但却越听耳朵越累。而路西法是那种初听并不亮眼,却越听越有味道的类型,可以听很久都不觉得耳朵累。尤其是低音表现,舒适柔和,不夸张的说,就像是按摩耳朵。他不是一耳朵就能听透的耳机,声音特点较具有可玩性,貌似有不小的潜力值得品味挖掘。
适用曲风方面,路西法算是比较杂食的,独奏、摇滚、电音、欧美流行、协奏曲、大编制等,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力。
感触,路西法的声音路线并不是主流的监听无音染,而是类似乌托邦系列,索尼味的那种,侧重音乐性且有音染的风格。我们追求的是科技感极致的清晰,还是艺术性的朦胧美感。记得曾和一位美术大师聊天,她说过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人们都常常说追求真实,但实际行为往往是相反的,实际欣赏的是美,是艺术感。艺术就好像是摄影的人,追求把一张照片拍成像一副画,而作画的人,追求作品有自己个性鲜明的风格,并不遵从真实,亦幻亦真的境界。清晰的画面固然有它不可取代的价值和用途,可以用于辨别细节。但前期 后期 风格型美化的画面,艺术感更具欣赏价值。又好比欣赏音乐,在现场演唱会听歌,其实没有录音棚的歌曲好听和细致,但我们很high,因为现场氛围满满,而在家欣赏音乐,我们会找最无损的音源,最精致的曲目来欣赏,而这些曲目大多都是经过前期和后期艺术优化处理过的作品,也并非真正意义的真实。也许原汁原味固然健康,添油加醋才是艺术特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