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著名特产(细数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客家传统工艺)
客家著名特产(细数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客家传统工艺)图片来源于网络绘画形式的一种。用刀具或化学药品等在版上刻出或蚀出画面,再复印于纸上。有木板、石版、铜版、锌版、麻胶版等品种,自1931年起,由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开始有了我国创作的版画。制画工艺制画工艺在客家民间流传甚广,名家辈出。如长汀上官周,宁化黄慎,上杭华岩,武平李灿均驰誉中外。尤以上官周的《晚笑堂画传》颇有影响。制画主要有版画、壁画、字画、蛋画、铁画、画像等。英德英石假山盆景传统工艺
如今,存在于我国数千年的传统工艺美术正受到现代工艺的不断冲击,保护和延续传统工艺已刻不容缓。客家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源于先辈们艰苦的精神和富有想象力的创新,不仅承载着赣南地区鲜明的地域特色,同时还象征了客家人民叹为观止的智慧。那么,客家里面究竟有哪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工艺,让我们一探究竟!
客家围屋
还记得之前有篇文章已经介绍过客家特色建筑——围屋吗?这里就不过多介绍,想要了解的小伙伴请移步前面的文章哟,值得一提的是它的营造技艺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制画工艺
制画工艺在客家民间流传甚广,名家辈出。如长汀上官周,宁化黄慎,上杭华岩,武平李灿均驰誉中外。尤以上官周的《晚笑堂画传》颇有影响。制画主要有版画、壁画、字画、蛋画、铁画、画像等。
英德英石假山盆景传统工艺
- 版画
绘画形式的一种。用刀具或化学药品等在版上刻出或蚀出画面,再复印于纸上。有木板、石版、铜版、锌版、麻胶版等品种,自1931年起,由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开始有了我国创作的版画。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国几个在版画界有着重要地位的有: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的兴宁市,兴宁版画是版画艺术、客家传统艺术和时代要求相结合所产生的大众化的艺术;澄海市,澄海群众性版画创作活动更具有优良的传统,1996年澄海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版画艺术之乡”;还有地处闽北林区长期以来一直在省内外享有盛誉的建瓯市与地处福建北部边陲的松溪县。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壁画
壁画,墙壁上的艺术,即人们直接画在墙面上的画。原始社会人类在洞壁上刻画各种图形,以记事表情,是最早的壁画。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壁画的装饰和美化功能使它成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壁画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早在汉朝就有在墙壁上作画的记载,多是在石窟、墓室或是寺观的墙壁,到了现在结合了现代工艺和文化气息,墙壁作画越来越多元、个性地发展,更多地被人们在装修时应用。好的壁画师傅,其绘画能赋予一间房子灵魂与生气。百鸟朝凤、麒麟戏球、花开富贵……这些祥和如意的事物印刻在客家民居之中,不仅装饰了房子,也装饰了人们的心灵。
图片来源于网络
- 蛋画
俗称画蛋。鸡、鸭蛋壳经过严格消毒,彩绘其上。画分山水、花鸟、人物三类,画面清新简洁,玲珑可爱。蛋壳倒竖,四周可观,给人以立体感。组画外面罩以精致的玻璃框架,别具情致。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说清代苏州庙会上即有蛋画出售,起初蛋画煮熟,在彩画蛋绘上动物图案玩赏,发展成空蛋壳上彩绘致使蛋壳画成单纯工艺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
- 瓷画
客家瓷画,产生于清朝末年。它“以瓷为画,以胎为纸,在瓷板上绘画”,也就是画家把客家文化通过绘画语言体现到瓷板、瓷盘、瓷瓶等白胎瓷器之上,经纯手工绘制后高温烧制而成。最终形成的瓷像作品外观艳丽、层次分明,所描绘的对象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瓷画制作要求十分严格,首先须在白瓷坯上用画笔勾勒出画像的轮廓,然后精绘细修,再在板面上施一层透明釉,最后入窑经高温一次烧制定型。这样制作出的瓷画形成了一层保护釉,具有耐潮湿、耐日晒、久不褪色等特点。
瓷盘画《城蝶桥浮》
剪纸工艺
剪纸工艺源于清代帝后生日摆万寿,民间张贴红签(剪纸图案)以表庆贺。后来逢春节或新婚喜庆,多巾红纸剪成的各种艺术图案或文字,寓庆贺祝福之意。民间剪纸不限于妇女,有专门剪纸刻纸的艺人。各种图案应手而成,巧夺天工。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赣南客家剪纸,是在长期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现有的简练、粗狂、纯朴中见秀美的富有特色的客家剪纸。客家的剪纸艺术充分反映了中土的民俗文化。客家妇女从十四五岁开始就学会剪纸,每遇婚嫁等喜事或节庆日,妇女们便无论老少都操剪剪纸。剪纸的题材内容因事而异,如婚假,则剪龙凤、鸳鸯图案或夫妻偕老、百年好合、子孙满堂等字样的剪纸;如做寿,则剪寿星、麻姑献瑞等图案和长命百岁、寿比南山、福如东海等字样的剪纸;如遇节日,则剪花鸟、虫鱼、山水等图案和万事如意、大吉大利等字样的剪纸。这些剪纸,有的文字或图案均配以饰纹,构思奇特,形象逼真,工艺精巧,富有生活情趣。剪纸用于贴在赠送的礼物上,或贴于神案、门窗、墙壁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企盼。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手扎工艺
客家手扎工艺品种繁多,依物施艺,各具特色。主要有彩扎,灯扎,纸扎和花扎四种。代表有:连平忠信花灯、客家龙灯。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彩扎也叫纸扎,绸扎。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的一种仿真艺术,也是综合性的手工艺术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中国灯彩艺术之乡”赣州石城,客家灯扎独树一帜,让灯彩艺术变得华丽光鲜,更加亮眼。据史料记载,从西晋五胡乱华开始,中原百姓大量南迁,素有“客家摇篮”之称的石城,成了客家先民迁徙的重要中转站,深受中原文化影响,有了舞龙、舞狮。在此艺术基础上,形成独具特色的客家灯彩艺术。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客家花扎(图片来源于网络)
雕刻工艺
中国木雕刻工艺艺术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那时就有了不少初具雏型的工艺品。到战国时期,木雕工艺已由商代用于制陶工艺中的简单刻纹和雕花板的阴刻,发展到立体圆雕工艺。汉代动物木雕用整木雕制,将中国木雕艺术推向了一个高峰。唐宋时期,木雕工艺日趋完美。明清木雕则是中国古典木雕艺术成熟的时代,作品十分丰富,除了动物,还有人物。
代表有五华石雕,地处粤东山区的五华县,山中多花岗岩石,五华县在广东素有“石雕之乡”的称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传统工艺美术中感受客家的人土风情,在现代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这些手工艺品你都接触、了解过吗?为了将这些工艺传承下去,我们要为传统发声,这样才能使客家传统工艺美术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