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开发孩子的内驱力(如何让孩子拥有内驱力)
如何正确开发孩子的内驱力(如何让孩子拥有内驱力)二、自我提高内驱力一个人身处鼓励学习、重视知识的大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也会构成学习的内驱力。一方面是好奇心。孩子天生有探索理解环境知识的好奇心,这是学习的潜在动机。第二方面是一种“有收获”的预期。即,我可以通过学习,成功地获得知识和技能。第三方面,社会关系和外部环境。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内驱力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认知内驱力。
指的是一个人渴望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种需求,对于孩子而言,就是自觉地“好好学习”的力量。
“好好学习”的内驱力,又由三方面动机组成:
一方面是好奇心。孩子天生有探索理解环境知识的好奇心,这是学习的潜在动机。
第二方面是一种“有收获”的预期。即,我可以通过学习,成功地获得知识和技能。
第三方面,社会关系和外部环境。
一个人身处鼓励学习、重视知识的大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也会构成学习的内驱力。
二、自我提高内驱力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工作,做出一定贡献,取得一定成就,赢得一定社会地位的需要。简而言之,就是我们所说的“天天向上”的上进心。
长远来看,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追求“成就”的动机,它促使孩子把学习目标指向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和成就。
在学习期间,这种动机会使孩子努力地追求优秀的学习成绩和较高的排列名次。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重要动力源泉。
跟“认知内驱力”相比而言,认知内驱力是直接的学习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是间接但更持久的学习动机。
在教育孩子时,培养孩子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是激发孩子自我提高内驱力的有效措施。
但是过分强调“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会助长孩子功利主义的倾向,使孩子过分追求成绩和排名,而降低对获取知识本身的兴趣。
所以,我们需要将“自我提高内驱力”和“认知内驱力”结合起来,使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一起发挥作用,促进孩子热爱学习。
那么,学习这件事,在某些特定的时候,是需要给予孩子具体的帮助的。一定要帮助孩子通过他自身的实践、去体会自己的力量,帮助孩子体验到努力、克服和坚持的价值,帮助孩子去体验经过他自身努力而达成目标的成就感、掌控感。
通过这样积极的、正向的心理体验的反复重复,孩子最终建立起强大的自信,这,无疑对促进孩子的学习内驱力是有巨大作用的。
人都是愿意去做对自己有意义有价值、自己感兴趣的事;人也只会愿意多多体会“我很强大!我很能干!”的良好感受的。一个正常人,谁会乐意反复体验的都是负面情绪、一次次折腾一次次地沮丧、然后告诉自己“我不如人。我确实不行!”的感受呢?
自信心只可能来自于成功体验,需要的是正向强化,而不是相反——老揪着错处、不足不放,让孩子反复接受“我不行”的暗示,我以为,实在危害甚大!
最后,在某些特定的、必要的时候,也许还需要对孩子“推一把”——这个是指在某些坎儿,孩子勇气不足、或者就是出于想逃避困难或想偷懒(人的天性,完全可以理解,但,不一定纵容)的时候,想一些办法,把孩子逼出舒适区,适当逼促他超越,目的是让孩子能更好、更快地进步;
同时,“超越”的成功心理体验可以有效地迁移到下一次、别的场景,同样地,反复重复积极的心理体验,从而达到正循环。
在这个过程吧,我想说:不应该完美主义。孩子毕竟是孩子,身体、大脑发育都没有完成,自控能力也达不到大人的水平(其实很多大人也同样达不到应有的水准);在这一过程中,应当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的情绪,接纳孩子有些时候的原地踏步甚至退步,允许孩子休整、调节、充电,再上路。分分钟打鸡血,大人尚且不能,何况还在成长发育中的孩子?反正我是不行,所以也不好意思这么高标准严要求孩子,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至于办法,各家孩子情况、性情不同,具体措施和分寸就需要最了解孩子的麻麻粑粑来把握了。
像我家,比如孩子6岁去学游泳,大班课,孩子其实学得很快,几节课下来已经完全有能力脱离浮板独自游了,但就是不敢丢手(心理恐惧)。教练给推出去要她自己游几米,反复让适应了几次之后,最后教练提起来直接给她丢到深水里,孩子一下就懵了,边扑腾边哭。教练在附近跟着,不救命;我在边上看着,忍着没过去。最后还是自己游了一段,到了岸边。
这次吓哭了,当天下课就有点怕,说下节课要停一次课、不来了。我抱她,跟她说这很正常,没有学会游泳的人肯定怕水,要淹没的恐惧绝对是本能,换成是大人也会怕的——共情,接纳情绪;然后我们商定:如果你下节课不想来就休息一下,我们下节课就不来——接纳退步。害怕的感受妈妈理解,我很害怕的事情我是可以躲开它的,没人逼我;于是很快情绪就稳定了,又有说有笑起来。之后不再说这事儿。
过了这当口,之后,我们(其实是我,找准时机有意把话题再扯上去)有意无意地谈起当天被吓哭的事,诱导妹妹回忆起“虽然我哭了,但是我还是没忘记教练教的;最后还是我自己游到了岸边,没有要人救!”(虽然吓哭了,妈妈说了“大人都可能被吓哭的”;妹妹自己说出这些话,于是还是感觉很自豪!)闲闲聊过两次之后,到下一次课,妹妹表示愿意去上,再试试。
这一次课再被丢了一回。这次有心理准备了,只嚎了一声就自己收了,然后认命地自己往岸边游;就此学会了游泳,当天可以独立游到25米。之后就摧枯拉朽进步很快。20天的课程结束后,已经完全可以独立畅游100多米、200米;再之后,很快可以连续游到500、800、1000米以上。
更重要的是,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恐惧、困难、枯燥的基本功……的时候,我们都可以拿这个游泳来说事儿,妹妹自己就会想“是啊我学游泳的时候bulabulabula”,类似问题的解决都顺理成章了;然后继续再重复。
这就是我所看到的一次典型的积极正向心理体验的巨大好处!而这些,无疑是可以有效迁移到任何领域、包括学业学习上的。
所以,到底我们要怎么来“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呢?
就我所观察到的自家孩子的成长历程,我所认识到的是: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整体;内驱力,只是其中的一点。如果我们着眼于孩子整体的、完整的、健康的、终其一生的成长,那么内驱力本身,不会是一个问题。
爱孩子,无条件地爱!拥有完整的、无条件爱的孩子安全感充足,几乎可以应对任何问题。(这一点我自己反省:不够好;孩子的爱似乎更加无条件、更深刻不计较。)
尊重孩子,尊重他作为一个独立生命的存在,同时也因为这个生命尚未成熟而给予他必要的、具体而有效的帮助;帮助他体验努力和坚持的价值,帮助他体会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体验积极正向的心理感受,从而帮助他建立起对于自身力量的强大的自信。(努力中)
全身心地信任孩子,相信他天生的善意、好奇、学习成长的本能和巨大能力,反省自己的功利,减轻不必要的焦虑,给孩子时间和空间,相信孩子的成长。
把孩子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放在首位,给孩子充分的玩耍和放空的时候。(这点算不错。我家娃一直玩得很好,身体好所以才精力旺盛,才能有那么多“为什么?”)
最后,一个好的亲子关系,几乎可以在任何困难的时候有效地帮助到孩子和大人。我们亲子关系方面还算不错,所以让我能偶尔基于孩子傻乎乎的信任而玩一些诸如激将的小花招而能奏效;或者“语重心长”唾沫横飞地其实讲不清楚大道理的时候也能糊弄住孩子盲目信任“妈妈说的一定是对的”;或者有时其实是因为自己的情绪失控而恼羞成怒迁怒于孩子而且自我安慰、无原则地原谅自己“人无完人”的时候,孩子会大度地不跟我计较而是选择性失忆转头就忘,不影响下一次的亲密论战……
基本上,这些,就是我所理解的能有效“培养”孩子“内驱力”的“秘诀”了。
声明: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我们将立即更正和删除相关内容。
欢迎关注公众号【核桃编程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