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雷的白马们(亏大发了一天爆俩雷)
爆雷的白马们(亏大发了一天爆俩雷)大家可以看上图,消耗性生物资产包括哪些,说白了,就是要卖的各种家禽的肉和蛋。首先,上述减值的两个科目是来自于存货,这个存货呢,也是容易造假和调节报表的重要科目,比如之前财务造假的康美、以及扇贝跑了的獐子岛。2、报告期内,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摊销股权激励费用约定 5 亿元,对目前存栏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初步计提了减值准备约 25 亿元(最终数据以审计报告为准)。这一条着重给大家通俗说下,按照上市公司的会计制度,上市公司存货、并购资产以及坏账等科目在业绩承诺期或者每年都要进行减值测试,从而看看自己的资产有没有雷或者还是不是足量的,出于谨慎性原则,如果一旦发现有问题,就要计提出来,计入当期损益(业绩)。那温氏股份这次计提的大头(25亿)就来自于存栏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这两个代表啥?我们可以看看温氏股份往年财报的解释:
昨晚上市公司发的公告,可谓是大雷频出~今天就聊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吧。
第一个是,国内生猪养殖的巨头之一,温氏股份发布了2021年度业绩预告,可以说是非常惨:去年预计亏损130亿-138亿;扣非后亏损143亿-151亿。(也就是说只算刨掉一些补贴之外,主业亏得更多。)
原因,温氏股份也说得比较具体,我来给大家总结下:
1、猪肉价格大跌、同时,饲料等成本增加。一增一减之间就让公司猪肉相关业务亏损得厉害。
2、报告期内,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摊销股权激励费用约定 5 亿元,对目前存栏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初步计提了减值准备约 25 亿元(最终数据以审计报告为准)。
这一条着重给大家通俗说下,按照上市公司的会计制度,上市公司存货、并购资产以及坏账等科目在业绩承诺期或者每年都要进行减值测试,从而看看自己的资产有没有雷或者还是不是足量的,出于谨慎性原则,如果一旦发现有问题,就要计提出来,计入当期损益(业绩)。
那温氏股份这次计提的大头(25亿)就来自于存栏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这两个代表啥?我们可以看看温氏股份往年财报的解释:
首先,上述减值的两个科目是来自于存货,这个存货呢,也是容易造假和调节报表的重要科目,比如之前财务造假的康美、以及扇贝跑了的獐子岛。
大家可以看上图,消耗性生物资产包括哪些,说白了,就是要卖的各种家禽的肉和蛋。
生产性生物资产主要就是种,产生肉和蛋的方式。
那生物资产在什么时候会出现减值呢?温氏股份之前在业绩报告中也做出了解释,当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就要减值。
通俗理解,我卖一头猪的肉,根本不够我养一头猪的成本,这个时候,我存着这些可以杀的猪就要计算出,可能要亏多少钱来计入当期业绩,这个钱并没有实际亏损,而主要是遵循于会计准则。
所以更多的影响是在财报和情绪上,当然,对公司而言,经营肯定也是要受一定影响的。
如果过一段时间,影响减值的因素没有了,大家也可以看到,温氏股份在财报里说了,减值金额是可以予以恢复,并且能在原已计提的金额转回计入当期损益(业绩)。
这怎么理解呢?就是说,这个钱在财务报表上确实亏了,但如果今年一季度或者二季度的猪肉价格回来了,那温氏股份趁着去年价格低计提得越多,可能后边转回的金额也可能越多。那么未来业绩的变化将会是不小的反转。
也就是说温氏股份在猪周期拐点出现后的第一份财报,业绩预期大概率是有反转的。
那猪周期的拐点来了吗?我们来看下前几轮猪周期的走势: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当母猪数量减少导致生猪供给减少,出现供不应求的时候,猪周期的拐点就来了,那现在是不是已经开始了?
直接说结论吧,我们团队的观点,现在还没有到!
根据农业农村数据,11 月行业能繁母猪环比下降1.2%,预计 12 行业产能去化幅度在 0.0%-0.5%区间。但从历史数据来看,母猪存栏的去产能依然没有完成支撑猪肉价格上涨的比例。
另外,从猪肉价格来看,进入2022年以来,继续维持同比及环比的下跌,这大概率会导致生猪企业进一步亏损。所以一季度生猪企业的业绩将会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信号---是不是会继续亏下去。
从这个角度来说,猪周期是否出现了拐点大概率会在今年二季度明确。大家还是要稍安勿躁,如果已经在前段时间反弹中获利的,落袋为安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昨晚的第二个雷,就比较具有历史意义了。科创板上市公司恒誉环保发布公告:预计2021年亏损860万至1030万元,扣非后亏损2050万至2250万元。2021年营收预计为8300万元至8500万元。
根据科创板相关规定:若公司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前或者之后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低于1亿元,公司将在2021年年度报告披露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由此,恒誉环保也成为科创板首家“披星戴帽”的上市公司。
我去看了一眼,恒誉环保二级市场的表现,可以说是一泻千里,从2020年上市到本周五,公司股价累计下跌接近80%。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是成熟资本市场(注册制)才能带来的残酷性,公司的质地更加复杂,相对于的,投资风险也就更大。
所以有志于开通科创板的小伙伴,可以考虑买点相对应的基金,比如,双创50或者科创50,不求短期获益,只求追随中国科技发展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