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聋哑儿童捐赠倡议书(7岁孩子发起倡议)
向聋哑儿童捐赠倡议书(7岁孩子发起倡议)“非常欢迎!我负责落实。”3月15日,新洲区慈善会秘书长汪海燕得知消息后表示:可以接收新衣服,并代为捐给有需要的困难群体。她告诉记者,前不久,就有爱心人士捐了一批衣服,慈善会就把衣服送给了几位特困家庭的中学生。事情得从3月14日说起。当天,家住王店社区15栋的居民赵小凤,微信联系上网格员,说自己的外甥况天佑,叫他妈妈王莹把自己家的一批童装捐给困难儿童。但是他不知道怎么捐,于是就请自己外婆找王店社区咨询一下。王店社区党委书记李志红通过极目新闻记者,联系上“慈善之乡”新洲区慈善总会。3月27日,武汉市新洲区慈善会的志愿者拎着大包小包,先后走进邾城街、辛冲街,把共计50多件服装送给茜茜、强强(化名)这两位因病致困儿童。预计一周内,由光谷爱心人士王莹捐赠的329件童装,将全部送到有需要的人士手里。这个倡议来自王莹的7岁儿子、在光谷实验小学读二年级的况天佑,经过东湖高新区九峰街王店社区和楚天都市报极
极目新闻记者 胡长幸
视频剪辑 胡长幸
通讯员 张雅丽 桂静萍
3月27日,武汉市新洲区慈善会的志愿者拎着大包小包,先后走进邾城街、辛冲街,把共计50多件服装送给茜茜、强强(化名)这两位因病致困儿童。预计一周内,由光谷爱心人士王莹捐赠的329件童装,将全部送到有需要的人士手里。
这个倡议来自王莹的7岁儿子、在光谷实验小学读二年级的况天佑,经过东湖高新区九峰街王店社区和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牵线,闲置的新衣物找到了捐赠渠道,化作了爱心的力量。
外甥请外婆找捐赠衣物渠道
事情得从3月14日说起。当天,家住王店社区15栋的居民赵小凤,微信联系上网格员,说自己的外甥况天佑,叫他妈妈王莹把自己家的一批童装捐给困难儿童。但是他不知道怎么捐,于是就请自己外婆找王店社区咨询一下。王店社区党委书记李志红通过极目新闻记者,联系上“慈善之乡”新洲区慈善总会。
“非常欢迎!我负责落实。”3月15日,新洲区慈善会秘书长汪海燕得知消息后表示:可以接收新衣服,并代为捐给有需要的困难群体。她告诉记者,前不久,就有爱心人士捐了一批衣服,慈善会就把衣服送给了几位特困家庭的中学生。
况天佑的妈妈王莹说,她家住光谷青年城,曾经经营了一家童装店因故停业,留下了一批崭新的服装,包装都没拆,想发挥它们的价值。
把衣服捐出去的想法,最开始是况天佑提出来的。王莹回忆,以前一家人去外地山区旅游时,看见有一些孩子穿得不好,就顺便教育儿子要珍惜现在的生活环境,儿子似懂非懂地点头。
不过,王莹这几年向社区的爱心衣物箱捐了4、5次旧衣物,她儿子都主动帮忙。而在学校里,况天佑比较受大家的欢迎,因为他喜欢帮忙,比如扶不舒服的同学去医务室,帮老师搬运书本教材等。
“今年的3月8日,正好是况天佑的7岁生日,可能是他当时在电视上看见了关于困难儿童的报道,就跟我说,能不能把家里还存着的衣物捐给有需要的小朋友。”因为衣物存在王莹的母亲家,在儿子的建议下,她请母亲通过社区找到正规的捐赠渠道。
况天佑(右)和外婆
母子、慈善会协力关爱困难儿童
3月19日,王莹和况天佑母子俩行动起来。“孩子特别开心,整理、打包、搬运,他都想参与。”王莹说,由于有王店社区工作人员帮忙,她只让儿子搬了一包衣物下来,不过在去快递点的路上,她儿子拉着一辆拖车跑在最前面,脚趾不小心被拖车轧了一下也不停下。
3月22日,这一批衣物抵达新洲区慈善会办公地。经过工作人员分类整理、登记编号,共有外套、毛衣、长裤、短袖、羽绒服等329件,以3-6岁女童装为主,标牌价共计3万多元。
汪海燕介绍,这批衣服的赠送对象比一般的要难找,因为接收的都是女童装,尺码大小还不一样。他们花了十多天的时间,先定向询问拟受助家庭是否需要,然后再安排志愿者送上门,而且家长可以挑选。截至3月27日,已经有13户困难儿童家庭累计收到100余件衣物,预计还需要一周左右时间,就能完成这批衣服的捐赠。
“那些小朋友可以穿得暖和一点、好看一点了。”得知自己家捐出去的衣物,已经到了十几位小朋友的手里,况天佑很开心。王莹则表示,她和丈夫都希望孩子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别人,很高兴孩子在这么做。所以,王莹向新洲区慈善会提了小小的请求,希望捐赠证书上捐赠人写况天佑的名字。
汪海燕代表新洲区慈善会应允。她表示,近几年,以未成年人或家庭名义捐款的现象逐年增多。她个人认为,带上孩子或者鼓励孩子一起做慈善,一是想为孩子树个好榜样,二是将心比心,可怜天下父母心,给困境孩子一点帮助,多少缓解一下这些孩子父母的生活压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