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道德经中的自知之明(道德经知人者智)

道德经中的自知之明(道德经知人者智)圣人让我们抛弃的只是一些私心杂念,抛弃自己的妄想,什么叫做妄想?就是说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超出自己的道德范围的欲望和想法,就是一些妄想。比如说,一个人想通过不好的手段来获取利益,这个就是属于妄想,这个就是应该抛弃的私心杂念。其实圣人所强调的知足常乐,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么浮躁,更没有圣人说让我们要抛去物质的追求,让我们要抛弃物质的欲望,没有圣人是这样的。这句话的意思就说,言行不离道之规律能够长久,躯体虽死而精神永存的人,这才是一种长寿。在《道德经》中,老子说了这样几句话,他说:能够了解别人是有智慧,能够了解自己是高明,战胜别人是有力量,战胜自己是真正的强者,知道满足而不妄想是富有,努力不懈去奋斗才是有志气。这就是老子所说的那一句话,知足者富,和我们常说的知足者乐,有着明显的不同,很多人所理解的,知足常乐,是一种很庸俗的道德教条,和老子的思想大相庭径。在这里,我们先说出来两个观点,在古代有两个

《道德经》: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在《道德经》中的知人者智有这样一句话叫做: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句话的意思很浅显易懂,但是实则有很大的一种内涵,能够了解别人是一种智慧,能够了解自己才是真正的高明。

道德经中的自知之明(道德经知人者智)(1)

在生活中,大多数人都能找到别人身上的缺点,却永远看不到自己所犯的一种错误,这才是我们应该悟到的一种道理。也是我们应该掌握的一种人生哲学,处世哲理,看似浅显易懂,实则是老子智慧的结晶。通过外事外物来反观自己,悟出生命本来的一种面目,这就是大智慧。

在这一章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叫做: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道德经中的自知之明(道德经知人者智)(2)

这句话的意思就说,言行不离道之规律能够长久,躯体虽死而精神永存的人,这才是一种长寿。在《道德经》中,老子说了这样几句话,他说:能够了解别人是有智慧,能够了解自己是高明,战胜别人是有力量,战胜自己是真正的强者,知道满足而不妄想是富有,努力不懈去奋斗才是有志气。

这就是老子所说的那一句话,知足者富,和我们常说的知足者乐,有着明显的不同,很多人所理解的,知足常乐,是一种很庸俗的道德教条,和老子的思想大相庭径。

道德经中的自知之明(道德经知人者智)(3)

在这里,我们先说出来两个观点,在古代有两个观点,一个叫做知足常乐,这个很多人都知道,就是知道满足,经常开心,不用追求物质生活。但是在,王阳明的阳明心学中包括老子的道德经中的知足者富这句话中,解释的根本不是这样一个道理。

其实圣人所强调的知足常乐,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么浮躁,更没有圣人说让我们要抛去物质的追求,让我们要抛弃物质的欲望,没有圣人是这样的。

圣人让我们抛弃的只是一些私心杂念,抛弃自己的妄想,什么叫做妄想?就是说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超出自己的道德范围的欲望和想法,就是一些妄想。比如说,一个人想通过不好的手段来获取利益,这个就是属于妄想,这个就是应该抛弃的私心杂念。

道德经中的自知之明(道德经知人者智)(4)

而老子所说的知足者富,大概也是这样的一个道理。

让我们在具体事务上认识到大道的生命轨迹,比如说我们要得到我们理所应当得到的,比如说我们通过自己的奋斗,然后得到应有的财富,这个是必然得到的。但是在这样一个规律之外的事情,就叫做妄想是不可以实现的。

综合上面的话,也就是所说的符合大道的一个道理,而《道德经》中的那一句,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就是说当你符合这些规律的时候,就能够长长久久,躯体虽死而精神永存,这种精神就是值得追求的一个东西。

道德经中的自知之明(道德经知人者智)(5)

按照老子的一个思想,就是大道的生命要求,我们所要去的地方,是自然之所,使我们与道合二为一的综合点。我们从最刚开始的不愿意接受人要死亡这个词时,到最后我们读懂人生,心里逐渐接受了人要死去的事实,这也是一种自然的规律。

我们不要违背这种规律,自觉平静的去接受宿命的安排。我们更多的不用管我们死了之后怎么样,我们要懂得的就是在我们活着的时候不要违背自然规律,一切顺其自然,懂得知足者富,该有的欲望要保留,对于物质最基本的追求要有,但是不符合实际的欲望要抛弃。

本文由国学书舍原创,您对于这句话怎么看的呢?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