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民居风水传说(一扇竹门能震动到皇家金銮殿的传说)
古民居风水传说(一扇竹门能震动到皇家金銮殿的传说)这支贵龙的主行龙,是由一脉相连的众山峰组成,并不显眼。只有向西边生出的支脚显出一排排秀丽的山峰,十分显眼。还是风水大宗师杨公说得好:正龙身上不生峰,生峰都是支叶龙。从花垣行龙的局部看,这支迎峡的龙脉支脚也是一条小干龙。它从和尚岩西边的高山出发,途经卡子、清水塘、白果树、上排凼、中排凼和斗拱村等,止在高欠寨西方的清水江边。它一路上穿帐过峡,显出了贵龙独有的行踪,这就是古风水家说的:贵龙重重穿出帐,贱龙无帐空雄强。这支贵龙的东边不生支脚,只有西边生出一排排的支脚,是一支典型的卷帘殿试格行龙。我们都是新时代的人,对于这个荒诞不经的传说,肯定没人相信。可是,俗话说,无风不起浪。又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凡事皆有因,古人不可能凭白无故地编造这个传说,难道排凼水库真的是风水宝地?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我曾几次到排出水库和周边的寨子考察风水。记得我第一次到达排凼水库时,真的很希望看到传说中的竹门茅屋,可是,我
在花垣西南边的清水江畔,有一遍数百亩的梯田,梯田的上方有一遍古色古香的木材建筑群,其间夹杂有当代文明和崭新的楼房,这就是路桥村。
路桥村的背后,是植被茂盛的崇山峻岭,崇山峻岭的当中,有一方常倒映出蓝天白云的碧水,这就是排凼水库。
相传,在排凼水库的旁边,有一座茅草屋,独有的一扇门是用竹蔑简单编成的。主人家每天打开或关上这扇竹门时,都会震动到皇家的金銮殿。
在解放前,贫穷和苦难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受尽苦难的穷人,谁不盼望荣华富贵呢?排凼水库的传说,似乎让一些人看到了希望。一扇竹门就能震动到皇家,排凼水库肯定是风水宝地,所以,那一些想通过风水宝地萌生出富贵的人,都纷纷来排凼水库旁边葬坟。据当地人说,当时的贵州富豪杨老毛也来排凼水库葬坟,下葬的当天,有百余人上路,规模之浩大,穷人是无法相比的。
我们都是新时代的人,对于这个荒诞不经的传说,肯定没人相信。可是,俗话说,无风不起浪。又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凡事皆有因,古人不可能凭白无故地编造这个传说,难道排凼水库真的是风水宝地?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我曾几次到排出水库和周边的寨子考察风水。记得我第一次到达排凼水库时,真的很希望看到传说中的竹门茅屋,可是,我看到的只有水库旁边的青山和库中的碧水,竹门茅屋已经没有了。真是,竹门茅屋不复存,碧水青山依然在。
从花垣行龙的大局看,摩天岭龙脉在行至民乐镇卡子村和尚岩的一段,主要经过了四次大过峡:第一次在高留懂的西上方,第二次在小盐井的西上方,第三次在怪来山的西边,第四次在和尚岩。路桥村坐落的山脉,则是这四次大过峡西边最外层迎峡的龙脉支脚。
从花垣行龙的局部看,这支迎峡的龙脉支脚也是一条小干龙。它从和尚岩西边的高山出发,途经卡子、清水塘、白果树、上排凼、中排凼和斗拱村等,止在高欠寨西方的清水江边。它一路上穿帐过峡,显出了贵龙独有的行踪,这就是古风水家说的:贵龙重重穿出帐,贱龙无帐空雄强。这支贵龙的东边不生支脚,只有西边生出一排排的支脚,是一支典型的卷帘殿试格行龙。
这支贵龙的主行龙,是由一脉相连的众山峰组成,并不显眼。只有向西边生出的支脚显出一排排秀丽的山峰,十分显眼。还是风水大宗师杨公说得好:正龙身上不生峰,生峰都是支叶龙。
排凼水库的上方,中排凼的坐落地,正是这支贵龙的一处过峡处。
排凼水库左边的山脉,是送峡的龙脉支脚;右边的山脉,则是迎峡的龙脉支脚。这正是杨公所说的:一剥一换寻断处,断处两边生拥护。
夯浯即是路桥村部驻地坐落在送峡的龙脉支脚下;鸡公寨则坐落在迎峡的支脚中。
从路桥村的小局部看,夯浯和鸡公寨坐落的龙脉支脚也是两支小龙脉。因鸡公寨坐落的小龙脉向两边生出的支脚多且长,而夯浯的小龙脉生出的支脚短而少,所以,鸡公寨的龙脉比夯浯的龙脉尊贵得多。这也是鸡公寨能出州长和县长的原因。
州长,相当于古时的知府。县长,则相当于古时的七品官。想了解能萌生出知府和七品官的行龙与结穴有多大的风水爱好者,可以到鸡公寨去学习和体会。
由于龙脉过峡时有支脚迎送,可谓戒备森严,所以,常有支脚龙在当中结穴。排凼水库坐落在龙脉过峡的一侧,确实有支脚龙结穴,并且,还是一个厅级风水。也许路桥的先民已经预感到此地有能萌生出高官的龙穴,但是,又不好直说,只好编造一个传说来比喻吧。
路桥村坐落的行龙,它的支脚结穴就能萌生出州长,那么,它的正结穴能荫生出省长是无疑的。我既然熟知这条龙脉的起始与终结,当然也知道它的正穴结在何处。具体来说,它的正穴有两个:一个是腰落穴,即是骑龙穴,一个是终结穴。两个都属于部级风水。
按古人的说法,部级风水属于风水大地,而且,古人有规纪,看到风水大地的人,是不能随便说出的,因此,我在此不好破规纪而透露这两个大龙穴的具体位置,还望读者体谅。
【作者简介】田巴章,1965年2月22日生,苗族,花垣县人,曾学过周易预测学和四柱预测学,后落根于风水学,对苗疆风水有独到的研究,著有《苗疆风水》等,被苗族学者称为花垣历史上第一个著书的花垣风水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