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香港回归23年发展成果(香港已经回归23年)

香港回归23年发展成果(香港已经回归23年)现在我们就能明白,英国最近扬言要撤回英国籍的非常任法官实际上是摆出了一种要挟的姿态。它的逻辑链条是:英国撤回这些法官,进而损害香港的国际形象,令香港的司法体系受到西方普通法系国家的普遍质疑,进一步影响香港的营商环境,最终动摇香港的亚太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的地位。在英国人看来,这是一个“杀伤链”,是一套组合拳。1997年时任香港终审法院首席法官李国能大法官在香港终审法院引入了“非常任法官制度”,符合条件的已退休香港法官、香港大律师和其他普通法地区的现职或退休法官可以担任香港终审法院的非常任法官,并设有任期限制。香港学界认为设置这个制度的初衷是希望通过邀请海外资深法官加入,推进终审法院的判决获国际认同,促使海外法院援引香港案例。直新闻:英国这份“半年报告”还扬言考虑撤走英籍香港终审法院非常任法官。你对此怎么看?特约评论员 吴蔚:在评价此事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两个概念,一个是“香港终审法院”,一

香港回归23年发展成果(香港已经回归23年)(1)

直新闻:英国发表所谓《香港半年报告书》,对香港事务指手画脚,更污蔑香港国安法是所谓“对一国两制承诺的严重冲击”,对此你有何观察?

特约评论员 吴蔚:英国炮制的这份所谓“半年报告”给我一种“大英帝国至今活在梦里”的感觉。报告里有这样一句话:“英国会密切监视国安法的使用,包括其对在港英籍法官于香港司法系统中角色的影响。”大家品一品,“密切监视”这措辞,是不是颇有点殖民遗风,仿佛今天的香港仍然是它大英帝国的殖民地一般。我诚恳建议英国朋友们能够醒一醒,2021年都快到了,关于日不落帝国的所谓“美好追忆”可以去图书馆、博物馆里寻找答案。今天之香港,是中国之香港,97回归已是23年前的故事了。

实际上,英国当局炮制的这份“半年报告”已经是老黄历了,自1997年7月以来,英国政府每半年都要向英国国会提交一份关于《中英联合声明》在香港的实行情况报告。不难看出,英国这份报告的一切所谓“赋能来源”与所谓“舆论关切”其实都围绕着《中英联合声明》,那么关于这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签署的联合声明,我们是如何看待的呢?以下是中方的权威论述:《中英联合声明》涉及英方的条款均已履行完毕。

今年6月20日,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发言人尤文泽有一段发声值得反复研读,他表示:中国管治香港的法律依据是宪法和香港基本法,而不是《中英联合声明》。《中英联合声明》没有赋予英国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承担任何责任,英国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无主权、无治权、无监督权。《中英联合声明》不能成为任何外国、组织和个人干涉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的借口。

香港回归23年发展成果(香港已经回归23年)(2)


直新闻:英国这份“半年报告”还扬言考虑撤走英籍香港终审法院非常任法官。你对此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吴蔚:在评价此事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两个概念,一个是“香港终审法院”,一个是“非常任法官”。

香港沿袭英国的普通法系,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香港特区设立终审法院,由此取代了设在英国伦敦的枢密院司法委员会,作为香港的最终上诉法院。也就是说,在被英国殖民时期,香港并不存在所谓的“司法独立”,官司扯不清楚最高可以一路上诉到宗主国,也就是英国。香港以前有一句俗语:“告到女王门口”,指的就是上诉到伦敦枢密院司法委员会。所以每当有英国政客出来说什么“香港享有司法独立”,我就会冷笑一句:殖民者也配提“司法独立”吗?

1997年时任香港终审法院首席法官李国能大法官在香港终审法院引入了“非常任法官制度”,符合条件的已退休香港法官、香港大律师和其他普通法地区的现职或退休法官可以担任香港终审法院的非常任法官,并设有任期限制。香港学界认为设置这个制度的初衷是希望通过邀请海外资深法官加入,推进终审法院的判决获国际认同,促使海外法院援引香港案例。

现在我们就能明白,英国最近扬言要撤回英国籍的非常任法官实际上是摆出了一种要挟的姿态。它的逻辑链条是:英国撤回这些法官,进而损害香港的国际形象,令香港的司法体系受到西方普通法系国家的普遍质疑,进一步影响香港的营商环境,最终动摇香港的亚太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的地位。在英国人看来,这是一个“杀伤链”,是一套组合拳。

我暂且不论这套组合拳能给香港带来多大的伤害,就单论一个“香港的法治究竟是谁在守护”的问题。去年“修例风波”以来,香港遭受“黑暴”冲击大家有目共睹,倘若真如英国人所标榜的那样长期关注香港局势,为何在英国几番表态下香港没有恢复平静,反而越闹越大呢?恰恰是令英国“浑身不自在”的香港国安法最终稳住了局面,还香港社会一个太平。现在这群殖民者跳出来骂:香港国安法影响“一国两制承诺”,这分明就是“国际驰名双标”。

一个深受“黑暴”侵袭、深受境外势力干涉的香港,一个繁荣稳定、搭乘中国经济成长快车的香港,你让国际投资者自己用脚投票,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因此,我认为英国政府的这番要挟更像“虚张声势”,英国在香港那么多英资机构,那么多利益需要维系,撤走这些法官砸的是谁家的盘子,心里没数吗?

当然,也有香港朋友提醒我,在香港推进司法改革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英国人这一套动作非常像是“提前听到了风声”,摆出了一副“宁走不从”的姿态。我跟这位香港朋友不约而同地说出一句:要走就走,绝不挽留。

香港回归23年发展成果(香港已经回归23年)(3)


直新闻:另一方面,香港此刻正面临新一轮疫情冲击,“舞会群组”引发的聚集性感染引发香港舆论热议。吴先生,你如何展望香港的防疫形势?

特约评论员 吴蔚:11月25日,林郑月娥将发布新的施政报告,在这个全港社会各界盼望经济苏复、通关通行、民生纾困的关键节点前夕,香港暴发了新一轮疫情,确实令人非常不是滋味。此前有民调显示,香港市民对港府施政报告最大的期待就是:有效控制新冠疫情。

今天我也问候了一下香港的朋友,他告诉我,现在的香港社会存在着一种“抗疫疲劳”。说得再直白一些就是:在家里闷得太久了,与亲朋好友保持社交距离太久了。“舞会群组”引发的疫情传播,某种程度上就是这种弥漫在香港社会中“抗疫疲劳”心态的直观体现。但是我很想劝告香港同胞一句:长痛不如短痛,倘若无法在香港形成一股凝聚力,众志成城下定决心地推行更加坚决、果断的疫情防控策略,就凭现在十分有限的措施,第五波、第六波疫情袭来,也只是时间问题。到时候就别说什么感恩节、圣诞节了,春节都不一定能够好好过。

在这里我还是要批评香港那些不负责任的反对派,他们做了一件性质非常恶劣的事情,那就是“将疫情防控泛政治化”。前段时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特区政府推出了全民自愿核酸检测计划。许多反对派出来阴阳怪气,说什么“DNA送中”、个人隐私泄露,香港疫情如今迟迟得不到有效控制,这群打嘴炮的反对派要负很大责任。

因此我个人判断,香港要想有效控制疫情,一方面得向内地学习,采取严格果断彻底的防疫措施,精确到社区街道。另一方面,就是“防疫政策去政治化”,上下同心。香港市民必须意识到,疫情防控是一个需要人人参与,人人努力的全民战役。在这个非常时刻,个人的权益要暂时部分让渡于集体利益。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