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到苏州虎丘(到苏州不游虎丘)
苏东坡到苏州虎丘(到苏州不游虎丘)2、断梁殿山门西面墙壁上镶嵌一石碑“永禁虎丘开设染坊污染河道碑”。清乾隆年间,为保护山塘河水免遭虎丘周遭染坊污染,地方政府颁布永禁令,并勒此碑。1、虎丘云岩寺大山门大山门前横穿千年古街山塘街,虎丘即七里山塘的终点。隔河可见云岩寺照壁“海涌流辉”四字,道出虎丘原名海涌。相传,虎丘乃远古时期大海中一岛屿,随海水潮汐,若沉若浮,故而得名。春秋时期,吴王阖闾葬于此山。相传三日后,白虎蹲踞其墓上,遂改名虎丘。进山门抬头见“虎阜禅寺”门额,为清康熙帝玄烨御笔亲题。虎丘成为佛教圣地由来已久。据《异地记》载:东晋时,丞相之孙司徒王珣和其弟司空王珉曾在虎丘营造别墅,后舍宅为寺,成虎丘山寺,后改名为武丘报恩寺,宋称云岩禅寺,清康熙帝金口改为虎阜禅寺。康熙帝曾六次巡幸虎丘,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最后一次巡幸虎丘时,写下这匾额。
虎丘,苏州人誉其为“吴中第一名胜”。海拔约36米,总面积约18.9公顷,是距离苏州古城最近的风景名胜区之一。传说,春秋吴王阖闾墓就在山中,墓中玄机重重,甚为传奇。虎丘林木茂盛,山石灵怪,古迹遍布,四时风景宜人。古刹名寺趺坐山中,令人更添思古之幽情。
虎丘人文历史积淀深厚,许多苏州掌故都与此地有瓜葛。读懂虎丘等于读懂半部苏州历史。游人到苏州必游虎丘。宋苏东坡就曾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明文人李流芳则对虎丘景色有“九宜”的评价。
虎丘景区分前山、后山。前山以人文胜迹著称,后山则以自然景观为胜。
各景点介绍如下:
1、虎丘云岩寺大山门
大山门前横穿千年古街山塘街,虎丘即七里山塘的终点。隔河可见云岩寺照壁“海涌流辉”四字,道出虎丘原名海涌。相传,虎丘乃远古时期大海中一岛屿,随海水潮汐,若沉若浮,故而得名。春秋时期,吴王阖闾葬于此山。相传三日后,白虎蹲踞其墓上,遂改名虎丘。
进山门抬头见“虎阜禅寺”门额,为清康熙帝玄烨御笔亲题。虎丘成为佛教圣地由来已久。据《异地记》载:东晋时,丞相之孙司徒王珣和其弟司空王珉曾在虎丘营造别墅,后舍宅为寺,成虎丘山寺,后改名为武丘报恩寺,宋称云岩禅寺,清康熙帝金口改为虎阜禅寺。康熙帝曾六次巡幸虎丘,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最后一次巡幸虎丘时,写下这匾额。
山门西面墙壁上镶嵌一石碑“永禁虎丘开设染坊污染河道碑”。清乾隆年间,为保护山塘河水免遭虎丘周遭染坊污染,地方政府颁布永禁令,并勒此碑。
2、断梁殿
原为云岩寺的二山门,始建于唐,重建于元至元四年(1338年)。为三开间的木结构建筑,因建筑正梁为两根一间半长的圆木接成,代替原来三根一开间的主梁,远观如同断梁,故称“断梁殿”。房屋构建为框架结构,有“千年不倒断梁殿”之说。
苏州一地古建筑成就极高,断梁殿或者无梁殿在苏州他处也有留存。
二山门南面悬挂“大吴胜壤”匾额。取南朝顾野王《虎丘山序》中语。意为,虎丘是吴中形胜之地。北面悬挂“含真藏古”匾额,为现代学者梁漱溟所题。语出东晋《虎丘序略》,意为赞誉虎丘有山水形胜真趣,又兼得人文古雅。
3、憨憨泉
传为梁代高僧憨憨法师所凿,故名。憨憨泉水质优良,民间相传此泉“井底泉眼潜通海”,有治眼疾之效,又称“海涌泉”。后民间有此传说,憨憨泉是一瞎眼的沙弥,一日摔倒在这里,心想有青苔的地方地下一定有水,于是十指刨地,终成此泉,并用泉水治好了自己的眼疾。
4、试剑石
眼前的巨石中开,如同刀削斧劈一般。相传,吴王阖闾命干将莫邪夫妇铸剑。夫妇二人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精英”,在匠门外冶炼三月,终得一双雌雄宝剑。吴王得雌剑,试其锋,将巨石劈成两半。另有传说,秦始皇到苏州寻找吴王墓,见巨石上蹲踞一只白虎,遂挥剑砍杀。白虎遁逃,只在石头上留下剑痕。
其实,巨石为典型的火山凝灰岩,石缝为久经风化所致。
“试剑石”三字原为北宋吕升卿所写,今为僧人逸溪补书。试剑石边刻有元代顾瑛的一首诗:剑试一痕秋,崖倾水断流。如何百年后,不斩赵高头。
5、古真娘亭
眼前石亭是为一美丽女子所立。真娘,原名胡瑞珍,因唐代安史之乱南逃至此,被骗流落在阊门外“乐云楼”妓院。真娘才艺双绝,卖艺不卖身,佳丽之名与杭州苏小小并齐。书生王荫祥重金贿赠鸨母,欲宿真娘处。真娘投缳自尽,以死守身。王荫祥大为震惊,厚葬真娘于虎丘,并立誓终身不娶。
自唐以来,诸多名士对此事都有题咏。清陈璜《重修真娘墓记》中记载,当时的真娘墓几乎与“昭君之青冢、太真之马嵬”齐名。
石亭前另有“香魂”等摩崖石刻留存。
6、千人石
虎丘前山最重要的景点之一。千人石平坦如砥,广2亩,石呈暗红色。摩崖石刻遍布四周。
相传,吴王阖闾的墓建成之后,其子夫差害怕工匠们泄露墓内机关,就以饮酒的名义,召集了参加铸造墓地的千余名工匠聚集在石上观看鹤舞,并最终将所有人杀死。工匠们的鲜血渗入石头,血迹日久不褪。以后每逢阴雨天,就能见到千人石呈现暗红色。其实,千人石呈现暗红色是因为千人石原是海底火山凝灰岩,石呈酸性且含有铁矿的缘故。
前世是得名另有一说。相传,东晋高僧竺道生曾在千人石上聚石为徒,开讲《涅槃经》,说道众生皆有佛性,并问群石:如我所说,契佛心否?群石领会其意,皆点头,白鸟驻足静听,千叶白莲竟也在寒冬一齐开放。故有“生公说法,顽石点头”之说。时久,来听生公讲经的人越来越多,最盛时巨石之上千人列坐,后人遂将此石称为“千人石”或“千人坐”。
白莲池中有一块暗红色石头上刻有“点头”二字,就是源于“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传说。池边另留有“生公讲台”的摩崖石刻,相传为唐代“笔虎”李阳冰手书。
春秋时,吴国将军孙武受命于吴王阖闾,在千人石上操练由宫女组成的军队,小试兵法。队长是吴王的两位宠姬,不听孙武号令,几次三番嬉笑演兵场,终被孙武斩于军前。从此留下“三令五申”的典故和千人石东边的“孙武子亭”。
秦末,项羽曾在此号令八千江东子弟揭竿而起。时至明朝,千人石则成为一年一度中秋“虎丘曲会”的舞台。明代散文家袁宏道《虎丘记》中记载曲会盛况:“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无不靓装丽服。从千人石至山门,栉比如鳞”。虎丘曲会只唱昆曲,且一唱就是近300年。
1909年,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化团体——南社在苏州虎丘成立,从此拉开了反对清政府腐败统治的斗争序幕。
7、二仙亭
坐落在千人石北侧,得名于陈抟(tuan)和吕洞宾曾在此下棋的传说。石亭原为宋代建筑,清嘉庆年间重建,全用花岗岩石材。石亭雕刻精细,有二龙戏珠浮雕等艺术精品。
石亭外侧一对联:昔日岳阳曾显迹,今日虎阜再留踪。写的是吕洞宾云游四海,在虎丘停留的传说。石亭内侧对联“梦里说梦原非梦,元里求元便是元(音玄)。”上联说宋代道人陈抟嗜睡,一睡多年,醒来将身边樵夫视作梦中人。陈抟嗜睡说梦,是对于现实的失望,然而道家对于“道”则有自己的见解。下联意思是说万事只要循着事物发展的规律,就能找到事物的本真。
二仙亭内石碑刻有陈抟、吕洞宾“二仙”的神像。
8、“虎丘剑池”摩崖石刻
苏州民间有“假虎丘,真剑池”的说法,即源于二仙亭西侧这四个字。一说,四字原为唐代颜真卿所写,日久经风化,“虎丘”二字因剥落而模糊不清。明万历四年(1576年)苏州石刻名家章仲玉钩摩补刻。相对“剑池”的原版而言,“虎丘”有了假之嫌。
另有一说,虎丘原为大海中的岛屿,后因吴王阖闾葬于其中,山体疑为人工堆砌而成。
9、走进“别有洞天”圆洞门
走进圆洞门就见剑池泉水。“池暗生寒气”、“空山剑气深”,气氛与外面截然不同。
10、剑池的名字从何得来?大致有三种说法。
一说据《越绝书》载:阖闾墓在虎丘山下,池广六十步,水深一丈五尺。史载墓中“铜椁三重,倾水银为池,黄金珍玉为凫雁”。因阖闾生前酷爱宝剑,下葬时以“鱼肠”等名剑3000柄殉葬,故有“剑池”之称。
另说,《元和郡县志》记载秦始皇、孙权都曾寻过阖闾墓,剑池可能是他们寻剑挖地而成。
宋人王禹偁(cheng)《剑池铭并序》则认为:剑池是古人淬剑之池,出于自然。
明代,剑池水曾一度干涸。1505年,王鏊和他们的学生唐寅等人来到虎丘,踏入干涸的剑池,在一个疑似墓门的洞穴上留下了:弘治乙丑侍郎王鏊来游,诸子唐寅侍从的字迹。
1955年,景区清理剑池时,发现了池底北端的“人”字形洞穴。高两三米,可容一人进出。洞底横置三块石板(后经考证,淤泥中另有一块石板,总计是四块石板)宽约三尺半,高约两尺。此洞明显为人工所建,极有可能为阖闾墓墓门。1978年10月,池水再次被抽干,有人伸手摸到石板厚16~18厘米。但两次清淤都没有能搬动石块。后为保护山顶倾斜的虎丘古塔最终没有挖掘此洞。洞穴内究竟有什么,至今不得而知。
阖闾墓是否真在虎丘,因剑池未开挖而成为千古之谜。
红色篆体“剑池”二字,出于元代周伯琦之笔。民间则传说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所写。
剑池四周峭壁上遍布各时期的摩崖石刻,不仅是书法精品,也见证了剑池的沧桑和神秘。
“风壑云泉”,相传为宋代大书法家米芾(fu)所写。此人爱石成癖,四字将剑池幽谷生风、云锁清泉的空间环境概述得十分传神。
11、云岩寺塔
俗称虎丘塔,塔八面七层,是江南现存唯一的砖结构古塔。塔中出土文物印证古塔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完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古塔塔高47.7米,塔顶中心偏离中心垂直线2.34米。古塔因身姿独特,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
据勘测,古塔倾斜是因为塔基松软,加之苏州雨水偏多,致使古塔顺山势向后山倾斜。
文献记载,明代虎丘塔就已经明显倾斜。明末崇祯十一年(1638年),在修葺古塔第七层时,采用了纠偏措施。所以整体向后山倾斜的虎丘塔,塔尖却是向前山偏的。
虎丘塔是姑苏城的象征。古有“未进苏州城,先见虎丘塔”的说法。为了更好地保护古城象征,苏州人民政府在1956年、1981奶奶分别对其进行了维修。
1956年采用了铁箍灌浆法,像箍桶一样,每层塔内用铁箍绑紧,地基浇灌水泥,有效地消除了塔身的裂缝。
1981年起,耗费5年时间对塔基进行加固。在塔基下人工打44个孔,灌钢筋水泥做成水泥壳体,以起到地下防水的作用。又更换部分砖,有效制止了塔身的继续倾斜。
三、知识拓展
1、吴王阖闾
3000年前,陕西岐山泰伯、仲雍奔吴。泰伯第21代孙公子光,在“专诸刺王僚”政变后称吴王,史称阖闾。文用伍子胥,武推孙武。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在其命令下修筑阖闾城,即苏州城。公元前496年,阖闾亲征越国,死于椎李。其子夫差将其葬于海涌。
2、李流芳和“九宜”
李流芳,明万历年间人,著名文学家。九宜指:宜月、宜雪、宜雨、宜烟、宜春晓、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阳。及虎丘四季皆宜宜游览之意。
3、虎丘山寺
始分东西两寺,寺宇壮观,包含罗汉堂、伽蓝堂、天后宫、花神庙等建筑,为当时东南一大佛教丛林,为“五山十刹”之一。
4、武丘报恩寺
唐代避讳高祖李渊祖父李虎名讳,改虎丘为武丘。
5、永禁虎丘开设染坊污染河道碑
清乾隆年间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为防止水污染而立下的政府令。早于英美百年以上。
6、无量殿
现处古城盘门一居民小区内。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原为明开元寺内藏经阁。因全部用磨砖嵌缝砌成,没有传统的木梁,故又称无梁殿。
7、蒯鹏(kuai)、姚承祖
蒯鹏,生于明初,苏州太湖边香山人。为苏州香山工匠的杰出代表。随父亲进京建筑皇宫。后官至工部左侍郎,主持修建了北京皇宫、皇宫前三殿、长陵、定陵、北京西苑等诸多重要建筑。其中,承天门即今天安门。紫禁城、明十三陵等已被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姚承祖,近代香山建筑大师,整理编著了《营造法原》一书,并设计建造了木渎严家花园等著名建筑。
8、梁漱溟
近代著名学者,哲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被尊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儒家”,毛泽东之友。
9、顾野王
生于吴中光福,南朝梁、陈间史学家,著有《玉篇》,与《说文解字》齐名。“大吴胜壤”出于其《虎丘山序》中:“仰巨丽之名山,信大吴之胜壤”。
10、憨憨法师
生于梁天监年间,自宝华山来虎丘,曾任虎丘山寺住持。憨,原有痴傻之意,也有憨厚诚实之义,褒义。
11、匠门
今苏州古城东相门。春秋时期,因吴国铸造青铜器的工匠聚在此,故称。今相门东为苏州工业园区。
12、顾瑛
元末文学家,昆山人。家业豪富,轻财好客,万年散尽家财,落发为僧。
13、昭君之青冢,太真之马嵬
昭君墓又名青冢,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大黑河畔。太真即杨贵妃,安史之乱时被逼死在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市西)
14、竺道生
为“道震西城,名被东国”的中国佛教四大翻译家之一鸠摩罗什的弟子,又称生公。倡导顿悟成佛说,为禅宗思想之先驱。曾因此被旧学视为邪说,遂引出后来虎丘千人石上聚石为徒、布道说法的故事。
15、李阳冰
唐代书法家,工于小篆,为唐代之冠。因书法以劲瘦取胜,人称“虎笔”。此人为诗人李白族叔。
16、孙武
据《甲山北浮孙氏宗谱》载,本姓田,名开,字子疆,为田完世孙。入吴后吴王赐姓孙,孙膑为其曾孙。
孙武在苏州穹窿山中完成了《孙子兵法》,成为后世兵法之祖,被推为“兵圣”。其墓在今苏州相城区。
17、虎丘曲会
史书载为“虎丘听歌”或“虎丘曲会”,每年中秋举办,是昆区兴盛时期的标志事件。明代散文家袁宏道在《虎丘记》中对其有详尽的描写。
18、南社
中国近代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文化团体,1909年成立于苏州,其发起人是柳亚子、高旭和陈去病等,南社受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的影响,取“操南音,不忘本也”之意,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倡民族气节,反对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为辛亥革命做了非常重要的舆论准备。
南社纪念馆坐落在山塘街,现已对外开放。
19、陈抟
宋初道人,道学思想家,创立了以《太极图》等为主题的“先天易学”,开拓了宋代易学研究的新思潮。民间传说他能“一睡三十年”。
20、吕洞宾
传说为八仙之一。苏州传统医学界供奉其为祖师爷。相传,每年农历四月十四是他的生日,苏州人涌上街头寻找仙踪。“轧神仙”的民俗活动被称为苏州人自己的狂欢节。
21、“元”读“玄”
元代替玄,以此避讳清康熙帝玄烨名讳。
22、剑池摩崖石刻
《阖闾诗》作者为明代苏州人高启,被称为明初“吴中四杰”。
23、周伯琦
字伯温,鄱阳人。元代书法大家,工诗文,擅书法,其篆、隶、真、草皆为上品。著有《六书正讹》、《说文字原》及诗文稿若干卷。留园中“长留天地间”石刻,疑为他的手笔。
24、虎丘塔出土文物
1957年,在对虎丘塔进行大修期间,古塔中出土了经箱、铜佛、刺绣等一批文物。其中,1957年5月15日出土的越窑秘色瓷莲花碗被鉴定为国宝级文物,现为苏州博物馆镇馆之宝。
25、中国的比萨斜塔
虎丘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高47.7米,比比萨斜塔矮6米;塔尖偏离2.34米,是比萨斜塔的一半;塔身落成于961年,比比萨斜塔早完工210年(意大利比萨斜塔始建于1173年,因地基不均匀,涂层松软而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