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书的第五天(坚持抄书第六天)
抄书的第五天(坚持抄书第六天)上阙写了白云山伏击战的胜利,此谓“点”的描绘,下阕写白云山战斗后,红军十五日的七百里反击战的胜利,此谓“线”的铺展,点线结合,是本篇的结构特征。另外通观全词,我们会发现这首词非常有特色,诗人一开始并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而是通过拟人、象征等艺术手法从侧面描绘战场,如密布的战云、四起的杀声、摇曳的树木等,经过一系列的侧面描写后,才正面描写战场。 从古至今,描写战争的诗词有很多,其中也不乏佳作妙句,但以词的方式完整的表现整个战斗过程,在前人所作的诗词中是极为少见的,这主要是因为这些诗词的作者大多没有实际的作战经验,对战斗生活缺乏了解。而毛泽东是一个有着丰富战斗经历的军事家,他常以战事入词,写下了大量讴歌革命战争的诗词,本篇就是其中之一。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对红军的第一次围剿失败后,蒋介石并不甘心,于1931年4月调集20万兵力,对红军进行第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毛泽东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
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对红军的第一次围剿失败后,蒋介石并不甘心,于1931年4月调集20万兵力,对红军进行第二次大围剿,敌人这次吸取了第一次围剿的教训,采用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方法。面对敌人的步步紧逼,我军采用“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先利用东固地带的有利地形,对前进到此处的敌人突然发起攻击,一举歼敌两个师,然后回师向东,15天内横扫700里,五战五胜,粉碎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这首词就是在胜利的凯哥声中所作。
从古至今,描写战争的诗词有很多,其中也不乏佳作妙句,但以词的方式完整的表现整个战斗过程,在前人所作的诗词中是极为少见的,这主要是因为这些诗词的作者大多没有实际的作战经验,对战斗生活缺乏了解。而毛泽东是一个有着丰富战斗经历的军事家,他常以战事入词,写下了大量讴歌革命战争的诗词,本篇就是其中之一。
上阙写了白云山伏击战的胜利,此谓“点”的描绘,下阕写白云山战斗后,红军十五日的七百里反击战的胜利,此谓“线”的铺展,点线结合,是本篇的结构特征。另外通观全词,我们会发现这首词非常有特色,诗人一开始并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而是通过拟人、象征等艺术手法从侧面描绘战场,如密布的战云、四起的杀声、摇曳的树木等,经过一系列的侧面描写后,才正面描写战场。
毛主席的词,善于铺排大事,避实就虚,句中的空间张力较大,充分显现了词作大家的气度。
欢迎大家留言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