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机构改革新旧对比表(全市机构改革后增挂的这块牌子)
沈阳市机构改革新旧对比表(全市机构改革后增挂的这块牌子)从地下作坊到家庭工业,再到乡镇企业、现代企业,金华工业的“星星之火”就是从墁塘开始燎原。它不仅推广了一种模式,更打开了思想解放之门,开启了走向工业强市的道路。“墁塘之路”被称为富民之路、工业强市的开端。时任金华地委书记厉德馨看到该村“庭前院后响叮当,家家户户致富忙”的景象,心情很激动。当即要求《金华报》以《墁塘之路》为题刊发新闻和评论,号召全地区农村凡有条件的都要积极发展家庭工业。(向上滑动查看全文)如今,在永康的一些展会或者乔迁、婚嫁等喜庆场合,人们还能经常看到做工精细的杆秤。它代表着非遗文化的传承,有着吉祥的寓意,甚至“五金之都”的起源都与它相关。永康人有打铁补锅的手艺,当年胡库公社墁塘村的特长就是钉秤。1981年底,当地农村基本完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墁塘人就是凭这手艺,走村串户钉秤换大米,以填补粮食不足。
1月10日,全市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召开。新的党政机构架构充分体现金华的市情和特色:为强化都市区共建发展政策研究、综合协调、督促落实等职责,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对外增挂市金义都市区共建办公室牌子。
这块“共建办”的牌子,回应着全市各地“共建图强”的强烈呼声,也隐含着从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的时代逻辑:时代潮流滚滚向前,改革开放后曾为金华发展作出历史性贡献的县域经济模式显出疲态,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都市区经济则正在蓬勃生长。作为全国最早的城市群建设实践地之一,金华阔步迈向更具活力、魅力、竞争力的现代化都市区。
县域经济推动跨越发展
回首金华的改革开放史,可以说是县域经济模式直接推动了经济的跨越腾飞。几乎每个县(市、区)都打造出各具特色的“金名片”,也书写了一段段充满草根气息的创业传奇。
(向上滑动查看全文)
如今,在永康的一些展会或者乔迁、婚嫁等喜庆场合,人们还能经常看到做工精细的杆秤。它代表着非遗文化的传承,有着吉祥的寓意,甚至“五金之都”的起源都与它相关。
永康人有打铁补锅的手艺,当年胡库公社墁塘村的特长就是钉秤。1981年底,当地农村基本完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墁塘人就是凭这手艺,走村串户钉秤换大米,以填补粮食不足。
时任金华地委书记厉德馨看到该村“庭前院后响叮当,家家户户致富忙”的景象,心情很激动。当即要求《金华报》以《墁塘之路》为题刊发新闻和评论,号召全地区农村凡有条件的都要积极发展家庭工业。
从地下作坊到家庭工业,再到乡镇企业、现代企业,金华工业的“星星之火”就是从墁塘开始燎原。它不仅推广了一种模式,更打开了思想解放之门,开启了走向工业强市的道路。“墁塘之路”被称为富民之路、工业强市的开端。
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节点,时任义乌县委书记谢高华“提着乌纱帽办市场”的往事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20世纪70年代末,拥有悠久经商传统的义乌农民形成了自发性的小商品市场,县工商局曾尝试性给商户颁发临时许可证,但有关方面又时不时采取取缔行动。“为什么不让我们做小商品生意?”个体户冯爱倩和谢高华的一场“争论”为小商品经营赢得“一席之地”,义乌市场的“闸门”打开了。
从1984年提出“兴商建县”方针,到1991年义乌小商品市场排名全国十大市场之首,再到1993年提出实施“以商促工、贸工联动”战略,2011年完成了义乌国际商贸城5区市场建设,义乌发展从“鸡毛换糖”到“世界超市”嬗变的历史,既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一个缩影,也是金华县域经济发展的另一个典型。
除了永康的五金、义乌的小商品市场,过去40多年各县(市、区)都各有所长。
金华市区致力发展汽摩配产业及汽车整车制造,形成了整车系列和零部件系列数百种产品,形成了金华第一大主导产业。
东阳既有基于“百工之乡”悠久传统的红木木雕、建筑产业,还“无中生有”发展起影视文化产业,成为知名的“东方好莱坞”。
“书画之乡”浦江从一颗颗小小的玻璃珠起步,发展到水晶灯具,再到水晶玻璃工艺品,最终收获“水晶之都”的美誉,绗缝、锁业也成为当地的富民产业。
兰溪是“中国织造名城”,武义成为“温泉养生名城”,磐安是“中国药材之乡”……
这些城市名片,都从产业角度来增加辨识度,也十分鲜明地彰显县域经济的特色。
城市群建设的探索实践
不容否认,县域经济为金华乃至浙江经济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在全国百强县中,浙江数量位居首席,义乌、东阳、永康连年跻身这一榜单。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各城市之间的经济往来、社会往来越来越密切。此时,县域经济的先天局限性逐步显现,如资源整合能力有限、行政分割造成资源浪费严重,以及中心城市创新要素和公共资源共享性较差等。这使得原本有限的资源要素未能实现优化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区域竞争力。
无论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还是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都需要突破县域行政区划的限制,从原来的“县域经济”为主体,转型为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布局合理、通勤率较高、要素流动比较自由、产业关联度较强、公共资源配置相对均衡且有效共享,具有较强一体化倾向的“都市区经济”。
因为较早认识到这一问题并及时采取行动,金华成为全国最早的城市群建设实践地之一,也成为全省最早以都市区(城市群)为主体形态进行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地区。
1991
1991年召开的市第二次党代会,就提出了“建设浙中小城市群”的战略目标,标志着浙中城市群建设进入决策视野。
1993
到1993年,金华基本形成金华市区和义乌、东阳、永康、兰溪四个中等城市,以及100个建制镇组成的城镇集群化体系。
2002
2002年,时任省委书记为金华发展定位定向。他在金华调研时指出,金华的中心城市形态是组团式城市群的形态。他说:“金华各县(市、区)由于历史文化的差异、资源禀赋的不同,各自的经济特色非常鲜明,应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一方面要把特色产业做得规模更大、竞争力更强。另一方面要注重各县(市、区)的优势互补,实行资源整合、要素融合,优化生产力布局。”
之后,浙中城市群建设的步伐越来越紧。
2005
2005年,市第五次党代会作出“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战略决策。
2011
2011年,《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首次提出金华—义乌都市区为全省第四大都市区,浙中城市群规划同年获批。
2015
2015年,《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又明确要求“编制实施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四大都市区规划纲要,加快提升国际化水平,充分发挥都市区对全省转型升级、创业创新的核心带动作用。”
在此过程中,规划建设金义都市新区是浓墨重彩的一笔。2012年,金华市委作出决策:在金华市区和义乌城市之间的中间地带规划建设一个新区。这里距离金华和义乌城区都只有20公里左右,与市内其他城市的直线距离大多在50公里左右,总体规划面积305平方公里,未来将集聚400万人口。有城市规划专家曾表示,这正与浙江经济转型相吻合,是趋势性而非技术性决策。
新区成立后,阿里巴巴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先后前来投资兴业,金义综保区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建成,高新产业、高端要素加快向这里集聚。时任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曾经预言,改革开放前15年是“温州(台)时代”,独领风骚;第二个15年是“杭州湾时代”,蒸蒸日上、方兴未艾;现在呼之欲出的是“浙中时代”,经过多年实践和积累的浙中城市群将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经济。
阔步迈向都市区
随着时代的发展,县域经济“散”的掣肘越来越明显。进入“十三五”时期,金华加快了现代化都市区建设的步伐。2016年5月,重点研究部署补短板工作的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作出《关于走在前列共建金华的决定》。
如何更加有效地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促进各种要素突破县域疆界自由流动?市委作出了打造都市区建设的“同心圆”和综合交通廊道、金义科创廊道、浙中生态廊道“三条廊道”的决策部署。
去年召开的市委七届三次全会,按照市第七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以一张系统的思维导图,描绘出清晰的工作战略体系,落脚点就是要坚决打赢实体经济翻身战、改革开放攻坚战、都市能级提升战、交通廊道突击战、民生改善持久战、生态环境保卫战、基层治理巩固战、文明创建荣誉战、清廉金华推进战等九场硬战。可以说,“九场硬战”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抓住了金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抓住了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的关键。
各县(市、区)之间携手发展的消息不断传来。比如,义乌和浦江喊出了“义浦一家亲、携手创未来”的响亮口号。两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市域规划衔接、交通互联互通、产业融合发展、资源要素共享、生态环境共护、文化旅游合作等一系列合作项目,打造1 1>2的区域发展格局。
金义都市新区探索建立共建机制,致力打造“飞地经济”模式。浙大网新科技产业园开工建设,捷孚传动部分产品下线投产,牛墨金华石墨烯应用研究产业园开园……更令人振奋的是,去年6月1日,金华“加盟”G60科创走廊,接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将给金义科创廊道带来更大能量,为都市区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
1月4日,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义乌收获“新年大礼包”——省委、省政府联合印发《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框架方案》,这意味着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全面升级。从“试点”到“试验区”的范围扩大,改革广度拓展,发展内涵深化。
试验区范围涵盖义乌市全域+金义都市新区(金东片)+多点(包括浙中公铁联运港、兰溪嘉宝国际物流园、东阳国际物流园、永康无水港等),总面积 1283.77 平方公里,其中义乌市 1105 平方公里,金义都市新区 176 平方公里。这意味着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将惠及更大区域,浙中地区可以共享义乌改革红利,义乌也可以共享浙中的资源要素。
我们相信,随着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稳步推进,将给金义一体化和浙中崛起带来强大的动力,向都市区经济转型的目标也将加快实现。
来源 | 金华新闻客户端
照片来源 | 金华新闻客户端
记者 | 黄晓华
编辑 | 凌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