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有几个之最(盘点辽宁省神秘传说-葫芦岛)
葫芦岛有几个之最(盘点辽宁省神秘传说-葫芦岛)2.皇太极和乌鸦顿时,海面风平浪静,葫芦停止了生长,海湾出现了一个和葫芦一样的半岛,人们就叫它葫芦岛。王生按照铁拐李的吩咐精心侍弄着这个葫芦籽,终于在第八十一天时,葫芦籽长出一个光溜溜的大葫芦来。他带着宝葫芦出海了。蛇妖看到葫芦,一口将葫芦吞到腹中。王生连忙冲过去,将手伸进蛇妖的嘴里,抓住葫芦,使劲儿把宝葫芦往外拽。当他拽出葫芦之后,宝葫芦越长越大,一会儿功夫葫芦就大得像船,沉得像山,王生纵身一跃跳入大海,像条鱼似的游远了。很快,宝葫芦就像小山似的,把蛇妖压在了下面。可是那个葫芦还在长,直长到了岸边,王生想起了神仙铁拐李的话,于是咬破手指,绕着葫芦画了一圈。
1.葫芦岛
很早以前,这里有个小渔村,人们靠着大海的馈赠,过着平静而富足的生活。
后来海中出现了一只蛇妖,它在海上兴风作浪,渔民出海打鱼经常是有去无回。当地百姓对这个蛇妖又恨又怕,可谁也不能拿蛇妖怎么办。一年又一年,妖怪使这个原本富庶的鱼米之乡变成了多灾多难的海湾。
一天八仙之一的铁拐李来到了这个地方,听说了蛇妖的事,就从随身背着的大葫芦里拿出一个籽交给一个叫王生的青年,告诉他:“这个葫芦长成时,拿着它就可以降服蛇妖,用手指画多大圈,宝葫芦就会变成多大。”之后又详细耳语一番。
王生按照铁拐李的吩咐精心侍弄着这个葫芦籽,终于在第八十一天时,葫芦籽长出一个光溜溜的大葫芦来。他带着宝葫芦出海了。
蛇妖看到葫芦,一口将葫芦吞到腹中。王生连忙冲过去,将手伸进蛇妖的嘴里,抓住葫芦,使劲儿把宝葫芦往外拽。当他拽出葫芦之后,宝葫芦越长越大,一会儿功夫葫芦就大得像船,沉得像山,王生纵身一跃跳入大海,像条鱼似的游远了。
很快,宝葫芦就像小山似的,把蛇妖压在了下面。可是那个葫芦还在长,直长到了岸边,王生想起了神仙铁拐李的话,于是咬破手指,绕着葫芦画了一圈。
顿时,海面风平浪静,葫芦停止了生长,海湾出现了一个和葫芦一样的半岛,人们就叫它葫芦岛。
2.皇太极和乌鸦
一次战役中,皇太极所率领的后金军队遇到明军的埋伏,伤亡惨重。战斗中皇太极也身受重伤,伏在马背上落荒而去,明军在后面紧紧追赶。负伤的皇太极体虚力弱,竟然从马背上摔了下来,眼看追兵就到眼前了,皇太极心想,看来这次真的是在劫难逃了。
正在这时,突然从西北方向飞过来黑压压一大群的乌鸦,落在皇太极的身上,将他严严实实地盖住了。明军追到跟前,看到到处都是乌鸦,发出"呱呱"的叫声,觉得很不吉利,况且乌鸦都是吃腐肉的,下面有人也是一具死尸,就都绕着走开了,皇太极因此捡回来一条命。
回到自己的大营,皇太极下令,在索伦杆上敬饲乌鸦。这索伦杆,有一丈多高,顶部有一碗型的器物,木杆置于汉白玉基座上。在祭祀仪式中,主持祭祀的人将五谷和猪杂碎放在神杆的顶端,敬饲鸦鹊;还作出规定,不准任何人伤害乌鸦。
太极还专门饲养过乌鸦。据《古迹遗闻》记载,皇太极在盛京宫殿西边的地上撒上粮食饲养乌鸦。每天到了喂食的时候,都会有数以百万计的乌鸦,栖的,啄食的,梳羽的,哑哑乱叫,站满了宫殿的屋顶。
在清朝,乌鸦被认为是神鸟。
3.天桥
传说很早以前,天上九霄宫三元仙子每年中元节去承受人间的香火供奉,不巧有一年上元仙子因炼丹未成不能离开,只好让中元和下元两位仙子先行下凡。
两位仙子乘五彩祥云飞下天界,来到笔架山,见这里海秀山奇、人民淳朴,便心生爱意。为回报百姓的供奉,两位仙子见海岛和大陆交通不便,决定修一座海桥连接起来,以造福人间。
于是施用移山添海的法力,将附近的沙石聚到一起,以便成为一条长长的坝堤。当他们即将建成的时候,惊动了盘踞在这里的一条恶龙,两位仙子修建的坝堤,挡住了恶龙的通道,它大为震怒,便兴风作浪,妄图破坏。
中元、下元二位仙子与它痴缠苦斗,又恰巧三元仙子赶到助战,终于降伏了作恶多端的恶龙。
遗憾的是,时辰到了不能久留,只好匆忙返回天庭。这座未完工的坝堤,在涨潮时就被海水淹没,而在落潮时,又能现出海面,供人们行走。
这就是今天称作的“天桥”。
4.三山
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三山”,又称“三女峰”,位于绥中县范家乡境内。关于这三山的由来,还有一段神话故事。
古时候,这里没有山,是一眼望不到边儿的平川。有一年,不知道从哪儿来了三个天仙似的姑娘。她们每天吃野果充饥,喝泉水解渴,在此呆了整整三年。第四年,一连好几个月天空没有一丝云彩。树上的野果掉了,小泉眼里的水也干了,姐妹三人饥渴难忍。
大姐唉声叹气地说:“咱们在这儿过了三年,想不到父皇竟如此折磨咱们!”二姐随声说:“咱们在这里三年,天上才三天哪!”原来,这姐妹三个不是凡人,是玉皇大帝的三个女儿,因为犯了天条,触怒了玉皇大帝,被贬到了人间,说是要受十年人间的罪。
听了两个姐姐的话,三妹怒冲冲地说:“咱们上天找父皇去。”她说了声:“长——!”随着三妹一声大喊,她真长高了一大截。两个姐姐一看,也试着喊了声:“长——!”也都长高了一大截。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高兴坏了。
随着喊声,她们的身子一个劲地往上拔,眼瞅着要顶天了,这时三妹身子使劲一挺,就听“轰隆”一声,把天捅了个大窟窿!她的身子一下就钻到天上了,这下惹出了大乱子,值日星官立刻奏报了玉帝。
玉帝大怒,竟敢违反天意冲撞天庭,他急忙命托塔李天王前去擒拿。托塔李天王来到南天门,一见三姐妹正要登进天庭,便举起手中的玉塔,照准三姐妹狠狠地砸了下去。三姐妹一看不好,身子急忙一缩,退了下来,玉塔却紧跟着三姐妹压来。那玉塔正好压在三妹的肩上。两个姐姐见了,急忙上前一同架住玉塔。可玉塔是宝物,三姐妹顿时被压得直不起腰来,身子一个劲儿地往下缩,又回到了人间。
三姐妹妹越往下缩,玉塔越重。三妹大声喊:“两位姐姐,咱们干脆变成一座大山,架住这妖塔!”话音刚落,三姐妹真地变成了有三个山峰的大山,把玉塔架在山顶上了。
三姐妹变成了大山,永远留在人间了,玉塔也永远留在了山顶。后来,人们把这座山取名叫“三女峰”,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山。
5.龙回头
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湾海滨以南的“龙回头景区“,不光景色秀美,还因为它的由来与一位皇帝有关。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民间相传,乾隆皇帝爱游历山河,体恤民情。有一次出来玩的时候,在回京的路上就路过了这里,虽然他游历山川,美景美人看过无数,但是,从未见到过这样依山傍海,风光旖旎的地方。当时就觉得这个景色太好看了,所以,当他要离开的时候,不止一次回头观望,这便是龙回头的传说。
还有第二个神话故事版的传说,说是渤海湾内曾经有海怪出没,有一天,来了一条修行的龙,看到这里百姓,受到海怪的欺负,就用自己的法力将海怪除掉了,海怪除掉后,它的修行也圆满了,马上就要离开这一方水土,这条修行的龙有些依依不舍,频频回头,就形成了如今的龙回头景区。
传说是美好的,但是龙回头的景色也是美不胜收,这处天然形成的观海点,举目望向无边的大海,你会看到半岛形的小岛伸入海中,这里就是葫芦岛真正所在。龙回头景区阴天观海,烟雾缭绕,晴天蓝天大海海天相映。各有其景,各有其美。
6.九龙山与圣水盆
古时候,兴城城北的九龙山并没有名,山上也没有圣水盆。那时,山上住着个叫盛九龙的穷孩子。
有一年,山下发生了一场瘟疫,弄得村村披麻戴孝,户户啼哭不止,附近郎中没一个能治得了。
盛九龙为了治好乡亲的病,带病离家去寻医。走了九九八十一天,走遍了宁远州的山山水水,鞋磨破十几双,脚底打出了一层层的血泡,最后他来到渤海边。
一个老渔夫指着海里觉华岛上的大悲阁说:“那有个叫觉华的老和尚,是得道高僧, 精通各种医道,不过就是脾气怪,轻易不把药方送给人。” 说完,老渔夫不见了。盛九龙就去找船,找了三天三宿也没见到一艘船,只好抱着一块木板向岛上游。离岛还有几丈。“哗一个大浪压过来,木板被水漂走了。盛九龙喝了几口水,迷糊糊地蹬水,突然觉得脚下硬邦邦的,睁眼一看,他已被潮水卷到岛上了。
盛九龙忙到大悲阁去找觉华和尚,几个徒弟告诉他:师傅一年只回来一次,平时住在唐王洞,一睡就是一个月,这次刚睡十天。
盛九龙来到唐王洞前,只见洞门紧闭,洞内鼾声如雷。盛九龙跪在洞门前大声喊:“老禅师,请您大发慈悲,救救我们那一乡人!只要乡亲们能得救,盛九龙拿命换也可以 盛九龙越祷告洞内鼾声越大,压住了他的声音。盛九龙跪有洞门前祷告了三天三宿,口干舌燥,嗓子里向外淌血,膝盖跪破了,石头碴都碰着了骨头,腿肿得像盆粗。
终于,洞内的鼾声停止了,洞门开了一道缝,一个纸条从门缝飞到盛九龙的 面前,洞内传出像老渔夫的声音:“我念你心诚,开了药方给你。药都长在你住的那座山上,不过只有一人量,热好后你就喝了,要是叫别人喝了,如来佛也没法救你的命。”
盛九龙揣起药方磕了九个头,赶回家乡后用七七四十九天把药方上的药采全了,给谁吃可让他犯了难。自己吃,乡亲难得救,给别人吃,那么多人怎么办?正在为难,他发现半山腰有个小泉眼,泉水一滴滴地滴在岩石上。他就在泉下岩石上凿了个大石盆,把熬好的药端到泉旁,磕头祷告说:“泉水呀,泉水,请你帮我盛九龙一个忙,把这碗药喝下去,然后再变成药吐出来,救救乡亲们的命,他的话刚说完,泉眼忽然不滴水了,泉口张得像个小嘴,等着吃药。
盛九龙高兴地把药倒进泉眼里,药渣倒在泉旁的山坡上。药进了泉眼后,泉内咕嘟嘟一阵响,一会儿开始向外滴水,水向四处散发出药香。盛九龙一见泉口真的流药了,高兴地下山叫乡亲们来吃药。正当大家高高兴兴地吃药治病时,盛九龙却死在了山坡上。
盛九龙死后,人们把他埋在山顶上。为纪念他,人们给山起名为九龙山,把药泉下他亲手造的石盆起名叫盛水盆。圣盛同音,圣又含仙意,后人就把盛水盆写成圣水盆。而盛九龙倒在山坡上的药渣,后来都长成了草药。据说现在九龙山上的草药,都是那些草药的后代。
7.朝阳寺
在葫芦岛兴城市首山中间有座道观叫朝阳寺,为啥不叫它道观而叫佛寺呢?原来这里面有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年,乾隆东巡上首山观景,老远就见观中无量殿黄琉璃瓦顶闪闪发光,山门内外肃穆森严。如此美景令乾隆止不住说:“好一座朝阳寺。”随从中大多数人不知道佛寺还是道观,而知道它叫无量观的人也不敢反驳,只好跟着喊:“好一座朝阳寺。“随即乾隆到近前一看,才知道自己说错话了,可觉得自己是皇上,金口玉言,不能更改,就将错就错写了“朝阳寺”匾赠给道士。
圣命难违,道士接过匾,硬着头皮把道观改名为佛寺。
8.唐王洞
辽宁省兴城市东南10余公里处 有一著名景区—菊花岛,菊花岛上有个唐王洞 原名藏王洞,
战国末年 燕太子丹命荆轲刺秦王 失败后 为了活命他逃到菊花岛躲避追杀。当时正逢春天 菊花岛上桃花盛开的季节。白色的桃花 漫山遍野,景象十分壮观。
秦王派出追杀太子丹的将领一路跟随 也来到了菊花岛的山下 并亲自率领将士上山追查其下落。太子丹到了山上四处找能够藏身的地点。可是庞大的岛屿 竟然找不到一个藏身之处。前有波涛汹涌的大海 后有穷追不舍的追兵。太子丹一度陷入绝望当中。
直到太子丹来到海边的石山前 突然发现有一个不大的山洞 还没来得及惊喜 就发现这个山洞的洞口太小了。太子丹不禁穷途之哭,难道真的是老天要亡我吗?
就在此时 太子丹的泪水竟变成了血渗到了土里 满山雪白的桃花 竟在一瞬间变成红色。只听“咔嚓”一声 山洞裂开了 一个宽敞的山洞出现在太子丹的面前。他赶快钻了进去 就在他进去的一瞬间 洞口又恢复了原样。
秦国的将领没有搜索到太子丹。就在此时 有一士兵来报 发现前方有一山洞。秦国将领过去一看 这洞口根本不肯能进去人 只得不了了之 回去复命。
直到夜幕降临 洞口变大后 太子丹才从洞口出来。从此之后 当地的人们就将此洞口称为“藏王洞”。
几百年后 唐太宗李世民跨海东征 天降大雾 让船泊迷失了方向 唐太宗只好暂时上岛 后下起大雨 唐太宗无处躲藏 他身旁的亲信指着藏王洞说:“这就是当年太子丹藏身的洞口”。
唐太宗凝望着洞口 叹了口气说:“他能进入洞口藏身 我却不能进入避雨 难道统一天下的天子比不上一个亡国的太子吗?
唐太宗话语刚落 洞口竟“咔嚓”一声裂开了。唐太宗进去躲避了一场大雨。
雨过天晴后 唐太宗要继续前行 在出洞前 无意间触碰了一下洞壁 山洞再也没有恢复到原来的模样。从此后 当地的人们 将藏王洞改名为唐王洞。
9.首山
兴城城东有座酷似人头的首山,传说中此处并没有山,而是一片平地。首山形成和一个堵海眼的英雄有关。
那年月,这片平地曾有个人身子般粗细的海眼直通渤海。渤海老龙王和他手下的水妖海怪经常通过这个海眼来陆地上做坏事,人们虽然非常憎恨,却也没办法堵住它。
有一天,此处来了个云游老道,自称是纯阳真人吕洞宾,说自己善于斩妖除怪。大家请老道想办法堵住海眼,老道说:"海眼太深了,一百座大山也填不满,用盖也会被龙王顶掉,惟一的办法就是用一个病人的身子把洞口堵住,龙王和手下受不了病人身上的气味就不到海眼里来了,然后再用土在病人头上堆起一座大山,海眼便永远打不开了。
大家听了直摇头,上哪儿去找这样的人呢?恰好,消息让一个名叫金梁的残疾青年知道了。金梁原来是个健全人,有年冬天下大雪,他上山帮一个无儿无女的老妈妈打柴,不慎摔断了双腿,又被严寒冻成疽,一到春天就流脓淌水的,老治不好。金梁想,人活着就应为别人做点儿事,像我这样除了吃饭啥也不能干的人,不如去堵海眼,省得后人再受苦。
金梁爬到人群中主动要求去堵海眼,可大家都难过地走开了。金梁一看没人帮他的忙,就自己偷偷向海眼爬去。金梁一走,家人还以为他是去串亲戚了呢,三天后才着慌了,一找,金梁齐肩以下已堵在海眼里,变成一个金人!
金梁舍身堵住海眼感动了老百姓,大家纷纷拿着香与供品来祭祀他,为他担土造坟,终于堆成了今天的首山。
由于山造在金梁头上了,古人称为首山,山里的水流过金梁的胸前时,全被金梁的心烘热了,山下因而就有了温泉。
10.轿子礁
很早以前,葫芦岛对面的普陀山有一条大蛇坐镇。有一天观世音菩萨路过,想在普陀山修行,但向大蛇借用地盘遭到拒绝。
于是观世音请来了四大金刚,用轿子抬着修行。多年后,观音菩萨的佛法越来越大,又来到大蛇的山寨。
大蛇还是不同意,观音只好使用佛法使普陀山变得越来越大。这下大蛇守不住了,只能搬家。
从此观音菩萨在普陀山修行,把轿子放到葫芦岛的门口,即是轿子礁。
抬轿子的四大金刚,观音菩萨叫他们守护着观音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