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登顶珠峰的人是如何上去的(测量珠峰高度为什么对我们如此重要)
第一个登顶珠峰的人是如何上去的(测量珠峰高度为什么对我们如此重要)在藏语中,“珠穆”代表“女神”,“朗玛”代表“母象”,珠穆朗玛则是“大地之母”的意思。处于不断“运动”中的珠峰值得一提的是,同样也是在45年前的这一天,我国9名登山队员登顶珠穆朗玛峰,并首次测得了珠峰8848.13米的岩面高度。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从北坡登顶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之前就已经测过了,为啥这次还要大动干戈再测一次呢?这次的测量,又创造了哪些历史?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2020年,距离中国人首次登顶珠穆朗玛峰已经过去了整整60周年。
5月27日上午11时,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再次站上了世界之巅,并完成了峰顶测量任务。
此次2020年珠峰“测身高”外业作业在经历了前两次的撤回之后,最终圆满收官,这也意味着,再经过2到3个月的周密计算,我们就可以知道珠峰到底是变高了还是矮了。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也是在45年前的这一天,我国9名登山队员登顶珠穆朗玛峰,并首次测得了珠峰8848.13米的岩面高度。
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从北坡登顶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之前就已经测过了,为啥这次还要大动干戈再测一次呢?这次的测量,又创造了哪些历史?
处于不断“运动”中的珠峰
在藏语中,“珠穆”代表“女神”,“朗玛”代表“母象”,珠穆朗玛则是“大地之母”的意思。
确实,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被喻为世界第三极,是亚洲的水塔,具有重要的科学和文化象征意义。
问题是,事隔多年,如今为什么要对珠峰高度一测再测?
这就要从珠穆朗玛峰所处的地理位置说起。
珠穆朗玛峰所处的喜马拉雅山脉,是印澳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的交界处。
由于两大板块不断挤压抬升,形成了珠峰无与伦比的高度。
因此这一地区,也是地质活动十分频繁的地区。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了8.1级大地震,震中距离珠峰只有短短200公里,但迄今为止,这次地震会对珠峰高度产生什么影响,还完全不为人知。
同时,珠峰高程测定在地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根据珠峰及邻近地区地壳水平和垂直运动速率变化,可以揭示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相互作用——这是引起我国大陆周期性地震活动的原动力,对地震预报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精确的峰顶雪深、气象和风速等数据,将为冰川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事实上,对于珠峰高程的多次测量,就是人类了解和认识地球的一个重要标志。
同时,我国是珠峰的主权国家之一,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测量珠峰高度,是我们必须行使的一种国家主权行为,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高科技很多
但仍需“人肉测量”
So……既然测量珠峰那么重要,到底该怎么测呢?
实际上,给珠峰“量身高”并不容易。
数百年来,许多国家都曾想要精准测量珠峰高程,然而,真正做到的,只有少数几个国家。
但由于每个国家使用的技术和设备都不一样,因此得出的测量结果也不一。
今年我国的珠峰高程测量运用到了GNSS卫星测量、雪深雷达测量等多种传统和现代测量技术。
据说,科学家们采集到了大量数据,并还需要大概2到3个月时间进行计算,才会得出珠峰最新的精确“身高”。
那么,这次的测量和其他国家的测量相比,有什么独到之处吗?
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关键技术——GNSS卫星测量。
话说,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时,我们的GNSS卫星测量仍主要依赖美国GPS系统。而在今年的珠峰高程测量中,我国将实现同步参考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洲伽利略和中国北斗四大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并以北斗数据为主。
并且,这次的测量还首次启用了航空重力测量珠峰。什么是重力测量?
简单说,就是测量山峰的海拔零点——就如量身高要从脚底量起。
回顾1975年,我国第一次珠峰高程测量的时候,一名队员在海拔7790米、距珠峰峰顶1.9公里处,因戴着手套不便操作,毅然脱掉右手手套,冒着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操作重力仪测得重力数据。
如今,采用航空重力测量可以不受地面条件限制,解决测量精度的难题。
这是人类第一次在珠峰峰顶开展重力测量,将有利于大地水准面优化,提高珠峰高程精度。
那么,现在科技这么发达,设备这么先进,为什么一定需要人攀登上去测量?这么高风险的任务,就不能通过遥感卫星和无人机完成吗?
还真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简单:卫星遥感影像目前主要用于地表的监测,它可以获得地表的一些信息,但就目前来说精度还是不够。
卫星遥感技术的测量精度远低于大地测量方法,且测出来的结果包括雪深的高程。
而不同季节里,珠峰的雪深厚度不同,要知道珠峰的准确高度,需测量岩面高度。
这也是为何必须要人亲自去攀登珠峰去测量的原因。
一直在变的珠峰测量高度
其实,我们测量珠峰的行为最早可以回溯到18世纪。
1714年(康熙五十三年),我国清朝理藩院主事胜住、喇嘛楚尔沁藏布·兰木占巴受中央政府委派勘测西藏,绘制《皇舆全览图》西藏分图。
他们跋山涉水,历尽艰险,到达珠穆朗玛峰下,对它的位置和高度开展过初步测量,并在《皇舆全览图》上明确标注了珠穆朗玛峰的位置和名称。
但从真正科学史意义上的对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测量,则已经有160多年的历史了。
1856年,英属印度测量局首次宣布珠峰高度:8839.81米。
乔治·马洛里,1924年攀登珠峰途中丧生
1949年,我国草测的珠峰地区地形图标记了珠峰的位置和地形。
1954年,印度政府再次对珠峰进行测量,得出的结果是8847.7344米。
1958年至1960年,在珠峰登山科考活动中,测绘工作者们在绒布寺河谷开阔地段丈量基线,用水银气压计测定基线端丘高程,并进行了天文观测,从而获得珠峰的高度为8882米。
然而,这个高度不太准确,主要是因为水银气压计测量时会存在较大误差。
1960年,中国登山队在冰雪坡上前进
1975年,中国首次进行珠峰测量,测得珠峰高度为8848.13米。
这一精确数据,是我国测绘工作者在海拔5600米至6300米的10个三角点上交会观测,取得完整的珠峰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测量数据后,依据青岛黄海验潮站建立的水平原点,扣除了峰顶积雪深度后得出来的。它的最大正负误差小于0.36米。
1992年,意大利科学家乔治·普瑞迪带队登珠峰,测出珠峰高度为8846.50米。
1999年,美国探险队测出珠穆朗玛峰积雪覆盖的顶峰高度为8850米。
2005年,我国启动新一轮珠峰高程测量。此次珠峰高程复测既采用传统经典的测量方法,也采用现代先进的测量技术。
这也是我国首次在珠峰高程测量中尝试测量峰顶冰雪高度,获知了珠峰峰顶冰雪深度为3.50米——珠峰峰顶“冰雪铠甲”的谜团由此破解。
2005年10月,我国公布珠峰高程测量成果:珠穆朗玛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844.43米。
竖立在珠峰脚下的高程测量纪念碑
自此之后,关于珠峰的确切高度,世界上就开始出现了“分歧”。不少国家至今仍采用珠穆朗玛峰高度是8848.13米的数据。
可以看出,人类几乎每次测量给出的高度结论都不一致。
由此可见,也许并不是珠峰变矮了,而是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人类的认识更加精确了。
而这次结合众多先进测量手段的2020测量,将是“有史以来最为精确的珠峰高度数值”。
为什么我们要一再登顶珠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选择从难度最大的、中国境内的珠峰北坡,凭借血肉之躯两次登顶“连鸟也飞不过去”的珠峰,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第一次站在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之巅。
其实当时的攀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珠峰的归属。
自此,我们一直坚守着一个信念:珠峰最精确的数据,一定要由中国人自己来发布。
这次的再次攀登,大量国产测绘仪器装备担当测量主角、队员们在峰顶停留了150分钟也创造了中国人在珠峰峰顶停留时长的新纪录,这些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登峰虽然艰难,但也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来源:新华号 中信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