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的记忆百科(狼C一生的记忆)
狼的记忆百科(狼C一生的记忆)每个对狼C充满回忆或向往的人都有自己的情结,我只为它7天重装无补给,为仅仅周末休闲游发出挑战——人总是在不断挑战和超越自我中成长。当去年国庆后零度之间打电话跟我说起这个想法的时候,我了然自己不能拒绝,虽然它是我的第一次长途之旅。9个人,来自同一地方,日常就一起出行,情谊自不必说。途中遇到新疆6人团队,15人携手走完这趟艰辛的旅程,并留下一段千山万水隔绝不了的友情——缘分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所有人员合影(15人) 零度在前拍照前言人的一生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东西,有些事注定一生只有一次,如初恋,如狼C。狼C可以再走,但感觉未必如第一次美好。所以说它是一生一次的记忆并不为过。
作者:边远乡下人 来源:8264 版权归属原作者
线路简介及主要看点
狼塔c线以其神秘的传说、独特绝美的风光和高危险、高强度、而蜚声全国户外界,被越来越多喜欢高端线路的驴友所追捧。因此穿越狼塔的难度已经远远超过著名的夏特古道。
狼塔C线是以南北方向穿越西天山中部最为漫长、艰辛的徒步探险线路。它起始于位于北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呼图壁河大峡谷,翻越五座近4000米海拔的大阪,穿过总长近5公里的空中栈道,最后到达南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和静县巴伦台。全程徒步距离约130公里。呼图壁河发源于河源峰,在当地哈萨克语中,河源峰被称为狼塔,意为有狼群守护的塔山。狼塔(峰)海拔高度5290米,山势陡峭,型如尖塔。狼塔C线正是穿越这一地区的一条高危徒步探险线路。
所有人员合影(15人) 零度在前拍照
前言
人的一生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东西,有些事注定一生只有一次,如初恋,如狼C。狼C可以再走,但感觉未必如第一次美好。所以说它是一生一次的记忆并不为过。
9个人,来自同一地方,日常就一起出行,情谊自不必说。途中遇到新疆6人团队,15人携手走完这趟艰辛的旅程,并留下一段千山万水隔绝不了的友情——缘分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每个对狼C充满回忆或向往的人都有自己的情结,我只为它7天重装无补给,为仅仅周末休闲游发出挑战——人总是在不断挑战和超越自我中成长。当去年国庆后零度之间打电话跟我说起这个想法的时候,我了然自己不能拒绝,虽然它是我的第一次长途之旅。
于是做功课,拉练,事无具细。一年的时间如白驹过隙,很快9月来临,向着心仪的前路出发吧。
第一篇:初到乌市
地理书说乌市在版图的西北,是维族聚居区;课本说吐鲁蕃的哈密瓜和葡萄最最香甜;旅游杂志说那儿的胡杨长一千年,枯萎后一千年不腐;歌中唱达阪城的姑娘绑子长,两只眼睛真漂亮……一个多么让人心动的地方。
刚到乌市地界即看见彻底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想盆地内这样的情景不可多见。从轮廓上就喜欢上这儿。
零度说大自在等了一个多小时了,我们很是惊讶。因为他曾经声明:由于地方差异,有人会对他们的廉价热情产生歧义,故自声明之日起不再为任何团队接机(车)。提到过大自在及狼塔户外的贴子均有说他是个热情的人,甚至重庆的快人快语让我们捎话给大自在问好,是怎样的一个人让大男人都念念不忘,我们很是好奇。
他们说他人很实在,我理解为待人诚恳、不作做。事实的确实在,一个黝黑精瘦的中年男人衣着家常,并非我想像中的户外炫酷男,金黄的狼塔户外旗帜用一根竹杆挑起,朴实无华让人觉得如邻居般亲近。他和司机中午十一点多空腹在那儿等着,直到一点多钟才等到我们。
一路上他给我们讲狼C的种种注意事项及分岔和拐点。这样热情、细心的人,难怪这么多户人无不对他竖起大拇指。
狼塔户外旁边的手抓饭绝对是在第一口下肚就抓住了我们9个人的心,那金黄的米粒、红黄相间的萝卜、肉骨相连的大块羊肉,再配酸甜适中的洋葱,美味得来如此轻松。以至于现在还回味不已。
采购、打包不提。称重,男子的背包重量在28KG上下。大自在很担心和我林子,两个瘦弱的女子最佳负重只能在十五、六公斤,而我们均为24KG,尤其我更为瘦小,以至于他们说我是移动的包。
乌市的景色和南方大为不同,树木少得几近荒凉,越近大山只见裸露的山体和干涸的河床,稀疏的绿草在骄阳下奄奄一息,让南方来的我们很不适应。
车在最后的手机信号处稍作停留,我们吃了妙眼买的葡萄,一下子就化解了路途中景色的单调。
过白杨沟煤矿的达板,景色迥异:山北草木稀疏,河流干涸,山南雪松苍劲挺拔、溪流淙淙,山体层峦叠障。这才是狼C应有的风景。
过煤矿往南12公里土公路,路边一个大油罐的地方就是徒步起点。呼图壁至此约1.5小时车程。
洒大自在送的酒,点上三根香烟,虔诚地忌过山神,我们出发了。
沿河左行,一小时后到达木桥,过桥,此后一直右行至白杨沟达板山中。
一开始并未觉得路有多难走,两处50度以上的斜坡让人初识了狼C的面目。斜坡加细砂,稍不注意就会滑到几米深的河谷中被冰水冲走。第二处斜坡水小时可以直接涉水,否则就如我战战兢兢的过吧。找不到支撑点,随手抓了一棵草,被刺得生痛。林子说那是火麻,与内地的火麻不一样。果然不一样,当夜都痛。天已经麻黑,这段斜坡更加危险,胆大的人快速从斜坡上横切过去,胆小如我的人便是手脚并用如壁虎般贴在山体上慢慢挪动。零度说我恐高,实则怕脚下打滑摔下去,于是回头接我。
我很感动。而这样的感动仅仅是开始。这一路,越是艰辛,感动的场面就越多。
感谢一直关心户外健康运动的“品胜”电子,为本次旅行提供了充足的移动电源,其中10000毫安电霸(7 2指定产品),4500毫安带温度计的电霸,给途中用电提供了有力保障。两对1500毫安干电池为GPS提供了近5天电源(节约到用的,那玩意太费电),忘记带GPS数据线了,否则可以用电霸的电源,也不至于提供不出相关数据。数码相机电池跟原装电池一样耐用。再次感谢!
记录片开始,第一站乌市
在大自在家吃手抓饭
给大自在哥打广告,必须滴
强烈建议户外单身女看这儿。给是帅嘛!
天地苍茫
开始进山
传说中的蛤蟆嘴
这树好高大
小憩一会儿
进山的路
强大的绑脚,他们恨的牙痒痒,有了它脚步轻快。
进山中
一个个吃货些
这样的路很让人害怕。
风景与南方大不同
初见白杨沟达阪
好帅的GG
第二篇:奔向白杨沟
昨晚在河谷边扎营,如往常把所有物品放进帐篷,毛巾太湿未拿。一早发现居然干了,很是惊异,河边竟然可以这样干燥。又对狼C有了新的认识,事实上后来它每天都带给我新奇的认识。
昨天的斜坡还让人心有余悸,再遇直接涉河得了。马道清晰可见,心想无须涉河。却在峰回路转时又遇斜坡,虽短短几步,却不由心生怯意。鉴于昨日的危险,山人哥把铁锹特地放在侧包,在这关键时候派上用场,这个物件却在后来减负中被仍了,可惜呀。相比老易把铁铲带回家(铁锹哥的故事后再详述),山人哥真应该面壁去。
这一天应该算是七天徒步中最轻松的,一路行来,坡度起伏不大,马道清晰。谷底两侧山体陡峭,与内地风格迥异,因气候所致山体风化严重,到处是崩塌散石。在谷底行走,有强大的逼仄感,仿佛置身地缝中。笔直粗壮的雪松生长在河谷边,与大山刚柔并济。
通往白杨沟达板的路上还在夏末秋初,大片草场尤见绿色。与后几日的草原相较,这儿有一片值得回味的草色,还能幻想“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景象。
现代开发远处不在,土公路已经较以前贴子提到的延伸了不少。寻宝的探矿队遇到两处,据说寻找金矿和煤矿,可以想像不久之后,这条路又会新长出几个矿,把我们的来路和去路挖的千苍百孔。
游牧的哈萨克人以惊奇的目光打量我们,虽然我们之间仅限简单的问候,但彼此的微笑都如山中的水一样清澈。人只有放下伪装的时候,才能对陌生人友善。
山中气候适宜,紫外线却不适宜。一路无树荫遮蔽,老脸架不住,出山后每人均有不同程度晒伤。
途遇一个毡房的老妇,急急地向我们走来。在言语不通的比划中得知她牙痛,问我们要花生米(估计传说能治牙病),把路餐的花生米和苹果和仅有的两粒消炎药给她。她感激地帮我扶包,叫前面的人等我,临走一个劲地道谢。我心里多少有些酸楚。
往白杨沟方向行进,天气渐变。太阳很快没了踪迹,天阴冷起来,庚即降下小雨。白杨沟浓雾升起,隐没了山体。选择一块平整的地方扎营,GPS显示离正常营地还有1公里。此时我们还不知道狼C的这个特点,便是它的营地几乎都是固定的, 所以为什么每天都要行进20公里,而不是根据队伍的行进速度决定营地。
17:15扎营,实在太早了。雨有下大的趋势,看样子天气还会坏下去。放包时看到后面有人来,疑为游牧人,近看跟我们一样的驴。 新疆6人队出现,于是后来就有我们携手同行的故事。
为减负,也为温暖身体,大家一致决定吃火锅。蔬菜就这样轻易地被吃掉了,以至于后来好几个人出现缺乏维生素症。
吃饱喝足早早睡下,希望明天翻越达板是个好天气。
关键字:起点约一小时过木桥,一直沿马道右行,中途有一段土公路,离标志拐点约3公里处扎营。
插入人物介绍:
攀市队:零度之间(领队)、林子(女)、本人、(老)山人、瀛洲(小)山人、妙眼、淡淡、小丘、清泉流韵(泉哥)
新疆队:漠寒(领队)、虎妞(女)、本色、怀旧、囚徒一刀、老易
走在空旷的原野上
走错路了 直接上了冰达板 应该沿山体左侧马道走.但却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
第三篇:一个人的白杨沟达阪
大自在说:白杨沟达阪是一个人的狼C,台普希马克河是团队的狼C,过了它们,狼C就成功了,以后的路几乎就是休闲游。现在来看这句话,半前句如此,后半句有待商榷。也许对大自而言在后半程是休闲游,于我们每一天都充满艰辛。
天气没有好转的迹象,倒是越发阴沉,小雨不停。和林子几乎每天7点最早起床烧水、做饭、收拾。就着昨日的火锅汤料泡米饭,完毕后出发。天气由雪转成小雪。起初惊讶,疑为冰雹,这雪和南方的雪大不一样,一粒粒的雪团子,攀市整年无雪,偶有见到也是六角雪花。越往前方雪团子越密集,但依稀能看到1公里外新疆团队的身影。
雾气由山谷中飘来,前路茫茫不可知。终于见到了书中所说“鹅毛大雪”,一粒粒从空中飘来,落到地上染白了灰色的山和马道。
新疆队的人影不久便消失在白茫茫的天地间,纷纷大雪中我和林子孤独地一前一后走着,仿佛渺小的身影随时都有被大雪埋没的可能。后面的人久久不来,停下走路,手脚冷得几近麻木。
凛冽地风雪里,我们是孤独的旅人。
一直沿右侧马道行进,在离白杨沟标志拐点时约1时公里时却发现新疆队走在了河道左侧。隐约中以为是放牧人赶羊归来,却发现黑点向前移动。于是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难道右侧马道是错的?但见薄雪覆盖的脚下见马道清晰无比。拐点在浓雾中时隠时现,前方视线不够清楚,GPS、功略、地图,冰凉手指懒得动它,索性跟着感觉走,反正大致方向没有错。
见他们在接近拐点处转向,一颗心终于安稳。
一心想追上他们的我终于在过拐点不久赶上了。动力只是想认真地和他们打招呼,顺便认识一下,毕竟在路到碰上志同道合的人是多么不容易。怀旧哥帽子上的一颗鲜红五星瞬间抓住了我,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位年纪线路与之很不相称的人。据后来说离休之后,这是一月之内第三次长线,我几乎佩服到五体投地。与怀旧和一刀哥合影后各自前行。
雾气越发浓重,两个队伍均人员分散。不得不停下等待。寒冷和前路未知让等待尤为漫长。
天空时而出现达阪另端艳阳高照迹象,时而阴霾笼罩,到底将是怎样的天气不甚明朗。
拐点进入经过约1公里多爬升(马道清晰),在一片开阔的盆谷地带,怀旧和一刀哥已经沿左侧山体开始上坡了,标志着他们在向达阪进军。由于山势呈50度以上的斜坡,雾气浓重,雪覆盖了马道,只听得怀旧哥大喊:“路不对呀,找不到路!”。泉哥、小山人和我见势继续由盆谷上方走去,希望能找到马道。
在盆谷终端,辨清达阪的方向后,我们上了雪线,希望雪线下埋藏着马道。下一夜的雪便没了鞋,想想昨日还酷暑行走简直不可思议。雾气忽散,对岸的山在透彻的蓝天下,半身隐没,尤似莲台端坐的佛主。不消一分钟又被大雾隐去踪迹,此景亦真亦幻如仙境。我们被它迷幻了,越走越偏却不自知。约一小时后,雾气全散,他们全部在左侧山腰的马道上顺利前行,而我们仍然在未知路上徘徊。
转场的牧民向我们喊话,必须走到马道上去,而此时我们已经骑虎难下:回头起码要再走1小时多,向上坡度60度以上,突兀的岩石很难确定是否有攀爬的可能,看来只有横切,可危险也不小,一看就是松散乱石,踩下去滑一大片。泉哥冒险一博向上攀爬,小山人向横切的路走去,我举棋不定。最后决定横切。
果真危险呀,身负辎重,在超过50度的斜坡上行走,踩在随时松动的乱石上,担心上方落石,担心脚下石头滑落,只得双手攀住看似稳固的岩石,谁知道它稳固不稳固,不过为心里安稳。冷汗出得比上坡的热汗还多。看似短短一百多米,却是天堂和地狱的遥远。
在担惊受怕中过了一段,回归正途,心终于平坦。人生何尝不是,有些错误真的会把人带入深渊。
到得达阪顶,风景果然不负这一路风雪的艰辛。白雪覆盖的刀削的达阪侧峰如立在面前的一面镜子,照出最纯净的心底。远方群山云雾缭绕,天空是净透的深蓝。来路变得模糊,英雄不问出处大抵如此罢。
这儿的山是苍劲雄浑的,正是这样的气势造就了西北人的热情、直率。原来以为非青山绿树的山不得我心,站在山顶我竟然深深喜爱。
狼C的每一步都充满惊喜,这恐怕就是大家对它无比热爱的原因吧。
马鞍营地只是个传说,那儿是牧民的帐篷,遍牲口粪便,几乎无落脚之地。台河支流边的小高台上可作营地,水源较远。这一路其它无再好营地。
关键字:达阪下的盆谷中(水流冲击滩)不要往前走,在左侧山体中寻找马道。营地在台河支流的一处小山包上。水源较远。
好蓝的天,整容过么?当然没有,天山的天从来都是这样湛蓝。
我们是孤独的旅人
雪地中的横线就是走过的路,再横切到现在的位置,很危险。
下山的路,感觉通往地狱
一段风起云涌
一张张风起云涌的图,就如狼C的前路茫茫未可知
第四篇:团队的台普希马克河
从营地出发不过几百米即过河,早上每个人都用防水袋打包了所有东西。进入9月即使一夜相隔,水势都有差异。沿台河支流顺水而下,这个季节不用走马道栈道,直接涉河。大太阳下,水并非想像的冷,但仍然不能久呆。这当然因人而异,漠寒这种抗寒能力较强的人可以支持2-3分钟,我们则一分钟都不行。
走河道节约了不少时间,虽然大大小小的石头走起来非常磕脚。反复过河,衣裤鞋子不用换。我的一身迪卡侬雨衣好生强大,三五分钟即干透,坏处是不透气。但在反复的冷水里也未觉得热。所以这身雨衣我特别喜欢。
途中第一次看到一对灰白坚硬的北山羊角,兴奋的各种姿势与它拍照。后来碰到盘羊、白山头(角)已经无心思拍了,这一路太稀松平常了。
一直沿河道行走,错过了许多图片上都能看到的“之”字栈道,亲临别人的图片,该是多美的一件事啊。
三小时后达到台普希台克河与主河道的交汇处,前路方向改为逆主河道行进。交汇处就得过河,主河道的水比支流大得多,一两米多宽的河道水流强劲,气势汹汹,强行渡河危险较大,于是第一次拉保险绳。由于体重轻,进得河里,我的双腿几乎就被强有力的水给冲得无法站立,像个海绵宝宝似的身体重双脚轻。漠寒这位有着超强抗冻能力的领队,顾不得河水冰凉,几乎走到河中心来把我从零度手中接过扶往对岸。此后水大时,我都是这样被他们扶着过河。
而真正过河,这才开始。
即使9月水已经小了不少,还需要这样过河,无法想像水大时的情形。所以8月份有团队花了8天7夜走完这条线时,我更理解了其中的不易。
过河,再过河,我们逆流而上。
以往贴子提到的各种独木桥不见踪迹(除了一根硕大的圆木还在),想必七、八月份水大时冲走了。面对冰冷的滔滔河水,强渡的种种困难,想想都觉得可怕。
似乎涉水已经习惯,不愿再走马道。疏不知来到传说中的“老虎口”,以往贴子说这儿无通过的可能,有些队伍甚至返回另寻出路。所以说狼C的线路与众不同之处,还在与和天气、季节有直接关系。我们不愿回头径直向它走去。
这老虎口果然如传闻般危险,脚下一米下是激流,头上半米是山崖,中间的位置身负大包必须爬在凹凸的岩石上挪动,“老虎”口张的不大开,大包时刻被顶在上部岩壁身体动弹不了。好在此季水小了不少,先过去的人站在水里把包接应了去,通过老虎口的人则可只身匍匐向前。
过了老虎口抬头望对岸,发现一条显明的马道悬在半山腰,那一处塌方不正是无数图片上的“塌方区”吗?从马道的倾斜度和塌方面积看,走马道并不比河道安全多少。
过了老虎口约几百米,河道越发收紧,已经没有明显路迹。妙眼和泉哥走在前,探路去了,后面的人原地等待,即不想返回,又前路茫茫。而对岸清晰的马道似乎近在咫尺,怎奈过不去澎湃激流和突兀巨石。
少倾前方回信说可以通过。大队人马向前,转弯后一堵两米高的石墙挡了去路,石墙一边是垂直崖壁,一边是水流汹涌的深潭,巨大水流拍打着石壁,长期飞溅的水花使得岩壁边长出绿色苔藓,因此石墙异常湿滑,加之着力点不大明显,攀爬非常困难。
冒险先上去的几个人放下打包绳,合力把手杖和背包一一吊上去,再把人连拖带拽地拉了上去。以为就算完了,谁知道妙眼在前方拐角处一个劲摆手,轰鸣的水声让人听不清楚他在说什么,见手势意为前路不通。一下子大家心里瓦凉瓦凉地。
又是一个骑虎难下。向前果真没有路,没有桥,水势几近咆哮,唯一通过的可能就是身体背水紧贴几乎垂直的崖壁,手脚找到凹凸的岩石着力,壁虎一般缓缓通过。团队的力量就在这种时候凸现,就是这样危险的路段,顺利通过的泉哥和山人哥还只身回来接应我们。大自在所说团队的狼C便是如此。
通过了这段即是空中栈道的标志入口——木桥。此后踏入4公里的空中栈道。这段是狼C路上的标志。无数人对它心存怯意,的确它也凶险无比,传说把人吓得尿裤子。我说:“眯起脑壳走嘛!”把虎妞引得格格地笑。踏上空中栈道已7点,太阳逐渐隐没在狭长的山谷彼端。只有“眯起脑壳走”与时间竞赛,才能在天黑前走栈道。
此时奇迹出现,一向走当常尾的妙眼小宇宙爆发,一直走在最前,喘口气的工夫就把我甩开一大段。不大一会儿,小丘跟了上来,后来用他的话讲,此时的他已经达到徒步最高境界“人包合一”,像是轻装上阵。
不得不提危险的空中栈道,由于前一天的雨雪,加之当天太阳爆晒,地表晒干,底层的水份让土壤具有粘性,粘住地表砂石,行走不易打滑。这才让它的危险性大大降低,而我们也走的异常顺利。走出狼C我们一致觉得此行运气很好,仅有两天雨雪天气之外,其余均是艳阳高照,能见度极好。
三个人的先谴队还是摸黑走了一程才找到当天的营地,离进库勒阿克特腾达阪标志树100米的地方。时间21:15。第二天才发现标志树附近才是扎营的好地方,有松软的草地且近水源。
关键字:台河支流及台河9月份可直接涉河,安全绳仅用两次。老虎口和塌方区在河道两岸(斜对),建议走塌方区的栈道,可省过河时间且危险性较低。空中栈道线路长,要掌握时间。标志树附近是理想营地。
美好的一天从日照金山开始
狼C的天没人任何修饰的蓝,蓝得眩目
这桥是新搭的,贴子提到的各种桥大多没有了
真心喜欢这种蓝蓝的天
过河,独木桥
各种姿势过老虎口
离老虎口十几米处过河,第二次打保护
激流勇进
返回接包时,小丘被水冲倒受伤了,肿痛了两天
没有路的路
相当危险的一段
右下是激流没拍到
空中栈道,照片还不足以反映危险,因赶路没多拍
第五篇:痛苦翻越库勒阿克特腾达阪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若问狼C哪一段最为辛苦,我的回答是:库勒阿克特腾达阪。而这肯定不是别人的回答。
9月的标志树长满鲜红的果子,点缀在半绿半黄的树叶间,煞是惹人。从标志树开始海拔一路上升,几乎没有平坦之地。半山腰牧民不解地问我们归去来兮,抹金的草甸,湛蓝的天空,雄奇的群山,自由的牛羊,这就是我们的方向。
库达阪就在抬头的眼前,这眼前却是怎么都走不完的前方。看似坡度平缓,走几步却是气喘如风箱。遇到下山的牧民,问这达阪几时可以到顶,答曰:上来用了三个小时,下到这儿一小时(骑马)。听完当即想晕。可是狼C的路除了坚持和忍耐,什么都没用。
继续如蜗牛般前进。
队伍距离开始拉大,排名第一漠寒,第二老易,小山人、小丘……前后的人都成为移动的影子。在近达阪200多米的地方,草甸坡变成碎石坡,坡度陡抬,几乎走十步就要停下喘气。少有靠数字走路的我开始数数,努力数到二十才停下,或者看看前面有无转弯或石块,走到那儿当成停靠点。
与前面的人慢慢缩短距离,越是靠近板阪顶,路迹越发模糊,基本60度以上的坡度,碎石变成细砂,干燥的细砂轻覆在坚硬的岩层上,稍不慎就失足滚落。
身体的支撑点就是手中的登山杖或者临时的岩壁。这种时候我最是习惯手脚并用,起名叫“狗刨式”,哪儿有一块靠得住的石头都赶紧攀住,调整身体重心到弓成虾米状的背部和僵硬的手部。在一处没有岩石可依靠的大跨步上坡中,直觉双脚轻微下滑,我急忙把身体弯成90度,双手用力撑住登山杖,把身体所有重量调整到前半身,冷汗马上冒了出来。好在滑动仅仅一两厘米的距离就停住了,赶紧跨到岩石上。过河时尚有人帮助,在这连脚都放不下的陡坡上,你能指望谁,真滑下去只能是小命呜呼。所以至今想到那个场景都还后怕。
见到在此卸包回来搬运帐篷睡袋的老易,我很是不解,后来才听说他恐高。想来,走这一段时他不知胆颤到什么程度。
都说无限风光在险峰,上到达阪顶,向南群山连绵,白雪皑皑,在如深海般湛蓝的天空下,一沟一壑,一峰一脉尤如画卷般质感和美感。向东河源峰如一个巨大镀银的马鞍,屹世独立。近处,风化石奇形怪状,褐红色山头火烧过一般焦脆,仿佛风一吹便化为一堆乱石块。
静静欣赏这一刻美景,能听见的只有风和自己的心跳。狼C总会为大家的艰辛回报绝美的风景。
下山的路绵线一般细长延伸向山谷中。攀西的山如直角三角形一面陡峭总是一面易于登顶,而天山的山似等腰三角形,登顶和下降难度相当。
今晚心情极度郁闷,由于上下坡度太大,队伍行进速度很慢,以至于下到尔特兰塔河边已经六点半,这还是前面几个人的速度,赶到计划的营地已不可能,只能就近扎营。这意味着明天翻越路蒙特开曾和喀纳尕依特达阪线路更长,但照目前速度根本没有翻越的可能,时间就得顺延一天,这多出来的一天以目前人员体力、精力还有粮食都存在很大问题。
漠寒和零度两个领队研究了很半天,决定明天无论如何也要翻越两座达板。出发时间定在八点半。
关键词:从标志树开始海拔不断上升,翻越(下)库达阪坡度很大,流砂易滑。下到沟底即是尔特兰塔河,逆河而行,从沟口到尔河向左的拐点(有天石指示路标)距离约2公里。
痛苦的一天从日照金山开始,两张图没有任何修饰,只是太阳光照不同
标志树,在它正对面是很好的营地,可惜夜里没找到
没有修饰的蓝天
干枯的雪连
美丽的蓝天和黄草下,是行走的痛苦
几近垂直的达阪
无限风景在险峰
马鞍形的河源峰
下山同样不易
进入尔特兰塔河谷
第六篇:行走狼餐厅
进入尔特兰塔河区域就是传说中的狼餐厅,这片区域水草丰美,牛肥马壮,是狼的猎食场所。这里狼不是传说,是真实存在,好在我们队伍庞大,未曾遇到。
在河边扎营还是担心黑漆漆的夜里出现一双或数双闪亮的绿眼瞪着你,以至于起床后不敢到河边洗漱,磨蹭到天亮方敢打水。
由于昨天误了行程,今晨按计划出发,要命的是立刻过河,太阳还未起床,河水尤其冰冷。踌躇了很久还是下水,不消两秒脚冻得生痛,接着就是麻木,好在水面不宽,过河后立即行走容不得停留,否则双脚失去知觉。不用换鞋,走不到了多远又是过河。
河谷里已经是深秋景色,树叶变成了黄色在枝头摇摇欲坠,饱满的红果子点缀其中,树下草地正由深绿到浅黄过渡。
尔特兰塔河有两处拐点,两处均是河叉交汇,第一处沿主河道行走,第二处左转进入峡谷,距离牧民房约5公里。峡谷类似喇叭口,要不断过河,想像在水大的时候,又是一翻痛苦的结绳保护过河。好在此时水已消退许多。
走出这段逼仄峡谷眼前豁然开朗:太阳给广阔的草场涂上一层金粉,草原斜伸向眼的尽头,草原高处和河谷右侧是陡峭嶙峋的山石,隐约可见左侧披雪的达阪,大群悠闲的牛羊迈着缓步吃着黄草。天空的蓝是绸缎的丝滑,如同德芙巧克力广告描绘的丝滑。狼C的天空是我的最爱。
达阪隐匿在群山之后,顺着它的方向走去。由蒙特开曾和兰特开曾冰川流下的河水在CD岔口没了踪影。往左通往蒙特开曾,这是狼C的路。草甸变成乱石坡,马道依旧清晰。跟着马道一直上坡,海拔在断抬升,即使上升一米都不知要喘多少口气。他们由于雇了马,我不敢怠懈,只能一个劲地往前赶,否则就要落队,只有走在他们前面我才安心。
为了一直走在前面我第一个踏上蒙特开曾冰川。对于从来没有冬天概念的攀枝人来说,冰川实在太过伟大,以至于惊讶。在近30度的气温下,它依然白雪盛装,简直就是一块硕大雪糕。
雪地上有一两日前留下的巨大人形脚印,旁边是梅花状动物脚印,总让我疑心野人和狼印。山脚看似上到达阪平缓,走进去却真是“一步一个脚印”,雪没到脚踝。因冰面高温融化,夜间气温急剧下降又冰封,使得脚下很滑。简易冰爪派上了用场,沉重的冰爪只为这段路才背。
路人走过的地方反而更不好走,只得在旁边另辟路径。必须留意冰面下隐藏的冰缝,这是巨大的危险。好在有冰缝的地方都有流线型凹槽,极易判断。
在半山腰发现全部的人停下了。休息也不会这么长时间吧?扎营,时间太早,地方也不好,也不大可能?索性只管往前走,爱咋咋地。第一个到达达阪。从没见过在山顶的分界线两边向阳面滴水全无,背阴面是厚厚积雪。大自然的奇观真是无处不在。
后来他们问我一个人上到山顶不害怕狼么,但在那时,眼里脑子里全在惊叹天山的美景,根本没想到“狼”这个词。事实上,狼不仅喜欢体弱的牛羊还喜欢落单的人。
在达阪顶休息时老易捡了一把锈迹斑斑的木柄铁铲,有了它,笔直易滑的下坡路总算找到了支撑,遇到没处下脚的直坡路段还能铲俩脚锅。有了支撑,给老易走路带来了一定保障。我们都以为他会在下了这个陡直的达阪后仍掉,最后他带回了家,这是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物件——铁锹哥的美名由此诞生。
过了蒙达板,海拔只须下降200就到喀纳尕依特达阪,贴子上说与蒙相连的山便是,以为转个弯就到。转了一个弯没到,又以为下一个转弯就到,结果还是没到。再转,还没到。一路在仅容一人的倾泻而下的碎石坡上横切,转个弯尽是失望,把人磨得要崩溃。在崩溃的边缘,在最后一丝阳光隐没在云层里面时,我们达到喀纳尕依特达阪。望前路,暮色凝重,一条通向山谷的路同时通往黑夜。
相当痛苦的乱石坡
远处的河源峰
蒙达阪上的风景
第七篇:美丽草原牛羊的家
看到草原耳旁就响起德德玛宽厚的嗓音: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此时草已金黄,遍地花开只能想像。但这的确是水草丰美之地,山中来了一群北山羊,这是一路给我们的最大惊喜。原本是想下山喝水,被我们一阵惊呼给吓着,留下一群惊慌失措的背影一会儿就不见了踪迹。
今天一路在草原中行走,草场金黄一片,放眼望去,金色染到天上。行走在这样的景色中,不觉脚步轻快。
走了几天终于看到废弃公路,一下子觉得文明世界重现。但得沿河逆行,上游什么地方在开矿,河水浑浊成黄泥汤。据说逆着河道到达哈尔嘎特郭勒草原可以节省两三个小时,可这样的水让人不敢下脚,看不清水底情况不要贸然行事的好。于是还沿山腰的马道走。又是一番上坡下山过河,好不费劲。
草原上鼠兔洞不少,一排排洞窟像显示地下是个功能齐备的城市。因为鼠兔的啃食,草长得稀疏。据说有牧民以为此营生,虽然表面看来在消灭祸害,实则破坏自然生物链。
一座金矿已人去屋空,而上游来水还是浑黄,显然生态破坏日趋严重。果然不远处一座露天小金矿正热火朝天地开采着,人啊贪欲的双手配合冷漠的机械臂,似乎要掘地三尺挖一座出金山方肯罢休。
继续向前,是牧民的冬季牧场,牧民房子周围已经堆满好些牛粪待冬季使用。因是冬季牧场,这儿的草长势良好,狗尾草甚至长得整齐划一,一束束卷曲的尾巴迎风轻飘,真想在草原上撒野啊。
哈尔哈提达阪方向阴云密布,太阳时有时无,露出阳光的地方就在昏黑的前方抹上一团金黄,又仅仅匆匆一现便换个地方。太阳照着热得脱衣,刚整理上路又愁云惨雾,小风呼呼。正待加衣阳光又现,反复折腾人。最后老天熬不住还是下雨了,下雪了。阴云的天空下,草原又是一种凄楚的美,在空旷的远方,是它漫长难熬的冬天。
今晚扎营于牧民房子中,这是一个简单又温暖的小幸福,关上门,屋外的冷风冷雨与我们无关。找到了几包别人留下的板蓝根冲剂,煮开后就着锅轮流喝,下肚温暖的一瞬只觉人生要多幸福有多幸福。
是夜五人排睡在地铺上,纷纷感叹,人生的幸福原来如此简单。
可怜的盘羊
第八篇:终点刚刚开始
昨夜领队特批今天8:30起床,又是一番兴奋。结果怎么都睡不到八点。煮了最浓稠的咖啡和牛奶麦片,两锅泡饭,在门外发现一小袋别人仍掉的榨菜,看生产日期还能吃,以为他们会嫌弃,结果不够吃。
吃饱喝足摸着浑圆的肚子打着饱嗝上路,今天的天气和心情一样美好。昨夜的雪给群山披上了白色纱衣,阳光照射的山顶金碧辉煌,浓雾腰带一般缠绕于半山腰,天空又是明亮的深蓝。
晚间气温很底,草场铺满了浅白的霜花,沼泽的水洼已经结冰。即使如此仍然要小心不要踩到水中。无法想像红军当年的艰险,至少这个沼泽不会“吃人”。
过最后一个较为轻松的达阪。可是经过几天的长途奔袭,还是不轻松。尽管只剩急救粮草,背包还是压得人走不动路。
清鼻涕还在流,虽然已经把鼻子擦烂还是得擦。手指出现开裂,手背粗糙,嘴里长出溃疡,缺乏维生素症状。因为拒绝维生素丸的药味,才得如此下场。好在翻过最后一个达阪就要出去了。
这个达阪的确难度小了很多,马道宽阔呈之字往上,坡度与前面的达阪相比不在一个档次。冻土使得砂石不会下滑,很好行走。
一行人顺利上山。在玛尼堆处回望来路,七天的旅程几多艰险和磨难,仿佛死地而后生,每一个细节都历历在目,团结、互助是我们一路至此的资本,经历和感悟是走过的最大收获。每个人都成就了英雄梦,自己的英雄。
我们即将走出大山,不舍得这与世隔绝的风景,不舍得一路携手的感情,不舍得轻而易举的小小幸福,不舍得还有许多……
走出山口,就是狼C的终点,而旅人的梦想才刚刚启程。
最后两张,行程结束
结束,这一段难忘的旅行。所有痛苦划句号。可是却种下长途旅行的种子。大美新疆,期待再次触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