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最经典40首诗注解(只是开篇10字的奇想)
李白最经典40首诗注解(只是开篇10字的奇想)然后,再看诗的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即不知道在镜子中,是何处得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白发的出现和长度,是需要在镜子中才能看清的,所以这里的明镜也见于前两句中。此外,李白在这里以秋霜比喻白发,看似和前面的白发重复了,实际上是对思想感情的增添和再次渲染。即李白有着如此愁思,究竟是从何处得来?但因愁而生白发,却是我们都可以理解的。所以当三千丈这个极具夸张性的词语配合白发时,我们便能够理解这其中的愁思有多深重。由此可见,以白发喻愁,是李白的奇想出奇句,非常人所能及。同时,从这句诗中,我们还能看到李白惊人的气魄和笔力。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首先,诗的前两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寥寥十字,李白便以匪夷所思的奇句,道出自己的愁思。它的意思是说,我的白发长达三千丈,全然是因为愁思才会长得这样长。倘若单独只有“白发三千丈”这一句,或许会有疑问,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
在古典诗歌中,写愁的比喻有很多。如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是以山喻愁。秦观《千秋岁》:“落红万点愁如海”,是以水喻愁。但无论是以山喻愁,还是以水喻愁,都不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新奇。
这句诗出自于李白的组诗作品《秋浦歌十七首》,是其中的第十五首。它写于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再游秋浦(今安徽贵池西)的时候。在组诗中,从不同角度歌咏了秋浦的山川风物和民俗风情,以及流露了忧国伤时和身世悲凉的慨叹。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便主要是李白对自己身世悲凉的慨叹。我们能够看到李白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在这首诗中塑造了一个愁思极深的自我形象,并通过新奇的比喻将其宣泄出来,从而达到激发人意的艺术效果。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首先,诗的前两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寥寥十字,李白便以匪夷所思的奇句,道出自己的愁思。它的意思是说,我的白发长达三千丈,全然是因为愁思才会长得这样长。倘若单独只有“白发三千丈”这一句,或许会有疑问,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
但因愁而生白发,却是我们都可以理解的。所以当三千丈这个极具夸张性的词语配合白发时,我们便能够理解这其中的愁思有多深重。由此可见,以白发喻愁,是李白的奇想出奇句,非常人所能及。同时,从这句诗中,我们还能看到李白惊人的气魄和笔力。
然后,再看诗的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即不知道在镜子中,是何处得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白发的出现和长度,是需要在镜子中才能看清的,所以这里的明镜也见于前两句中。此外,李白在这里以秋霜比喻白发,看似和前面的白发重复了,实际上是对思想感情的增添和再次渲染。即李白有着如此愁思,究竟是从何处得来?
这就能够使得我们联想到,他一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壮志难酬而生白发。据记载,当时李白因受谗遭疏离开长安已经十年,再加上他也已经五十多岁了。所以当李白面对镜子中的自己时,他发出的“白发三千丈”的愁思,就很容易令人动容了。
综观李白的这首诗,正如明代周珽在《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中的评价:“奇意奇调,真千古一人”。总的来说,同样是写愁,李白的这首诗,却是奇想出奇句,读后令人拍案叫绝。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