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中的科幻曙光(科幻的新世界大门打开了没)
流浪地球中的科幻曙光(科幻的新世界大门打开了没)离开木星时,地球已达到了逃逸速度,它不再需要返回潜藏着死亡的太阳,向广漠的外太空飞去,漫长的流浪时代开始了。木星恐怖地上升着,渐渐占据了半个天空。这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云层中的风暴,那风暴把云层搅动成让人迷茫的混乱线条,我知道那厚厚的云层下是沸腾的液氢和液氦的大洋。著名的大红斑出现了,这个在木星表面维持了几十万年的大旋涡大得可以吞下整整三个地球。这时木星已占满了整个天空,地球仿佛是浮在木星沸腾的暗红色云海上的一只气球!而木星的大红斑就处在天空正中,如一只红色的巨眼盯着我们的世界,大地笼罩在它那阴森的红光中……这时,谁都无法相信小小的地球能逃出这巨大怪物的引力场,从地面上看,地球甚至连成为木星的卫星都不可能,我们就要掉进那无边云海覆盖着的地狱中去了!但领航工程师们的计算是精确的,暗红色的迷乱的天空在缓缓移动着,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西方的天边露出了黑色的一角,那黑色迅速扩大,其中有星星在闪烁
在过去的时间里,科幻作品在国内从没真正流行过,长期以来都作为“儿童文学”、“通俗文学”被排斥在主流文化圈之外。
我国拍摄于50年代的科幻片开山之作《小太阳》便是一部儿童片,更准确地说是部科教片。它是小朋友改造大自然的黄粱一梦,带着“中国人到哪儿都能种地”的农耕文明的烙印,以及特殊年代的狂热激情。
后来我们的电影就没科幻什么事了,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我们的科技和幻想没能两开花,反倒是美国人马特·达蒙先我们一步在火星上种起了粮食——土豆。
电影《火星救援》
我们低头专注于眼前的时间太久,如今终于肯抬头仰望星空了。
今年贺岁档电影《流浪地球》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是一部不需要看原著也能看明白的电影。从刘慈欣小说搭建的世界观和电影最终呈现的视觉效果来看,它是一部挺“硬”的科幻片。
时长有限,电影删减了不少内容(比如对涉及的科学原理和科技知识),但该交待的地方也保留了不少。电影沿用了小说中的世界观和理论背景,选取了“地球靠近木星,利用木星引力飞往外太空”区区不足600字的较为平静的片段:
木星恐怖地上升着,渐渐占据了半个天空。这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云层中的风暴,那风暴把云层搅动成让人迷茫的混乱线条,我知道那厚厚的云层下是沸腾的液氢和液氦的大洋。著名的大红斑出现了,这个在木星表面维持了几十万年的大旋涡大得可以吞下整整三个地球。这时木星已占满了整个天空,地球仿佛是浮在木星沸腾的暗红色云海上的一只气球!而木星的大红斑就处在天空正中,如一只红色的巨眼盯着我们的世界,大地笼罩在它那阴森的红光中……这时,谁都无法相信小小的地球能逃出这巨大怪物的引力场,从地面上看,地球甚至连成为木星的卫星都不可能,我们就要掉进那无边云海覆盖着的地狱中去了!但领航工程师们的计算是精确的,暗红色的迷乱的天空在缓缓移动着,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西方的天边露出了黑色的一角,那黑色迅速扩大,其中有星星在闪烁,地球正在冲出木星的引力魔掌。这时警报尖叫起来,木星产生的引力潮汐正在向内陆推进,后来得知,这次大潮百多米高的巨浪再次横扫了整个大陆。在跑进地下城的密封门时,我最后看了一眼仍占据半个天空的木星,发现木星的云海中有一道明显的划痕,后来知道,那是地球引力作用在木星表面的痕迹,我们的星球也在木星表面拉起了如山的液氢和液氦的巨浪。这时,木星巨大的引力正在把地球加速甩向外太空。
离开木星时,地球已达到了逃逸速度,它不再需要返回潜藏着死亡的太阳,向广漠的外太空飞去,漫长的流浪时代开始了。
电影对这个大背景稍加改动,添加了木星对地球引力突增,如不及时离开,地球就会被木星引力摧毁的绝境。在这一过程中,原作中的其他片段(比如地震和岩浆摧毁地下城)也被融入其中,电影的视觉效果也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原作场景,视觉效果颇为惊艳——
木星引力正在捕获地球的大气,地球也拉起了木星表面的气体:
地球发动机的外观,还原了“上帝的喷灯”:
启航:
整部电影的色调,也是灾难片和兼融了灾难和科幻于一身的电影的肃杀冷色:
科幻片中视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刘慈欣下笔铺呈出壮阔宏伟的场景,纵横着对宇宙星辰的浪漫情思,而电影在这方面没有减分。
从人文角度来看,这部电影也诚意十足了。它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颂歌,也没有犯好莱坞大片常见的“地球=美国”“人类=美国人”、是个生物就说英文的毛病。
稍留点神,你就能发现,在中国宇航员努力摆脱AI的阻拦回援地球时,别国宇航员也在奋力砸舱门想要回援;主角小分队集中燃料点燃喷灯时,世界上有另几处喷灯也被点燃,就连各国语言不通的问题都用同声传译器解决了……这是全人类的战斗,所有人都在绝望中抱着一丝希望抢救地球。
再怎么“全球人民团结起来”,主角也是我国。看到熟悉的城市地标的末日场景时,影院不少观众发出了“啊……”的感叹。
当然短板也是明显的。如果说细节的偏差和情节的bug容易在观影时被身心投入的观众忽略,那么人物刻画和台词设置的硬伤就比较明显了,除了身为AI没有感情的Moss冷静理智的设定始终没崩,其他角色的情绪处理有时太过“跳跃”,转变过于突然;煽情台词也有些生硬,难免会有“出戏”感。尤其电影后半段两处重要的独白式煽情台词,让湖主周围不少观众都异口同声发出了“……哈?你在说啥?”“……地球快没了你能不能赶紧说重点!”的声音。
不过瑕不掩瑜。当孤单的蔚蓝色星球,如彗星一般拖着长长的尾巴,划过无边暗夜的太空时,没有人不为之动容。
这是极度现实和极度浪漫的碰撞——当中国人肩负起拯救地球人类的重任时,不是派出小分队探索其他星球,为人类另觅居所,而是拖家带口推着整个地球跑路,这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家园情怀。
对于我国的科幻片而言,It's just a beginning.
同样是贺岁档电影,《疯狂的外星人》就是个妥妥的“软科幻”,也有网友认为它都不能算科幻片,片头的“刘慈欣”三个字带偏了观众的期待。不过电影的灵感确实源于刘慈欣的短篇小说《乡村教师》,改编之后,这部披着喜剧外衣的片子就很适合贺岁档了。虽然电影故事和原作没什么关系,但导演宁浩认为它和小说有着相同的精神。
《乡村教师》本身就是一篇很“软” 科幻的文章,是个略带讽刺意味又令人唏嘘的悲壮故事,说的是高阶文明在清扫星球的过程中,通过随机对地球上十几个乡村学生进行的问答测试,判断地球拥有值得保护的文明等级,从而保留了整个太阳系的故事。故事中地球的存活则全靠那十几个学生的“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教师,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在教授学生的各种科学知识救了地球文明一命。
它让更高阶的星际文明和我国底层人民沉重的现实碰撞,将宇宙战争设为中国偏远穷困的小山村里不受人待见的师生的背景板。饱受村民讥讽的老师用那些“没用”的知识挽救了地球,悲壮又荒诞。
《疯狂的外星人》则从俯视视角,讲述了一个“草根”耍猴似地玩弄了拥有更高级文明却“虎落平阳被犬欺”的外星人和霸权外国特工,中途也被外星人玩弄的故事。电影戏谑地审视地球人,既不惊心动魄波澜壮阔,又没什么星辰大海的浪漫情怀,它融合了高低等文明、精英阶层和草根阶层之间的互相压制,戏谑、荒唐、矛盾,延续了笑中带泪的黑色荒诞。
电影的出发点很深刻,不过故事够不够精彩,见仁见智吧。
虽然硬科技是找不着了,不过有一些“致敬”的片段科幻迷一定会喜欢——
致敬《E.T.外星人》的海报元素:
电影《E.T.外星人》
疑似致敬《降临》:
电影《降临》
承包了贺岁档科幻片熟悉感的《2001:太空漫游》,也肉眼可见地为这部电影提供了不少灵感,包括熟悉的BGM。
达科·苏恩文这么定义科幻:“从根本上看,科幻小说是一种发达的矛盾修饰法,一种现实性的非现实性,要表现人性化的非人类之异类,是根植于这个世界的‘另外的世界’,如此等等。”科幻是日常生活和历史的镜像。从科技的角度看,这部电影太“软”了,但从如此人文、如此内核的角度来看,它确实是一部科幻片。
对了,这部电影从选角上就够观众笑一阵的了:黄渤、沈腾、雷佳音,至于仅在片尾彩蛋中露了脸的徐峥,就是那个倒霉的外星人。
电影《疯狂的外星人》
今年的国产科幻片没有就此断档,还有好几部科幻电影将要上映,一起期待一下吧。
01
《明日战记》
· 剧情简介:
故事设定在2055年,那时候的地球深受污染和全球变暖问题的困扰,一颗陨石击中地球,带来一种快速生长的触须类外星生物,它在净化地球的同时,也在杀死一切生命。拯救地球的任务落在了一支精英部队身上。在与外星生物作战的同时,他们也发现了一个惊天阴谋……
众所周知,大腕汇集的电影,要么特好,要么特渣。这部电影预告片的画面和机械质感都还不错,大家能看到战争片、动作片中数次亮相的机械外骨骼和倾转旋翼机,而主演古天乐也一如既往地敬业。
如果说《流浪地球》是大陆科幻电影的开端,《明日战记》大概就是香港影坛首个吃螃蟹的科幻作品了。近年来港片已不复当年风采,不过古天乐和刘青云依旧是定心丸。这部电影还是值得期待的。
02
《拓星者》
· 剧情简介:
因为机器故障,“拓星者”号太空飞船上的一部分人掉落在生存环境恶劣的异星球荒漠,他们需要想尽一切办法回到飞船上,拯救自己及飞船上的幸存者。然而这场意外似乎暗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极限生存的环境下,人心浮动,争斗四起,想回到飞船并不容易。
这部电影立项比《流浪地球》还早,但几经延期,不知最终命运如何。目前也只能看出电影画风似乎是《疯狂的麦克斯4》的公路片。不知道身为影评人的张小北到底拍出了怎样一部电影?
03
《上海堡垒》
· 剧情简介:
未来世界外星黑暗势力突袭地球,上海成为了人类最后的希望。大学生江洋(鹿晗饰)追随女指挥官林澜(舒淇饰)进入了上海堡垒成为一名指挥员。外星势力不断发动猛烈袭击,林澜受命保护击退外星人的秘密武器,江洋和几个好友所在的灰鹰小队则要迎战外星侵略者,保卫人类的最后一战最终在上海打响……
纽约已经没了,上海又要被毁了
这部电影由同名小说改编而来,具体改动了什么,从预告片里也看不出来。原著是个妥妥的言情故事,“科幻”反而被大力稀释,沦为爱情故事的背景板。在小说的豆瓣页面上,短评大多吐槽原著“伪科幻”和作者的“直男癌式价值观与审美”,长评基本在谈“爱情”和“情怀”,让人不禁有些心慌。引用一位网友的评论:“要是能禁止直男作者描写爱情线,中国科幻估计直接提升一个等级。”
虽然占据主导的言情部分如此糟心,科幻设定也是有的,如神棍般预言了灾难的“阿尔法文明”、在日全食以毁灭者身份降临的“德尔塔文明”和守护城市的“泡防御系统”等等。而电影目前的预告片也将重点放在了具有“科幻”感的场面上,连主角的脸都没露。此外,这部电影演员阵容搭配颇为大胆,估计会有不少观众好奇。
我国尚未形成较成熟的科幻片产业链,对我们而言,科技幻想题材的电影之路刚刚开始,步伐艰难,但未来可期。
-
互动
流浪地球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你期待中国哪部科幻巨作?
-
_
编辑 | Kiros
文字 | 阿呆
图片 | 网络
视觉 | Dinosaur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_
投稿及合作
Email / bancanghu@163
微信 / jing-mux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