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北京房产资格(房产投资也要逻辑)
购买北京房产资格(房产投资也要逻辑)1、 真不好说什么,硬着头皮回答。从居住角度我没有建议,凭个人喜好决定,我只从投资角度分析。回答:3、丰联的办公室是继续出租?还是卖掉?因为一直卖不上价格。4、这几个问题一直困扰我,理不清楚。谢谢章哥,拜托。
提问:
章哥:2005年买了通州珠江国际城一区下叠房子,目前出租,租金收益很低。2015年买了丰台丽泽龙湖西宸原著的房子,自住,有贷款。丰联广场有套100多平办公楼出租,目前我爱人还有10年退休,女娃刚20岁,上大学。如何资产调整,请教一下:
1、通州珠江国际城的房子是留着等退休去养老?还是卖掉?还是继续出租?还是现在去居住?出租丽泽龙湖房子?
2、丽泽桥龙湖的房子是租出去还是现在卖掉?还是暂时自住?
3、丰联的办公室是继续出租?还是卖掉?因为一直卖不上价格。
4、这几个问题一直困扰我,理不清楚。
谢谢章哥,拜托。
回答:
1、 真不好说什么,硬着头皮回答。从居住角度我没有建议,凭个人喜好决定,我只从投资角度分析。
2、 珠江国际城,2005年的是一期二期啊?案名是蒙娜丽思还是蒙巴维斯来着,挺怪的一个名字。当时珠江是真的要在通州造城,巨大的开发规模。但麻烦事儿也不少,国际城就应该发生过质量问题和讨薪事件,几十个保安把讨薪打了,闹得沸沸扬扬。
反正一期的公寓均价应该的5700,叠拼在7000左右,二期涨到9000。甭管哪个价格吧,都是高于当时大盘均价的。但今天呢,也就4/5万,北京大盘却早就是6万以上了。同时参展的朝青的华纺易城当时才5300,现在都7万多了。西北旺的枫涟山庄5800,现在也都8万以上。珠江国际城只能说是大幅的跑输了大盘。
北京所有的别墅都差不多,无论市区郊区,能勉强跟上大盘走势的都凤毛麟角。这种产品不属于投资品,居住消费的成分更大,和豪车游艇私人飞机一个性质,消费享受为主。所以如果是长期自住,那应该留着,毕竟房子是用来住的。如果是投资,那这种产品就不合适。持有成本高,租金低,流动性弱,升值性更弱。
3、 西宸原著更没法说。2015年开盘,双拼20万,叠拼16万,当天30套房入账10亿,非常火爆的开盘。后来宣称最高报价25万,刷新了北京豪宅纪录。当然是售价可能有水分,具体多少钱我不知道。但当时北京的均价3万7左右,现在6.2万,西宸原著的甭管当时实价多少,肯定是没跟上北京大盘。
除了别墅本身升值就慢,这和玉璞家园也有很大关系。豪宅和两限房本来就不适合做邻居,但政府就这么规划的,谁也没辙。后来听说西宸原著的业主们,穿着统一的文化衫上街维权。这种事儿只能发生在北京,把千万亿万的富翁们逼到这种地步,真是奇闻。之所以要硬往一块儿安排,就是为了让豪宅的价格涨不上去。房住不炒是中央精神,那要想拉低一种商品的售价,除了增加供给和压制需求之外,第三种就是降低品质。
像限竞房就是最典型的,谁都知道开发商在没有利润的情况下肯定偷工减料,质量差了才没有投资价值,才不会有人来炒房。所以炒房客没有投资限竞房的,明摆着升值性差。
这还是好的,是摆在明面上的降低质量。像西城原著这种属于比较损的,买房的时候开发商绝对遮遮掩掩,然后弄个铁门给分开。但入住之后可就不好说了,这道门永远是个雷,早晚爆发。那接盘人不傻,知道了这种情况谁不躲着啊,动辄上千万,何必非到这儿来冒险啊。
商品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买别墅的本来就少。而之所以买别墅就是为了生活品质,更是为了社交的圈层。那请问,有多少花几千万买别墅,就是为了和两限房业主做邻居的?
所以留不留的我没建议,只是说这么个逻辑和事实,供参考而已。
4、 写字楼。房地产业内有句话,住宅是小学生玩儿的,商业是大学生玩儿的,这说明了商业地产的投资难度。
商业地产属于纯投资品,就是买来当生产资料赚钱的,无论是业主还是自用开公司的。那其价格就必须严格遵守商业规律,也就是不能突破租售比与银行利息的约束。
无论住宅的价格怎么暴涨暴跌,和写字楼都没关系。因为写字楼不仅不属于住宅,严格意义上更接近银行理财品。其收益来源就是租金,租金决定了其售价,更决定了其收益必须在银行利率附近。租金涨,写字楼的价格才能涨,租金跌,无论住宅涨不涨,写字楼都必须下跌。其比值就是2-300,折算成银行利率就是3-5%,不能突破。
因为投资写字楼的,绝大部分都是自用型的。不理解吧,好像百姓觉得是租写字楼的多。其实不是,像各大公司才是写字楼的主要客户群。国企央企的自持物业就占走了半壁江山,再加上BAT等大公司,80%以上的面积控制在他们手中。市场上流通的不过是零星散户而已。
那散户必须跟随庄家们,他们才能主导市场。而大公司之所以自己建写字楼,或者是买吧,并不是为了盈利,在他们眼中,现金流才是最重要的。建成或者买了写字楼,立刻就去银行抵押,保证流通才是关键。大公司追求暴利是一方面,更希望的是市场问题,在写字楼市场上,他们做到了这一点,全世界的成熟市场也都做到了。
中国已经逐步进入寡头垄断时代,留给中小公司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以本次疫情为例,引发的经济危机造成大量中小公司裁员破产。而在写字楼市场上,海淀大面积的一楼难求,小面积的却租不出去。因为小公司倒闭,大公司却趁势扩张,而他们用不着小面积的。
要想让分割性写字楼的价格上涨,那只有经济V型反转,让中国重新进入大众创业的时代。就像十多二十年前那样,一夜之间能出来几千家公司,赚钱还容易,那肯定需要大量的办公物业。可在现在,甚至是以后的时期,这种可能性不是太大了。
那既然没那么多的小公司成立,也就需要不了太多的写字楼,租金自然上不去。租金上不去,价格也就上不去。北京从2005年就出现商住倒挂的趋势,到2009年完全倒挂,从此再无翻身之日。
写的有点儿多了,是否保留怎么处置资产,我没有明确建议,只是讲出房产投资的几个逻辑。仅供参考。
关注“章哥说买房”公众号,点击“提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