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童日记小孩为什么死(从天堂跌落到地狱时)
恶童日记小孩为什么死(从天堂跌落到地狱时)见面的那一刻,外婆表现得相当冷漠,对孩子的母亲,对两个外孙,均没有半点温情,有的只是冷言冷语、厌恶与敌视。记录从到外婆家开始。战争打响了,小哥俩的父亲去了前线,几个月杳无音信。他们居住的大城市一改往常富足的样子,食物严重缺乏。妈妈为了让双胞胎儿子能存活下去,不得不把他们送到了十年没有回去过,也从未通过信息的乡下娘家,那是紧邻着边境线的一个乡村小镇,孩子的外婆家。更确切地说,是两个七八岁的孩童摊开了他们的大记事本,自从妈妈送他们到了这个偏僻小镇上的外婆家,小哥俩就接受并努力适应命运的安排,从此他们的记录也开始了。他们其实是在给自己上作文课,确定了作文题目,每人写两小时,然后互相对照字典批改,彼此给对方挑错改错,并写下客观的评语。最后把认为不错的,誊写在大记事本里。他们衡量作文好坏的标准是:客观,真实。他们认认真真地记录——剔除掉所有主观猜想和感情倾向,只做客观记录,于是那些鲜活的、匪夷所思的
雅歌塔•克里斯多夫作品
《恶童日记》是我一经接触就非常非常喜欢的一本书。为什么?
因为文字的干净利落、简洁明确,读起来一点也不烧脑。整本小说没有意象,没有比喻,没有夸张虚饰,没有任何弯弯绕。
这是一部以残酷战争为背景的小说,但作者雅歌塔却着意避开了战争的宏大场面,从两个孩子的日常生活落笔。
更确切地说,是两个七八岁的孩童摊开了他们的大记事本,自从妈妈送他们到了这个偏僻小镇上的外婆家,小哥俩就接受并努力适应命运的安排,从此他们的记录也开始了。
他们其实是在给自己上作文课,确定了作文题目,每人写两小时,然后互相对照字典批改,彼此给对方挑错改错,并写下客观的评语。最后把认为不错的,誊写在大记事本里。他们衡量作文好坏的标准是:客观,真实。
他们认认真真地记录——剔除掉所有主观猜想和感情倾向,只做客观记录,于是那些鲜活的、匪夷所思的生活画面,逐一在读者面前展开。
记录从到外婆家开始。战争打响了,小哥俩的父亲去了前线,几个月杳无音信。他们居住的大城市一改往常富足的样子,食物严重缺乏。妈妈为了让双胞胎儿子能存活下去,不得不把他们送到了十年没有回去过,也从未通过信息的乡下娘家,那是紧邻着边境线的一个乡村小镇,孩子的外婆家。
见面的那一刻,外婆表现得相当冷漠,对孩子的母亲,对两个外孙,均没有半点温情,有的只是冷言冷语、厌恶与敌视。
这是一个奇怪的家庭,小镇上的人私下都管外婆叫老巫婆,她曾亲手下毒毒死了自己44岁的丈夫,也正是因为这个,女儿逃离小镇,与自己的母亲格外疏离。
女儿十年之中一无消息,老巫婆已经当她不存在了。但是现在,她送来了两个外孙。
两个孩子,从此由大城市温馨洁净的天堂,一步跌落进肮脏不堪的地狱。
外婆从来不叫他们的名字,只喊他们“狗养的”。外婆又老又丑又肮脏,从来不洗澡不刷牙,也不给两个孩子洗澡洗衣。甚至,把孩子妈妈寄来的信统统截留匿藏或者销毁,理由很充分:因为那不是写给她的,她不识字。
妈妈和两兄弟
她把女儿寄来给孩子的衣物统统都藏起来或是拿去市场卖了钱,甚至把他们的被子也都拿去卖了,也不准孩子们进卧室,两个孩子就睡在厨房里硬邦邦的L型长条凳上。
好在,外婆很勤劳,她有大片的土地,她养猪、养羊、养兔、养鸡、种庄稼、种菜,但她很吝啬,好东西从来不舍得吃,出产的东西统统拿到集市上去卖,卖剩下的才留给自家吃。
她每天不停歇地忙碌,只有晚上才回到床上睡觉,起初她并没分配两个孩子干什么活,但若两人什么也没干就会受到惩罚,“她就不给我们东西吃,而且还会赶我们到外头睡觉。”
双胞胎很快适应了这一切,他们观察外婆整天忙忙碌碌都在做什么,然后自己开始参与其中。很快他们就变得像外婆一样,浑身污垢,满身酸臭。他们每天放羊,劈柴,到森林里捡枯枝,捡蘑菇和摘果子,到河水里用双手捕捉活鱼……
他们经常受到镇上人的攻击与谩骂,有些打骂来自凶暴的老巫婆,有些来自镇上的野孩子。揪耳朵,抓头发,打耳光,用脚踢……为了适应这一切,他们俩开始练习如何忍受皮肉之痛——
他们互打对方耳光,甚至拿皮带使劲鞭打对方,他们主动让自己承受火烧,承受刀子切割的痛苦,并故意在创口上撒酒精,“过了一些时候,说实话,我们的确不再觉得痛了,如同别人的疼痛,别人被烧伤,割伤,别人在忍受痛苦。”
小哥俩不遗余力地努力干活,也在努力争取着自己的权利。有一天小哥俩动手杀了一只鸡,外婆心疼的不行,唠唠叨叨但也无可奈何,最后只好给他们烤着吃了。他们对外婆说,以后每个礼拜都要杀一只鸡,不管你愿不愿意。
由此他们开始练习杀生:杀鱼、杀鸡、杀鸭,杀青蛙和蝴蝶。他们还曾吊起一只他们喂养的猫,猫惊吓过度奄奄一息,等他们把它放了以后,它慢慢缓过来了,以后却再也不敢靠近他们。
种种魔鬼训练让小哥俩日渐强大、冷酷,但他们从来不去欺辱弱者,相反,遇到弱者被欺,他们很乐意主动相帮。
【文 | 蓝江】
【编辑•排版 | 星剪】